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欣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護理應用在新生兒靜脈輸液護理中的干預效果。方法:納入本次研究的對象共計70例,均為本院接診需靜脈輸液的新生兒,納入本次研究的時間區(qū)間為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分組依據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新生兒被平均納入至實驗組(35例,接受集束化護理)和參照組(35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兩組護理后的輸液外滲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展開比較。結果:對比護理后兩組的輸液外滲發(fā)生率,實驗組明顯低于參照組,且兩組數(shù)據差異較為明顯(P<0.05);對比護理后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實驗組明顯低于參照組,數(shù)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護理后兩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數(shù)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護理后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為94.29%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1.43%,數(shù)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集束化護理應用到新生兒的靜脈輸液的臨床護理中,能夠有效降低輸液外滲的發(fā)生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新生兒;集束化護理;靜脈輸液;護理滿意度
Observation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neonatal intravenous infusion
TANG Xin
Four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neonatal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Methods:A total of 70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all of whom were newborns who needed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our hospital.The time interval for inclusion in this study was from Octo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The grouping was based on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Newborn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35 cases,receiving cluster nursing)and the reference group(35 cases,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infusion extravasation,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Results: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infusion extravas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obvious(P<0.05);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ata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ing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ata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compar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94.29%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43%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cluster nursing to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neonate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usion extravasation.
【Key?Words】Neonate; Cluster nurs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靜脈給藥作為醫(yī)院中較為常見的給藥方式之一,通常接診量較大,需要提供的服務需求量較多,并且由于新生兒的年齡較小、血管細,好動導致固定難度大大增加,極其容易發(fā)生藥液外滲的情況,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新生兒會出現(xiàn)局部的腫脹、伴隨著疼痛以及燒灼感、皮膚暗紫色變硬等現(xiàn)象,有時還可能導致皮下組織的直接壞死[1]。集束化護理的提出,是一種靈活運用循證醫(yī)學,結合一系列護理手段的較為高效的護理模式。故我們將選取本院70例需靜脈輸液的新生兒進行研究,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和集束化護理方法,探究集束化護理對新生兒的靜脈輸液的護理干預效果。
1.1 臨床資料
以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為本次研究時間,在此時間范圍內共選取70例需靜脈輸液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組名依次為實驗組、參照組,兩組納入的新生兒數(shù)量均等,為35例。實驗組,日齡6~28d,平均日齡(17±1.19)d,女性15例,男性20例;參照組,日齡6~27d,平均日齡(16.5±1.17)d,女性16例,男性19例。比較兩組基本數(shù)據,無顯著區(qū)別,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均為我院門診接診的需靜脈輸液的新生兒;新生兒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新生兒依從性較高;新生兒對輸液治療可耐受;新生兒的病例資料齊全。
1.2 方法
1.2.1 參照組護理方法為常規(guī)靜脈輸液護理,具體內容有:對藥物進行評估:在不干擾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對藥物的濃度進行調整,從而緩解血管內膜受到的刺激,在給藥的整個過程中,需嚴格控制用藥量、給藥的速度以及靜脈輸液的時間,并且要求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全程進行看護;靜脈評估:在開始進行靜脈輸液前進行相關評估,選擇血管較為柔軟且有彈性、走向平直且周圍有完整以及彈性良好的皮膚,對需要進行穿刺的部位同樣進行評估,靜脈部位需要選擇血流速度較快、角度直、彈性好的部位。
1.2.2 實驗組護理方法為集束化護理,具體內容有:(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新生兒家屬取得聯(lián)系,進行有效溝通,向新生兒家屬準確介紹新生兒的病情、狀態(tài)、治療方案等,可發(fā)放靜脈輸液外滲相關的手冊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在進行治療期間,應以溫柔、和藹的態(tài)度安撫新生兒,從而避免新生兒的哭鬧,對家長的一些緊張、焦慮的情緒進行相應的疏導,要求相關的護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心理以及操作嫻熟的操作技術;(2)血管保護:在進行穿刺時需要注意不對表面有感染以及滲透的皮膚進行穿刺,對于長期進行輸液的新生兒,采用遠心端靜脈至近心端靜脈的方法;對進行輸液的藥物,必須掌握該藥物的藥理作用、禁忌癥,進行合理的用藥,在給予不同pH值、不同刺激性以及不同滲透壓的藥物時,應盡可能地減少藥物對血管的損傷;(3)輸液前的信息核對:輸液前,對患兒的姓名、年齡、藥物名稱、濃度以及滴注速度等進行嚴格的核對。每次進行完一次輸液后,需要在瓶貼處進行標記,進行較多藥物輸液時,間隔開多種具有刺激性的藥物,且注意輸液的時間;(4)觀察以及交接:要求根據穿刺的部位選擇合適的留置針進行穩(wěn)妥固定,若給與刺激性的藥物時,需間隔15min進行一次巡視,對于新生兒愛哭鬧以及輸入刺激性藥物的患者在進行巡視以及交接時需重點關注以及交代;(5)健康知識宣教:通過口頭講解、發(fā)放宣傳手冊或者播放視頻進行知識宣教。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的新生兒的靜脈輸液護理后輸液外滲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其中外滲發(fā)生率的評定標準為一共分為5個級別,0級為水腫直徑<2.5cm,皮溫低;1級為皮膚發(fā)白,水腫直徑2.5~15cm;2級為水腫最小直徑>15cm,皮溫下降;3級為皮膚顏色發(fā)白、緊繃,呈現(xiàn)為半透明狀態(tài),顏色改變,有滲液、瘀斑和腫脹;4級為水腫直徑>15cm,存在循環(huán)障礙。護理質量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專業(yè)護理、文書書寫和護理安全護理四個方面,由護士長進行評分,每項分值為20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佳。護理滿意度評價內容中主要涵蓋:特別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等于特別滿意度與一般滿意度之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結果比較
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結果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輸液外滲發(fā)生率結果對比
相比較于參照組,實驗組輸液外滲發(fā)生率評定結果顯著更低(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對比
相比較于參照組,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評定結果顯著更低(P<0.05),體見表3。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對比
相比較于參照組,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定結果顯著更高(P<0.05),見表4。
據臨床資料表明,由于新生兒的表皮的角質層偏薄,比較容易脫落,而且在表皮以及真皮之間的組織發(fā)育不良,皮膚屏障較弱,新生兒在靜脈輸液的過程中,如果不及時給予相應的護理方法干預,將極大可能會出現(xiàn)輸液外滲等情況,因此,對于新生兒的靜脈輸液的護理要求更高。針對新生兒的靜脈輸液的情況,臨床中提出了集束化護理,護理質量決定著護理效果,這種集束化護理可以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效果,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在進行靜脈輸液前,對血管以及穿刺進行預估,以避免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情況,而且這種方法注重交接以及巡視,避免出現(xiàn)失誤的情況。護理人員還需對藥物進行熟悉以及掌握,合理地安排輸液的藥物順序以及時間,更加有效地節(jié)省診斷時間,縮短治療時間。這種方法合理地運用了循證醫(yī)學的手段[2],綜合一切護理手段進行,從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減少藥液外滲情況的發(fā)生,以及避免了一些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進一步提高了預后效果,而且護理滿意度也有明顯的提高,因此,采用集束化護理,其干預效果較佳。
結合本次研究,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集束化護理能夠降低輸液外滲發(fā)生率、明顯減少不良反應,并在基礎護理、專業(yè)護理、文書書寫和護理安全護理四個方面提高了護理質量,并使新生兒的護理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給予需靜脈輸液的新生兒集束化護理,提升護理效果與護理質量,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中翠,王春燕.集束化護理在預防新生兒靜脈輸液藥物外滲中的應用[J].母嬰世界,2016(20):53-54.
[2] 吳玉華,劉敏燕.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輸注高危藥物管理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2020(1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