王小芳,袁佳志
(吉林建筑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資助”一詞中的“資”從字義上來分析,意思為提供物資,“助”從字義上來解讀,有幫助、幫扶之義,因此,通常意義上“資助”意思是指為某些存在窘境的人提供一些物質上或精神方面的幫助,資助育人一般是出現(xiàn)在學校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針對貧困生不僅要寄予物質上的支持,還要在資助過程中,兼顧學生的健康陽光成長,培養(yǎng)其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塑造其優(yōu)良的政治品格,讓資助和育人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成長為全面、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
價值導向是指將人們的思想引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教育要圍繞立德樹人的基本面向,培養(yǎng)新時代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在全面發(fā)展的德智體美勞中,要始終以德為先,就要通過資助育人的事項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塑積極的價值追求,以資助育人工作為契機,鼓勵貧困生畢業(yè)生走向基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為國家社會服務的熱情與決心。
人文關懷起源于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潮,它主張肯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主體性的發(fā)展,人文關懷體現(xiàn)在各個領域與各個層面,同樣也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文關懷體現(xiàn)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物質關懷,為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輕負擔,保證其正常完成學業(yè);另一方面是精神關懷。在對學生資助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意愿,幫助受助學生緩解失衡心理,引導他們用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注重內部激勵,挖掘貧困生內在的心理品質。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逐漸豐富與發(fā)展,貧富差距也逐漸顯現(xiàn),不自覺的差距對比會對貧困生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沖擊,由此而衍生的心理問題如自卑等現(xiàn)象也愈發(fā)嚴重,使得心理疏導在貧困資助育人進程中顯得愈發(fā)重要。在開展思政教育尤其是貧困資助育人工作過程中,要確保心理健康疏導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人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資助觀念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資助育人的工作行為,在開展高校資助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將資助與育人工作相分離的導向,負責資助的工作人員只負責資助的相關工作,開展思想政治育人的工作人員只專注育人事業(yè),這種資助觀念功利化的傾向。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針對貧困生的評比工作有著較為規(guī)范的流程,第一,學生資助中心會依據(jù)高校所上報的資助金額和困難學生的比例,為各高校分配資助名額。第二,高校內學工部門會依據(jù)各學院上報的貧困人數(shù)進行匯總,進一步篩選和上報。第三,學院內部各個班級會入室上報情況,學院會征求輔導員意見,統(tǒng)一上報給學工部門。從表面上看,這一程序層層上報與合理篩選,是一個公開透明的程序,可在實際操作中,從工作者到學生更多的是在完成一項任務,呈現(xiàn)的是單一的物化趨勢[3],這直接導致學生只關心過程和結果,不關心這項工作的初衷與目的,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資助助人”到“資助育人”的轉變。
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制度不夠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還不到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管理評定制度不完善,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看似簡單實則復雜,主要參考學生提供的貧困證明,由于我們無從考證來自不同地區(qū)學生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各地的貧困標準與政策不一,這為貧困生管理的評定帶來一定難度。第二,監(jiān)督制度不完善,對于認定經濟困難的學生缺乏嚴格的監(jiān)管機制,對于貧困學生的評定我們會從其日常的消費、穿著等細微的方面入手,從而去評定其是否貧困,但是往往在實際過程中難免會存在誤會,監(jiān)管制度有待完善。
1.樹立“扶貧先扶志”的觀念。通過物質的幫助,已經解決了部分同學的基本生活問題,但是對于學生來講,更為重要的是注重呵護他們的心靈。在高校的資助育人進程中,不僅要在物質上幫扶,還要在理念上轉變思路,踐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雖然貧困生在物質上處于暫時的困頓狀態(tài),但是要引導與培養(yǎng)他們人窮志不窮的氣魄,要把工作的重點置于思政育人事業(yè)上,注重從思想上感化學生,從而促進貧困生的個人成長。
2.培養(yǎng)受助者“感恩—勵志”意識。時代和社會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對于大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針對貧困生的工作切莫簡單化,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不僅要做好統(tǒng)計、審核信息等相關事宜,也要依據(jù)實際情況在思政育人的實際中注入愛黨、愛國、愛校教育的元素,尤其是要注重培養(yǎng)受助者的“感恩—勵志”意識,第一,舉辦“感恩—勵志”系列主題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來,培養(yǎng)受助者學生的自信,幫助其尋找到展示自我的舞臺,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第二,建立誠信檔案,探索誠信長效機制,形成常態(tài)化工作模式,把資助工作做實、做深、做細,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勵志”意識,弘揚傳統(tǒng)美德,將思政育人事業(yè)借助一定的媒介呈現(xiàn)出來,融入學生的日常教育中,達到“三全育人”的實效。
1.建立貧困生認定評定體系。貧困生的評定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觀照到貧困生的多方面,具體來講,涉及硬性指標和柔性評價兩個方面,需要將兩個方面相互融合,以此來推進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實。第一,以硬性指標為基礎。硬性指標主要考查學生的真實家庭條件、家庭人口情況、家庭收入、是否申請助學貸款,通過學生填寫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以及個人申請書以及學生自愿提交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來了解。第二,以柔性評價為輔助。主要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來衡量,包括學生平時生活的節(jié)儉程度、吃穿用的好壞,通過與之經常接觸的班長團支書、室友或是老師來側面了解申請貧困補助同學的日常表現(xiàn),保證硬性指標的真實性。在高校貧困生的認定體系中,需要建立硬性指標與柔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加強對貧困學生的評定與管理,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變化與調節(jié),從而為貧困學生群體提供真正的經濟幫助與人文關懷。
2.建立精準的貧困資助信息系統(tǒng)。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來臨,為貧困資助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與技術支持,高校要積極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來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精準,由“漫灌”向“滴灌”轉變,從而實現(xiàn)數(shù)據(jù)上的“點對點”精準貧困幫扶。一方面,生源地建立準確的貧困資助信息庫。學生生源地要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有效的摸排建檔,上傳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具體信息,當?shù)孛裾块T也需要對生源地上傳的信息進行審核,避免出現(xiàn)虛假貧困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動態(tài)的監(jiān)測資助信息庫。建立班級、院系、學校資助管理中心三級認定體系,利用大數(shù)據(jù)平臺,量化貧困指標,結合學生校園卡的數(shù)據(jù)消費記錄,進一步篩選真正貧困的學生,綜合評定學生的貧困等級。最后,在評定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生源地與高校的協(xié)同管理,通過大數(shù)據(jù)信息共享平臺,量化測評了學生的貧困數(shù)據(jù),確保公平的基礎上,保護學生的尊嚴,實現(xiàn)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動態(tài)測評。
建設專門的資助育人隊伍和關注貧困生的心理保障機制,能夠有效地推進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完善,尤其有助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方面工作的進程,突出思政工作在高校貧困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1.建立專門的貧困資助育人隊伍。貧困資助育人工作隊伍主要是建立一只自上而下的貧困工作隊伍,通過培養(yǎng)和完善專業(yè)化的資助育人隊伍體系來保障高校貧困工作的順利運行。第一,建立學校專人負責的資助育人工作。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要抓好資助工作者隊伍建設,在高校學工部門設立專門的學生資助部門,并由專人負責做好資助政策文件的宣傳與解釋,切實提升資助育人的實效。同時利用好學校網(wǎng)站、公眾號、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媒介來做好資助政策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思政育人工作氛圍。適時調整資助工作的方式方法,從而實現(xiàn)資助育人的最大化。第二,建立學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由組長、副組長、組員組成,組長是分管學院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副組長是學院分團委副書記,組員由各年級輔導員組成。各年級輔導員負責組織落實貧困資助工作,在各班級內以公開的、自愿的方式來選舉5 或7 人貧困小組,在每年的評選工作中,依據(jù)國家的標準與政策文件,結合申請貧困人員的日常消費表現(xiàn)來開展評困工作,落實精準資助的育人政策。第三,營造良好的資助育人工作氛圍,學院專門負責資助的教師需要第一時間了解資助的相關政策與信息,營造良好的資助育人工作氛圍,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感恩、自立自強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開展系列講座讓更多的同學認識并了解資助政策、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讓培養(yǎng)學生誠信意識、通過開展主題征文、主題海報征集等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自立意識。
2.完善貧困生心理關注支持體系。貧困生多來自困難家庭,家庭經濟收入低,物質條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依據(j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總是在滿足低級需要之后才會關注高級需要,但是新時代的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都自身的特點,他們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人生有著更多的憧憬與向往,在精神世界有著較高的追求,但是物質條件又沒有很好的支撐,導致大學生貧困群體容易出現(xiàn)眾多樣態(tài)的心理問題,作為高校資助的工作人員,要更多關注和完善貧困生的心理,需要做好兩件事。第一,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貧困工作中去。在資助育人工作中,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加公平公正地做好評困資助工作。在以“人文關懷”為理念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融入集體生活,通過主題活動等教育,來強化學生的擔當和使命。注重培養(yǎng)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各位輔導員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一時的資助對學生和貧困家庭而言只是暫時的,引導學生認識到,解決家庭經濟困難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學習來改變命運,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與工作能力。其次,適當?shù)剡M行心理干預。針對貧困生,輔導員教師要通過必要的心理干預來鼓勵學生樹立長遠的信念與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當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要有度過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同時為貧困生提供就業(yè)擇業(yè)的培訓與指導,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正確的觀念與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更好地更有效的實現(xiàn)資助育人的工作目標。
目前,國家為切實解決高校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問題,出臺制定并完善了相關資助與扶持政策,涉及學生入學到就業(yè)的全程,開辟了綠色通道、搭建了就業(yè)平臺、促進了學生成長。作為高校輔導員,在落實國家對于貧困家庭學生的具體資助政策工作時,要注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革新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觀念、提升資助育人工作實效、完善資助育人保障機制,彰顯思政育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