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理
【摘? 要】對于新生而言,每天上學開始成為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入學適應性教育就是幫助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開啟小學生活展開的一系列活動,使之對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發(fā)揮引導性的作用,要善于整合教育資源,家校聯(lián)盟共同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入學;適應性教育;積分;策略
2022年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提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圩?,尤其需要引導和培育。在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安排了“適應新生活”的教育主題,整冊教材共安排了四個單元的內容,其中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和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就是針對一年級新生開展的入學適應性教育,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好基礎。
一、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意義
進入小學后,大部分孩子對于小學生活充滿了期盼,但他們也面臨著角色轉換的困難,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周圍同伴的更換及其學習環(huán)境的變遷,加上心理因素就會出現(xiàn)各種反應,產生不適,甚至出現(xiàn)厭學、哭鬧的現(xiàn)象,如此一來家長、學校也承受著許多壓力。所以作為教師要想辦法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種改變,提前做好攻略。有研究表明,幫助新生適應學校生活是解決心理適應問題,進行幼小銜接的重要途徑。很多學校開發(fā)了入學適應課程,設立了“啟蒙周”和“入學適應期”,“啟蒙周”一般為開學第一周,“入學適應期”則為入學第一學期,同時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由此可見,入學適應性教育其實就是幫助學生盡早適應新的學校生活的一種教育,起著引導的作用。
一年級喜迎新生儀式就是入學適應性教育的開始,我們可以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寫上歡迎詞或標注“我是小學生了”,在座位上弄上漂亮的名字卡片,頒發(fā)新生見面禮,讓孩子們感受到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的親切感,消除膽怯。帶領新生走訪校園,讓孩子們快速地適應校園環(huán)境,消除獨立入學的緊張感,如家長的接送地點、班級位置、廁所、垃圾房、取水的地方、老師的辦公室。
后期結合教育內容,陸續(xù)加入常規(guī)教育,如課堂禮儀、交往禮儀、課間安全教育,并布置給孩子們積分闖關任務,結合《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考核,如認識自己和同伴、認識老師和書本、認識校園的功能區(qū),知道我們的規(guī)矩。通過學習,讓學生對于自己身份的認同,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同伴相處,遵守學校常規(guī),享受校園生活的快樂。
二、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容
《道德與法治》課程注重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從學生的自我認識到學生與自然、家庭、社會、他人、國家和人類文明,不斷地擴展認識和生活的范圍。對于新生而言,每天上學開始成為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針對新生上學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幫助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開啟小學生活,在一年級的上冊教材中安排了8課的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容,其中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有“開開心心上學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認識您了”“上學路上”四個課題,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有“我們的校園”“校園里的號令”“課間十分鐘”“上課了”四個課題,幫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
根據(jù)課程安排要求,小學一年級每周有兩節(jié)的《道德與法治》課,入學兩個月左右我們大致可以完成這兩單元的教學內容。將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中的“開開心心上學去”和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中的“我們的校園”放在前面兩周進行學習,讓學生盡快適應身份的變化,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校生活,克服不良情緒,在校園走訪探秘中,了解學校的空間布局,知道活動時的注意事項,尋找喜歡的空間,喜歡上我們的學校。后續(xù)安排第一單元的“拉拉手、交朋友”“我認識您了”這兩課的教學,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身邊的同學、好朋友,體會交友的快樂,認識老師、學校的員工,學會禮貌待人、尋求幫助、心存感恩。開學一個月后,學生對學校的鈴聲、指令已經開始適應了,并且也交到了一些好朋友,再安排學習第二單元的“校園里的號令”和“課間十分鐘”、“上課了”與孩子們一起來鞏固加強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然后把“上學路上”放在最后進行學習。
教材中安排的這8課的內容我們可以在每一課設置5分的積分獎勵,以積分促成長幫助孩子們過渡入學適應期。分值如下:35~40分一等獎,30~35分二等獎,25~30分三等獎,20~25分為優(yōu)秀獎,兌換相應的獎品。在每周的兩課時中,我們建議只上一個課題內容,將考核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如第一單元“開開心心上學去”,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安排以下考核內容:
1.按時到校,離別前會和家長道別,見到老師和同伴會主動打招呼。(1分)
2.會自我介紹,能正確地告訴同伴自己的姓名和班級。(1分)
3.愿意分享入學以來發(fā)生的一件開心的事。(1分)
4.愛護新書,學包書皮,會認會擺。(1分)
5.愛護書包,學習整理書包。(1分)
本課內容是本學期的起始課,要特別注重上好這一節(jié)新生見面課,想要贏得新生的信任感,就要注重發(fā)揮教師個人的親和力,激發(fā)學生參與積分活動的熱情,講明積分的規(guī)則,讓新生明確活動任務和目的。本課所安排的第一項考核內容看似是文明禮儀教育,其實一方面是考慮部分孩子會有適應新環(huán)境的焦慮和父母分離的焦慮,另一方面有些孩子性格孤僻、膽小不敢主動與人溝通,為了鼓勵他們進行闖關奪積分,給予學生積極引導的一個考核項目,我們可以通過后期的家校問卷調查獲取孩子們每天入學前的行為表現(xiàn),師生反饋在校表現(xiàn)給予得分。而第二項和第三項內容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傾聽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找周圍的同伴進行自我介紹,根據(jù)同伴的反饋給予得分。第四項通過讓學生認擺新書,對書產生親近感,在學包書皮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除了在校的操作游戲活動,我們可以利用釘釘打卡讓家長陪孩子一起來認擺新書,學包書皮展示成果給予得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生入學生活。第五項內容學習整理書包也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樣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給予參與性得分。這里對于“愛新書、愛書包”環(huán)節(jié)中的包書皮和整理書包,重在引導,不需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三、入學適應性教育的策略
用心啟蒙上好入學適應性教育,我們還要做好學科融合、家校聯(lián)合,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發(fā)揮學科特色,以深度學習為抓手,結合年齡及階段性教學特點,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亟需指導的關鍵期。
(一)學科融合
實踐證明,學科融合的關鍵是要找到學科的整合點,進行學科間的一種深度融合。對于一年級的新生而言,進入小學不單是環(huán)境的轉換,角色的轉化適應,同時也將迎來嶄新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有利于他們盡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在第一單元“拉拉手,交朋友”一課中為我們提供了“網(wǎng)到一個好朋友”的童謠,這里指的就是“網(wǎng)小魚”的游戲。游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傾聽別人的自我介紹,學會自我介紹。這個活動比較耗時,但有研究表明:學習讓孩子獲得書本知識,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與其他伙伴相處的能力和對未知世界探索的能力,這些對孩子們的成長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和體育老師一起來挖掘課間游戲資源,在體育課上教會孩子游戲的規(guī)則,在《道德與法治》課、課間或課外活動時間里讓孩子們參與游戲,從老師的指導到自主的參與游戲,加強同伴之間的交往互動,消除與陌生同伴相處的膽怯,能夠在游戲中大方的進行自我介紹。語文老師可以在午間閱讀時間里安排學生閱讀關于友情交往的小繪本,如《我的友情要出租》《躲貓貓大王》《阿詩有塊大花布》《蘿卜回來了》《嘰咕嘰咕》《好朋友》《兔子先生的麻煩》……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學習來讓學生理解友情的真諦,學會接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學習做一個會分享、樂于助人、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二)同伴互助
教材在第一單元“我們的校園”一課中安排了“校園探秘”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合理安排探秘的時間,邀請大隊委或高年級同學作為校園小導游,通過同伴的介紹使學生對學校的設施、設備有更多的了解。出發(fā)前我們要做好分組、路線規(guī)劃、告知探秘任務及其注意事項,后期做好探秘的匯報工作。在“我最喜歡的地方”為主題的匯報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探秘的方法,適時滲透文明、安全地使用設施的教育,幫助學生從小樹立公共生活所需要的規(guī)則與法治意識,并布置課后任務將探秘所得匯報給家長。以此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產生親近熱愛學校的情感。
(三)家校聯(lián)合
經典名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出自《禮記·學記》,強調了同伴之間學習過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將居住同一個小區(qū)或同一片區(qū)域,住所較近的同校的同學集合在一起,組建社區(qū)學習小組,加強同學之間的交往,利用周末、課余的時間進行小組互動學習,共同助力學生的成長。
社區(qū)學習小組成立后,孩子們有了交友的環(huán)境和溝通的對象,對于學校這一個共同的學習環(huán)境就會有更多的話題,結伴學習不孤單,消除新生入學的緊張感,這樣就會加快適應學校的生活。社區(qū)學習小組其實是以同伴組團學習的方式,新生階段我們可以開展以下五個活動:小組共讀、志愿服務、勞動技能、健身活動和探索活動。
如:第一單元“上學路上”我們可以把它定位為探索活動,課前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和家長一起關注每天的學習路線,讓家長引導學生進行記錄或繪畫,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匯報;也可以組織社區(qū)學習小組的同學結伴到校,組織討論共同描畫上學路線圖,上學路上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此活動引導學生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關注自己上學路上的關鍵性地點,交通工具的選擇、交通規(guī)則的學習為接下來的安全主題教育打下認知基礎。
社區(qū)學習小組的活動時間要看各自家庭的時間是否允許,可以說時間上是不固定的,也是不強求的,但我們要盡量滿足孩子交流溝通的欲望,盡可能提供,人數(shù)上也不強求,可以是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學的時間,也可以是周末,條件允許的話保證一個月至少有一次大組集會的時間。
總而言之,入學適應性教育就是為了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具體的操作還應與學校及班級的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之對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發(fā)揮引導性的作用,要善于整合教育資源,家校聯(lián)盟共同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閆付慶.給孩子留下最早的小學記憶——我的新生入學準備[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21(11):10-13.
[2]孫巧麗.基于兒童的入學準備[J].山東教育,2022(24):37-38.
[3]高廣艷.美好相遇 快樂同行——如何做好新生入學準備工作[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1(8):12-13.
[4]錢璐.兒童入學準備研究綜述——基于生態(tài)化視角[J].江蘇教育,2018(8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