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問題研究

2023-01-21 02:36:36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22年12期
關鍵詞:肖像權侵權人肖像

方 朋

(安徽大學法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科技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在新型媒體的幫助下,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更加快捷、高效、方便。一張圖片、一條語音信息、一段文字、一段短視頻,頃刻間就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想法。而這種新型的傳播方式,導致部分年輕人產(chǎn)生了社交恐懼癥,他們寧愿躲在電子屏幕后做一名“鍵盤俠”,也不愿意與他人面對面的交流。因此,新媒體技術拉近了人與人的網(wǎng)絡社交距離,但疏遠了人與人的實際社交距離。

利用新媒體技術產(chǎn)生的網(wǎng)絡社交,“人”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從而使肖像權問題成為網(wǎng)絡社交中不可回避的話題。例如,一些流量平臺如抖音、快手、B站等,里面播放的拍客視頻以及直播視頻是否存在侵犯他人肖像權的行為,或在一些聊天平臺如微信、微博等,使用真人表情包的行為是否侵犯原像人的肖像權。2020年《民法典》頒布,在對侵犯肖像權構成要件的闡述中,拋棄了“以營利為目的”這一構成要件,意味著肖像權利在不斷的擴張,而這是否會導致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實踐中,雖然部分行為被認定為侵權行為,但由于網(wǎng)絡證據(jù)難以固定、維權成本高,大部分肖像權人都放棄追究責任,獨自承受著傷害,寄希望于時間,能夠使一切淡忘。

相對于肖像權保護的重要性而言,新型媒體中侵犯肖像權的維權力度并不讓人滿意。本文力求改變這一現(xiàn)狀,從新型媒體中侵犯肖像權的現(xiàn)象入手,歸納總結實踐中的侵權行為。接下來,從《民法典》規(guī)定的肖像權認定著手,闡述何為肖像以及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權的行為。最后,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

一、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的具體表現(xiàn)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擁有著時效性、廣泛性、針對性等特點。部分新媒體使用者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往往會利用名人或者熱點新聞人物的肖像作為自己宣傳的噱頭。本文歸納出以下幾種侵權方式:

(一)非法使用型

非法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以營利性為目的使用和以非營利性為目的使用。以營利性為目的使用的情形大多是商家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從新媒體平臺中獲取相關名人或者熱點新聞人物的肖像來進行宣傳自己的產(chǎn)品。從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檢索出的相關案例看出,很少有使用者會直接使用肖像人的原肖像,大多數(shù)使用的是肖像人演繹、變造后的肖像,并將此類肖像附著在相應的廣告宣傳中。如2018年,演員林心如訴寧波巴黎春天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肖像權侵權一案中,被告寧波巴黎春天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在其運營的微信公眾號中推送了三篇有關原告林心如的文章,三篇文章中一共使用了林心如演過劇本人物的18張照片,并提供了關鍵詞如“林心如紫薇”。法官認為,涉案微信公眾號屬于被告春天公司的營銷賬號,里面發(fā)布的是公司促銷活動,入駐品牌商品介紹等內(nèi)容,因林心如具備公眾人物身份,將其肖像與廣告一同配發(fā),具有利用名人效應引人閱讀同時向瀏覽者推廣自己產(chǎn)品以期營利的商業(yè)目的,構成對林心如肖像權的侵害。[1]

以非營利性為目的使用的情形,則是一些使用者為了增加自己的人氣、推廣自己或者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前一種類型如在一些專門發(fā)布圖片的網(wǎng)站或者APP中,制作者往往使用一些熱門電視劇中的人物劇照,抓捕其中最令人心動的人物動作,制作成高清圖片或者手機、電腦屏保圖片格式以供用戶下載使用。后一種情形是指在一些聊天平臺中如微信、微博平臺,使用者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而發(fā)送一些帶有真人圖像的表情包,這類表情包我們稱之為真人表情包。真人表情包是指以真人臉部表情、身體動作為基礎,添加相應文字制作而成的表情符號?,F(xiàn)實中主要是對公眾人物表演的影劇以及參加社會活動中的某個動作或表情進行截圖或者拍照,并添加相應的文字制作而成,如“金館長”“葛優(yōu)躺”“蘇大強”等表情包。這類表情包因人物動作、表情浮夸而深受人們喜愛,加之公眾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使得這類表情包被廣泛使用。從《民法典》角度來看,除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情形,只要未經(jīng)肖像權人同意使用其肖像就構成侵權行為。現(xiàn)實中,由于制作表情包的方法較為簡單,很難保證每一款真人表情包都獲得肖像權人的授權。

(二)非法制作型

隨著剪輯軟件、Photoshop等修圖軟件的蓬勃發(fā)展,部分使用者可以輕易地利用他人的肖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圖片,同時AI智能和Deepfacelab技術幫助人們實現(xiàn)了“換臉計劃”。如最近廣為流傳的“張美玉查寢圖”的表情包——將網(wǎng)傳視頻中黑龍江職業(yè)學院學生會部長張美玉表現(xiàn)出趾高氣昂的表情剪輯下來,然后通過后期制作,配上文字,從而展現(xiàn)出一種“張狂”的表情。2010年趙本山訴天涯和谷歌兩公司侵犯其肖像權一案中,兩公司將趙本山表演的《策劃》《不差錢》兩部小品中的人物改編成動畫形象并在其網(wǎng)站頁面進行宣傳。法院最終認為動畫形象侵犯了趙本山的肖像權。

對于“換臉現(xiàn)象”主要是指制作者將他人的肖像換成網(wǎng)紅人物或者明星的肖像,從而達到惡搞的效果。如在嗶哩嗶哩平臺中大火的“肌肉金輪”短視頻,該視頻由B站up主利用AI換臉技術,將一位國外肌肉猛男的臉換成了知名主播大司馬的臉,搭配魔性的動作和表情,瞬間火爆全網(wǎng)。知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與于謙兩位大師的肖像也遭到網(wǎng)友的惡搞,制作者將電影《泰坦尼克號》里的主人公杰克和露絲的臉換成了郭德綱和于謙的臉,博取看客的目光。

(三)非法公開型

當今時代,短視頻的興起加之移動設備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促使著年輕人拍攝一些內(nèi)容奇特的短視頻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畫面,來博取眼球、吸引關注。如在一些直播平臺中設有專門街頭直播的欄目,當直播者站在街頭打開攝像頭就能夠?qū)崟r實地與觀眾互動,觀看直播的觀眾可以真實地看見直播者所處的街頭場景。實踐中,許多直播者在路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與他人“搭訕”“套話”,以此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增加直播間里的人數(shù)。更有甚者,先讓粉絲指定被采訪者,然后直播者上前搭訕,從而獲取粉絲想知道被采訪者的個人信息。或許這種直播行為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從而導致侵權人數(shù)并不是很多,但現(xiàn)實中還存在一種極為簡便的方式。如在抖音或者B站等流量平臺上,使用者通過偷拍、偷錄等方式將帶有他人肖像的視頻畫面上傳自己的賬號,以博得瀏覽者的觀看,從而獲取流量收入。由于偷拍偷錄都是比較令人尷尬的場面,從而導致被偷拍偷錄者被大眾所熟知,對其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例如,2016年蔡某隨手拍攝林某與陳某在街頭發(fā)生爭吵的畫面并將其上傳至互聯(lián)網(wǎng),隨后該視頻遭到網(wǎng)友瘋狂轉(zhuǎn)發(fā),林某和陳某的生活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林某和陳某遂將蔡某告上法庭。最終,一審法院認為蔡某的行為超過了因社會公共利益而行使言論自由的必要限度,侵害了陳某和林某的肖像權。

二、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的判定

《民法典》第1019條①規(guī)定侵犯肖像權條件中刪除了以營利性為目的這一要件,因此侵犯他人肖像權構成條件只看肖像權人是否同意即可。如今科技發(fā)展迅速,僅憑這一要件很難認定并追究侵權人的責任,下文從肖像元素、侵權主體、主觀過錯等方面進行判定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一)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之肖像元素判定

肖像是指“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②據(jù)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肖像應當通過某種載體加以體現(xiàn),法條中“等”字,本文認為應當作擴大理解,只要與影像、雕塑、繪畫方式功能相同或相近就可以認定為侵權行為。如網(wǎng)絡游戲中的主角人物是通過虛擬數(shù)字模仿他人的外貌制作出來僅存在于虛擬的空間,這種方式也應當屬于侵權行為。二是外部形象應當包括但不限于他人的面部特征,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升級,看客不需要通過識別臉龐就能夠認識出他人,僅僅通過某人具有標志性的身體動作或者身體部位就可以識別出,如《鄉(xiāng)村愛情》電視劇演員趙四獨有的走路風格讓他人一眼就能識別出其本人,因此這些獨特的標記應當包括在外部形象里。

基于上述的分析,肖像的構成應當包含三個要素:特定性、可識別性和外部呈現(xiàn)性。首先,特定性是指肖像權人所專有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具有自己的獨特的肖像。其次可識別性是指一般大眾可以通過外部形象識別出某人。最后,外部呈現(xiàn)性是指肖像通過一定的載體呈現(xiàn)出來,換言之,通過其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他人的肖像。外部呈現(xiàn)性是肖像財產(chǎn)利益實現(xiàn)的前提。

1.可識別性的判定

基于上文歸納的三種侵權行為,非法使用和非法公開兩種類型對于可識別性的判定沒有太大的爭議,本文擬對非法制作類型進行討論。目前,討論最為火熱的當屬利用名人劇照制作的表情包或者將其改編成的動畫動漫圖是否構成侵權行為。郭明瑞教授認為,肖像應當是自然人形象的真實“再現(xiàn)”,而不是其他形象的“再現(xiàn)”,角色形象不屬于肖像權的保護范疇。[2]例如在六小齡童肖像權案中,一審法院認為肖像權是自然人真實形象再現(xiàn),而章金萊飾演的“孫悟空”形象并非其本人肖像,因此,藍港公司在網(wǎng)路游戲中使用“孫悟空”形象行為不構成對章金萊本人肖像權的侵犯。[3]而程嘯教授認為,自然人飾演的電影、話劇、歌劇、戲劇等藝術活動中的角色形象也應當屬于表演者的肖像權,只有這樣才能從法律上控制角色形象背后的經(jīng)濟利益與社會價值。[4]例如,在“藍天野訴天倫王朝飯店有限公司等肖像權、名譽權”案中,法院認為:人物劇照能夠清晰顯示出表演者的面部形象特征,能夠與其他表演者進行區(qū)分,那么就屬于表演者的原像人的肖像,原像人理應享有肖像權。[5]

對于這兩份不同的判決,本文贊同第二種判決做法,當一般普通群眾通過角色形象能夠識別出表演者是誰,就意味著該角色表演者與其他表演者存在差別,換言之,該角色的扮演者在角色的形象上體現(xiàn)出個人真實的形象。因此,對于利用人物劇照或者角色形象制作的真人表情包,在能夠識別出角色原像人時,屬于侵犯其肖像權。而最為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如何去把握一般群眾可識別的標準。本文認為,只要超過70%的普通大眾在看過一眼原像人的照片后,再看改編后的圖片,能一眼識別出原像人就能認定侵權行為,而不應要求這種概率達到100%。

2.特定性的判定

可識別性是特定性的前提條件,只有當一組照片具有可識別性后,一般群眾才有可能具體聯(lián)想到某一真實的人物,本部分以真人圖像改編成動畫或動漫圖片為例進行分析。如2010年在“趙本山訴天涯、谷歌二公司使用其flash動畫推廣其產(chǎn)品”一案中,法院審理認為“肖像是自然人面部形象的外在標識,肖像的概念強調(diào)的是自然人面部形象相較于其他自然人所具有的可識別性”。[6]該案件中卡通畫形象整體上可以明顯看出指向為一般大眾所熟知的趙本山形象。因此,法院最終判決侵犯了趙本山的肖像權。再如上述內(nèi)容中所談及的AI換臉技術,將一人的臉龐換成另一人的臉龐,從而合成一個新的人物。此時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這個合成人物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僅憑一定的外貌特征難以達到特定性即被確定的認為是現(xiàn)實中某一個人。本文認為,針對利用高科技合成性的人物可以采取比例性原則認定侵權責任。利用上述內(nèi)容中將電影《泰坦尼克號》里的主人公杰克和露絲的臉換成了郭德綱和于謙的臉事件中,對于侵犯郭德綱與于謙的肖像權不存在爭論,但是是否侵犯了原主人公的肖像權,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除了臉龐以外的其他的身體部位,有多大的可能性會讓普通大眾聯(lián)想起原主人公。換言之,當一般群眾穿上相同的衣服并處于相同的背景下,獲取的效果與原主人公拍攝的效果相同,那么就不存在侵權行為,反之就存在侵權行為。

總而言之,本文認為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的認定應包含以下兩個要素:一是具有可識別性,即超過70%的大眾可以通過畫像、攝影、雕塑等載體識別出原像人;二是特定性,即通過一定的科技手段刻畫后,依舊能使一般大眾認識出原像人。

(二)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之侵權主體判定

新媒體時代下,網(wǎng)絡空間成為侵犯肖像權的主要陣地,由于網(wǎng)絡空間具有隱蔽性、快速性和時效性,對于侵權主體很難進行認定。本部分主要對制作者和傳播者、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進行判定。

1.制作者與傳播者作為侵權主體的判定

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新媒體時代具有受眾面廣、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等特點,因此侵犯主體一般都是網(wǎng)絡用戶主體即制作者和傳播者。制作者又可分為普通用戶和自媒體用戶,普通用戶主要是通過制作一些新穎、搞怪、好笑的圖片來活躍網(wǎng)絡氣氛,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普通用戶通過丑化、惡搞他人圖片達到惡意詆毀他人的目的。如在2021年馮某、陳玉建訴陳某、陳建橋、苗鳳俊侵權責任糾紛一案,[7]陳某將馮某頭部照片制作成帶有侮辱性質(zhì)的表情包發(fā)到有1054人的QQ群中,導致馮某的名譽遭受到損失,法院最終判決陳某侵犯馮某的名譽權和肖像權。自媒體用戶主要在其管理的公眾號或者賬號里,發(fā)布一些熱點信息并附帶有明星或熱點人物的圖片,從而引起他人的注意,增加自己的關注度,獲取流量經(jīng)濟,更有甚者在其發(fā)布的信息中夾雜著一些購物廣告。如上文提到的演員林心如訴寧波巴黎春天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肖像權侵權一案。傳播者主要是在看到一些有趣、搞笑的圖片或文章進行轉(zhuǎn)發(fā),其主觀并不存在法定的侵權要件,同時網(wǎng)絡傳播速度之快,很難收集并固定相關的證據(jù)材料,因此對于傳播者法律很少進行懲罰,但這并不妨礙其作為侵權主體的資格。

2.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作為侵權主體的判定

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主要是指各大網(wǎng)站的搜索引擎和應用軟件提供者。實踐中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應用軟件提供者或搜索平臺為了吸引群眾關注,免費提供一些名人或熱點新聞人物照片給群眾下載適用,如愛斗圖、人人斗圖、美圖壁紙等APP。這類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表面上不以營利為目的,實際上卻是通過吸引大量群眾關注后投送廣告,從而達到營利的目的。另一種是在海量的信息網(wǎng)絡平臺中,平臺監(jiān)管者無法及時有效地監(jiān)督網(wǎng)絡用戶的使用行為,因此,當被侵權者發(fā)現(xiàn)自己肖像被他人使用時,及時固定證據(jù)通知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如果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通知后,拒不履行或者遲延履行屏蔽義務,造成的擴大損失,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三)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之過錯判定

過錯是判定是否構成侵權行為的重要要件,就過錯性質(zhì)而言,存在三種學說:主觀性過錯理論、客觀性過錯理論、折衷理論。主觀性過錯理論判斷行為人是否存在過失的標準根據(jù)其主觀心態(tài)。[8]由于主觀過錯性理論不僅要求侵權主體具有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還需要被侵權人舉證證明侵權人實施侵權行為時的心理狀態(tài),無形中增加了舉證人的困難。而客觀性過錯理論強調(diào)行為人違反某種民事義務的客觀行為,并因此義務的違反造成了他人的損害,則侵害人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9]折衷理論則兼顧二者,認為過錯既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是一種客觀行為活動。[10]

從本文第一部分敘述可以看出,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行為的主觀動機比較復雜,有的是以營利性為目的,有的是以娛樂性為目的,甚至有的以誹謗誣蔑為目的。如果采取主觀過錯理論無疑會放縱部分侵權人的行為,因此本文認為應當采取客觀過錯理論。具體而言,只要侵權人未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合理使用他人的肖像,并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就可以認定侵權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

(四)新媒體時代下侵犯肖像權之合理使用判定

《民法典》第1020條③規(guī)定了肖像權合理使用的行為,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無意間就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例如,我們在微信聊天中所使用的真人表情包大多是他人轉(zhuǎn)發(fā)后,自己跟著轉(zhuǎn)發(fā)使用,這就意味著我們只是侵犯他人肖像權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要想正當合理地使用真人表情包,我們必須在每一次轉(zhuǎn)發(fā)、加工、改造時經(jīng)肖像權人的同意,或者肖像權人在網(wǎng)絡平臺中明確表示自己的肖像可以被制作成各種表情包,而這可能不太現(xiàn)實。因此,嚴格遵守經(jīng)本人同意或者合理使用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限制網(wǎng)民的自由交流以及抑制了大眾的創(chuàng)造性。

本文認為遵守以下條件,即可視為合理使用:使用他人的肖像必須符合目的正當性。合理使用的立法初衷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防止某些人假借合理使用的名頭謀取私利。因此,本文認為目的正當性應當理解為既不侵害肖像權人的正當利益,也不增加使用者的利益。日本最高法院在平成十七年十一月十日的一個判決中創(chuàng)造“六要素”的判定標準:“作為正當?shù)娜〔男袨?,對個人容貌的攝影有時候也是可以被允許的。未經(jīng)承諾對他人的容貌進行拍攝在侵權法上是否違法,取決于以下六個要素:被拍攝者的社會地位、被拍攝者的活動內(nèi)容、攝影的場所、攝影的目的、攝影的方式以及攝影的必要性;綜合考慮這六個因素之后,倘若對被攝影者的肖像不受任意拍攝的人格利益所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社會生活上能夠容忍的限度,就可以認為肖像權受到了侵害?!盵11]結合該標準,若表情包在制作或使用過程中目的性并不具有正當性,可以直接認定該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

三、新媒體時代下肖像權的法律保護對策

(一)確定賠償標準

《民法典》1182條④規(guī)定,權利人可以向侵權人主張實際遭受的損失或因侵權行為獲得利益的賠償,數(shù)額難以確定或二人協(xié)商不一致的,由人民法院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shù)額。實踐中,當賠償標準不確定時,權利人控訴侵權行為時,往往會考慮付出的成本與后期獲得賠償是否存在差異,一旦權利人認為獲得賠償不多或者少于投入的控訴成本時,其就可能放任侵權行為的發(fā)生。同時,這種模糊的規(guī)定,容易導致“類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發(fā)生,嚴重影響司法的公正性。

本文認為要想精準有效打擊這類侵權行為,應當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設立明確的賠償標準,不能粗放式認定一張圖片幾千元的賠償標準。新媒體時代依托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當認定侵權賠償金額時,我們應當根據(jù)平臺的影響力、被侵權人的社會地位、侵權人的主觀目的、侵權行為以及持續(xù)時間等因素進行考量。同時參照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wǎng)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1款的規(guī)定,被點擊、瀏覽次數(shù)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zhuǎn)發(fā)次數(shù)達到五百次以上的視為情節(jié)嚴重。實踐中,如果被侵權人是普通大眾,可以根據(jù)平臺的受眾影響、侵權行為持續(xù)的時間以及實際使用人數(shù)綜合確定賠償數(shù)額。被侵權人是公眾人物,因惡意侮辱、詆毀的表情包導致自己的名譽降低,從而影響自己的商業(yè)價值,可以提出相關取消表演的聲明,以此來確定賠償數(shù)額。同時,權利人可以要求侵權人賠償自己因此事造成的維權成本。

(二)明確各方主體責任

網(wǎng)絡用戶紛繁復雜,有的用戶抱著“吃瓜”的心態(tài),只想看看結果怎么樣,有的用戶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tài),“添油加醋”。要想遏制這種“推波助瀾”的現(xiàn)象,我們必須要明確各方的責任,讓其在實施行為之前,明確自己將要受到何種懲罰。首先,對于制作者來說,其是侵權的源頭,根據(jù)上述賠償標準進行認定;其次對于傳播者而言,如果只是將帶有侵犯他人的肖像圖片用于普通交流使用,就不作為懲罰的對象,因為這種行為符合上述的合目的性標準。如果傳播者在某個平臺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微博平臺里的“大V”,將帶有侵犯他人的肖像圖片轉(zhuǎn)發(fā)至該平臺,此時應當將傳播者視作為制作者,因為兩者的危害性具有同等性,甚至傳播者的危害大于制作者,二者應當承擔相同的賠償責任。最后,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而言,可以采用“市場份額責任原理”。市場份額責任理論,是指在復數(shù)企業(yè)的缺陷產(chǎn)品致人損害,而又不能證明具體哪個企業(yè)的產(chǎn)品致?lián)p害發(fā)生的情況下,由生產(chǎn)企業(yè)按其產(chǎn)品占有市場之份額對被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理論。[12]此理論有利于確定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在肖像權侵權案件中的賠償比例,如侵權行為涉及到眾多網(wǎng)絡平臺時,我們可以根據(jù)其在全國市場的份額大小確定賠償比例,使平臺承擔責任明確化。從而促進平臺提高管理能力,提前預防侵權事件的發(fā)生。

(三)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

網(wǎng)絡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群眾在享受網(wǎng)絡帶來便捷的同時,更加應當遵守法律,而不是頻繁地挑戰(zhàn)法律的底線。每一個網(wǎng)絡平臺的參與者都要提高自身平臺使用素養(yǎng),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杜絕侵犯他人權益行為的發(fā)生。對于公眾人物而言,應發(fā)揮明星效應的引領作用。當公眾人物發(fā)現(xiàn)自己的肖像權被侵犯時,應當及時采取法律措施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能聽之任之,隨意侵權人造作。同時,公眾人物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上進行法治宣傳,讓普通群眾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知曉何種行為是侵權行為。而對于普通群眾而言,除了加強自身素養(yǎng)外,也要注意防范他人的侵權行為,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權益被侵害時,要保存好證據(jù)并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如需要請求專業(yè)律師進行幫助但沒有經(jīng)濟能力時,普通群眾可以撥打法律援助熱線12348,請求他們給予幫助??傊刹槐Wo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普通群眾要勇于對違法行為說不。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也許我們不會像在現(xiàn)實世界那樣為了生活疲于奔波,我們只要動動手指,發(fā)一些能夠吸引他人眼球的圖片或者視頻,就能夠獲取一筆不菲的收入。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網(wǎng)絡世界并非法外之地,我們獲得財富時必須遵法守法,不得以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因此,在提高網(wǎng)民法律意識的同時,明晰侵犯他人肖像權的構成要件,明確賠償責任、賠償主體,才能更好地規(guī)范新媒體時代下肖像權被侵犯的問題。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jīng)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p>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條第二款:“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p>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條:“合理使用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jīng)肖像權人同意:(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nèi)使用肖像權人已經(jīng)公開的肖像;(二)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nèi)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huán)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利益,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p>

④《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shù)額協(xié)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shù)額?!?/p>

猜你喜歡
肖像權侵權人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天天愛科學(2023年6期)2023-05-30 03:22:26
大自然的肖像
天天愛科學(2023年4期)2023-03-13 03:03:24
朋友圈的自拍照被盜用違法嗎?
人民之聲(2023年12期)2023-02-02 17:11:27
“獲益剝奪”規(guī)范意義的再審視
——以《民法典》第1182條前半段規(guī)定為分析對象
《肖像》
流行色(2020年4期)2020-06-04 03:03:32
侵犯肖像權引糾紛
公民與法治(2020年7期)2020-05-11 02:14:34
高空拋物,誰來擔責?
中國工人(2019年7期)2019-09-10 11:25:28
侵權責任法的過失相抵規(guī)則及其適用
肖像權的民法保護分析
法制博覽(2018年18期)2018-01-23 01:54:26
高邑县| 南投县| 淳化县| 庆安县| 多伦县| 乌兰察布市| 河源市| 镇赉县| 东兰县| 禹州市| 屏山县| 唐海县| 河源市| 屏东市| 家居| 抚顺县| 洪泽县| 射阳县| 靖边县| 清水河县| 呼玛县| 朝阳市| 麦盖提县| 平安县| 军事| 项城市| 滁州市| 新丰县| 哈尔滨市| 图木舒克市| 永德县| 锡林郭勒盟| 宜宾市| 洛南县| 阜新| 新昌县| 崇文区| 奉化市| 虞城县| 滨州市|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