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視人類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
——以貴州大學文傳學院大類選修課為例

2023-02-22 08:42
大眾文藝 2023年1期
關鍵詞:人類學影視課程

林 華 吳 妍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新媒體時代,智能手機、數碼相機和攝影機等數碼產品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社交方式,逐漸影響著社會文化形態(tài),使影像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主導力量。作為人類學和影視藝術學交叉學科的影視人類學,“致力于研究影視攝制與人類學原理、理念的有機綜合,用影視手段紀錄、闡釋、傳播人類文化”,有責任培養(yǎng)出更多的專業(yè)人才,運用影視手段探究新的文化形態(tài)與知識建構的過程,更好地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去發(fā)現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艱難處境,去解決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

面對社會需求,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將影視人類學開設為學科大類選修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影視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并能熟練運用影視拍攝技巧呈現不同文化形態(tài)。在課程改革之前,本課程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但實踐性不強。為此,影視人類學課程于2020年開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并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于2021年6月獲批為貴州大學一流課程培育項目,于2022年6月成功申報為貴州省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課程。

一、教學理念與課程特色

有學者認為,“由于現在信息技術的發(fā)達以及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現代高等教育不僅走出了象牙塔,還逐步走入了社會的中心。它再也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而成為一個同社會命運息息相關,并不斷地交換著信息的有機生態(tài)系統(tǒng)?!币簿褪钦f,在信息時代,高校必須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從封閉走向開放,才能與時代同步。因此,在教學理念上,影視人類學教學團隊力圖打破專業(yè)壁壘,強調跨界融合,注重人文精神,觀照現實生活,培養(yǎng)契合社會需求的新文科人才。

(一)實施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型教學為依托,按照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guī)律,按照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設計課堂練習,穿插著線上的課前學習內容,以及本次課堂講述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從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到創(chuàng)造逐步遞進的能力。

課前,教師在雨課堂發(fā)布公告,要求學生在線上提前學習相關內容。教師可通過線上測試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在翻轉課堂上提出建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述應用影視人類學時,要求學生線上學習朱靖江教授的精品課程“影像中的人類學”的第六講“土著影像”,了解社區(qū)影像即參與式影像的產生背景、發(fā)展過程、文化特征和社會價值。然而,很多學生并不能準確理解參與式影像的特征及其社會價值,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反饋情況,結合具體的參與式影像作品,分析它和普通紀錄片的不同;可以結合社區(qū)影像即參與式影像在中國鄉(xiāng)村的傳播情況,特別是鄉(xiāng)村之眼的發(fā)展來說明社區(qū)即參與式影像的賦權意義。換而言之,社區(qū)影像即參與式影像可以讓村民自己記錄表達,通過教育、對話與溝通,從而培植融洽的社會關系,塑造村民自我文化身份,進一步構建社區(qū)認同。

(二)立足省情教學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著多姿多彩的貴州少數民族文化。但是,隨著社會轉型,商業(yè)文化的侵蝕,一些少數民族從語言到服飾,從傳統(tǒng)習俗到生活方式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文化失去了其獨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隊極為關注實際情況,從傳統(tǒng)建筑在消失、文化遺址被破壞、非物傳承人缺失、傳統(tǒng)習俗在衰落等角度,分析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困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影像畫面的保存、文化宣傳片的制作等角度,和學生探討觀察式影像如何形象生動地全面記錄文化遺產、多元立體地闡釋文化內涵、保護文化遺產。同時,鼓勵學生拿起智能手機、照相機、攝影機等各種數碼器材,捕捉身邊的人事物,表達自我的演變歷程及文化需求,關注正在發(fā)生著的文化變遷。例如,有學生拍攝黔北“三幺臺”習俗的片子,有學生拍攝校園中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有學生在暑假三下鄉(xiāng)的實踐活動中拍攝了當地的留守老人和兒童。

(三)跨界融合教學

影視人類學的教學團隊結合了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次的教學骨干,分別來自不同的專業(yè),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五位教師跨界融合教學,共同完成布魯姆的分類教育目標。

林華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影視人類學和傳統(tǒng)文化,主要負責理論闡釋,達到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楊蘭副教授研究民俗學與鄉(xiāng)村文化建設,擔任紀錄片《這方熱土這方情》和新版《苗嶺的呼喚》的總編導與文學統(tǒng)籌。楊老師結合作品,和學生探討如何從學校鄉(xiāng)土教育開始,促進學生在家鄉(xiā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自信成長,促進中華民族多元文化傳承的可能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

吳妍博士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專業(yè),在影視人類學、民族傳播、新聞史方面有深厚的造詣。毛燕妮老師的研究方向為攝影藝術,在實踐教學中指導學生拍攝視頻,田鑫老師則專注于電子媒體采編實務、非編制作。幾位教師均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可以指導學生完成作品,實現動作技能操作領域的教育目標。

(四)以科研促實踐

團隊成員結合課程內容,積極開展科研工作,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楊蘭老師的國家課題“后撤點并校時代鄉(xiāng)村文化的傳承問題研究”引導學生調查走訪貴州省雷山縣農村小學的師生及村民,觀察和分析撤點并校前后農村小學布局與鄉(xiāng)村文化的傳承關系。吳妍老師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媒介化社會”中的民族村寨文化變遷研究——基于貴州岜沙苗寨的民族志闡釋,以具體的田野調查探討參與式影像的賦權功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拍攝制作相關作品。林華老師主持的省教育廳項目“貴州省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了解大學生在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缺失,引導學生在運用媒介制作和傳播作品時有效規(guī)避陷阱。這些科研項目,從不同層面思考了不同群體、不同環(huán)境下的文化傳承與變遷,為學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

高等教育的現代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來支撐和引領,一方面是通過“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師生的教育技術能力,以信息技術手段快速改變教學環(huán)境和信息傳遞方式”,另一方面則是“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創(chuàng)新作用,引領教育變革,重塑教育生態(tài)”。影視人類學課程改變了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模式,借助學校的網絡信息化平臺,以及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學平臺,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團隊根據混合式教學特點,調整了教學大綱,構建了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實施了較為合理的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活動。線上教學側重影視人類學課程的基礎知識,線下教學注重實踐性,強調拍攝制作人類學片的技巧。

(一)利用線上資源,完成課前預習

教師在上課前,通過雨課堂發(fā)布公告,要求學生利用線上平臺教學資源完成課前預習,熟悉教學內容。例如,“學堂在線”上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影像中的人類學”(中央民族大學朱靖江教授主講)、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的“文化人類學入門與導讀”(中央民族大學黃志輝教授主講)。

(二)借助雨課堂工具,拓展學科知識

雨課堂的PPT課件功能強大,教學團隊精心制作教學課件,根據教學進展情況,適時插入MOOC視頻或者騰訊、優(yōu)酷、bilibili等網絡平臺上的影像資料,也可以上傳本地視聽資料,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借助雨課堂工具,學到更多知識。

(三)課堂即時對話,提升學習效率

本教學團隊的教師非常熟悉長江雨課堂的使用方法,充分運用測試、彈幕、投屏等功能,加強課堂上的即時對話交流,師生關系更加密切,學習效率提升。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課程幾乎每次課都會有隨堂測試,形式多樣:既有單項或多項選擇題測試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有主觀題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其暢談對經典的人類學片的理解。本課程還通過分組功能,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線下討論,線上總結。同時,在上課過程中,隨時開啟彈幕、投票功能,獲悉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反饋情況。最后,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及時了解各項數據,調整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例如,學生標注了“不懂”的課件內容,在課堂上再次講解,或換一個角度分析。

總之,本課程在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運用線上資源,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增強了學習自主性。學生通過觀看和學習線上精品課程,研究大量的影像資料,拓展了學術視野,提升了感性認識,線下的實踐教學效果更好。

三、考核方式與實踐成績

影視人類學課程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之對應的考核模式也有所變化,注重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實行全程化的多元評價

本課程的考核實行全程化的多元評價,從第一次課開始,一直到期末結束,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根據課程評價體系要求,成績評定采取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

1.線上預習及課堂成績:每次線上自主學習,基于學習目標,均設定了相關題目,通過線上測試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及課堂學習情況,分值占比10%。

2.翻轉課堂成績: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了解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通過課堂評講、回答問題給分,分值占比10%。

3.實踐作品成績:課程結束前,指導學生拍攝制作人類學短片,提升實踐能力,成績占比40%,由學生互評打分。

4.期終試卷成績:卷面成績占比40%。

總之,在考核過程中,不再是單一的教師主導模式,而是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既有傳統(tǒng)的教師評分,也有學生之間的互評。在翻轉課堂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給主講的同學分別打分,最后取平均值,更加公平可信。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對上傳到平臺上的作品匿名評講,根據同學的評分給定成績。

(二)拍攝制作推送優(yōu)秀作品

本課程授課對象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與新聞學專業(yè)大二年級的學生,此前已積累了一定的學科知識。學生通過一學期的線上學習和線下訓練,掌握了拍攝制作人類學片的基本技巧,創(chuàng)作出較好的作品,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110名學生分組拍攝制作了34個短片,新聞學專業(yè)54名學生分組拍攝制作了15個短片,并在公眾號“貴大文傳”上推送優(yōu)秀作品《城市人十二時辰》等。

四、指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影視人類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團隊在線上線下都很重視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提醒學生關注現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的沖突,紀錄本土文化正在消逝的族群,思考世界熱點如戰(zhàn)爭、種族問題,鼓勵他們參加各類比賽或電影節(jié)活動。例如,在2021-2022學年第二學期,幾位教師指導學生拍片參加2022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IM兩岸青年影展等活動。2022年5月,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網絡視聽專委會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聯合開展了“強國有我,不負青春”視聽作品大賽,有266所學校近千部作品參賽,264部作品入圍。教師團隊指導學生拍攝了6部作品,4部入圍,其中,由文學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和新聞學專業(yè)8位同學一起創(chuàng)作的《追光逐夢 點亮未來》獲得三等獎。

綜上所述,影視人類學課程改變了傳統(tǒng)的知識積累模式,借助線上平臺的優(yōu)勢和線下教師評講、翻轉課堂、分組討論等形式,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實行跨界融合教學,逐層遞進,使每個層次的學習目標都對應著相應的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考核機制,針對性地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素養(yǎng)、拍攝制作實踐能力,培養(yǎng)出專業(yè)素養(yǎng)高、學術能力精、綜合實力強、有創(chuàng)造視野的影視人類學人才。

猜你喜歡
人類學影視課程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與敘事的新變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伊莎白及其中國人類學、社會學考察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人類學:在行走中發(fā)現
A—Level統(tǒng)計課程和AP統(tǒng)計課程的比較
中國影視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視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