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天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隴西分院,甘肅 天水 70102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指生存于胃部或十二指腸等區(qū)域內的微需氧細菌。有研究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會產生多種致病因子,從而引起胃黏膜損害,導致各種腸胃疾病,包括胃潰瘍、胃癌、腸炎等[1]。結腸息肉是一類從粘膜表面突出到結腸腸腔內發(fā)生隆起狀的病變,根據(jù)病理可劃分為腺瘤樣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2]。結腸癌是我國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習慣及環(huán)境的改變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在我國結腸息肉及結腸癌的發(fā)病率呈增高趨勢,且趨于年輕化。有研究認為,結腸息肉與結腸癌和Hp 感染存在密切關聯(lián),但有部分學者不支持這一說法,尚存爭議。對于不同病理類型的結腸息肉及不同病理類型結腸癌與Hp 感染的相關性研究較少。基于此,選取我院接受相關檢查的患者進行研究,以探討不同病理類型的結腸息肉及不同病理類型結腸癌與Hp 感染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行腸胃鏡檢查及14C 尿素呼氣試驗檢查患者412例。根據(jù)檢測結果分為結腸息肉組123 例,結腸癌組84 例,無癥狀者205 例為對照組。其中結腸息肉組男65 例,女58 例;平均年齡(59.3±5.2)歲,平均BMI(21.56±4.68)kg·m-2,平均收縮壓(15.21±2.81)kPa,高血壓15 例,高血脂7 例;結腸癌組男43 例,女41 例;平均年齡(60.4±6.8)歲,平均BMI(21.78±4.57)kg·m-2,平均收縮壓(15.41±2.74)kPa,高血壓9 例,高血脂4例;對照組男107 例,女98 例;平均年齡(58.9±5.5)歲,平均BMI(22.17±4.43)kg·m-2,平均收縮壓(15.04±2.59)kPa,高血壓21 例,高血脂13 例;三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1)對所有受試者在清潔腸道后采用OLYMPUS Q150I 高清結腸鏡檢測,若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息肉或腫瘤,均進行進一步病理學檢查,以明確病變性質。(2)在結腸鏡檢測后3d 內,所有受試者行14C-尿素呼氣試驗,于清晨空腹進行,以10mL 溫水吞服1 粒尿素膠囊,15min 后向呼氣卡吹氣,完成后將呼氣卡插入YH04D 幽門螺桿菌檢測儀(購自安徽養(yǎng)和醫(y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檢測,得到dpm 值。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組患者Hp 感染率及dpm值,分析不同病理類型結腸息肉/結腸癌與幽門螺桿菌之間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 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s)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采用Spearman 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患者Hp 感染情況 結腸息肉組和結腸癌組及其各不同病理類型亞組Hp 陽性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理類型結腸息肉組和結腸癌發(fā)病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結腸息肉組和結腸癌組及其亞組dpm 與對照組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Hp 感染情況與HP 感染強度比較
2.2 不同病理類型結腸息肉及結腸癌與幽門螺桿菌間的相關性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表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與感染Hp 呈顯著正相關(r=0.672、0.620、0.593,P<0.05);左半結腸癌、直腸癌、右半結腸癌與感染Hp 呈顯著正相關(r=0.605、0.528、0.584,P<0.05)。
Hp 是一種可長期生存于胃部或十二指腸等區(qū)域內微需氧的細菌。Hp 能分泌出有毒因子,誘發(fā)一系列腸胃疾病,具有較高的感染率。Hp 已成為公認的慢性活動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是否與結腸息肉及結腸癌的發(fā)病關聯(lián),目前仍存爭議。
賈劍南[4]等學者經過研究認為結直腸腺瘤性息肉與Hp 感染和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對所有受試者行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發(fā)現(xiàn),結腸息肉組感染率為75.61%,其中炎性息肉組感染率為80.49%,腺瘤性息肉組感染率為74.36%,增生性息肉組感染率為72.09%,各亞組感染率均高于對照組(5.37%),表明炎性息肉的發(fā)病與Hp 感染可能存在聯(lián)系。進一步的Spearman 秩相關檢驗表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的發(fā)病均與Hp 感染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672、0.620、0.593。而比較各亞組間發(fā)病率發(fā)現(xiàn)差異不顯著,表明發(fā)病病理與Hp 感染率間無相關性。有研究認為,胃泌素可與相關受體結合刺激生長因子釋放,促進細胞增殖而促進結腸息肉的生長[5]。
結腸癌是我國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本研究,根據(jù)病變位置分為左半結腸癌、直腸癌、右半結腸癌。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發(fā)現(xiàn),結腸癌組感染率為70.24%,左半結腸組感染率為74.07%,直腸組感染率為68.42%,右半結腸組感染率為68.42,各亞組感染率均高于對照組(10.48%),表明Hp 感染可能參與結腸癌的發(fā)病。相關性顯示炎左半結腸癌、直腸癌、右半結腸癌的發(fā)病均與Hp 感染呈顯著正相關。對于Hp 感染引起結腸癌的機制,可能與引起結腸息肉的發(fā)病機制相似,甚至部分結腸息肉亦可發(fā)展為結腸癌,具體可概括為:(1)Hp 促進胃泌素大量分泌,而胃泌素可誘導抑癌基因突變抑制腫瘤細胞凋亡;(2)Hp 細胞引起炎性反應促進結腸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6];(3)Hp 感染引起腸胃環(huán)境改變,使得腸道菌群紊亂,而引起病情發(fā)生[7]。
有學者認為dpm 值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p 感染的強度,而Hp 的長期存在可引起胃粘膜病變,因此dpm 值與胃粘膜病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8]。Hp 感染亦可引發(fā)結腸息肉及直腸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因此dpm值可能與腸粘膜損傷程度亦呈正相關。本研究,將結腸息肉組、結腸癌組及其亞組dpm 值和對照組作比較發(fā)現(xiàn),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不同病理類型結腸息肉及不同病理類型結腸癌與Hp 感染均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通過對Hp 防控和根治有助于結腸息肉及結腸癌的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