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因為喜歡,于是將它翻出又讀一遍。我是說《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
在書中,作為媽媽的作家,娓娓講述著兩個兒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所感與所思。一大一小兩個天使,一個還不太會說話,總是閃爍著一雙大眼睛,找尋稀奇的事物。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路上,撒下了多少歡聲笑語,又蘊藏了多少世間瑣碎。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青蛙,一輛巴士……慢慢地走,慢慢地解釋,慢慢地接受,慢慢地懂得。
作家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孩子們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她的文字如同從心底流出的潺潺細流,清澈,柔軟,蕩滌著讀者的心靈。同為母親,我卻在她的文字里重新驚覺:成長,是這般可愛的過程;母親,是如此溫暖的字眼;孩子,是怎樣讓人心生溫柔啊……越讀,我越驚訝于這位媽媽的用心之細。她仿佛隨身攜帶著攝像機,無論走到哪里,身在何處,都能將育兒的繽紛細節(jié)全程錄制下來,就像在不知疲倦地做著一場人生的直播。
她對孩子們的讀物進行了深度解讀,獨到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負面因子:《白雪公主》中裝扮成老婦人的皇后怎么能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還想用毒藥去害死白雪公主?《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攔路打劫、劫富濟貧,會給孩子怎樣的影響?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純凈的世界,她把那樣的書藏進書柜,藏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怕有問題的書破壞了她苦心經(jīng)營的生活教育。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一邊悉心照顧小的那個的生活,一邊悄悄揣摩大的那個的心思。她用心經(jīng)營著對兩個孩子的愛,既幫助大孩子擺脫掉心里暫時的陰影,也引導(dǎo)小孩子尊重、敬愛自己的兄長。
她擁有獨特、細膩的理解力,也有著近乎完美的執(zhí)行力。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她毫無“代溝”之隔離感,幾乎神奇地做到了無話不談,連許多私密的問題都被她或嚴肅或活潑地提出并和孩子一起解決。那是怎樣用心的溝通和理解,才能達成這般的親密和融合!
再讀,我又漸漸讀出不一樣的情懷,不由想起卷首語中描寫的那個場景:“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jié):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p>
人間春秋輪換,世界匆匆奔跑,作為母親的我們,有這樣等待的耐心和勇氣嗎?作為教師的我們,有這樣等待的耐心和勇氣嗎?兩種角色中的我們,不知不覺把諸多期許以愛的名義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他們奮發(fā),希望他們優(yōu)秀,卻忘記了他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翱臁狈遣缓茫奥币沧杂幸环L(fēng)味??!就連上帝也不愿用一天的時間去造一棵橡樹,因為一切成長與進步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無法匆匆而就。
就這樣“潤物細無聲”地,書里的文字讓我深刻感悟到要學(xué)會寬容,學(xué)會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是的,快節(jié)奏里也可以過慢生活。讓我們恢復(fù)溫暖的本性,讓生命回歸本來的美好面目,讓靈魂可以從容地棲息。
作家曾說,“我在寫《野火集》時,也在寫另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這兩本書,一本像刀劍,一本像溫柔的羽毛,可是它們的核心東西是,對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愛,還是一樣的東西?!?/p>
而這一刻,我終于也讀懂了她,讀懂了這位母親心中蘊藏著的博大的母愛。
孩子,你慢慢來。
媽媽,能聽得到。
慢慢的,就是一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