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琵琶記》主旨新探

2023-04-15 05:26:02李新燦
江漢論壇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蔡伯喈琵琶記琵琶

李新燦

《琵琶記》藝術(shù)成就舉世矚目,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董每戡曾斷言:“不消說,蔡、趙這兩個主角,更要精雕細鏤,不僅民間傳說和南宋戲文里不會有這樣突出完整的人物形象,在所有古典戲曲中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尤其勾勒蔡伯喈這一個復(fù)雜的性格,能達到中國戲曲史未見前例的成就,敢肯定說‘前無古人’?!保?)細細琢磨,董先生之言是經(jīng)得起實踐檢驗的。而且,《琵琶記》在音韻、語言、結(jié)構(gòu)、排場等方面均具有極高造詣,十分適宜于舞臺表演,因而它能夠以整本或以選段的方式在明清兩代各劇種中盛演不衰,及至今日仍時有演出?!杜糜洝纷鳛楹笫缿騽?chuàng)作的范本,它的精彩片段被大量收進多種戲曲選本,如影響甚大、主要選收昆劇折子戲舞臺本的清代戲曲選本《綴白裘》,就選收了《琵琶記》二十六出,這在其所收各劇本中是最多的,且選自《琵琶記》的出目多列在卷首(2),甚至在被視作“導(dǎo)演手記”的選本《審音鑒古錄》中,也選收《琵琶記》十六折,在其所選各劇中同樣是最多的(3)。然而被明人呂天成《曲品》“推為‘神品’第一,居于至高無上地位”(4)的《琵琶記》,由于種種原因,“在(20 世紀(jì))50 年代以來,便被剔出了文學(xué)史一流杰作的行列,只被作為戲曲史的名作看待。”(5)解放后各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劇”都只選《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而將《琵琶記》淘汰出局了?!耙蚨謴?fù)《琵琶記》應(yīng)有地位,看來仍需作艱苦的努力?!保?)在哪些方面作努力呢?除了要加大宣傳力度外,各權(quán)威出版社要加大出版善本的力度,更重要的則是要靠學(xué)術(shù)界同仁加大研究力度,糾正誤解,駁正曲解,不斷提出新解、勝解,這樣日積月累,經(jīng)過一段時日,《琵琶記》才有可能逐漸獲得它在文學(xué)史上應(yīng)有的地位。

撇開獨擅勝場的舞臺表演優(yōu)勢不說,即使僅僅當(dāng)作案頭文學(xué)來看待,《琵琶記》的超絕處也是驚人的,自誕生之日起,它就因其精心設(shè)計以及追魂攝魄地描繪現(xiàn)實人生無意間形成的眾多空白、空缺而成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召喚結(jié)構(gòu),邀約讀者、觀眾自覺去填補、填充文本中呈現(xiàn)出來的空白、空缺,參與作品的生成與再創(chuàng)作中。六百多年來,不少讀者、觀眾對《琵琶記》提出了新解、勝解。毋庸諱言,在這些新解、勝解中也夾雜著一些誤解甚至曲解。本文無意對歷代讀者、觀眾有關(guān)《琵琶記》的新解、勝解、誤解以及曲解一一進行評述,只是對與本論題關(guān)系密切的新解、勝解、誤解與曲解加以引證、發(fā)揮或加以糾正、駁正。

回到本論題,《琵琶記》究竟是為誰而作,也即是說誰是該劇第一主人公呢?撬動該劇整個劇情發(fā)展的支點或曰關(guān)鍵戲劇情節(jié)在哪里呢?對此,清代著名劇論家李漁在《閑情偶寄·結(jié)構(gòu)第一》“立主腦”的勝解中準(zhǔn)確地回答了上述問題。他說:“古人作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傳奇亦然。一本戲中,有無數(shù)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shè)。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終,離合悲歡,中具無限情由,無窮關(guān)目,究竟俱屬衍文,原其初心,又止為一事而設(shè);此一人一事,即作傳奇之主腦也。”“一部《琵琶》,止為蔡伯喈一人,而蔡伯喈一人又止為‘重婚牛府’一事,其余枝節(jié)皆從此一事而生。二親之遭兇,五娘之盡孝,拐兒之騙財匿書,張大公之疏財仗義,皆由于此。是‘重婚牛府’四字,即作《琵琶記》之主腦也?!保?)不言而喻,李漁的“立主腦”理論是很經(jīng)典的,雖然他所說的戲劇“主腦”還不能直接等同于戲劇“主旨”,但兩者之間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即如悲劇《琵琶記》而言,悲劇制造者太師牛丞相,悲劇制造者手中的棋子牛小姐,悲劇災(zāi)難的承受者蔡公、蔡婆、趙五娘無不與蔡伯喈休戚相關(guān),甚至包括蔡伯喈自己也是個悲劇承受者,雖然他承受的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煎熬。本來上述悲劇承受者的生活有可能正在向好的方面轉(zhuǎn)化,因為中國古人最歆慕的四大喜事,蔡伯喈已經(jīng)實現(xiàn)最重要最有實質(zhì)性的一半了: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是偏偏被國人視為四大喜事之一的洞房花燭夜使蔡家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致命的悲劇性逆轉(zhuǎn),“重婚牛府”使失去贍養(yǎng)父母機會的蔡伯喈擔(dān)心父母是否安康魂夢皆驚,使贍養(yǎng)能力匱乏的弱女子趙五娘受盡磨難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使忍受饑餓的蔡公蔡婆或帶著對兒子的憤怒或帶著對兒媳勉力支撐危局的愧疚相繼亡故。很明顯,“重婚牛府”是蔡家人遭受厄難的重要關(guān)節(jié)點,可以說李漁說到了點子上,但可惜的是他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對點到的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因而他揭示的只是表面事相,沒有揭橥出隱藏在表面現(xiàn)象下的深刻本質(zhì)。那么,在正常情況下被人們艷羨的聯(lián)姻豪門為什么會成為悲劇主因呢?“重婚牛府”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它才會成為悲劇主因呢?

對于《琵琶記》的細節(jié)描寫,明清以來的學(xué)人贊不絕口,撇開“糠糟自咽”等經(jīng)典情節(jié)不提,即如“賞月”四曲,李漁就贊嘆它逼肖人物聲口不可改易的經(jīng)典性:“同一月也,牛氏有牛氏之月,伯喈有伯喈之月。所言者月,所寓者心。牛氏所說之月,可移一句于伯喈?伯喈所說之月,可挪一字于牛氏乎?”(8)可是對于它的宏觀的結(jié)構(gòu)布局,人們卻認(rèn)為不僅針線疏漏,而且在具有情節(jié)疏漏通病的元人戲劇中是疏漏程度最嚴(yán)重的。為了能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還是用李漁的話來作證明:“若以針線論,元曲之最疏者,莫過于《琵琶》,無論大關(guān)節(jié)目背謬甚多,如子中狀元三載,而家人不知;身贅相府,享盡榮華,不能自遣一仆,而附家報于路人……諸如此類,皆背理妨倫之甚者?!保?)對于蔡伯喈贅入相府三年未能遣人回家一事,不少讀評者義憤填膺,如李卓吾評本即怒罵:“殺才!不孝子!難道差一人回去,他(按:指牛相)也來禁著你?就禁著你,大丈夫難道便為他禁了?可恨!可恨!”(10)當(dāng)代一些學(xué)者也認(rèn)為《琵琶記》情節(jié)存在較大瑕疵,如對《琵琶記》作過專門研究的王永炳先生,出于對《琵琶記》深厚的愛,他將心中巨大的遺憾人為地說得輕描淡寫:“則誠塑造這兩個人物有一令人費解的小缺點:蔡公蔡婆均年屆八旬,而伯喈卻新婚二月,二者年齡相差懸殊,實在不合常理?!保?1)

《琵琶記》作者高則誠真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嗎?仔細思考,猛然發(fā)現(xiàn),這是對高則誠的莫大誤解,辜負了他苦心孤詣創(chuàng)造出來的超常杰作。

在正常情況下,按照正向思維,“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只宜寫成世俗的、熱鬧的輕喜劇,即使是寫成悲劇,也只能寫成原配遭遺棄的悲劇,像《趙貞女蔡二郎》那樣??墒墙承莫毦叩母邉t誠偏要將這種故事寫成蔡家全體成員的悲劇,這種極難發(fā)生、幾率極低的悲劇是如何令人信服地、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呢?這就需要迥異于常人的逆向思維,精密的逆向設(shè)計,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任何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問題,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承受不了的問題,整個藝術(shù)大廈將轟然倒塌。這就像設(shè)計科學(xué)的抗強震建筑一樣,它一定會有足夠的彈性、張力或曰伸縮力,在強震來臨時,駐足者分明感到該建筑在搖晃,但正是駐足者認(rèn)為有問題的發(fā)生搖晃的那些地方,卻靠著足夠的伸縮力讓整個建筑在強震中安然無恙。為了進一步冰釋廣大讀者(觀眾、受眾)的心中疑惑,除了形象地說明問題外,本文有必要在此再做簡要的理論闡釋。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談到具體文類詩歌時甚至說“詩從胡說來”。這里所謂的“平”,即是指老生常談的平常結(jié)構(gòu),人云亦云的平淡情節(jié),丁是丁卯是卯的平實細節(jié),讀者(觀眾、受眾)雖然不易指出其瑕疵,但它敘述的卻是了無新意的平滑故事或情景,讀者(觀眾、受眾)過目即忘,無所受益。而所謂不平,所謂“胡說”,融通接受美學(xué)的術(shù)語則是需要進行填充、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空白”“空缺”,是一種全方位輻射的“召喚結(jié)構(gòu)”,在表面現(xiàn)象上看,它似乎“不合常理”,似乎是“胡說”,似乎是不被讀者(觀眾、受眾)所理解的“大關(guān)節(jié)目悖謬”的“背理妨倫之甚者”,但深入求索,它揭橥或暗示的卻是事相背后的深刻本質(zhì),是符合或暗合至理的。高則誠的《琵琶記》就是如此,那些被認(rèn)為“實在不合常理”的情節(jié)實際上正是最科學(xué)的情節(jié),正是那些情節(jié)安排使它經(jīng)受住了六百多年面對廣大觀眾的舞臺表演考驗,也經(jīng)受住了讀者閱讀時閱讀后的反復(fù)求索。

為了將幾乎難以發(fā)生的悲劇寫得讓人信服地自然發(fā)生且震撼人心,倒逼機制逼得高則誠只得像雜技演員走鋼絲一樣設(shè)計奇險而又合乎情理的情節(jié)。從大關(guān)節(jié)處看,是三不從導(dǎo)致悲劇發(fā)生,即辭試父親不從,辭婚牛相不從,辭官皇帝不從。從細節(jié)元素和情節(jié)流程設(shè)計來看,則有:父母高齡(八旬左右),新婚兩月的獨子意欲養(yǎng)親,卻被逼赴考;中狀元后獨子被非法秘贅牛府,獨子辭官辭婚均不果;因為秘贅,獨子與父母失聯(lián)三年,因為獨子失聯(lián),在災(zāi)荒年月兒媳只得獨力贍養(yǎng)公婆并因力不從心終致兩老饑餓怨憤而死,于是悲劇形成。上述這些細節(jié)從局部來看,有一部分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如伯喈父母年紀(jì)似乎太大了,但把它們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來看,卻是不可更易,再合理不過了。下面,我們就從劇本出發(fā)一一進行解說。

撇開作為慣例的第一出“副末開場”不計,劇本第二出“高堂稱壽”一開始就特別強調(diào)蔡伯喈“爹媽年滿八旬”,獨子伯喈“新娶妻房,才方兩月”?!斑@在具有早婚習(xí)俗的古代社會是難以理解的,所以明清人對此頗有譏議?!保?2)即便是今人也難免感到困惑,如《琵琶記》研究專家王永炳就是如此,更別說普通讀者了。作者為什么一開始就這樣寫呢?是為全劇規(guī)定特殊的境遇。黃仕忠說得好:“對于高則誠來說,要給劇中的人物行為重新定位,卻是非如此不可。因為如果父母正當(dāng)盛年,則說伯喈為盡孝而冷落功名,便難以說通了。惟有此種不得已的苦衷,暫緩功名之念才有了著落?!保?3)順著黃先生的思路深挖,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蔡伯喈的父母正當(dāng)盛年,《琵琶記》的所有情節(jié)都將站不住腳:一是在災(zāi)荒年月,用不著趙五娘苦苦掙扎,衣食問題蔡公蔡婆自己可以搞定;二是蔡伯喈雖難免思念父母,卻沒必要太擔(dān)心他們的安危,更犯不著長年累月憂心忡忡;三是蔡公蔡婆如果真的無法忍受苦難,他們可以到京城尋找兒子,連青年女子趙五娘都做得到的事情,正當(dāng)盛年(中年)的他們自然也可以做得到。由此看來,蔡伯喈的父母必須年老。而且,從劇本描寫的已然狀態(tài)來說,蔡公家人丁不旺,經(jīng)濟力量薄弱,按照社會期望值而言,可以說蔡公一輩子的事業(yè)是很不成功的,他只能寄希望于獨子蔡伯喈,盼他能干父之蠱,改換門楣,在情理允許的范圍內(nèi),蔡公的年齡愈高,來日愈少,則他對兒子逼試的力度愈大,而蔡公蔡婆的年事愈高,蔡伯喈承歡兩老膝下盡孝時日愈少,就更撇不開父母,這就是尖銳矛盾。為滿足全劇前后一系列情節(jié)需要,蔡公蔡婆究竟要老到什么程度,即他們年齡的最高上限是多少歲,卻頗費斟酌。高則誠給出的答案是“年滿八旬”(14),“年七八十歲”(15),這些答案不但沒有明說到底多少歲,而且相互之間還存在著矛盾,如何解釋這些矛盾呢?按照民俗,從古至今,子女都喜歡在父母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歲生日時提前分別為他們慶賀六十、七十、八十壽誕,蔡伯喈赴試前已為父母慶賀八十華誕,但三年后,張大公在送別趙五娘時說:“我已如今七十歲,比你公婆少一旬?!保?6)讀者禁不住會問:蔡伯喈父母到底多少歲呢?我們知道,我們國家不少地方流行虛歲觀念,虛歲比實歲大兩歲,比如滿七十八歲時,名為進七十九歲,虛歲八十歲,張大公所說的“少一旬”也不可執(zhí)實為小十歲,因為國人說及年齡時伸縮性很大,比如說“我比你小七八上十歲”就是一種流行的說法。綜合上述情況,我們推測蔡公蔡婆同齡,“年滿八旬”指的是虛歲,蔡伯喈赴試前他們均在七十八九歲(實歲)之間。令人驚訝的是《琵琶記》第一主角蔡伯喈多少歲也沒有像《西廂記》中的張生那樣被直接介紹,作者也是設(shè)定一個彈性參照物:“新娶妻房,才方兩月?!辈滩降锥嗌贇q,我們只能從蔡婆的絕育期進行推測。女子的絕經(jīng)期基本都在五十至五十五歲之間,一旦進入絕經(jīng)期,女性也就進入了絕育期,我們假設(shè)蔡伯喈是蔡婆在絕經(jīng)期前一年即四十九至五十四歲之間所生,那么按最年輕的年齡計算,蔡伯喈也在二十六到三十一歲之間,即使再往前推五年,蔡伯喈的年齡還在三十一至三十六歲之間,仍屬于青壯年。所以,將蔡公蔡婆的年齡設(shè)計在八旬左右還是具有足夠合理性的。蔡公蔡婆的年齡還能不能再大一些,假如我們將蔡公蔡婆的年齡設(shè)置在九十歲左右看看情況怎么樣,這樣一來,蔡伯喈的年齡至少就在三十六至四十六歲之間了,就屬于中年甚至中老年了,如果這樣,皇帝也就不會贊嘆蔡伯喈“好人物,好才學(xué)”并親自推薦牛相招他為婿了。年齡再高了不行,那么換一個方向,蔡公蔡婆的年齡能不能再小一些,假如我們將蔡公蔡婆的年齡設(shè)置在七十歲左右,看看情況怎么樣?也不行。因為這樣會影響其他情節(jié)設(shè)置,七十歲左右的張大公不僅自己熬過了災(zāi)荒,而且還有余力幫助鄰里,如果年齡相仿,蔡公蔡婆卻不能自理,他們便成了無能之輩。此其一。其二,一些男人七十歲左右還能得子,證明他們還有正常的性能力,蔡婆死后,趙五娘得與公公獨處一段日子,因此年齡七十歲左右也不行,無法在喜歡捕風(fēng)捉影無事生非的世俗人面前避免物議。男女獨處要避免物議,方法之一就是讓男人盡可能年老,比如《兒女英雄傳》中的俠女何玉鳳請男性師父多九公證明自己的清白,為防物議,作者只好設(shè)計多九公是一個九十歲的老人。既然設(shè)置蔡公蔡婆七十左右、九十左右都行不通,那么,高則誠設(shè)置的八十左右便是最佳選擇。至于新婚才方兩月的蔡伯喈到底多少歲,劇本沒有交代,我們也只能進行推測,三十為男子壯室之秋,即是男性正式成婚的年齡,這樣讀者或觀眾既可以把蔡伯喈想象得年輕一點,三十歲左右,但壯室之秋并不一定能及時成婚,所以又可以把他想象得成熟點,三十幾歲,有一定的彈性,劇本的張力敘事正好可以應(yīng)對讀者的多方質(zhì)疑與求索。

定好上述特殊的基調(diào)后,劇本開始進入主體部分——強試。強試前,一曲《瑞鶴仙》已然透露出蔡伯喈追求功名的強烈沖動:“十載親燈火,論高才絕學(xué),休夸班馬。風(fēng)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騁,魚龍將化。”但考慮到雙親風(fēng)燭殘年,他只得將功名欲強行按捺下去:“沉吟一和,怎離雙親膝下?且盡心甘旨,功名富貴,付之天也?!彪S后朝廷皇榜招賢,郡中將他的名字保申上司去了,面對官吏的辟召,他尚能“以親老為辭”力辭。面對父親逼試,他也能據(jù)理力爭,且母親與妻子都極力反對他去應(yīng)試,論道理他可以不去應(yīng)試了。可是一旦高鄰張大公介入勸試且主動承諾:“老漢既忝在鄰舍,秀才但放心前去,不揀有甚欠缺,或是大員外老安人有些疾病,老漢自當(dāng)早晚應(yīng)承?!保?7)在追求功名的潛在沖動下,在父母有人(妻子與張大公)贍養(yǎng)的僥幸心理刺激下,在父親逼試旗號的掩蓋下,蔡伯喈最終沒能抵擋住功名的誘惑,忐忑彷徨地踏上了應(yīng)試之途。

開弓沒有回頭箭,蔡伯喈中狀元后,被牛相以強婚的方式贅入牛府之中,從此他與父母、原配妻子失聯(lián)多年,造成了父母雙亡、妻子在死亡線上掙扎以及自己受盡情感煎熬的人生悲劇。通常情況下,除了原配可能會慘遭遺棄外,考中狀元、聯(lián)姻豪門會給自己和父母家人帶來種種好處,為什么蔡伯喈的婚姻偏偏會對他及其家人帶來悲劇呢?問題出在招贅婚姻上。牛相只有伶仃一女,他絕不可能把女兒嫁出去,只會把女婿招進來,如果贅入相府的乘龍快婿有兄弟兩人或多人,那就萬事大吉了,為了籠絡(luò)女婿之心,他會給婿家很多好處,可是入贅牛府的蔡伯喈是個獨子,這種贅婚是違制違法的,為防止泄密,他不但不能給女婿家任何好處,還要掐斷女婿與家里人的任何聯(lián)系??紤]到這一點,《琵琶記》里那些難解的現(xiàn)象便全都迎刃而解了。《琵琶記》假托是寫漢朝故事,其實是以元朝社會現(xiàn)實為真實寫作對象的。元代法令文書《通制條格》第89 條明文規(guī)定:“至元九年七月,中書省。議得民間富實可以娶妻之家,止有一子,不許作贅;若貧窮止有一子,立年限出舍者聽。”(18)抓住了這一點,再看劇本的相關(guān)描寫,就別有一番滋味了。

在蔡伯喈入贅之前,劇本描寫了兩個媒婆前后腳趕到牛府分別為張尚書兒子張直閣、李樞密兒子李承奉求親的故事,牛相斥責(zé)兩媒婆的求親為“胡說”,亮出了自己女兒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除非做得天下狀元,方可嫁他;若是別人,不許問親。”拒絕別人求親也就罷了,他還吩咐下人“與我搜看,不管有什么庚帖婚書,都與我扯碎”,并命下人“把他兩個吊在廳前,各打十八”。(19)讀到這里,很多讀者覺得不可思議,一般情況下,為避免得罪人,拒絕別人求親尚且要賠小心、賠不是,打狗尚且要看主人,拒絕他人的牛相,居然還要扯碎他人的庚帖婚書,居然還要在顯眼的地方“前廳”拷打媒婆。樞密府、尚書府門第高貴,兩個媒婆信心滿滿,沒想到事沒辦成,還吃拷打。她們莫明其妙,對自己無意間觸犯了牛相隱秘的忌諱渾然不覺。牛相有什么隱秘的忌諱呢?他最忌諱的是將女兒嫁出去,他最大的愿望是將佳婿贅進府。但入贅對男子來說是不很光彩甚至很不光彩的事,因為“招贅婚作為一種特殊的婚姻形式,與強調(diào)宗法、強調(diào)男女有別的傳統(tǒng)禮制相違背,在最開始就被定義為一種‘禮’之外的交換行為?!保?0)《漢書·賈誼傳》謂:“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21)何為“出贅”?東漢學(xué)者應(yīng)劭解釋曰:“出作贅婿也?!焙螢椤百樞觥保刻拼鷮W(xué)者顏師古解釋曰:“謂之贅婿者,言其不當(dāng)出在妻家,亦猶人身體之有疣贅,非應(yīng)所有也。一說,贅,質(zhì)也,家貧無有聘財,以身為質(zhì)也?!保?2)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會考慮出贅。很顯然,豪門公子是不可能出贅的,牛相如果答應(yīng)豪門求親,他唯一的女兒就得嫁出去,如果女兒嫁入權(quán)門,就等于壯大了權(quán)門的力量,讓權(quán)門凌越自己。而自己則被削弱兩手空空,不但自己晚景膝下荒涼不說,就連傳宗接代、承接祖宗香火的基本任務(wù)都沒有完成,不孝孰大焉!如果沒有后代,自己一輩子奮斗得來的“極富極貴”將最終變成過眼云煙,變成他人眼中的一個笑話。對于媒婆的求親,他惱羞成怒,讓人公開扯碎庚帖婚書、拷打媒婆,等于阻斷了其他豪門的求親之路。他的女兒只能招贅,而且只能招贅狀元。從個人角度出發(fā),從歷代風(fēng)俗來看,牛相這樣做是有其合理性的。我國自隋唐開科考后,社會上逐漸形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中舉士人地位極高,達官貴人招中舉士人為乘龍快婿已成為一種社會風(fēng)氣。《唐摭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曲江之宴,行市羅列,長安幾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床,車馬填塞,莫可殫述?!保?3)“可見當(dāng)時的公卿宰相喜歡在中舉的士子中選婿。至于新貴人家里是否有妻兒,那就一概不管了。這些當(dāng)朝權(quán)貴選婿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女兒能嫁個一舉成名天下聞的好人才,一面當(dāng)然也想借此培植自家勢力——帝王羅致以保其江山、權(quán)貴則樹其羽黨,都美其名曰:為國掄才?!保?4)作為個中人,牛相不僅不能免俗,而且他為女兒制定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比其他達官顯貴更加嚴(yán)格與狹窄,只能招贅狀元。但對于男人來說,與從夫居的主流婚姻相反的從妻居的招贅婚姻有失尊嚴(yán),所以家世顯赫的書生中狀元后自然難以入牛相彀中,以至于他的女兒到了適婚年齡亦未及時成配,還勞動皇帝為他操心:“你的女兒嫁了未?”“如今蔡伯喈好人物,好才學(xué),你招做了女婿不是好?”“我與你主媒”。當(dāng)家境貧寒卻“才貌真堪羨”的蔡伯喈考中了狀元,成了“五百名中第一仙”,牛相怎能不用計謀、不用權(quán)勢將他牢牢拴住,于是在他與蔡伯喈之間上演了強婚與避婚的精彩博弈。

一開始,牛相以為穩(wěn)操勝券。牛相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連媒婆都看得一清二楚:“這有甚難處,一來奉圣旨;二來托相公威名;三來小娘子才貌雙全?!保?5)沒想到媒婆的提親被蔡伯喈?dāng)嗳痪芙^,因為他“妻室青春,那更親鬢垂雪”。面對他的推脫——“滿京都,豪家無數(shù),豈必卑末”(26),媒婆祭出“丹墀詔旨”相壓,為緩解詔旨壓力,蔡伯喈抬出父母之命支撐危局:“父母俱存,娶而不告須難說?!睂Υ耍S仕忠有一段很容易引起共鳴其實卻存在問題的評論,茲引述如下:

細細看《琵琶記》的描寫,其中卻并不諱言伯喈曾有“負心”之念。如前所說,蔡伯喈對于重婚牛氏,除了怕影響終養(yǎng)父母之外,雖因“妻室青春”而略覺不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這一點上,他確實有過“負心”的念頭,意志不夠堅定。如他辭婚時一面聲稱已有妻室,一面卻仍含混地說“父母俱存,娶而不告須難說”之類的搪塞話。據(jù)此,若先告于父母,豈不是不妨重婚相府了么?同理,即使沒有父母之命,但圣上為媒,也完全可以代替父母之命了。(27)

黃仕忠對《琵琶記》研究的杰出成就讓人十分敬佩,但此處評論卻因失察而有失公允了。蔡伯喈拒婚時絕無“負心”之念,他說“父母俱存,娶而不告須難說”之類的話并不是搪塞,而是給牛府以壓力,因為按法律規(guī)定,一旦曝光,重娶的妻子重則離異,輕則降級為妾。對于招贅婚姻,男女兩方得談好條件,簽訂文書,不然婚姻無效。請看《通制條格》的相關(guān)條文規(guī)定:

至元十年正月,中書省。御史臺呈:“陜西按察司申:‘先奉條格,定到民間婚姻聘財內(nèi)一款:有妻更娶妻者,雖會赦,猶離之。欽此。照得州縣人民,有年及四十無子,欲圖繼嗣,再娶妻室,雖合聽離,或已有所生,自愿者,合無斷罪,聽改為妾。’”戶部議得:“有妻更娶,委自愿者,聽改為妾。今后若有求娶妾者,許令明立婚書?!倍际?zhǔn)擬。(28)

至元八年七月,尚書省。戶部呈:“照得民間招召養(yǎng)老、出舍女婿,財錢為無定例,往往多余索要,躭誤引訟。本部議得聘財?shù)鹊?。”都省?zhǔn)擬于后:

一、招召養(yǎng)老女婿,照依已定嫁娶聘財?shù)鹊跍p半,須要明立媒(約)[妁]婚書成親。

一、招召出舍年限女婿,各從所議,明立媒妁婚書,或男或女,出備財錢,約量年限,照依已定嫁娶聘財?shù)鹊?,叁分中不過貳分。(29)

至元十年閏六月,樞密院。照得各處軍戶召到養(yǎng)老、出舍女婿爭訟到官,多無婚書,深為未便。議得,今后若有軍民招召女婿,須管令同戶主婚親人寫立婚書,于上該寫“養(yǎng)老”、“出舍年限”語句,主婚媒證人等書畫押字外,據(jù)貼戶正軍承繼本戶軍名為戶頭者,不得與人家作養(yǎng)老、出舍女婿。(30)

從上述多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元代招贅婚很普遍,而招贅養(yǎng)老、出舍年限女婿曾一再引發(fā)一系列嚴(yán)重社會問題,所以官方才三令五申地反復(fù)強調(diào)男女雙方要談好條件,簽訂合法有效的婚書。按照法律,作為獨子,蔡伯喈雖不能完全贅出去,但如果附加上雙方的談判條件,簽訂好婚書,僅僅作為出舍年限女婿則又是可以的,而這種折中性質(zhì)的婚姻他的父母理應(yīng)知情,參與談判與簽訂婚書的全過程,以便保護自身利益。“民間婚書中隱含著禮、法、契三者之間關(guān)系:婚書多少都打著禮的旗號,但其實卻是契約合同,在進入訴訟時,又是司法裁判的憑據(jù)?!保?1)蔡伯喈一句“父母俱存,娶而不告須難說”,綿里藏針,極具威懾力,雖然家貧,他的父母很可能為了狀元的榮譽以自己年老和已為兒娶婦而徹底拒絕,哪怕僅僅是讓他做有年限規(guī)定的出舍年限女婿。更何況,牛府提親堅定了蔡伯喈辭官的念頭,他心里還打著小算盤,如果皇帝善解人意,調(diào)任他為鄉(xiāng)官,他就可以既作官,又能照顧父母,那就再好不過了。應(yīng)該說,蔡伯喈的這一想法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兩全其美,皇帝何樂而不為呢??上?,蔡伯喈碰到的是將為獨女招婿當(dāng)作頭等大事的牛相,兩者之間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勢必一方獲勝一方失敗。盡管牛相對成就獨女婚事很有信心,但鑒于此次招贅多有違法違制之處,他心里還是有點忐忑。他急切中等來的媒人答復(fù)居然是否定的:“告相公:蔡狀元道:已娶妻室,雙親年老,娶妻不告,實難從命?!辈挥膳鸬呐O嘣诼犃嗽汗斦f事情始末——“蔡狀元聞?wù)f愁眉。忠和孝,恩和義。念父母八十余,況已娶了妻室,再婚重娶非禮。待早朝,上表文,要辭官家去,請相公別選一佳婿”——后轉(zhuǎn)怒為笑,他發(fā)現(xiàn)蔡伯喈并沒有逃出他手掌心的特殊能耐,自己稍稍發(fā)力就可以四兩撥千斤:“他原來奏丹墀,敢和我廝挺相持。讀書輩,沒道理,不思量違背圣旨。只教他辭婚辭官俱未得。”他要正式請出圣旨,以言代法,以言壓法。由于牛相搶占了先機:“我如今去朝中奏官里,只教不準(zhǔn)他上表便了”,結(jié)果蔡伯喈上表所提要求自然被拒,而且皇帝還以不容置疑的圣旨將蔡伯喈想要逃避的婚姻固定下來:“其所議姻事,可曲從師相之請,以成桃夭之化?!庇谑遣滩乃信εc掙扎終告徒然,他不得不“重婚牛府”,接受悲劇命運。有研究者指責(zé)蔡伯喈的奏表沒有提自己已婚,皇帝如果知道他已婚,可能又是另一種結(jié)局,因為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以為牛相不愁女兒招不到金龜婿,自己何必多此一舉提及自己的婚姻狀況,可是他想錯了,牛相真的愁金龜婿,因為牛相對金龜婿有特殊的要求,符合者寥寥,而且即使蔡伯喈的奏表里提到了已婚,已有先入之見的皇帝也可能不會細看他的奏表,即使細看了奏表,也可能還是一樣的結(jié)局,因為是皇帝主動提出讓牛相之女招贅蔡伯喈的呀,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痛苦中的蔡伯喈撕心裂肺:“閃殺人么一封丹鳳詔?!敝劣谂O嘧约?,他在皇帝面前肯定會隱瞞蔡伯喈是獨子、且已娶妻室的實情。因為“重婚牛府”,蔡伯喈與自己家人失聯(lián)了,造成了蔡家全體成員的人生悲劇。

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造成蔡伯喈“重婚牛府”的根源在于他中了狀元:“‘重婚牛府’是《琵琶記》的‘主腦’,因為:如果蔡伯喈不重婚牛府,其他的悲劇情節(jié)就無由產(chǎn)生。但是,我們再往深處想,問題就來了:為什么蔡伯喈會重婚牛府?因為他是新科狀元,為牛丞相所招贅;皇帝不讓他辭婚辭官,也因為他是新科狀元。所以,蔡伯喈‘重婚牛府’的關(guān)鍵在于他中了狀元。”(32)蔡伯喈自己也是這樣的認(rèn)識:

[解三酲]嘆雙親把兒指望,教兒讀古圣文章。比我會讀書的倒把親撇漾,少甚么不識字的到得終養(yǎng)。書,我只為你其中自有黃金屋,卻教我撇卻椿庭萱草堂。還思想,休休,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爹娘。

[前腔]比似我做了虧心臺館客,到不如守義終身田舍郎。白頭吟記得不曾忘,綠鬢婦何故在他方?書,我只為你其中有女顏如玉,卻教我撇卻糟糠妻下堂。還思想,休休,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妻房。(33)

上述論點很容易獲得一些讀者的認(rèn)可,因為讀書、中狀元是造成蔡伯喈及其家人人生悲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不深思熟慮,就很容易將重要環(huán)節(jié)與根本原因混為一談。其實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中性的,它既可以帶來悲劇,如果改變某些條件因素,它又可以帶來喜劇。決不能將讀書中狀元視為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都從讀書特別是從中狀元中短時間內(nèi)獲得了生活檔次的質(zhì)的飛躍。如將讀書中狀元當(dāng)作悲劇主因,何以塞天下悠悠之口?那么,造成蔡伯喈一家人的悲劇主因是什么呢?是獨子被非法贅入只有獨女的豪門引發(fā)的人生悲劇,這種婚姻顧得了獨女家,就顧不了獨子家,反過來亦然,這是一種非此即彼的結(jié)構(gòu)性矛盾,科舉考試三年一次,年限太長,而且具體到元代,科舉考試的舉行還時斷時續(xù),誰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碰到像蔡伯喈這樣家境貧寒的狀元郎,牛相等不起,長于玩弄權(quán)術(shù)的他只好犧牲蔡伯喈父母與妻子的利益,他要將這個違法的婚姻維持下去,就必須掐斷蔡伯喈與蔡家的一切聯(lián)系,他暗中封鎖蔡伯喈與蔡家的一切消息,以至于他的女兒結(jié)婚三年都對丈夫家的情況一無所知,以至于蔡伯喈都有牛相不知自己已經(jīng)娶妻的錯覺。蔡伯喈曾經(jīng)試圖打通與父母妻子的聯(lián)系,可不巧遇上了拐兒,即使沒有遇上拐兒,暗中還可能會被牛相的勢力破壞,劇本雖沒有這樣的具體描寫,但對這一空白,我們正不妨這樣設(shè)想填充。反過來想想蔡家,如果他們有打通與蔡伯喈的聯(lián)系的舉動,同樣會被牛相的勢力所消弭。即如上面所說的被古今讀者廣泛詬病的拐兒的情節(jié)就很有意義,它能為文本提供或暗示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拐兒完全掌握了蔡伯喈家的所有情況,也清楚了解蔡伯喈考中狀元贅入牛府思念父母的具體情形,他能坦然進入牛府且輕易地騙取了蔡伯喈的錢財,說明他對這件事能夠成功有了充分的準(zhǔn)備和心理預(yù)期。如果說拐兒事件純粹出于偶然,一個普通人尚能如此輕易為非作歹,則形象地表明了元代社會的黑暗和混亂,普通人尚能如此,更別說太師牛丞相之類的權(quán)豪勢要人物了。作為同樣的普通人,拐兒能知道這么多情況,蔡伯喈家人為什么就不能呢,它暗示著有人即牛丞相暗中安排,刻意對蔡伯喈家鄉(xiāng)、家人封鎖了消息。另外,讀者還不妨繼續(xù)設(shè)想,拐兒行動也許出于牛丞相的安排,這樣一來蔡伯喈就會在等待一件注定無果事件中浪費采取其他行動的機會和時間了,一代權(quán)相是多么深不可測呀。需要說明的是,牛相如此作為,并不是害怕斗不過蔡家人,斗敗蔡家人不費吹灰之力;更不是害怕違法被究,在人治社會,法律對于權(quán)豪勢要之人往往形同虛設(shè),在元代尤其如此。但牛相極需加大感情投資力度籠絡(luò)蔡伯喈,使其心甘情愿為自己所用,所以他害怕直接發(fā)生沖突會嚴(yán)重傷害蔡伯喈的感情,使蔡伯喈不愿為牛家傳宗接代。即使是在他牛相生前蔡伯喈為他牛家留下了子嗣,但如果伯喈心中不爽,他也可能在自己(牛相)過世后的人生下半場進行復(fù)宗改姓的戰(zhàn)略反攻;如果是在自己過世后蔡伯喈才有子嗣,一旦沒有籠絡(luò)好他,自己保留祖宗香火的愿望就更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如果不是由于上述顧忌需要切斷與蔡家的聯(lián)系,只要牛相愿意,他要保護蔡家是很容易的,皇榜招賢,官吏很容易就找到了蔡家,他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對蔡家提供幫助和保護。而且,陳留郡遭災(zāi)荒,有官吏前去放賑,如果牛相主動打打招呼,蔡公蔡婆就會受到特殊照顧,哪里會出現(xiàn)趙五娘領(lǐng)到的賑災(zāi)糧被搶的慘???“極富極貴”的牛相甚至可以自掏腰包遣人資助蔡家。可是正是由于上述顧忌,牛相被迫完全無視了蔡家的存在,致使蔡家全體成員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由于倒逼機制,高則誠無意間寫出了獨子被違法違制贅入獨女豪門引發(fā)的悲劇,受期待視野局限,六百多年來無人發(fā)掘出《琵琶記》這一主旨,但20 世紀(jì)中晚期到21 世紀(jì)初為了控制人口,我國曾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男女雙方的雙親養(yǎng)老問題一度變得十分嚴(yán)重,這就為我們揭示出《琵琶記》的這一主旨提供了契機和方便。

注釋:

(1) 董每戡:《五大名劇論》上冊,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年版,第268 頁。

(2)(3) 楊寶春:《〈琵琶記〉的場上演變研究》,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 年版,第138—139、150—151 頁。

(4)(11)(24)(32) 王永炳:《〈琵琶記〉研究》,北京出版社1994 年版,第56、158、42、67 頁。

(5)(6)(10)(12)(13)(27) 黃仕忠:《〈琵琶記〉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第285、285、126、60、60、124 頁。

(7)(8)(9) 李漁:《閑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第23—24、38、26 頁。

(14)(15)(16)(17)(19)(25)(26)(33) 高明著、錢南揚校注:《琵琶記》,中 華 書 局1960 年 版,第6、27、161、28、44、73、78、200—201 頁。

(18)(28)(29)(30) 方齡貴校注:《通制條格校注》,中華書局2001 年版,第177、163、176—177、177 頁。

(20) 杜正貞、王云婷 :《民國的招贅婚書與招贅婚訴訟——以龍泉司法檔案為中心的研究》,《政法論壇》2014年第3 期。

(21)(22)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00 年版,第1723、1724 頁。

(23) 王定保:《唐摭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第17 頁。

(31) 郭松義、定宜莊:《清代民間婚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104 頁。

猜你喜歡
蔡伯喈琵琶記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新編豫劇《琵琶記》的舊題材與新觀念
——探索人的精神困境
知人論世視角下《琵琶記》的矛盾合理化
蔡伯喈“全忠全孝”形象新解
從文學(xué)倫理學(xué)批評審視《琵琶記》的“三不從”
淺論朱元璋與《琵琶記》的關(guān)系
戲劇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1:06:50
描寫物態(tài),仿佛如生
窈窕淑女琵琶妹
論高明《琵琶記》的悲劇性
戲劇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0:32:24
去南戲博物館看《琵琶記》
文化交流(2015年5期)2015-06-17 07:40:39
塘沽区| 南平市| 澄江县| 墨竹工卡县| 酉阳| 什邡市| 绩溪县| 定兴县| 北海市| 额尔古纳市| 林芝县| 枣强县| 上栗县| 随州市| 渭源县| 太仆寺旗| 西华县| 巴青县| 石泉县| 贡觉县| 丘北县| 南丹县| 广东省| 济南市| 伊金霍洛旗| 宜兴市| 林甸县| 阿荣旗| 伽师县| 东安县| 北宁市| 临澧县| 阿克| 荆州市| 九寨沟县| 临汾市| 平果县| 千阳县| 那坡县| 尼木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