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與前提,學校亟須社會各方對教育資源的支持。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明確了要構建“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明確指出“學校要把統籌用好各類社會資源作為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積極拓展校外教育空間,著力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中小學勞動教育作為“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實踐性課程,離不開具體的勞動場域、勞動活動、勞動工具等支撐,因此,勞動教育資源除來自校園內的課程內容資源、活動場館、專職教師外,更多來自校園外的家庭、社會、社區(qū)、企業(yè)等適合開展勞動教育的場景、場館、課程、兼職教師等。統籌各類社會資源,科學合理地挖掘校內外勞動教育資源,積極探討家校社協同的勞動教育資源建設路徑,是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第一要務。
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分類
按照資源的空間分布和使用權限劃分,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可分為校園、“家園”“社園”三個維度。
校園是勞動教育資源的主陣地。學校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主體,校園是開展勞動教育最便捷的地方,也是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的主陣地。校園內的勞動教育資源,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挖掘。
第一,學科資源。學科資源是勞動教育資源的重要來源,包括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手冊等紙質教材資源、網絡資源及教師資源,以及各學科教材中滲透的勞動教育內容。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除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外,還要求在學科專業(yè)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
第二,場地資源。利用校園空地開發(fā)的種植類場地,如校園農場、空中農場、智慧農場、一米菜園等。相較于城市學校,鄉(xiāng)村學?;蚪紖^(qū)學校校園內可開辟種植勞動場地的資源優(yōu)勢更突出。
第三,場館資源。校園內的創(chuàng)客教室、科技館、博物館、耕讀館、實驗室、圖書館、餐廳等各種場館,都是勞動教育可利用的資源。
第四,裝備資源。根據勞動教育教學需要而建設的專業(yè)化勞動教育裝備教室,如電工室、木工室、金工室、陶藝室、烹飪室、縫紉室、創(chuàng)意制作室等。
“家園”是勞動教育資源的重要支撐。家庭中蘊含的勞動教育資源,主要指家長支持、指導孩子開展持續(xù)性的家務勞動,既包括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勞動,也包括孩子為家庭成員或親朋好友主動提供的力所能及的生活服務勞動?!凹覉@”勞動教育資源,可以從三個方面挖掘。
第一,家長資源。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和日常生活勞動技能指導,是中小學特別是小學階段不可或缺的勞動教育資源。同時,家長還是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者,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勞動模范、科技精英、商界人士等,這都蘊藏著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
第二,自理勞動資源。一般指對家中書柜、書桌、衣櫥、鞋柜等定期的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的勞動活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理勞動內容也會隨之增加。
第三,服務他人勞動資源。孩子主動為家庭成員或親友提供烹飪與營養(yǎng)、家用電器使用與維護、端茶倒水的服務勞動。
“社園”是勞動教育資源的重要拓展。“社園”包括經省市級教育部門評審認定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以及學校周邊的農場、企業(yè)、社區(qū)等,是開展農業(yè)生產、工業(yè)生產、手工勞動、現代制作等生產勞動的主要場所。其中,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是中小學開展生產勞動的專業(yè)化場地。
校園、“家園”“社園”三個維度的勞動教育資源,基本上滿足了中小學生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類勞動教育內容的需求。
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的建設路徑
中小學勞動教育資源建設,學校是主導者,家庭和社會是重要的參與者。學校作為主導者,首先必須站在“五育”并舉的高度,把勞動教育資源建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進行系統性布局。
搭建資源開發(fā)的平臺與機制。學校積極主動與家庭、所在社區(qū)、校園周邊科研機構和社會企業(yè)等廣泛聯系,尋求勞動教育資源支持。在達成基本共識的前提下,學校組建由校長擔任組長的勞動教育資源開發(fā)組,邀請家長、社會人士參與,形成家校社協同的資源建設平臺。學校也可以根據勞動教育的不同內容分別成立勞動教育資源研發(fā)組。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津洋口小學,分別成立了勞動教育教師組、家長組、非遺組。教師組負責設計學生的家庭勞動清單,組織開展勞動課程教學;家長組在學生家長中征集特色勞動技能能手,開展班本勞動課程;非遺組根據學校文化特色優(yōu)先選擇剪紙、土家刺繡、清江奇石貼畫、竹篾編制等非遺傳承人作為勞動教育特聘教師,豐富勞動課程的內容。
充分利用已有資源。每個學校都不同程度地擁有一些勞動教育資源,如家長資源、學科資源、小菜園、小農場、各種功能室等,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勞動教育資源。津洋口小學在校內開發(fā)了兩個勞動實踐基地——創(chuàng)建“叮咚生活”勞動實踐區(qū),針對低中高年級學生各開出詳細的日常生活勞動清單;開辟“東籬田園”農耕勞動實踐基地,每個班負責一塊區(qū)域,由各班自主種植,不同季節(jié)時呈現出不同的勞動景象。
統籌整合相關資源。在學校開發(fā)組統一協調下,從學科資源、場域資源、活動資源、師資資源等幾個方面,統籌整合相關資源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所用。
學科資源整合:除勞動教育教材外,其他各學科教材中都蘊含勞動教育的內容,勞動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勞動項目整合學科資源。
場域資源整合:根據學校開展生產勞動、勞動周活動的主題課程需要,學校主動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合作,共同開發(fā)勞動課程,共同完成勞動教學活動,將成為生產類勞動教育課的教學常態(tài)。
活動資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少先隊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校園科技節(jié)、勞動節(jié)等活動都是勞動教育資源,可以圍繞勞動教育主題,從內容、課時、教學方法等方面整合活動資源。
師資資源整合: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勞動教育課,除安排專職勞動課教師外,還可以邀請社會人士擔任兼職教師,如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以及社會賢達、能工巧匠、非遺大師、志愿者、高校優(yōu)秀大學生、文體工作者等。
高站位開發(fā)校本課程。學校因校制宜開發(fā)校本勞動教育課程,是凸顯學校勞動教育特色的有效舉措。學校開發(fā)勞動教育課程資源,應該從構建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高度出發(fā),進行頂層設計,整合相關資源,為學校形成“五育”融合教育教學新生態(tài)服務。
勞動教育資源開發(fā)的“兩個注重”。新時代勞動教育資源既要注重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yǎng)料,又要注重體現時代特征的新技術、新體驗。要將紅色文化資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非遺資源等引進勞動教育資源中,拓寬勞動教育資源的廣度與深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的勞動精神。要緊跟科技發(fā)展和產業(yè)變革,讓學生了解新時代的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tài),提高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在學校高度重視和積極主導下,形成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開發(fā)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通過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統籌規(guī)劃相關資源、高質量開發(fā)校本資源等流程,建設勞動教育資源體系。
責任編輯/曹小飛
欄目主持:陳冬新
華中師范大學勞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中小學(含中職)歷史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培訓部主任、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省部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學生發(fā)展指導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活·實踐”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湖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研發(fā)專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