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潔
(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江蘇 徐州 221140)
徐則臣的小說人物眾多、職業(yè)各異,本文選擇了與運河相關(guān)度較高的幾種人物的職業(yè)進行分析,力圖梳理運河對徐則臣筆下人物個性特征與生活方式的影響。
徐則臣寫過許多水手、船老大的形象。他們無牽無掛,自由地漂蕩在運河上,如《石碼頭》中的大水,就像一只自由的鳥,多年來一直找運輸船做水手,在運河上下漂蕩。短篇小說《鏡子與刀》中,老羅有一條船,一家人住在船上以打漁為生,漂泊不定。《北上》有較清晰的跑船人形象,如老船民邵秉義,“赤腳蹲在船頭抽煙,吐煙時努力挺直脖子”,這也是多年養(yǎng)成的習(xí)慣。[1]邵秉義和陳婆都有嚴重的風(fēng)濕病,邵秉義的老婆和陳婆一樣都是大嗓門,這些人共有的個性和生活特征都是在長期的跑船生活中造就的。
“獵人”是徐則臣描寫運河時涉及的較有特色的一類人。在《南方和槍》中,獵人許高桑愛慕花街上的一個叫鄭青藍的妓女。青藍多次暗示高桑,想和他一起去南方,偏偏高桑離不開花街和他的槍。
如果說,高桑執(zhí)著于打鳥是為了那份自由的生活,《最后一個獵人》中,杜老槍單純是為了生計。杜老槍平時靠種地、打短工、出苦力生活,偶爾打點野味賣給飯店來支撐家庭,生活很清苦。因為舍不得繳槍,他被人舉報,但是他又繳不起罰款。他的女兒袖袖為了贖出父親,不得不出賣肉體來賺錢。杜老槍見到前來索錢的人后怒不可遏地用槍托砸向那個人,最終釀成了悲劇。學(xué)者洪治綱認為:“引發(fā)這場悲劇的根源在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被現(xiàn)代文明進行了特殊的規(guī)約?!盵2]在現(xiàn)代城市文明的秩序要求下,這些人的原生態(tài)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不被允許。他們要么妥協(xié),要么只能成為城市化進程中消逝的記憶。
高桑和杜老槍都是很淳樸的獵人形象。最后的獵人依舊在堅守舊的生活方式,他們境遇的變化,本質(zhì)上是社會變遷與現(xiàn)代文明對人的規(guī)約造成的。
徐則臣“花街”系列小說中的人物無一例外都對運河有著很深的依戀,這些人物對運河的依戀程度不同,具體表現(xiàn)方式也不同。
花街上最后的獵人高桑和杜老槍都舍不得放下獵槍,堅持每十天在運河上下游打一次野鳥。《河盜》中的李木石原先在運河上跑船,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做了類似于乞討的河盜。政府給他安排了一個在河邊看游船的工作,但他仍對在運河上跑念念不忘,于是,他最終放棄了這份好差事,在運河上開流動的商店?!妒a頭》《人間煙火》《梅雨》中,木魚的婆婆和鄭啟良、冠軍、高棉等人死后都埋在運河北岸的墓地?!侗鄙稀分写裆郾x自言:“生在這條河上,活在這條河上,死也得在這條河上?!薄半x開了這條長河,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下去。”[3]以上都體現(xiàn)了運河邊人對運河獨有的深深的歸屬感。可以說,運河早已融入了水邊人的生命,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設(shè)想,如果突然把運河從這些人物的生活中抽走,他們將無所適從。
《水邊書》中幾個少年平時開玩笑說:“擊過掌,盟過誓,誰軟下來誰他媽就是運河里的龜兒子王八蛋。”[4]鄭青藍親吻陳小多的時候,陳小多心理活動是“自己的口腔成了干枯的運河,但一條叫鄭青藍舌頭的魚游得很好”[5],鄭青藍離家出走,就乘船沿運河沿岸漂流?!侗鄙稀分兄x望和的父親整天在謝望和耳邊嘮叨故鄉(xiāng)的運河和運河兩岸人的生活:“水是如何的清,兩岸人家都在河水里淘米洗菜;撐竹排的人如何勇猛,大雨時漲水,他們舞動船篙跟漩渦搏斗。”[6]這些人物動輒想到運河,經(jīng)常提起運河,這都是運河對他們有較直接、深刻影響的表現(xiàn)。
徐則臣筆下有許多運河邊的少年形象,很多故事的發(fā)生由一個兒童或少年的敘述視角展開,他們的名字多數(shù)是“木魚”“穆魚”“陳小多”,有時候直接用“我”。這一類少年具有一致的特點:對運河有種近乎“癡”的行為表現(xiàn)。如《石碼頭》中的木魚,平時最喜歡在石碼頭找個不礙事的臺階坐下,看來往行人忙碌和悠閑的生活?!段缫怪T》中的木魚隨著堂哥大水來到藍塘看米庫,一有空就跑到河邊,一坐就是半天?!度碎g煙火》中的“我”更顯得“癡”:“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習(xí)慣早起,一早起就精神恍惚,要在門檻上坐上半天才能清醒。這些時候“我”就盯著運河和石碼頭看,水汽從河面上升起來,整個運河像一鍋平靜的開水,沒完沒了地向西流過去?!盵7]諸如此類癡迷運河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都還算符合常理的。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運河之子”應(yīng)該是《耶路撒冷》中的初平陽。他三年沒有回過故鄉(xiāng),有一次,他從北京坐火車回花街,車行至一片河邊濕地的時候,他看著車窗外熟悉的運河景色,跳出車窗依照記憶中運河支流的走向徒步走向碼頭。徐則臣對所書寫的運河、花街與大和堂有著長期積淀的情感,這種情感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融入生命的心靈情結(jié)。[8]初平陽憑借自己對運河的真摯情感與童年記憶的懷戀,跳出火車循著記憶的路走回花街,河兩岸的蘆葦、菖蒲、野鳥都讓他倍感親切,仿佛運河是他心靈深處的港灣。
邁克·克朗曾在《文化地理學(xué)》一書中寫道:“我們不能把地理景觀僅僅看作物質(zhì)地貌,而應(yīng)該把它當(dāng)作可解讀的‘文本’,它們能告訴居民及讀者有關(guān)某個民族的故事,他們的觀念信仰和民族特征?!盵9]地理景觀的不同造就了生活其間的人擁有不同于別處人的觀念信仰和民族特征。我們可以從地理景觀出發(fā),研究這一特定區(qū)域的人民或民族的價值觀念區(qū)別于另一地理景觀區(qū)域的人的價值觀念的特別之處。
《世界的大河與文化》一書曾提到:“河流又常足以引起人們的想象。無論何人,當(dāng)其耳聽奔流的水聲,目睹奔流的水色,總覺得悠然神往?!盵10]住在水邊的人,常存在著一種想象與好奇,幻想著有一天可以追溯這水去到遠方。河流與其長度,就是水邊人最初認識世界的方式和尺度。作者在《耶路撒冷》中寫道:“在花街,在我小時候,世界的盡頭就是跑船的人沿運河上下五百里”。[11]運河邊的人物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從運河開始的,運河是他們通往外部世界的路徑。在《耶路撒冷》的開篇,以前的花街上的人,看病要坐船去運河沿岸的鶴頂,娶媳婦要沿運河漂流一趟再回花街。當(dāng)初平陽回到花街時,傻子銅錢都問候初平陽:“平陽,你從北京回來啦?”接著銅錢說他要到世界去,可是,一個從小失智的人是不可能知道“世界”在哪里的,我們可以推測,也許是因為他知道最遠的地方就是“北京”——那是運河北上的盡頭。
在《北上》中,謝望和回家探親時,謝仰止提起想去北京的緣由時說道:“因為生活在河邊,從小就知道這條河一直流到北京,那是終點,都想去終點看一看,流過清江浦的水流到那里,最終變成了什么樣子?!盵12]運河是他們認識世界的起點,花街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是從運河延展開的,就像初平陽的母親看地圖必須先找到運河,以運河為坐標(biāo)一樣。
對于在河岸邊生活的人來說,河流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人們可以通過運河到自己想去的城鎮(zhèn)和碼頭,也有的人和事可以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身邊人的明天充滿不確定性,徐則臣的“花街”系列小說中的許多人物的命運都被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悲涼氛圍籠罩著,最為典型的如《鏡子與刀》《梅雨》和《水邊書》?!剁R子與刀》中,少年穆魚的小伙伴九果殺死家暴父親之后,搖著船帶著母親順?biāo)鞫?,穆魚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同他道別?!睹酚辍分械母呙拊诿酚甑絹砬耙粋€人提著箱子來到花街,又在雨季結(jié)束之前自殺,沒有人知道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以及她為什么來花街?!端厱分械泥嵡嗨{厭倦了流言,也為了報復(fù)母親,她順著運河坐船出走,在水上漂泊,只給陳小多寫過一封道別信就杳無音訊。這幾個故事中的少年“穆魚”“我”“陳小多”都是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對方的到來與離去的故事,這些事件對“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有深刻的影響,讓“我”很小就懂得世事無常,習(xí)慣于接受突然的分別。
徐則臣認為,運河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他花費多年時間實地走訪運河沿線的歷史遺跡,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卣_發(fā)運河遺產(chǎn)的方式多是打造硬件設(shè)施,重建和修飾運河古鎮(zhèn),打造游樂場和商鋪,這些舉措并不能良好地再現(xiàn)歷史上曾出現(xiàn)的具有符號價值和代入感的人文景觀。[13]他在《河盜》《耶路撒冷》和《北上》中多次描寫運河開發(fā)的狀況,反映了花街人是怎樣看待運河風(fēng)光帶建設(shè)的,《耶路撒冷》中的老何父子就反對建設(shè)運河風(fēng)光帶,作者借老何之口說出對運河風(fēng)光帶的質(zhì)疑,如御碼頭的搬遷,游船畫舫的鶯歌的設(shè)計,水上游樂園的建設(shè)等,在老何看來都是不倫不類的?!侗鄙稀分?,徐則臣借孫宴臨表達的對開發(fā)運河的意見代表了當(dāng)下一部分人的看法。孫宴臨問道:“你能挖出一條河的歷史嗎?你能挖出它千百年來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和塑造嗎?”[14]孫宴臨的靈魂發(fā)問也許夾雜著徐則臣對運河開發(fā)現(xiàn)狀的質(zhì)疑與建議。
首先,在物質(zhì)生活層面,運河影響了人物的謀生職業(yè)。其次,在情感態(tài)度層面,徐則臣筆下的人物大多都有很深的“運河情結(jié)”。最后,價值觀層面,人物的價值觀念顯示出他們明顯受到運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