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林海
小學是學習漢字的重要階段,正確書寫漢字是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但小學生寫錯別字幾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為此,筆者從字源的視角提出了預防糾正錯別字的策略,即追溯字源,預防糾正錯字;比照字源,預防糾正別字。從漢字的根源入手,既讓學生知道漢字如何書寫,又知道漢字為什么這樣寫,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統(tǒng)稱。錯字指在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寫錯了,似字非字。別字指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一個字,張冠李戴。預防糾正錯別字是語文教師平時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往往工作收效甚微,學生依然會寫出五花八門的錯別字,有種“治標不治本”的感覺。教師在教學生字時要想方設法預防錯別字的發(fā)生;在學生出現(xiàn)錯別字時,則要費盡心思去糾正錯別字。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寫錯別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漢字的音、形、義某個環(huán)節(jié)的認知上出現(xiàn)了問題,或不解,或錯解。實踐表明,追溯與比照字源是預防糾正錯別字的有效途徑。
一、追溯字源,預防糾正錯字
寫錯字主要是因為學生不解漢字部件的意義所致,不明漢字的演變過程。對于錯字,教師要引導學生追溯字源,析解漢字的構形構意,觀察漢字的演變過程,從而有效地預防糾正錯字。
1. 追溯部件,依件記字
中國的漢字是表意的文字,每個漢字都表達著一定的意義。除了象形字,漢字又是由許多部件組成的。學生不能理解構字部件的意義所指是他們寫錯字的重要原因。例如,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中的古詩《示兒》中有個生字“祭”,學生會把“祭”的左上角寫成“夕”,右上角寫成“又”或者換成“登”字的右上角之形,究其根源主要是學生不解字中部件的意義所致?!凹馈钡慕鹞淖?,讓學生仔細觀察,繼而講解這是一只手拿著肉放到祭臺上。古人在供桌或幾案上放上酒肉等食物,祭祀鬼神或祖先,詩中的“家祭”就是在家中做祭祀的意思?!凹馈弊窒旅娴摹笆尽奔礊榧琅_,右上角就是肉月旁的變形,表示祭祀用的肉,所以這個部件不能寫作“夕”,右上角是“又”即手的變形,為了整個字疏密勻稱,“又”字的一撇變短了。
追溯漢字里的部件,理解部件所表達的含義,學生對于每個部件都了然于心,組合部件后漢字要傳達的意思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書寫時正確再現(xiàn)這個漢字就比較輕松了。
2. 追溯初字,依文記字
一個漢字可以是一幅畫,可以是一種聲音,可以是一個場景也可以是一個故事等等。學生寫錯字許多時候就是不知初字,不解造字的意圖,又沒把它放入文本中去理解所致。統(tǒng)編教材四上的《白鵝》,教學生字“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囂”字,這個字由四個“口”和一個“頁”組合而成的?!绊摗钡募坠俏淖?,觀察可知“頁”的甲骨文是“人頭”的象形,文中就是白鵝的頭,指代白鵝?!皣獭弊钟袃蓚€口在頭上面,兩個口在頭下面,這就是白鵝前后左右叫的形象表達,誰來了都會厲聲地叫上幾下,這就是“叫囂”??!
追溯理解初字,并在文本的具體語境中生動地理解整字的意思,學生對這個漢字便有了畫面感,在書寫時就可以復現(xiàn)文本中的場景,同時將漢字也復現(xiàn)出來,達到形義相通,使?jié)h字形象易懂。
3. 追溯關聯(lián),依聯(lián)記字
中國的漢字都是先人苦心孤詣設計的,每一個漢字的設計都不是孤立的。學生不善于去觀察思考漢字之間的相互關系,就只會死記硬記,造成錯字連篇。例“巠”的金文作,中間的“巛”像織布的經(jīng)線,上面的“一”和下面的“工”像織布機的略形。巠是“經(jīng)”的初字,即“經(jīng)”的繁體,變成了形聲字,但聲中有“細長”義。以“巠”(細長)這個概念為中心,加上不同的形旁,它們都表達細長這個意思。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山行》中的“徑”(徑)——細長的路;《那一定會很好》中的“莖”(莖)——細長的莖;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中的“頸”(頸)——細長的脖子?!皫y”在這些字中不僅表示聲旁,還都帶有“細長”的意思。在學習了“經(jīng)”字后,再學習“經(jīng)”的同源字,依靠其中的關聯(lián)來形成相互幫助識記。
追溯漢字之間的關聯(lián),觀察思考在音、形、義上的相同點,挖掘隱藏的蛛絲馬跡,勾連蘊含的潛在信息,形成有效的連接,達成高效識記,達到少寫錯字的效果。
4. 追溯演變,依變記字
中國漢字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簡化、優(yōu)化、美化,因而在筆畫、結構等方面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如果不給學生展示演變的過程,學生便不會知道漢字的由來,所以會一錯再錯。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有個生字“武”字,學生在書寫時常在斜勾上多加一撇。為了給學生講清楚不能在斜勾上加一撇,先給他們出示“武”字的甲骨文、隸書、碑刻的寫法:。通過觀察,最初的甲骨文是由“止”和“戈”兩個部件合在一起而成,會意士兵拿著武器行軍打仗。隸書為了使整個字的結構更緊湊美觀,于是把“武”字的一撇漸漸地放平。碑刻上的“武”一撇成了橫。后來“武”字的第一橫漸漸縮短,就成了如今的“武”字。追溯完演變,學生就會明白“武”字里“戈”的一撇成了一橫。
追溯漢字的演變過程,展示漢字的重要變化,聚焦每次變化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清楚演變的過程,幫助學生真正了解漢字的前世與今生,將漢字的字形變化了然于心,掌握這個漢字的正確寫法。
二、比照字源,預防糾正別字
寫別字往往是受其它字的影響干擾,字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亦或字義也相近而混淆。對于別字,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比照字源,辨析音形義的來源,探究漢字的構字理據(jù),可以很好地預防糾正別字。
1. 比照音源,依音辨字
音源,即漢字的讀音來源。每個漢字都有一個讀音,在形聲字中,聲旁就是標示讀音的,有著相同聲旁的形聲字往往有著相同或相近的讀音。學生往往很少去利用聲旁進行識記漢字,辨別漢字。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里的“撥”和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童年的水墨畫》里的“拔”,這兩字學生在閱讀時不會讀錯,但在書寫時會時常相互搞混。這兩字其實都是形聲字,形旁相同,都表示一個動作。兩字聲旁不同,教學時利用相同聲旁的字幫助記字形。在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里學過一個“潑”字,學生的書寫錯識率極低,可以將它拿來進行歸類識記?!皳堋焙汀皾姟庇兄嗤穆暸浴鞍l(fā)”,故讀音相近。當不知道如何書寫“撥”字時,讓學生自然去回憶“潑”的字形,再去思考“撥”的字形,這樣就不會輕易寫錯了。同理,“拔”可以借助“跋山涉水”的“跋”來幫助識記。
比較對照形聲字中的音源(聲旁),利用相同的聲旁進行歸類識記,形成同聲旁的字族。利用不同的聲旁加以區(qū)分辨別,即使讀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也不會那么容易搞混了。
2. 比照形源,依形辨字
形源即一個漢字字形最初的樣子。漢字的字形千變?nèi)f化,多一筆或少一畫都可能成為別字,而且有時兩字字形相差是十分細小的,造成兩字混同。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中的“戒”字和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戎”字,學生就常把這兩個形近的字混同,“戒”字里面的“廾”漏寫一豎筆變成“戎”,或將“戎”添一豎筆成“戒”。出示“戒”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書:,請學生認真觀察,明白下面的部分其實是兩只手,后來慢慢演變,最后演變成了“廾”。兩只手拿著武器會意在警戒?!叭帧钡募坠俏淖鳎鹞淖鳎褚话迅旰鸵粔K盾牌,“戎”字中形似“十”的部件是古代戰(zhàn)場上用于防守的盾牌。戎,一戈一盾牌,表示古代武器的總稱。當學生知道“廾”和“十”這兩個部件所表達的意思,這兩字也就清楚易辨了。
比較對照漢字的形源,借助初字的字形,緊緊抓住形近的部件,區(qū)別各自表達的意義。當學生清楚漢字各自的形源,了解了它的來龍去脈,自然正確書寫也就水到渠成了。
3. 比照義源,依義辨字
義源即一個漢字最初的本義。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準確地表達意思,漢字也不斷豐富,漢字的運用十分講究嚴謹,如果不仔細辨別分析字義就極易寫成別字。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古詩二首》中《詠柳》有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學了“裝”后,從此“妝”與“裝”在運用時就搞不清了,辨不清“化妝”還是“化裝”等。“妝”與“裝”其實兩個都是形聲字,分析形旁可知它們的意思?!皧y”的形旁是“女”,本義是(女人)修飾,打扮,后引申為出嫁女子的陪送衣物等?!把b”的形旁是“衣”,本義是包裹,行囊,后引申為穿著的衣物,用服飾使人改變原來的外貌等。在詩句中,賀知章將柳樹擬人化了,將柳樹當作穿了一身綠衣的妙齡少女,所以用“妝”。 此時再來分辨“化妝”與“化裝”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比較對照漢字的義源,引領學生去辨識近義字,講述基本義和引申義等,讓學生了解古人的構字意圖,明白該字最初的意義來源,準確辨別它們之間的不同字義。學生清楚了字義里的不同,書寫時也就不易張冠李戴了。
4. 比照理源,依理辨字
理源指漢字最初的構字理據(jù)。學生寫別字往往是不知道漢字的理源,不知道漢字的構造方法,它是屬于象形、會意、指事還是形聲,對漢字的分析無從下手。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在天晴了的時候》中的“徒”字,學生會寫成別字“徙”。其實“徒”分為三個部分,是由“彳+止+土”組合而成的形聲字?!搬?止”表示在路上行走,“土”則表示它的讀音,“徒”即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行走,故有“徒步”一詞。“徙”則是“彳+止+止”組合而成的會意字,以兩只腳在路上行走,表示“遷移”的意思。又如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中的“賴”字,學生會順手寫成別字“敕”,并殃及“懶”也寫成反文旁。賴,由“剌+貝”組合而成的形聲字。“貝”是古代的貨幣,“剌”是聲旁。為了字形的美觀,“剌”字的立刀旁縮寫到了貝的上面,定形為“ ”?!柏荨钡谋玖x為贏利,利益,引申為依賴,依靠。如此一解說,學生便會恍然大悟。
比較對照漢字的理源,了解了它的造字方法,領會前人的造字思維,明晰構字的理據(jù),通曉漢字的來蹤去跡,如此區(qū)別易寫的別字將變得不再那么困難了。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方寸之間的筆畫變化包羅萬象。針對錯別字的成因,從字源入手,對錯字進行追根溯源,對別字進行比較對照,抓好漢字的根和本,讓孩子們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把預防和糾正錯別字的教學變得有根有理、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