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會娟 韓 瑛 陳金霞
(天水市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甘肅 天水 741000)
腦出血占所有腦卒中的20%~30%,其為一種因為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造成的出血,若不實施及時治療,選擇科學、合理的疾病干預措施,將會明顯提升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但對于幸存者而言,因較多患者均伴隨不同程度語言吞咽、運動和認知障礙等后遺癥,不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還會大大降低其生活質量。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模式,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提升治療依從性,還具有高效、針對、全面性等優(yōu)勢。有效地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神經功能,降低高血壓腦出血致殘率[1]。基于此,把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用于我院70 例腦出血患者,收到顯著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0 例,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劃分為觀察組(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及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35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52~86)歲,平均(60.44±1.78)歲;腦出血量32~88(65.89±5.02)mL。觀察組腦男21 例,女14 例;年齡(51~85)歲,平均(60.44±1.69)歲,出血量32~88(65.66±5.11)mL。各項資料無差異可比較(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為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吸氧,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建立靜脈通道,做好各項檢查準備工作,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實施較佳的抗感染工作。
1.2.2 觀察組 給予患者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入院后了解患者生活會能力、學習狀態(tài)、文化水平等,評估其基本情況,依據所得結果確定綜合心理護理方案,積極向患者介紹關于疾病的有關知識,有效緩解其不良負性心理情緒,指導患者適當運動,按時服藥、合理飲食。(1)綜合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選擇一對一的護理干預方式,基于分析不同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主動溝通交流,實施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生活態(tài)度,提升其疾病治療的信心。建立和患者的信任感,介紹醫(yī)師之前成功治療案例,消除其焦慮、緊張和不安感,盡量解除患者的顧慮。(2)家庭支持及回訪。增強患者家屬對患者治療支持,重視有效溝通,盡量緩解其存在的焦慮、抑郁等不良負性心理情緒。實施有利開導、安慰,指導家屬積極配合護理,把患者病情信息及時反饋給家屬,提升治療依從性和安全感,促進患者早日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要重視回訪,定期實施入戶、電話、建立微信群等隨訪的方式,明確掌握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進一步科學、合理指導患者的生活、用藥情況等,若在隨訪中發(fā)現病情控制不佳者,要實施再次治療,或回院復診。(3)認知干預。主要為患者解除困惑,講解疾病有關知識,指導其自我護理的方式,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護工作。還需向患者實施肢體和體位指導,選擇正確的臥床體位。護理人員針對需要仰臥位的患者,要保證其頭頸稍向后仰,頭部側向一側,協(xié)助患者定時翻身、肢體按摩,對口腔中的分泌物或嘔吐物進行及時清除,并協(xié)助患者保持平衡姿勢,練習站、坐等,指導其逐漸練習自理生理動作,適時適度地下地步行。此外,對患者實施語言訓練。借助手機、收音機等,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閱讀、新聞等,并適時結合圖像、事物、手勢等,刺激患者的語言聽覺,進行單詞、詞組、句子練習。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間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生活能力、并發(fā)癥反應率等。(1)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來評價,得分越高,說明心理狀態(tài)越差[2]。(2)生活能力:選擇Brathel指數評價,當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越好,則取得的評分就會越高??傇u分為0~100 分,主要包含平地步行、穿著、上下樓、大便、小便、修飾、洗澡、如廁、進食、轉移等條目,當存在功能障礙,則<60 分[3]。(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含消化道出血、泌尿感染、肺部感染等,總發(fā)生率=(消化道出血+泌尿感染+肺部感染發(fā)生例數)/35 例×100%[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SPSS 23.0 軟件處理,當P<0.05 結果證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SAS、SDS 評分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tài)沒有差別(P>0.05),護理后觀察組有更好改善,得分均是減少,與對照組有差距(P<0.05)。見表1
表1 分析心理狀態(tài)評分(±s,分)
表1 分析心理狀態(tài)評分(±s,分)
組別 時間 例數 SDS SAS觀察組 護理前 35 58.88±4.15 55.48±3.15護理后 35 41.32±8.21 40.61±8.83對照組 護理前 35 58.89±4.12 55.48±3.12護理后 35 49.63±0.16 48.36±1.03護理后t 值 7.155 6.164護理后P 值 0.000 0.000
2.2 比較生活能力 護理前兩組Brathel 指數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顯示給予患者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后,生活能力有較大地改善(P<0.05)。見表2
表2 比較生活能力(±s)
表2 比較生活能力(±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5 41.18±10.52 58.36±13.16對照組 35 40.30±10.11 51.10±12.05 t 值 0.390 2.636 P 值 0.695 0.008
2.3 比較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觀察組消化道出血、泌尿感染、肺部感染1 例(2.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 例(25.71%),明顯指出通過對患者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較少(P<0.05)。
在臨床上,我國疾病譜出現極大轉變,且在造成我國居民死亡的原因中,腦出血疾病成為一項極其關鍵的因素。腦出血是一種老年患者居多,因為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造成的,有較高致死和致殘率的疾病。腦出血發(fā)病后較多患者癥狀較重,且一般發(fā)病急,病情發(fā)展快,及時治療可避免病情持續(xù)加重。通過合理干預將有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5]。在治療時通過聯合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方式,盡管能夠取得一定疾病療效,但可能延誤最佳的治療護理時機,造成醫(yī)療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并出現較高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通過有關研究顯示,科學合理的護理和治療,將有效延緩患者病情變化,明顯改善其臨床癥狀[6]。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能夠提供給腦出血患者以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促使受損的神經功能快速恢復,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積極尋求高效、科學的干預方式,對降低癥狀、提升腦出血護理效果產生的作用顯著。
研究結果顯示,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護理前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沒有差別,護理后觀察組有更好地改善,得分均是減少,與對照組有差距。顯示出給予患者綜合心理護理干預之后,取得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程度更佳。傳統(tǒng)心理護理整體上缺乏針對性、高效性和全面性,模式簡單,難以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而觀察組所實施的綜合心理護理,針對性強,安全可靠,主要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制定出極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能夠明顯提升腦出血患者的疾病認知[7]。綜合性心理護理重視患者各種心理需求,依據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提高其對疾病認知度,促進患者康復。腦出血患者所需治療時間較長,病情發(fā)展迅速,一般會造成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出現,通過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給予科學、高效心理疏導,將明顯提升治療依從性,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研究結果顯示,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生活能力。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Brathel 指數對比無差異,但護理后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顯示出給予患者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后,取得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更佳。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組的消化道出血、泌尿感染、肺部感染1 例(2.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 例(25.71%)。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按照實際的評估結果給予患者極具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是對術中各種不安全因素的評估,有效降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在治療前了解腦出血患者基本情況,加快疾病康復速度。研究結果提示對腦出血患者實施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在降低消化道出血、泌尿感染、肺部感染等方面發(fā)揮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針對腦出血患者通過采用綜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另外安全性也得到保證,具有臨床應用價值,適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