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云
同學們,平時大家在寫作中經(jīng)常會用到排比和對偶的修辭手法,讓自己的作文句式齊整,讀起來富有節(jié)奏感。今天我們就結合《〈禮記〉二則》,具體分析一下論述類文本中排偶法的作用。
排比是把結構相似、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可以收到增強語勢的效果。對偶也是一種修辭手法,它常以兩個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xiàn)相關或相反的意思,或用兩個對稱語句來加強語言效果。兩種修辭手法用在作文里都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
以《雖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為例——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一、引出論題,使觀點鮮明。
《雖有嘉肴》開頭便運用對偶句式,由“嘉肴弗食”引出“至道弗學”,從而引出論題“學的重要性”?!洞蟮乐幸病烽_頭運用排偶句式,簡潔明了,開門見山地擺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從而使讀者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條理清晰,使結構嚴謹。
《大道之行也》先用排偶句式總寫了“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接著,作者運用了并列式的鋪排方法,分別從三個不同方面詳述“大同社會”的特征;最后通過對偶句式比較現(xiàn)實社會和理想社會,得出什么是“大同社會”。文章條理清晰,結構嚴謹。
《雖有嘉肴》則先運用了三組對偶句式,層層深入,形成了遞進式的鋪排,然后得出中心論點。顯然,對偶的運用使本文層次更加清晰。
三、論據(jù)充分,使論證有力。
《雖有嘉肴》中第一句以“嘉肴”與“至道”對舉,巧妙設喻,讓讀者明白了二者之間的相似性,從而突出了“學的重要性”。隨后的道理論據(jù)同樣以對偶的方式呈現(xiàn),讓我們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教學相長。
《大道之行也》先以排偶句式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從三個方面寫“大同社會”的具體特征。1.滿足生存需求: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2.滿足發(fā)展需求:人人都安居樂業(yè);3.滿足精神上的需求: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作者用排偶句式疊加論據(jù),使論據(jù)充分,全面、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更有說服力。
四、語言靈動,使語勢增強。
恰當?shù)剡\用對偶句式,兩相對舉,可以使文章語氣一致,語言層次更豐富。而運用排比句式,長短相間,可以使語言氣勢強盛,一氣貫注,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
所以,排比和對偶這兩種修辭手法在論述類文本中,既可以展露文采,又可以增強語勢,更重要的是對論點的提出、話題的闡述、論據(jù)的分析、結構的安排等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