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君
(甘肅省岷縣秦許學區(qū),甘肅岷縣 748400)
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變化,課程改革也在逐步推進,當前的英語教育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此影響,很多英語教師就如何開展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嘗試,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對英語教育認識的誤區(qū),以至于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效果,對此需要針對問題采取恰當的方法予以改革、調整。
英語學科是一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通過有效的英語教學工作,教師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與基本技能,還能夠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認識,如跨文化意識以及溝通與交流意識等,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更好適應社會打下基礎。但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英語教育的功利化思維依然存在,考試與升學依舊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成為教師評價學生的主要尺度,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功利化。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以做題為主,而忽略了其交流作用。一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采用機械化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在“說”與“用”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這容易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到被動、枯燥,難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根據新課改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居于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打造“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卻出現了形式化的行為。
首先,盲目追求活躍氣氛,而忽略了教學實效。一些教師僅僅追求課堂上的“熱鬧”,但忽略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扎實掌握,“三維教學目標”也難以真正落實,導致課堂出現“虛假繁榮”的狀況。
其次,濫用鼓勵,難以實現有效引導。為了實施賞識教育,當前的英語課堂上經常出現“Great!”“Good”等教師的表揚聲和學生們“啪啪”的掌聲,即使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各種鼓勵與贊許也不絕于耳,這雖然有利于鼓勵學生的學習自信,但也容易使學生失去繼續(xù)探究的欲望。同時,一些教師對學生缺乏有針對性的引導與點評,并未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至于影響了教學實效。
最后,合作學習效率較低。合作學習是在新課改下英語教學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缺乏明確的分工和任務驅動,課堂秩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也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學目標中強調學生對英語的消化、吸收、應用與實踐,凸顯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這并不意味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弱化,然而一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沒有合理把握好度,過于強調聽說教學與訓練,而忽視了對讀寫的投入,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此外,一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應用英語開展教學,而排斥使用漢語,為了給學生營造“語言環(huán)境”,甚至提出了“No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的教學口號,從學生的能力層次來說,這一要求過于嚴格苛刻,導致很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聽不懂也跟不上,慢慢地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項英語教學工作。但部分教師因為擔心自己“干預”過多而影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在角色定位方面出現了教條與僵化的現象,有的由引導者變成了旁觀者,導致課堂秩序出現混亂;有的由講解者變成了“善問者”,教師持續(xù)不斷的追問,有時候會影響教學效率;有的從評價者變成了奉承者,一些教師不能及時準確地糾正學生的問題,難以切實解決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得到提高;有的由主導者變?yōu)榱藦膶僬?,一些教師拘泥于教材,過分依賴現代信息技術,影響了課堂的生命力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反對教育的功利化、教條化。英語教師應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立足于長遠目標來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教師角色的新定位意味著教師需要強化學習意識,及時更新關于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理念,不斷提升自我,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1.在教學理念上,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教師要強化學習意識,特別是終身學習意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在發(fā)生變化,課程標準和教材也在發(fā)生變化,對此教師也要努力做到與時俱進。英語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主體觀,堅持英語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同時,英語教師要加強對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理論的學習,準確把握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對相關英語教學專業(yè)書籍和理論的學習,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使英語教育工作能夠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2.在專業(yè)技能上,參加多種教學活動
首先,英語教師要重視常規(guī)教學工作,努力保持教學的規(guī)范性與嚴謹性,持之以恒,穩(wěn)步推進。其次,英語教師要重視參加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教師不僅能夠在集體的交流與碰撞中解決自身的問題與困惑,還能夠開闊視野、提升認識,學習優(yōu)秀教師、學科名師的經驗與方法,提升自身素質。再次,英語教師要積極參加各類關于英語教育教學的比賽活動,如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評優(yōu)課、說課等活動,不斷投入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學設計的深度探究和反復研究中,促進英語教師的迅速成長。最后,英語教師要多讀書、勤反思。教師要加強對英語教育專業(yè)書籍的閱讀,如《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英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等,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參加各類關于英語教育的網絡培訓、交流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勤于反思,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認識感悟等及時記錄下來,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申請參與和英語教育相關的課題研究工作。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科的教學要求來看,英語教育工作所需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包括學生的語言能力,即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策略;文化意識,即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鑒賞能力;思維品質,即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也就是適合英語學科學習的策略與渠道,尤其是學習英語的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诖?,要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教師需要結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來優(yōu)化教學方法,切實提升教學效率。
1.重視單元整體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習慣以“課”為單元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一般先進行單詞、短語、語法等基礎內容的學習,然后分析語篇。這樣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以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通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重構”,在幫助學生掌握語篇的知識、語法等內容的同時,深入挖掘語篇之間所蘊含的育人功能,使學生逐步擁有整體性、發(fā)展性的認識與價值判斷,這非常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語篇研讀教學
語篇是開展英語教學的基本要素,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往往是被動聽或者被動記的角色,并未發(fā)揮出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作用,容易產生倦怠感。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語篇研讀教學,具體來說可以利用“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嘗試解決“What”“Why”和“How”三個主要問題,“What”就是讓學生嘗試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概括語篇的主題和主要內容,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很大;“Why”則是探究語篇傳遞的意義,一般集中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而“How”則是從基礎知識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這樣就能夠較為完整地完成教學目標。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式學習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作為輔助,這樣才能夠使學生跳出漢語式表達思維的影響,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而情境教學法就是利用能夠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多樣化、直觀化的情境,來引發(fā)學生的積極體驗,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等,使學生在體驗中收獲知識、提升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和輔助工作,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高效地參與其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新時期的英語教育工作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但是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避免教學思維的教條化,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為目標,因材施教,從而提升英語教育的效果。
首先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在英語學習中,單詞是基礎,教師要督促學生強化對單詞的記憶,從音標、單詞拼寫、短語、構詞結構等細節(jié)做起,做好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幫助學生尋找語感。教師尤其要重視日常的督促與檢查,如早讀時的聽讀訓練、課前的單詞聽寫等,這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基礎。
其次,處理好英語和漢語應用的關系。為了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應用英語的意識,但切勿絕對化對待。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盡量在英語課堂上或者相關活動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并就學生的表現予以鼓勵性評價,針對學生在語言運用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予以糾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同時,教師在應用英語教學時,要注意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和認知能力,最好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匯或者表達形式來進行學習內容的講解。必要情況下,如學生的理解難點,教師可以用簡練的漢語進行講解,但要注意應用的“度”,避免學生產生依賴性。
最后,重視分層教學。真正有效的英語教學能夠使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收獲,因此教師要基于“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的原則開展教學。教師要做好“培優(yōu)輔弱”工作,可以在問題設計、作業(yè)設計等方面做出有針對性的安排;對于處于中間層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課上引導、課下輔導等手段,激發(fā)其內在潛能,這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教與學之間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要想實現英語教育效果的優(yōu)化,必須明晰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準確理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內涵,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首先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要努力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所謂“不越位”是指要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做法,以免對學生產生束縛,而是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舞臺;“不缺位”是指教師要在教學設計和引導方面發(fā)揮作用,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
其次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多考慮學生,多從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多給學生體驗、感悟和參與英語教學的機會;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要有耐心、愛心,重視挖掘學生潛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為目標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的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