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兆君 董云飛
內(nèi)容摘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國全體人民持之以恒的偉大目標,需要全體人民同心同城共同為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努力。當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缺少集體觀念,也不怎么關心國家大事,對周遭的事物保持著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這種集體歸屬感的缺失將會產(chǎn)生很多消極的影響。為此,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培養(yǎng)策略。全文首先概述了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內(nèi)涵,其次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的重要意義。再次,概述了當前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并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的策略。本研究旨在讓大學生們能夠積極的融入集體生活,樹立集體觀念,增強自身對集體的歸屬感,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積極的承擔集體的責任,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關鍵詞:大學生 集體 歸屬感 培養(yǎng) 路徑
我國一直是一個強調(diào)集體主義的國家,無論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還是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時期,我們都可以在眾多的歷史資料中看到國家對集體主義的重視,以及集體所作出的巨大的貢獻。從內(nèi)涵上來說,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我國的集體主義其實也就是在兼顧每個人利益的基礎上,從大局出發(fā),維護全體人更根本的利益。從這一點上來看,集體利益是遠高于個人的。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共同致力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的夢想需要全體人民共同的努力,更需要集體主義去團結(jié)每一個人,充分調(diào)動大家行動的積極性,確保偉大夢想的實現(xiàn)。可見,集體主義為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巨大精神支持的作用,它是調(diào)節(jié)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關系的指導原則,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指針。然而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帶來變化的同時,也給大家的思想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的快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挑戰(zhàn)著集體主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價值,并給社會的穩(wěn)定和團結(jié)統(tǒng)一帶來了一定的威脅。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承擔著國家復興的重任,更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對集體的歸屬感,才能在日益變化的世界中團結(jié)一致,不為敵對勢力所動,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立做出貢獻。
一.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內(nèi)涵
歸屬感有以下兩種含義:一是指個人自己感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二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xiàn)”。為此,De Vos和Dijkstra(2000年)從學校的角度出發(fā),把學校歸屬感定義為,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級或?qū)W校的重要一員、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認為有價值及與他人成為一個整體的一種情感。中國學者徐琴美(2005)等人指出,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對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愿意承擔作為學校一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及樂于參與學?;顒?。本文在借鑒上述學者的定義后,將大學生的集體歸屬感界定為:大學生對自己所處的集體在思想、感情以及心理上的予以認同,并積極參與集體性活動。
二.新時代加強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培養(yǎng)的意義
1.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
經(jīng)濟全球化使得各國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相互碰撞。西方國家憑借自己的經(jīng)濟政治實力不斷滲透西方價值觀,鼓吹政治多元化,還打著“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旗號貶低中國社會的公平正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有的人不再不關心國家前途,對社會主流道德文化的認同逐漸弱化。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需要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增強公民對集體的歸屬感,樹立人們的集體意識,從而讓大家尤其大學生對國家事物的關心,確保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們不受西方思想的洗腦。
2.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人才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敝袊厣鐣髁x建設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發(fā)展、國家建設有了新內(nèi)涵、新目標,新時代大學生只有了解、認同國家發(fā)展大勢,社會前進方向,形成集體歸屬感,在內(nèi)心確認自己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并為這樣的角色感到自豪,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肩負起歷史使命,擔當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者應有的責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和努力。
3.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nèi)在要求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有著對歸屬的需要,而大學生在校是否具體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交往能力,對其歸屬感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一個有了歸屬感的人,他能自覺在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自我,并從容將自己安放在合適的位置,與其周圍環(huán)境的人與事和諧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促進自己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此外,具備集體意識的大學生,集體觀念比較強,比較關注周圍的大小事務,也會積極的參與各類活動中來,會使個人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新時代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缺失的表現(xiàn)
1.人際關系緊張
大學校園是一個在學習氛圍、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等方面完全不同于高中校園的大環(huán)境,學習強度較之前有所減弱,生活方式不再是高中時以學習完全充斥的單一的生活,而是呈現(xiàn)多樣化的形式,主要交往的群體以同學和老師占主導,交往以學習、娛樂為主要內(nèi)容。盡管大多數(shù)大學生進入校園后能主動去適應新環(huán)境,構(gòu)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但是由于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在加上大學生課程的安排,是得不同群體的學生有了不同的選擇,導致大學生在步入校園之后除了既定的課程和活動之后,很少會聚集在一起,導致他們集體觀念比較淡薄。價值大學生階段各類獎金的爭奪也是很激烈,并且有的學生會過分強調(diào)競爭、排斥,甚至你爭我奪,加劇了自己與班級內(nèi)其他同學的緊張關系。
2.喜歡獨處
主體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價值、主體能力的自覺理解和認知,是個體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在觀念層面的展現(xiàn)。新時代大學生生活00年代,社會思想也變的非常開放,包容,鎖著會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人們接觸到的西方文化越來越多,因此此時的大學生群體比以往認識時候都要關注自我的發(fā)展,強調(diào)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以及自我的發(fā)展。簡言之,新時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非常強烈,不僅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積極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還能夠自我做決定。因此具備這樣特點的大學生本身就很獨立,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似乎都是自己在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是獨立的表現(xiàn),但也會給人一種遠離集體的感覺。除了我們所強調(diào)的比較獨立的大學生群體來說,還有一部分群體,雖然也是打著“獨立”“標新立異”的人設,但實質(zhì)確實是自我封閉,不愿融入集體生活的人。這部分雖然也有心理層面的問題,但更多的是一種集體主義的卻是,缺乏對集體的歸屬感,即不認為融入集體生活會帶來一定的價值。
3.活動參與度低
對于缺乏集體歸屬感的大學生來說,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很少在各類活動中見到他們的身影。由于對集體缺乏情感、思想、以及心理等多個方面的認同,對于集體是抱有一種排斥、冷漠的態(tài)度。相比于參加集體活動,他們認為自我行動的效率更高。取得的成效更顯著,所以寧愿自己獨來獨往,也不愿意費時間參與集體性的活動。
四.新時代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思想認識不到位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使得每一位大學生都可以自主的在網(wǎng)上搜集自己所感興趣的內(nèi)容,也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往來,促使各國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互相碰撞和滲透。在這之中,由于西方的個人主義的傳播,部分大學生開始盲目的推崇個人主義,強調(diào)特立獨行和標新立異,完全不注重集體的作用。這些行為的出現(xiàn)恰恰說明了這些大學生并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個人態(tài)度,在思想上,對于集體主義缺乏全面的了解,導致他們集體歸屬感的淡薄。
2.學校忽視了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培育
大學生活不同于高中和初中,大學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有著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時間,無論是在大學課程的選擇上,還是社團的參與上,對于同一個寢室的同學來說,大家除了基本的專業(yè)課會聚到一起之外,更多時候,身處同一個班級的大學生在一天之內(nèi)也是很少聚集到一起的。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大學生本身對于班集體的歸屬感就不是很強烈。再加上學校和教師很少開展集體性的活動,沒有從實質(zhì)上去讓大家參與到集體生活中,難以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
3.社會不良文化的侵蝕
上文也提到,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日益發(fā)展,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除了給各國帶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思想文化上的碰撞之外,也對各國產(chǎn)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我國一直強調(diào)的是集體主義,并認為集體的力量大于個人。但是西方的個人主義強調(diào)發(fā)揮個人的力量,一些極端勢力或者本身就內(nèi)心封閉的大學生片面的宣揚所謂的“個人主義”,致使個人會漸漸的遠離集體,從而變得不合群。
五.新時代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培養(yǎng)路徑
1.引導學生正確認知
要想增強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首先就應該做的,轉(zhuǎn)變學生錯誤認知,使其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從而能夠融入集體。為此,我們可以采取多種的方法,來幫助大學生群體建立對集體的正確認知。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革命時期和抗戰(zhàn)期間的影片、書籍,讓學生感悟艱難歲月中集體的力量。其次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集體性活動,在活動中,通過相互合作和交流,增強對集體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于集體的歸屬感。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生活似乎不像高中時期那般辛苦,但是由于大學階段,每個人都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能夠去支配自己的生活,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朝夕長處的班級生活很難再有,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對于班集體的歸屬感不強。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舉行有關的討論會,了解大家的困惑,給大家闡述大學階段班級的作用,讓大家意識到集體并不是天天要聚在一起,而是當有活動的時候,當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團結(jié)在一起。
2.增強高校對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培育
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會對學校歸屬感的形成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且通過學校歸屬感,間接地影響著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所以對于高校來說,想要增強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我們需要幫助大家構(gòu)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此,第一,學??梢蚤_展有關的講座,分享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的方法,幫助大學生認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并學會如何與人進行友好的交往。第二,學校還可以組織有關的活動,為大家創(chuàng)造相互交流的機會,并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第三,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校方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工作,對于大學生中存在的各種人際關系問題,要及時正確疏導,避免沖突的產(chǎn)生。
人際關系的建立是幫助大學生走進集體生活的前提,為此,學生仍需要開展各類活動,例如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一方面是尋找到一個活動,方面該集體的溝通和交流,加強集體內(nèi)部的團結(jié);另一方面也是為那些徘徊在集體“邊緣”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了解集體的機會??傊?,各種活動的開展,都是可以是的活動中的每一位成員,意識到自己在團體協(xié)作中的重要作用,意識到自己也是團體中的一份子,這不僅能增進同學們的友誼,加強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而且能讓每一位學生感知到集體的智慧與強大,從而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對班級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3.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
良好的社會風氣會對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大學生集體觀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可之后,才對其產(chǎn)生歸屬感。因此,要把班集體建設和社會集體的建設作為加強和改進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切入點。首先,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在外來文化的引入上,擔當好把關的職責。對于西方鼓吹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要嚴厲打壓。其次,我們需要在集體內(nèi)部,建立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約束集體內(nèi)部成員的言行,確保大家能夠按照既有的規(guī)章制度辦事,維護集體的美譽度,發(fā)揮集體的正向功能,提升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可。再次,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通過新媒體平臺宣揚集體主義思想,讓大學生群體意識到集體的力量遠遠高于個人,通過集體的力量我們辦成很多事情。讓大學生群體意識到,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面臨這日益嚴峻的挑戰(zhàn),敵對勢力的出現(xiàn)無疑會破壞我國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xiàn),唯有全體人民團結(jié)一致,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建設的實踐中來,自覺的承擔社會責任,我們才能夠在最大程度肩負起歷史重擔。
總而言之,培育社會良好的風氣,最為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大眾對集體力量的認可,并能夠使當今的大學生在心理上都自發(fā)的認可集體,并能夠參與行動來參與集體的活動,以此來支持集體。
參考文獻
[1]李旭娟,王永明.新時代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培養(yǎng)的價值訴求[J].安順學院學報,2022,24(02):48-53.
[2]謝敏.“00后”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培育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21,37(02):118-120.
[3]李彥軍.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4]李亞.當代大學生團隊意識培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6.
[5]尹江霞.大學生班級歸屬感培養(yǎng)途徑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1):178-179.DOI:10.16400/j.cnki.kjdks.2016. 01.085.
[6]鄧萄.淺談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集體意識培養(yǎng)的作用[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16):272.
[7]袁焱.沙盤游戲療法對大學生集體歸屬感的干預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08):144-145.
[8]方燦彬.現(xiàn)階段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矛盾與化解[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23):117-118.
[9]王麗新.論如何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班集體歸屬感[J].遼寧高職學報,2011,13(10):106-107.
[10]劉波,常海波,王君娜.大學新生集體歸屬感的培養(yǎng)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4):169.
[11]高瑩.班級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歸屬感的培養(yǎng)[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03):48-50.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0.03.021.
[12]王燕紅.基于歸屬感的大學生班集體建設探究[J].文教資料,2010(01):169-170.
[13]郝士艷,唐付睿恬,牛何蘭.回歸集體——淺論培養(yǎng)大學生集體歸屬感[J].紅河學院學報,2009,7(04):122-125.DOI:10.13963/j.cnki.hhuxb.2009.04.020.
[14]高軍.大學生集體主義思想提升途徑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13):55-56.
[15]劉天月.大學生自我價值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09.
[16]張新冀.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自我價值感和人際關系現(xiàn)狀及其關系研究[D].湖北:湖北師范大學,2009.
本論文是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新時代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GJB142133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黑龍江省省屬高等?;究蒲袠I(yè)務費科研項目“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學生創(chuàng)業(yè)歷程及影響因素的質(zhì)性研究”,項目類別:輔導員專項,項目編號:135509712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