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亮
(北京師范大學 外文學院, 北京 100875)
立場研究是語言學領(lǐng)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夏秸、陳新仁,2020)。到目前為止,學界已經(jīng)有很多人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Biber & Finegan(1989),Du Bois(2007),Englebretson(2007),Jaffe(2009),Johnstone(2009),Kiesling et al. (2018), Myers(2010)等等。
但關(guān)于立場研究的一些根本問題,仍然值得進一步探討,比如立場是什么,我們是如何表達立場的,語言和互動在此過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立場表達在更廣的社會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Du Bois, 2007)。立場本身具有復(fù)雜性和多層面性(Englebrestson, 2007),是一種復(fù)雜的語言、認知和社會現(xiàn)象(Haddington, 2013;夏秸、陳新仁,2021)。
立場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有很多細節(jié)還值得進一步推敲,尤其是立場的動態(tài)性和協(xié)商性,以及立場的實現(xiàn)方式,相關(guān)的研究還顯不足。本文擬基于立場三角理論和對話句法理論,探討會話中的交際者如何表達立場、立場表達的標記特征以及立場表達的互動規(guī)律,旨在構(gòu)建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
“立場”這個詞最初是由Douglas Biber和Edward Finegan在他們的文章《英語中的立場風格:言據(jù)性和情感性的詞匯和語法標記》(1989)中首次引入,表示“與信息命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態(tài)度、感覺、判斷、承諾的詞匯和語法表達”。在后期的研究中,相關(guān)的研究者又注意到了立場的動態(tài)性、互動性和指示性(Du Bois, 2007; Irvine, 2009; Kiesling et al., 2018)。
立場從引起研究者關(guān)注開始,就是作為一個跨學科的概念出現(xiàn)的,研究者從個人、社會、語言以及話語互動的角度切入,它的形成也是汲取了之前類似概念的研究成果,類似的概念包括情態(tài)(Bybee et al., 1994; Palmer, 1979; Papafragou, 1997)、言據(jù)性(Aikhenvald, 2015; Chafe, 1986)、 評價(Martin, 2000)、 評估(Martin & White, 2005)、情緒性(Scherer, 2005)、情感性(Biber & Finegan, 1989; Ochs, 1993)、立足(Goffman, 1981), 定位(Davies & Harré, 1990)、 角度(Berman & Slobin, 1994; Chafe, 2003)。
近三十年來,語言學領(lǐng)域的研究者從語料庫語言學(Grabe, 1984;Chafe & Nichols, 1986;Biber & Finegan, 1988,1989;Biber, 2006)、社會語言學(Jaffe, 2009)、會話分析(Heritage,2012a, 2012b)、互動語言學(Karkkainen, 2003;Wu, 2004;Englebretson, 2007)等多個視角對立場進行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夏秸、陳新仁, 2020)。
鑒于立場概念的復(fù)雜性,立場表達的方式和方法也是非常復(fù)雜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從介紹或綜述角度的探討(柳淑芬,2017;夏秸、陳新仁, 2021),或著眼于單個表達形式的分析,如Karkkainen(2007)對“I guess”的分析,吳志芳(2009)對認知立場狀語Probably和Maybe進行了語料庫對比研究,田婷(2017)探討了漢語自然會話中“其實”的言者知識立場,婁寶翠(2013)研究了學術(shù)英語中轉(zhuǎn)述動詞的立場表達,婁寶翠、王蜜蜜(2021)對比分析了中外理科學者學術(shù)英語中立場詞塊的使用?;谝陨系慕榻B,我們可以看出先前的研究忽視了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特征,立場表達時有何標記,這些標記有何特點,立場表達與對話結(jié)構(gòu)如何互動,交談雙方的立場表達如何相互作用和體現(xiàn),這方面的研究還有些欠缺。
有些學者認為任何語言都表達立場,立場無處不在。如美國匹茨堡大學的Scott Kiesling教授曾經(jīng)半開玩笑地說“I see stance almost everywhere. Everything is stance”(我認為立場無處不在,所有的一切都有立場)(Ushchyna, 2020)。Voloshinov(1973)也認為立場在語言中無處不在,說者對自己的言說對象總要給予評價,表現(xiàn)自己個人的立場。因此,評價和立場無處不在,任何中立的表述都是不存在的。我們同意以上觀點,所有的語言都在表達立場,但如何識別這些立場,如何判斷說話者在表達什么立場,這些方面還值得進一步探討。
關(guān)于如何識別語言表達中的立場,最簡單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立場表達標記,立場表達標記是通過語言表達形式體現(xiàn),當然也不排除沒有顯性語言形式的立場表達。如果是詞匯表達的話,這跟話語分析中的話語標記研究重合,從一定意義上說,所有的話語標記都表達立場。但問題是,我們能否窮盡性地描寫語言表達中有哪些立場表達標記,能否對他們進行歸類。Biber & Finegan (1988)對英語中的狀語立場標記進行了描寫,發(fā)現(xiàn)可以分為六個語義范疇,他們分別用典型詞來指代這些類別:honestly類、generally類、surely類、actually類、maybe類和amazingly類。他們的這一分類僅限于狀語立場標記,未談及其他。Conrad & Biber(2000)也嘗試對立場進行了分類,他們所謂的“立場”是 “一個籠統(tǒng)的術(shù)語,指個人情感和評價的表達”,他們區(qū)分了三大類立場:第一類是認識性立場,比如,對某個命題的確定性(或懷疑性)、可靠性或局限性進行評論,包括對信息來源的評論;第二類是態(tài)度立場,包括說話者的態(tài)度、感情或價值判斷;第三類是風格立場,描述信息呈現(xiàn)的方式方法。
而且Conrad & Biber(2000)把他們的立場研究局限在構(gòu)建命題的語法手段上,如:
(1)Maybe she put grease in it.
這里的“maybe”,是表達立場的狀語,表示的是說話者對于“she put grease in it”這個命題的不確定。
綜合前期文獻來看,學界對于立場表達標記的研究還不系統(tǒng),也不全面。我們認為首先根據(jù)語言形式,立場表達標記可以分為兩大類:顯性立場標記和隱性立場標記。顯性立場標記是指表達中有顯性的、可以觀察到的語言標記形式,如例(1)中的“maybe”就是典型的顯性立場表達標記。隱性立場標記是指表達中沒有可見的標記形式,但還是有立場的表達。看下例①:
(2)a. DAV: ?you need to bump somebody else’s life &=laughs and not have to (.)?
you know
b. ADU: [go through all of it?
c. DAV: [go through it?
d. ADU: yeah that’s it I think that’s what we kind_of do at this age, David?
e. DAV: yeah &=laughs?
例(2a)中,DAV 說“you need to bump somebody else’ life and not have to...you know”,實際上他還沒有說完這句話,但ADU猜出了他要說的后半截,用“go through all of it”幫他完成了。在例(2c)中,DAV重復(fù)了“go through it”,這里雖然(2b)和(2c)沒有顯性的立場標記語,但“go through it”這個表達本身也是在表達立場。ADU幫DAV完成他還沒有說完的話,表明ADU認可DAV的立場和觀點,而且思維同頻,都想到一塊兒去了。例(2c)中,DAV重復(fù)了ADU的話,一方面是完成自己在第一句中未說完的話,另一方面也對ADU的立場進行確認。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話中的立場表達跟單句中的立場表達有時不一樣,交談雙方可以通過共同努力完成立場的表達和交換。
另外,還有一個維度值得我們思考,立場表達標記語也有表達立場的強弱之分,我們可以區(qū)分三類:高立場標記、低立場標記和零立場標記。有些對話有時沒有顯性的標記語,但他們?nèi)匀荒軌虮磉_立場,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零立場標記。這里的零立場標記對應(yīng)上文中的隱性立場表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立場表達分類圖:
圖1 立場表達分類圖
高立場標記類型的特征是,主語一般為第一人稱,另有明確表達立場的標記語,如“同意”“反對”。英語中,一般為“agree”“disagree”等。如:
(3)甲:膠州大秧歌必不可少啊~
乙:不是東北大秧歌么?
甲:膠州大秧歌和東北大秧歌一塊扭唄~
乙:我不同意!
甲:其實膠州大秧歌也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來的~,咱們同屬一門……
例(3)中乙的第二句話“我不同意”,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而且有非常顯著的標記語“我”“不同意”。這類表達我們稱之為高立場標記類型。
在低立場標記類型中,主語可能是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謂語一般由“是”“要”等來表達,英語中常用的低立場標記語為 be動詞的各種形式或yes, no等回答語。如:
(4)甲:剃光頭不錯。
乙:不用剃就快光了。
甲:其實我也是……
例(4)中,甲的第二句話“其實我也是”,既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同時表達的程度還沒有那么強烈,只是說:雖然我認為剃光頭不錯,但實際上我的頭發(fā)也不多了,不用剃也快光了。這類表達,我們歸入低立場標記類型,其中的“是”字是低立場標記詞。
最后一類是零立場標記類型,在這一類中,語言形式上無標記語,但整句話會表達說話者的某種態(tài)度或立場。例如:
(5)甲:明天買個袖套。
乙:都曬成這樣了,再戴套袖有啥用。
例(5)中,乙的陳述是對甲表示要買個套袖的回應(yīng),整句話中沒有特殊的標記詞,但整體的語義又表達了乙的立場:都已經(jīng)曬黑了,再戴套袖也沒有什么用。
立場三角理論(Du Bois, 2007)認為,立場通常情況下是通過語言行為實現(xiàn),但它同時也是一種社會行為。立場是話句的屬性,而不是句子的屬性,話句內(nèi)嵌于對話語境之中。立場的具體化扎根于它的對話性中,只有當把對話語境納入考慮范圍,立場才算完整(Du Bois, 2007:152)。
會話立場表達中涉及到的關(guān)鍵成分有評價(evaluation)、定位(positioning)和對齊(alignment),以及客觀的、主觀的和互為主觀的目的性。Du Bois(2007)把這些成分整合起來,把立場進行了理論化,建立了立場三角理論。在此理論中,立場被看作是包含了多個不同成分和過程的三元組,是單一的整合行為。在行動層面上,立場被理解為是三個行為融為一體,所謂的三位一體(triune act)或三元體(tri-act)。立場三角認為評價、定位和對齊并非代表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立場,而是同一個立場的不同方面。立場行為會創(chuàng)造三類立場后果,采取了一個立場之后,立場采取者會評估客體,定位主體(通常是自己),并與其他主體校準對齊?;谝陨系目捶?,Du Bois(2007:163)把“立場”界定為:
“立場是一個公共行為,由社會行為者實施,通過對話的顯性交際手段表達出來,同時可以評價客體,定位主體(自己和他人),與其他主體對齊,涉及到社會文化領(lǐng)域的所有凸顯維度。”
如果換成第一人稱視角,從立場采取者的角度來說的話,立場的定義可以表達如下:
“我評價某事,所以為自己找一個定位,同時與你對齊?!?同上:163)
上述的各要素和各類關(guān)系,可以以圖2這個三角圖式呈現(xiàn)出來。在此三角中,三個角代表了立場行為中的三個關(guān)鍵實體,也就是第一個主體、第二個主體和(共享的)立場客體。這個三角形中的三個邊代表的是有方向的行為向量,它們組織實體之間的立場關(guān)系。盡管立場三角包含三個輔助行為:評價、定位和對齊,但他們并不像傳統(tǒng)三角模型中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那樣沿著三個邊均勻分布,而是其中有兩個邊代表的是評價向量,從立場主體指向共同的立場客體。第一個評價向量始發(fā)于第一個主體,第二個評價向量始發(fā)于第二個主體。這個三角形的第三條邊(即左邊的豎線)代表的是兩個主體之間的對齊。很明顯,三個立場行為向量都是關(guān)系性的和方向性的,把三角形的兩個角都連起來了。對齊向量可以始發(fā)于第一個或第二個主體中的任意一個,然后指向另外一個主體。圖式中的任何一個向量,箭頭都是指向動作的客體或目標(Du Bois, 2007)。
立場三角理論為立場的實現(xiàn)和闡釋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下面舉例說明:
(6)甲:小妹,我不會打麻將。
乙:我也不會,所以我就跑進房間里睡覺??!
在此例中,立場三角的三個角分別是第一個立場主體(甲的“我”),第二個立場主體(乙的“我”)和共享立場客體(本例中是“麻將”,很多情況下,可以省略或者是以所謂的零形式呈現(xiàn))。甲通過謂語“不會打”一方面對自己的立場進行了定位,表達自己不會打麻將,同時也對客體“麻將”進行了評價(麻將,這個游戲我不會玩)。乙聽到甲的話之后,通過“也”的互為主觀性對齊功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立場與甲的立場的協(xié)調(diào)和校準。本例可以用立場三角表示如圖3所示。
圖2 立場三角示意圖圖3 例(6)的立場三角解析圖
甲和乙的立場互動還可以通過以下圖式表示:
(7)
#說話者立場主體對齊定位/評價立場客體甲:……我不會 打麻將乙: 我也不會 {打麻將} …………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立場對齊標記的位置會有語言類型差異。在漢語中,它們會出現(xiàn)在主體和謂語之間,一般在謂語之前,而在英語中,一般會在句末,如下例(8)所示:
(8)
StancePositions/Stance#SpeakerSubjectEvaluatesObjectAlignsS1:Iwanna switch overto Spanish so badlyS2:me{wanna switch overto Spanish so badly}too
在例(8)中,第二個說話者通過too,把自己的話語立場與第一位說話者對齊。
通過以上的例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立場三角為理解各種輔助行為之間的致使和推理關(guān)系提供了基礎(chǔ)。立場采取者在定位自己的時候,也同時界定相互之間的對齊關(guān)系,不管這種對齊關(guān)系是趨同的還是有分歧的。只要立場三角的其他部分是已知的,對于未界定的部分,我們都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推斷。此分析的最關(guān)鍵一點是,三合一輔助行為中的全部三個行為對于立場闡釋都是相關(guān)的,即使它們之中只有一個或兩個的立場話語語言形式是顯性表達的(Du Bois, 2007)。如例(7)和例(8),它們都有顯性的立場表達形式,此處是“也”和“too”。但有些情況下,即使沒有這些顯性的語言形式,我們也可以根據(jù)立場三角推知其立場表達。
對話句法理論(Du Bois, 2014)觀察到在一個自然對話中,交談?wù)叱30亚耙粋€說話者的話當成模板,以前一句話為參照,選用前一句的某些成分進行提及或進一步表達,從而使前后兩句形成平行關(guān)系,前后兩句之間的某些成分還會相互映射,形成共鳴關(guān)系。對話句法理論還認為對話之間遵循互涉原則,從認知的角度探討共鳴的認知過程和抽象語法知識的來源,證明了抽象語法知識和系統(tǒng)的心理現(xiàn)實性(劉興兵, 2006)。
對話句法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分析工具主要包括跨句圖譜、平行、共鳴、重現(xiàn)、選擇、對比、類比等等,關(guān)于對話句法理論的詳細介紹請參看曾國才(2015)、高彥梅(2015)、王德亮(2017, 2018, 2021)等。在此,我們僅舉一例進行說明:
(9)甲:好美的景色,你都是拿什么拍照的呀?
乙:就是手機拍的。
甲:什么手機拍的?
乙:華為。
看似非常普通的日常對話,如果按照對話句法理論來進行分析,會發(fā)現(xiàn)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玄機。Du Bois 倡導(dǎo)用跨句圖譜來分析對話中話句之間的關(guān)系,上面對話的跨句圖譜可展示如下:
(10)甲:好美的景色,你 都是 拿 什么 拍照的呀 ?
↓ ↓ ↓ ↓ ↓
乙: 就是 手機 拍 的 。
↓ ↓ ↓ ↓
甲: 什么手機 拍 的 ?
↓ ↓
乙: 華為 。
當乙聽到甲問“你都是拿什么拍照的呀”時,回答道“就是手機拍的”,其中“就是”對應(yīng)“都是”,“手機”回應(yīng)“什么”,“拍”對應(yīng)“拍照”,是簡略的形式,“的”是重復(fù)上一句中的“的”,標點符號也是對應(yīng)的,句號對應(yīng)問號。乙為了回答甲的問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借用或重復(fù)甲話語中的某些語言成分,這些語言成分之間會形成映射和共鳴關(guān)系。當然,除了語言成分的共鳴,語言結(jié)構(gòu)也是共鳴的,陳述句對應(yīng)問句。接下來,甲繼續(xù)問道“什么手機拍的”,這一句的結(jié)構(gòu)和大部分成分都是借用了乙的話句,這兩句形成了平行關(guān)系。最后,乙用了簡略回答,提供了甲所需的信息??缇鋱D譜的展示除了箭頭標示法,還可以用表格標示法,例(10)可標示為:
(11)
ABCDEFGHIJ甲好美的景色,你都是拿什么拍照的呀?乙就是手機拍的。甲什么手機拍的?甲華為。
表格標示法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對話之間的映射和共鳴關(guān)系。
對話句法理論提出之后,受到了廣泛關(guān)注,已經(jīng)被應(yīng)用于多個領(lǐng)域的研究,如機構(gòu)語言、對話分析、辯論研究、自閉癥話語(王德亮、將元群, 2022)、課堂對話等等。而且對話句法理論也是被當成普遍語言理論提出的,應(yīng)該適用于各個語種的語言,目前已經(jīng)被證明在英語、法語、德語、日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等中都是有效的。但對話句法畢竟還是比較年輕的理論,它的潛力還沒有被充分挖掘,關(guān)于它的理論框架本身和相關(guān)應(yīng)用研究都大有可為。
對話句法理論關(guān)注當交談?wù)咄ㄟ^選擇性地重述前一個說話者話語時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作為一種分析實踐,對話句法可詳細描述話語中并置話句之間映射共鳴的過程。當對話句法的形式方法被應(yīng)用于會話互動的分析時,它會呈現(xiàn)大量立場對(stance pair),這些立場對具有可重復(fù)出現(xiàn)的功能—互動配置,第二個說話者的立場話語與第一個說話者的立場話語之間具有非常近的類似性。隨著立場在相互對話中的積聚,它們的結(jié)構(gòu)平行所暗含的類似性會觸發(fā)一系列的闡釋性和互動性的結(jié)果,這些結(jié)果對當下的互動以及在更廣大水平上的立場表達都會帶來有意義的啟示(Du Bois, 2014)。
立場三角理論是Du Bois在2007年提出的,而對話句法理論也是他發(fā)明的,成熟于2014年。這兩個理論之間具體有何關(guān)系和區(qū)別,Du Bois自己也沒有討論過。一些其他的學者專門探討過兩者的關(guān)聯(lián),如劉興兵(2016)、李桂東(2019)等,但他們也僅限于討論和闡釋立場三角理論和對話句法理論之間思想原則的共性,并未有理論性突破。
本文認為立場三角理論和對話句法理論同宗同源,可以進一步融合,交談雙方在表達立場的同時,對話句法機制也可以無縫銜接地運行?;趯@兩個理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我們構(gòu)建了下面的框架,我們稱之為“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
圖4 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
如圖4所示,兩個交談話句可以分別被當成是對話話句1和對話話句2,每個話句的基本結(jié)構(gòu)都是“主語+謂語+賓語”。這里需要做兩點說明:第一,主謂賓的表層語言形式根據(jù)語境和交際目標,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即,有些成分可能被省略,但其語法位置仍然是存在的。第二,單個語句我們只列出了主謂賓,這只是為了表示的方便,并不排除句子中還會存在其他成分,如定語、狀語、補語或從句。如果它們出現(xiàn),它們也是遵循主謂賓的運行規(guī)則。
兩個語句之間相應(yīng)句法成分之間的虛線表示這些成分之間存在映射和共鳴關(guān)系,它們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一起構(gòu)成了跨句圖譜。圖中的“主語1”呈現(xiàn)“主體1”,“主語2”呈現(xiàn)的是“主體2”。但“賓語1”和“賓語2”共同呈現(xiàn)語義客體,此客體即是交談?wù)呓徽劦膶ο?。“主體2”盡量與“主體1”協(xié)調(diào)一致,相互對齊。不管是“主體1”還是“主體2”都對客體進行評價,客體對兩個主體進行定位。對話句法和立場三角同時作用于同一個對話,對話句法在句法層面上運行,立場三角在語義層面上運行,兩者又通過主語和主體相互融通,相輔相成,共同表達言者的立場。
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包含以下準則:
第一,交談?wù)呖赡軙x用高立場標記、低立場標記或零立場標記,但無論選用哪種標記形式,前后兩句都會形成共鳴。
第二,立場表達時,說話者可以選擇顯性的語言表達形式或者隱性的語言形式。所謂隱性的形式,也就是沒有表層語言形式,但一定會有句法空位。
第三,立場三角可以解釋立場表達的內(nèi)部機制,但對話句法中的跨句圖譜、共鳴和平行可以很好地解釋立場表達的外部機制,兩者相輔相成。
第四,立場三角與對話句法在不同層面上運行,對話句法需要依托句法結(jié)構(gòu),而立場三角囊括了語義層面,對話句法和立場三角共享對話主體和客體。
下面舉例說明:
(12)a.甲:咱倆一人養(yǎng)一只動物吧?
b.乙:嗯嗯,你養(yǎng)我,我養(yǎng)你。
c.甲:什么東西,我是認真的!
d.乙:我也是認真的!
此例中(12a)和(12b)形成了第一個立場對,甲說“咱倆一人養(yǎng)一只動物吧”,這是表達一種建議,也算是一種立場,沒有顯性的立場標記,可歸入零立場標記的類別。例(12b)中,乙回應(yīng)到“嗯嗯,你養(yǎng)我,我養(yǎng)你”,其中“嗯嗯”,是立場標記詞,表示同意甲的建議。后面的“你養(yǎng)我”和“我養(yǎng)你”,都是基于例(12a)中甲的句法結(jié)構(gòu)衍生而來,因為“咱倆一人養(yǎng)一只動物吧”中的核心謂語動詞是“養(yǎng)”,乙以“養(yǎng)”為基礎(chǔ),生成了“你養(yǎng)我”和“我養(yǎng)你”這兩個小句,這兩個小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與甲的話句是一致的,通過動詞“養(yǎng)”形成了共鳴。另外,主語位置的“你”和“我”與“咱們”共鳴。賓語位置是“我”和“你”,它們與第一句中的“動物”共鳴,但語義上形成反差。甲本來聽到乙說“嗯嗯”,可理解為乙同意自己的立場,但正是因為“我”和“你”與“動物”的對應(yīng)反差,使得甲不得不重新調(diào)整對乙的立場的理解,甲心中的推理過程是“我在說我們養(yǎng)動物的事情,你在說養(yǎng)我養(yǎng)你,我和你不是動物,所以,你肯定話里有話”。于是例(12c)中,甲表達了不滿“什么東西,我是認真的!”,但乙也沒有放棄,繼續(xù)在甲話句的基礎(chǔ)上,利用平行和共鳴,生成了自己的回應(yīng)“我也是認真的!”,其中的“也”字,是乙在與甲的立場對齊,表達自己的立場。
以上基于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對例12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種分析方法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交談雙方表達立場時的句法特征和結(jié)構(gòu)變換,另一方面對于立場表達時的語義呈現(xiàn)和語用含義有更深入的把握,立場三角和對話句法在此模型中得到完美融合。當然,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僅是我們初步的理論探討,后續(xù)可以開展更深入和更廣泛的語料驗證。
學界對立場和立場選擇的關(guān)注熱潮反映了人們開始從關(guān)注單個說話者的言語行為轉(zhuǎn)移到對話互動的范式上來了(Ushchyna, 2020)。立場研究的復(fù)雜性、多變性及其多學科性導(dǎo)致了立場研究的不徹底和不完整的現(xiàn)狀。
本文重點探討了立場表達與對話句法的互動,針對開篇中提出的研究問題,最終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首先,所有的語言、所有的交談都在表達立場,立場是交談?wù)邔ρ哉f對象表明的態(tài)度、評價和傾向。立場表達時有相關(guān)的語言特征和標記,根據(jù)立場表達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顯性立場標記和隱性立場標記。根據(jù)語言標記表達立場的強弱,我們進一步區(qū)分了高立場標記、低立場標記和零立場標記三種類型。第二,立場三角理論和對話句法理論同宗同源,我們論證了兩者可以相互融通,相輔相成的理論可能性,并嘗試構(gòu)建了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該模式為立場三角和對話句法在不同維度上發(fā)揮作用,相輔相成,共同協(xié)作全面解釋立場表達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含義提供了可能性。
未來有兩項工作可以進一步開展:首先本文構(gòu)建的立場表達的對話句法模式需要繼續(xù)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進行驗證。其次,如有條件,可以開展大規(guī)模的量化研究,進一步探討立場表達和對話句法的互動關(guān)系。
注釋:
① 本文中的英文例句均為真實語料,選自Talkbank語料庫,網(wǎng)址為https://talkbank.org,中文例句均選自北京語言大學開發(fā)的BCC語料庫,網(wǎng)站為http://bcc.bl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