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寧 李彥霖
中西方歷史文化差異導致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也表現(xiàn)在各自的語言上,語言的負遷移現(xiàn)象又證明了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本文基于理工類高校學生英語寫作中的中式表達特點,提出了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和客觀原因,并且找到了避免中式英語出現(xiàn)、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解決策略。
一、中式英語的內容
“中式英語”最初只是作為一種現(xiàn)象被學者研究,當時主要認為其是“錯誤”和“畸形”的英語,因此需要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當時的研究主要關注于實踐和應用,目的主要在于減少中式英語在英語學習者表達中的出現(xiàn)。直到1993年李文中將兩個概念“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加以區(qū)分,給出了比較清晰的界定。根據(jù)當時專家普遍對中式英語的描述和界定,如“中式英語”是“那種畸形的、混合的、非英文和中文的語言”。李文中將中式英語界定成“受母語干擾和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按照中文規(guī)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不合英語語法或使用規(guī)范的畸形產物。”
通常中式英語難以被英語國家的人所理解和習慣,比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The study atmosphere is good.”。這些例子部分會產生較大歧義,造成理解錯誤;部分即使可以猜出含義,英語國家的人也會覺得非常奇怪,難以接受。直接將“學習氛圍”寫成“study atmosphere”這類由中文思維導致的錯誤更是經常出現(xiàn)。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中式英語的看法總體持較為消極或中立的態(tài)度,認為這種概念不應該存在或者即使承認也認為“中式英語”不可以與“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等處于同等位置。部分學者仍然對中式英語持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如黃金祺 (1988) 、賈德霖 (1990) 、汪榕培 (1991)等,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有意義的變體。目前很多中國網(wǎng)絡流行語就被錄入美國在線俚語詞典,并得到了一定的認可,如“no zuo no die 不作就不會死”“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钡?。不過,基于學者仍然對中式英語持較消極的態(tài)度,同時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不同程度會影響文章的可理解度,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仍然需要努力規(guī)避。目前,我國理工類學校學生自身基礎較為薄弱,學習時長相對較短,在寫作中不用中式英語就不會表達的現(xiàn)象也十分常見。
二、理工類高校學生英語寫作中中式英語的主要表現(xiàn)
1. 詞組搭配存在較大問題
很多理工類高校學生仍然習慣用中文思維來構思文章,再通過逐句翻譯的方式寫出文章,因此不合適、不地道的翻譯時常出現(xiàn)。比如,簡單地將“學習氛圍”翻譯成“study atmosphere”看起來確實是翻譯出了每個單詞的意思,但是在本族人眼里并沒有那樣的表達。同時,由于教學任務繁忙,對于學生在平時寫作中犯下的這類錯誤不能及時反饋、各個反饋,學生很容易對這種錯誤形成根深蒂固的習慣,在未來更難糾正。
2. 濫用邏輯關聯(lián)詞
中文表達中,很多學生都輕視語言中的邏輯順序,比如因果、轉折、順承等等,這樣的習慣帶入到英語寫作中就造成了大量的邏輯關系詞的誤用,如:therefore, because, but等等。這樣的隨便使用降低了文章的可理解度,也很容易讓英語國家的讀者感到十分困惑。
3. 分句間缺乏必要的銜接
由于英漢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英語句子重視形合而中文重視意合,因此過渡詞會穿插整篇文章。而大多數(shù)學生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很容易將幾個簡單句拼成一句話,中間不加任何連詞,導致這句話看起來結構松散,留下中文思維的痕跡。
三、寫作中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原因
造成中國學生寫作中中式英語頻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從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思維方式的角度可以得出是不同文化影響了思維方式的發(fā)展,進而影響到中西方語言的表達方式、結構等;從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的基本原理中可以得出“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是客觀存在的,因為人的認識總是會經歷同化、順應甚至是不斷交替的過程;從環(huán)境因素分析,缺少英語練習環(huán)境會導致中式英語的大量出現(xiàn)等等。然而,如果結合理工類高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可以得到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 中文的負遷移影響
語言遷移現(xiàn)象指某人(人們)所掌握的一種語言知識對其所掌握的另外一種語言的知識或使用產生的影響,比如學會某門語言后發(fā)現(xiàn)對學習新的語言有促進作用;熟練掌握某種語言的發(fā)音也有利于聽力能力的提升等等。語言遷移也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已有語言知識對新語言等的積極影響,如兩種語言擁有相似的語法體系,學習其中一種對另外一種語言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負遷移則是已有語言知識對新語言等的消極影響,比如,將中文思維應用在英文寫作中,產生“中式英語”等。所以,如果通過語言遷移理論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則中式英語是英語學習中的一種負遷移現(xiàn)象。這種負遷移的影響是產生中式英語、中式表達的根本原因,因為學生的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寫作中也難免出現(xiàn)用中文思維寫出的句子等等。
2. 理工類學生主觀上輕視寫作
大部分理工科學生由于主觀上的輕視語言學習或者由于客觀上學業(yè)繁忙,導致語言學習時間較以前大大減少,很多也只把通過四、六級考試,通過期末考試作為目標,僅僅在考試前進行少量英語學習,專門的寫作訓練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學生大部分的寫作目的僅僅在于進行英語水平考查,對文章的構思、思想等的要求遠遠不如對語法的考查,因此,學生也認為寫作是一件無聊且沒有意義的事。因此導致了以下問題:一是輸入量十分有限,當遇到不了解的表達自然會通過拼湊英文單詞的方式表達;二是學習積極性較差,部分學生將英語學習視為痛苦和浪費時間的事情,學習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加之總體而言,理工科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在中學階段沒能掌握的內容在大學學習中未得到彌補,語言表達的問題則會更加明顯。
3. 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由于大學英語有一定的教學任務,課程需要兼顧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能力的訓練,所以很難開展系統(tǒng)的寫作理論的學習,加之大多數(shù)理工科學生在中學時期的英文寫作訓練僅僅停留在記憶和套用各種高分模板上,寫作出現(xiàn)問題也很正常。另外,目前的教學仍然重視對文本的翻譯,以此鞏固課程內容,但是在這種逐字逐句的翻譯中,中國式的英文很容易出現(xiàn)在學生的翻譯文本上,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容易變成學生的常用英文,作為寫作的方法。對于部分不會寫文章的學生來說,他們重度依賴母語,習慣于用中文來構思英文作文,再自行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往往會寫出充滿中式表達的英文作文。
四、寫作中中式英語的解決策略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想要解決理工類高校學生英語寫作中中式英語頻出的問題,首先需要從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出手,努力促進語言學習中的正遷移,以此幫助學生的學習;同時需要最大程度避免負遷移的發(fā)生或者減小其帶來的傷害。其次,減少中式表達仍然需要學生自己的重視和努力以及教師細致、科學的指導。具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加大語言輸入量
美國教學法專家、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曾提出語言習得的心理過程:輸入——過濾——吸收——組織——監(jiān)控——輸出。從這個過程來看,語言的輸入量對輸出量會產生重要影響,當語言輸出量越大時,學生更有希望用英語表達更多、更細節(jié)的想法,相應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章中的邏輯組織能力也會更強。
從教師的角度減少中式英語在作文中的出現(xiàn),課程設置中可以安排適當閱讀,達到提高語言輸入量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選擇適量優(yōu)秀文章和段落供學生記憶、背誦,也可以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對文章形成比較清晰的記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教師在選擇輸入材料時也要注意盡量保證材料的趣味性,根據(jù)克拉申的輸入假說中對理想輸入的描述,輸入的材料語言越有趣,越與學習內容關聯(lián),內容則更容易被學習者加工,學習者也更容易在不自覺中習得語言,并進行輸出。有趣的材料也會大大減少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以減少“情感過濾”。情感過濾假說認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生的學習動力、意愿以及課堂氛圍等都有聯(lián)系,有趣的材料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意愿,同時緩和較為嚴肅和高壓的課堂氛圍,減少學生的焦慮感,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最大化。其次,教師也可以適當加大學生的寫作訓練強度,在訓練之前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基本的寫作技巧、要領,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可以節(jié)省部分教學時間。寫作內容的選擇也可以貼合課本,選取課文中的段落或整篇文章進行仿寫練習,學生可以通過仿寫熟悉課文的組織結構、篇章特點,從而慢慢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寫作思路等。教師也可以加大難度,請學生針對課文中討論的一個話題,找到自己的切入點,結合自己的調查和思考,寫一篇評述性文章。
從學生本人角度而言,學生除了完成教師的輸入任務,仍然可以自己利用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尋找有趣、并且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材料進行輸入,克拉申在輸入假說中曾提到輸入材料可以遵循“i+1”的原則,“i”代表與學習者現(xiàn)有語言,“1”代表比語言學習者水平略高的輸入材料,這種輸入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習者理解材料,并在未來應用起來。同時,學生也可以多閱讀英文原著,通過閱讀了解英語國家人的思維習慣、表達習慣、敘事方式等等。
2. 利用好語言遷移理論
語言的負遷移是導致中式英語存在和不可避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學中更應該利用好這種語言遷移現(xiàn)象:首先,可以找出哪里容易發(fā)生母語對英語寫作學習的負遷移作用,找出每一種負遷移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上給與學生引導,比如,和學生討論中文文章中的邏輯和英文文章有哪些區(qū)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一篇符合邏輯順序的英語作文;同時,也可以努力促進語言的正遷移現(xiàn)象,比如,和學生討論中文和英文中相似的語法結構有哪些等。
3. 積極培養(yǎng)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夠了解一定的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知識,并且能恰當?shù)剡\用英語來表達自己。學習外語不單單是學習一門語言,更需要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社會背景等等有所了解,否則,即使語言能力較好,詞匯量豐富,也同樣很難寫出符合英語國家本族人思維習慣的文章。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展現(xiàn)英語國家文化的相關真實文本,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重要歷史、文化現(xiàn)象等等,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對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討論,比如聚焦于某一具體現(xiàn)象進行討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思維。
總之,由于語言的負遷移現(xiàn)象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中式英語也會一直存在,但是仍然可以通過運用好語言遷移現(xiàn)象,促進語言正遷移,減少負遷移的出現(xiàn),同時適當改變教學、學習策略,寫作中的中式英語就有希望減少,并且建立起英語的寫作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