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麗燕
[摘 要]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統編語文教材十分重視文言文教學。中年級是文言文學習的起步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課后習題的特點和要求,分析中年級文言文教學的方向,從多層次朗讀、多策略閱讀、單元要素差異化教學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文言韻味,理解文言之意,從而夯實中年級文言文起步之基。
[關鍵詞]文言文;中年級;起步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7-0053-03
小學文言文教學意在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形式,并適當做好與初中學習的銜接。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共編排了11課,共計16篇文言文。這些選文短小有趣,大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大消解了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
但筆者在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的校級教學研討課中發(fā)現,不少教師仍采用逐詞逐句翻譯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使課堂死氣沉沉。雖然教師帶著學生回憶了三年級讀懂文言文的方法,但流于形式;學生沒有自主嘗試讀懂文言文的過程,最終也提不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中年級是文言文學習的起步階段,教師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后續(xù)的文言文學習。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呢?
一、關注課后,明確方向
課后練習既是知識點、能力點,也是要達成的教學目標。人民教育出版社徐軼老師在《三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編排思路與內容解析》的講座中指出,文言文教學要根據課后練習設定教學目標,不要再增加其他任何內容。所以,文言文教學應關注課后習題,以明確教學方向。
筆者梳理了三四年級的文言文課后習題,發(fā)現:中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應該讓朗讀貫穿始終,關注學生文言文閱讀策略的習得與運用,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
二、精準教學,夯實起步
(一)多層次朗讀,體會文言韻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宰x代講,以讀促悟,一直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模式。但是文言文異于現代文,在朗讀時會存在不少難點(見表1)。
由此可見,文言文的學習得在朗讀上下功夫,通過多層次朗讀,更好地認識文字、感受韻味、領會情感。
1.聯系上下文,讀準字音
文言文中生僻字、通假字、異讀字較多,給學生的準確朗讀帶來了障礙,但是這些字都可以借助注音或注釋來讀準,并不是最大的“攔路虎”。其實,在讀準字音上最大的“攔路虎”是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尤其是初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字義不理解,出錯最多。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確定字義,從而讀準字音。
如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中“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中的“盛”是多音字,學生初讀時出現錯誤最多。在正音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確定字義,從而讀準字音?!熬毮遥喊咨〗佔龅目诖边@在課文注釋中已經注明,“數十螢火”不難理解,應該是很多螢火蟲的意思,那么聯系上下文學生就不難判斷“盛”應該是“裝,把東西放在容器里”的意思,從而讀準字音“chénɡ”。
2.借助支架,讀好停頓
(1)朗讀支架
文言文篇幅短小,但是由于詞匯組成、語法規(guī)則與當今語言習慣差別較大,所以很難讀,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讀好停頓。從課后練習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年級文言文讀好停頓的要求是由扶到放。如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的課后習題明確指出“跟著老師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用好這個支架,先指導學生讀好停頓,然后質疑為什么要這么停頓,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大意,體會文言文根據句意進行停頓的特點,積累文言文的朗讀經驗。
(2)思維支架
到了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一課的教學,就可以慢慢讓學生嘗試著自己讀好停頓。此時,教師可以適當提供一些思維支架,幫助學生讀好停頓,掌握朗讀的方法。如在教學“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句話時,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兩個思維支架:一是“課堂作業(yè)本”中“選擇合適的停頓”中的兩種答案;二是“為”在字典中的解釋。首先,出示兩種答案,降低學生讀好這句停頓的難度;其次,通過對“為”在字典中的意思的選擇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通過確定解釋“為”是“介詞,被”的意思以及后面舉例“~人所笑”這種固定搭配,從而得出“而/身為宋國笑”這樣的停頓。
3.多樣朗讀,讀出趣味
文言文教學重在讀,但也不能簡單機械地重復讀,要注意“趣”。教學時可以采用配樂表演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讀出文言文的弦外之音。
如在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這一課時,教師可采用配樂表演讀的形式,讓學生分別飾演旁白、王戎和諸小兒。學生在一動一靜、一顰一笑中活靈活現地展示了故事內容,給文言文的學習增添了樂趣,也為接下來的講述故事創(chuàng)設了語言環(huán)境。又如在執(zhí)教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一課時,可以采用師問生讀的形式:“故事主要寫了誰?他的田里有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從此,這個人怎么做的?結果怎樣?”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師生在一問一答中完成了對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梳理,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4.想象畫面,讀出韻味
文言文含義豐富,富有韻味,所以學生學會斷句還不夠,還得讀出文言文的“味”,有的字可以適當拖音,有的字則要讀得簡短些。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更容易將文章的深意和情感帶入朗讀中,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如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課中的第一句:“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睂W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想到一群孩子正開心地在庭院里玩耍,便會不自覺地拖長“兒”字的音;而當讀到“一兒登甕”時,學生的心都隨著孩子登甕而緊張起來,那么朗讀“登甕”時自然就會簡短些。
可以說,想象畫面更有利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同時能為以后文言文朗讀的聲斷氣連打好基礎。
(二)多策略閱讀,理解文言之意
從三年級到四年級,教材要求學生對文言文意思的理解是循序漸進的,從三年級上冊的“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到四年級下冊的“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理解要求更加精準了。那么,教師應如何操作,才能讓學生完成從基本理解到精準理解的順利過渡呢?
1.古今對照,巧借經驗閱讀
從選文來看,中年級的前幾篇文言文《司馬光》《守株待兔》《精衛(wèi)填?!返榷际菍W生熟悉的故事。所以,一開始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先讓他們講講這些故事或讀讀現代文故事,再來看古人是怎么寫這些故事的。這樣通過古今對照的策略,讓學生理解文言之意,降低了文言文閱讀的難度。
2.激活思維,自主嘗試閱讀
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不少理解詞語、句子意思的方法,對于古代書面語的學習,他們也并不是完全沒有基礎的,因為他們已經學習了相當數量的古詩。因此,在教學文言文之初,我們可以帶著學生梳理一下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如借助注釋、借助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工具書等,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嘗試閱讀,大膽猜測課文的大意。
3.小組互助,討論合作閱讀
有意義的學習其任務一定是具有適度的挑戰(zhàn)性的。對文言文大意的把握,如果采用教師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一定是低效、枯燥的。在學生自主思考嘗試閱讀理解文意之后,采用小組互助合作的模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碰撞,逐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為以后的文言文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見圖1)。
這樣的合作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從字詞理解到句段理解,從自主嘗試理解到小組討論理解,從一知半解到完全理解,最后又從理解到誦讀,以誦讀促理解??梢哉f,整個過程不僅具有挑戰(zhàn)性,而且是有意義的學習,能幫助學生積累文言文閱讀的經驗。
4.舉一反三,歸納提升閱讀
雖然自主閱讀和小組互助學習能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但是也需要教師的適時指導和總結,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文言文中的很多字詞有古今異義的現象,學生在自主嘗試、合作閱讀后通過猜一猜或借助注釋了解了這些字詞的意思,但是卻不知道這是一種古今異義的現象,下次再在文言文中遇到這些字時不能聯系舊知、舉一反三,這就需要教師適時點撥了。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時,學生借助注釋,理解了“兔走觸株”的“走”字是“跑”的意思。這時,教師可以設疑:“明明是兔子跑的速度快才引發(fā)了它撞死在樹樁上,課文為什么要用‘走這個字呢?是不是用錯了呢?”隨后,教師再勾連舊知,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讓學生復習這里的“走”同樣也是“跑”的意思,從而發(fā)現文言文古今異義的現象。這樣,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時,學生就能馬上理解“諸兒競走取之”的“走”同樣也是“跑”的意思,從而感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5.想象表達,語用豐滿閱讀
中年級出現的幾篇文言文,課后習題都設計了“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的練習。這里的“講故事”應該是對課文理解之初的基于經驗講故事,小組合作后的讀懂課文講故事,留白想象后的嘗試把故事講好的梯度提升。文言文篇幅短小,寥寥數字就能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可以說是思維含量最高的表達。所以,這里的講故事既是對學生想象思維的訓練,又是對課文的深度理解和精準理解,能促進學生感知人物形象、豐滿文言故事。
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時,車胤“家貧不常得油”,但是又酷愛讀書,他是怎么想到“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師可設計這樣的練習:
家貧不常得油,夏月,胤見,心想:? ? ? ? ? ? ? 。于是,? ? ? ? ? ? ?,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又如,在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時,抓住末尾句:“取之,信然?!苯處熆梢龑W生想象:“那一刻,諸小兒會有怎樣的反應,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在這些想象表達支架的支撐下,學生的文言故事講得越來越生動、具體,對課文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達成了“基于經驗講故事—讀懂課文講故事—嘗試把故事講好”的梯度提升。在一次次的說說、寫寫中,有的學生不禁用起了文言詞匯,感受到了學習文言文的樂趣,獲得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扣單元要素,差異化文言教學
統編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結構編排課文,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語文要素。所以,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要重視單元語文要素之間的差異(見表2),確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根據上表所述,《司馬光》一課是對二年級不出聲、不指讀的默讀要求的提升,側重訓練學生帶著問題默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守株待兔》則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寓言的寓意;《精衛(wèi)填?!穭t應關注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哪些地方能夠體現神話的神奇之處以及精衛(wèi)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文言文二則》則應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當然,為了落實這些單元語文要素,我們也要巧設計。比如,《守株待兔》這一課,在學生讀懂了故事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先找找故事的道理藏在哪一句話里,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想象表達宋國人會怎樣嘲笑這個農夫;最后出示故事原文的結尾,帶領學生追本溯源,了解寓言產生的背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明白寓言的道理。
總之,對中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我們要準確把握文言文的教學定位,既要關注教師的教,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為以后的文言文教學夯實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彭才華.統編教材中的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J].語文教學通訊,2020(30):12-14.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