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第四學段要求學生繼續(xù)豐富自己的積累。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詞語、名句、詩文等,并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提升自身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一首詩詞在作成之后,并非一成不變,它在不斷的流傳與欣賞中,有隨時生長的生命。所以以“誦讀”為教學詩詞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充分掌握閱讀詩詞的要領和技巧,為全面提升詩詞欣賞的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建立背誦積累任務群
此任務群以“背誦積累”為主,先是單句、單首、單元、單冊背誦,然后六冊書整合,按類別或者是同一作者背誦積累。落實檢測時,第一層看詩詞題目背誦,并舉行“我是古詩詞記憶小達人”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背誦能力;第二層以上下句為主反復練習背誦,并舉行“我是默寫小能手”活動,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jīng)驗,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gòu)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范,感受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奠定語文基礎;第三層面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培養(yǎng)理解與運用的的綜合能力。這樣的活動是圍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命題原則的要求來開展的。如2021年徐州中考古詩詞積累與默寫的題型,根據(jù)要求填寫古詩文名句。(10分)(1)生當作人杰,_______。(李清照《夏日絕句》)(2)鄉(xiāng)書何處達?______。 (王灣《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_,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4)_____,______,參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記》)(5)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_____,_____”兩句后來被濃縮為成語,比喻說話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6)你班擬出一期以“蓮文化”為主題的黑板報,你準備選取“_____,_____”這兩句連續(xù)的古詩文名句來歌頌君子潔身自好的傳統(tǒng)美德。
還有徐州一檢試卷中的古詩詞的考查第1題默寫中的第(5)小題,“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歌詞讓我們想起了孔子在河邊的那聲感嘆“_____,_____”(《論語十二章》),從而使學生更加懂得光陰似箭,惜時如金;第(6)小題,在中考百日誓師大會上,校長選用李白《行路難》(其一)中的句子“_____,_____”來激勵同學們努力拼搏,奮勇前進。
二、建立意象任務群
所謂意象,簡言之就是詩詞中的景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我們稱之為“意象”。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選擇不同意象組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意境。詩詞中作者所寫之景、所描之物,這些都是客觀的“象”與作者所抒發(fā)的主觀的“情”、所言的“志”是完美結(jié)合的。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guī)律可循的。
常見的意象有明月、白云、清風、梅花、蘭花、蓮花、菊花、桃花、柳樹、梧桐、芭蕉、竹子、松柏、鷓鴣、游魚、猿猴、夏蟬、大雁、鴻鵠、青鳥、燕子、羌笛聲、玉笛聲、琵琶聲、玉樹后庭花、霓裳羽衣曲、楊柳曲等等。這些意象不僅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意味,更攜帶著潛在的地域風俗的信息,讀懂了這些,才能讀懂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如部編教材八上王績的《野望》和陶淵明的《飲酒》,王績和陶淵明都選擇隱居,都寫秋色,意境不同,情感亦不同。《野望》中“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一句中的“樹木”“山”“落暉”等意象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圖。你看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暮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渲染了一種荒涼落暮之情,讓讀者看到了一位孤獨、惆悵的詩人。“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句中的“廬”這個意象,讓人想起“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顏回,想起“南陽諸葛廬”,從“結(jié)廬”和“而無”中讓讀者讀出了一個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陶淵明?!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句中“采菊”“南山”“飛鳥”“日夕佳”等意象又讀出一個完全沉浸這靜謐的山林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悠然自得的陶淵明。
再如,唐朝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通過“楊花”“子規(guī)”兩個意象可讀出詩人得知友人被貶遙遠荒涼龍標的悲傷、凄涼之情,讀出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北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以“雁”毫無逗留之意,襯托出邊塞的荒涼寒冷,讀出了戍邊將士的艱辛?!扒脊苡朴扑獫M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的“羌管”“霜”渲染了邊塞蕭瑟、荒涼的氛圍,讀出了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愁苦之情。唐朝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借“蓬草”自比,借“雁”抒情,讀出了詩人的飄零之感,以及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憤激不平之情。讀懂了詩詞的情感,抓住了意象,詩詞中作者流露的情感也就能把握一二。
三、建立常見寫法任務群
首先,老師給學生知識清單。如古詩詞常見表現(xiàn)手法有用典、對比、反襯、聯(lián)想、想象、象征、烘托、比興、鋪墊、先抑后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直抒胸臆、正面?zhèn)让婷鑼?、虛實結(jié)合等。修辭手法有對偶、借代、通感、比喻、比擬、夸張、擬人、對比、設問、襯托、互文、反問、引用、一語雙關(guān)等。其次,在學習課內(nèi)或閱讀課外古詩詞中自然而然地積累完成對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的認識。然后對課內(nèi)課標規(guī)定的必背古詩詞進行分類整合,讓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共性,并歸納總結(jié)運用不同的寫法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梳理探究如下。
思鄉(xiāng)懷人類: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白《渡荊門送別》,王灣《次北固山下》,李商隱《夜雨寄北》,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崔顥《黃鶴樓》。常見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烘托。兩種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①樂景襯哀情;②側(cè)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
送別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常見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寓情、寄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生、想象、聯(lián)想、烘托、對比。
邊塞征戰(zhàn)類:王維《使至塞上》,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李賀《雁門太守行》,《樂府詩集》《十五從軍》。常見的手法是烽火、霜、樓蘭、玉門、輪臺等。
詠史懷古類: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杜牧《泊秦淮》《赤壁》,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常用的手法是用典、借景抒情、今昔對比、借古諷今、襯托、抑揚、諷刺等。
山水田園類:陸游《游山西村》,王績《野望》,陶淵明《飲酒》(其五),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借景抒情、動靜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遠近結(jié)合等。
學習任務群一旦確立好,它必是撬動閱讀、鑒賞與寫作的法寶。不再是零散的、單篇的教與寫的解讀,以任務驅(qū)動形式推進古詩詞教學,必將使學生主動讀、主動背、主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