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雨 羅思明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浙江寧波 315300)
提要:文章聚焦分析英語國家/地區(qū)名詞的形容詞化后綴及其句法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名詞形容詞化典型后綴為ian、ish、an、ese、k等,其中前三者較為常見,這類形容詞屬于邊緣形容詞,主要充當前置定語,缺乏級、結(jié)果、評價、祈使、拷貝等句法特征,這些句法特征是其[+內(nèi)在性][+持續(xù)性][+常恒性][-等級性]等語義特征決定的。
本文所言的英語“國家/地區(qū)”名詞形容詞化是指英語中表示國家或地區(qū)的名詞通過附加后綴轉(zhuǎn)變?yōu)樾稳菰~的語言現(xiàn)象,如Japan直接附加后綴-ese形容詞化為Japanese,Brazil附加后綴-ian形容詞化為Brazilian。
當前研究的總態(tài)勢:相關文獻顯示,國內(nèi)外詞匯化研究多關注動詞化,少關注于形容詞;詞匯化研究相關論文如下:英漢“N時-ly/-的”結(jié)構(gòu)化及其句法特征考察[1](羅思明等,2015);英語特殊句法的詞匯化溯源:以非前置形容詞為例[2](劉佩瀾 羅思明,2022);英語“名詞+ly”類形容詞的詞化分析[3](江晶晶,2008);以-ly結(jié)尾的形容詞用法淺析[4](甄艷華,1995);英語“NCH+ly”形容詞化及其語義-句法互動的語料庫與認知研究[5](黃鳳鴿,羅思明,2013)。朱漢敏(2017)非范疇化理論視角下的英語名詞形容詞化現(xiàn)象[6],主要研究英語名詞的非范疇化,指某些名詞在重新范疇化之前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中間狀態(tài),失去了一些名詞范疇的典型特征,同時獲得了新范疇的某些特征。鄒夢沂(2014)在非范疇化下討論了英語名詞形容詞化現(xiàn)象和英語名詞的非范疇化[7],將英語名詞形容詞化現(xiàn)象的研究與非范疇化理論進行結(jié)合,能促進非范疇化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李濤和徐芳(2011)在詞匯語用學框架下的名詞形容詞化現(xiàn)象[8]研究中分析了名詞形容詞化的類別,名詞形容詞化的特點,名詞形容詞化的成因,名詞形容詞化現(xiàn)象的詞匯語用學闡釋以及對漢英外向型詞典編纂的啟示。有人研究了英漢空間范疇下形容詞詞匯化對比研究,如李雙(2022)英漢空間形容詞詞匯化對比研究[9]。樊波(2023)對體認語言學視域下的英語形容詞后綴教學[10]進行了相關探究。
此外還有相關研究:章佳敏 郭泉江 董銀燕(2012)英漢親屬名詞形容詞的詞匯化及其句法特征對比研究[11]、何燕(2014)原型范疇理論對英語形容詞詞匯學習的啟發(fā)[12]、盧孔敏 毛智慧(2017)“a-X”形容詞的句法功能闡釋與詞匯化動因[13]等。
雖然關于英語國家、地區(qū)形容詞后綴的知識在英語日常學習中頻繁涉及,但研究英語國家、地區(qū)名詞形容詞后綴相關的文章非常少見,且英語國家、地區(qū)形容詞的后綴對于構(gòu)成新詞有巨大作用,其規(guī)律對于學習英語其他詞綴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另外,羅思明等(2015:519)寫道:“我們同時發(fā)現(xiàn),本文研究結(jié)論可推及多數(shù)特定語義域中名詞,如國家、地域、國籍、政治、經(jīng)濟等?!逼渫茢嗍欠窈侠?,尚無人論證,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語“國家、地區(qū)”形容詞詞綴類型與句法特征。
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國家/地區(qū)形容詞化主要采取五類后綴,分別記作ABCDE,每個類別中分別有數(shù)量不同的次類,采取主類字母下阿拉伯數(shù)字方式標記,如A1,A2,B1,B2等。A類后綴為-ese,如Japan與China的形容詞后綴均為-ese,下轄兩個此類,A1類,如Japan直接在末尾加-ese獲得形容詞Japanese,A2類,如China去掉a再加-ese獲得Chinese,兩者變化過程并不完全相同。B類的形容詞后綴為ian,下轄5個此類,B1類去y加ian,如Italy形容詞化為Italian,B2為直接加-n,如Russia形容詞化為Russian,India形容詞化為Indian,B3為去a加-ian,如Canada的形容詞為Canadian,B4類為直接加-ian,如Egypt直接加-ian形容詞為Egyptian,Brazil直接加-ian形容詞為Brazilian,B5類為去-um加-an,如Belgium形容詞化為Belgian。C類的形容詞后綴為-ish,下轄8個此類,C1類去ain加-ish,如Britain形容詞化為British,C2類去in加-nish,如Spain的形容詞化為Spanish,C3類去en加-ish,如Sweden形容詞化為Swedish,C4類去s加-ish,如Netherlands的形容詞為Netherlandish,C5類去land加-nish,如Finland形容詞化為Finnish,C6類去and加-ish,如Poland形容詞化為Polish,C7類去ey加-ish,如Turkey形容詞化為Turkish,C8類去mark加-ish,如Danmark形容詞化為Danish,如Finland形容詞化為Finnish,D類別形容詞詞綴為k,僅下轄一個此類,D1類去ce加-k,如Greece形容詞化為Greek,E類別形容詞詞綴為an,下轄4個此類,E1類直接去y,如Germany形容詞化為German,E2類去o加-an,如Mexico形容詞化為Mexican,E3類直接加-n,如America直接加-n形容詞化為American,Africa直接加-n形容詞化為African,Asia直接加-n形容詞化為Asian,E4類直接加-an,如Europe形容詞化為European。相關結(jié)果歸結(jié)如表1:
表1 英語國家/地名形容詞化類型與例詞
表2 英語國家/地名形容詞典型句法特征
Quirk et al.(1985:402-403)認為,英語典型形容詞具有四個特征:1.一般可自由充當名詞定語;2.一般可自由充當表語;3.一般可被程度副詞修飾;4.一般具有比較級和最高級。具備這四個特征者為“中心形容詞”,否則為“邊緣形容詞”。基于BNC和COCA,我們發(fā)現(xiàn),英語“國家、地區(qū)”形容詞屬于邊緣形容詞,具有如下顯著句法傾向性(*表不可接受,為自造句):
第一、通常只充當動詞的前置定語,不充當其后置定語,如:
(1)a.He is a Chinese student.
b*.Have you ever met anyone Japanese?
第二、通??勺霰碚Z,如:
(2)a.The innovation is Chinese.
b.The seafood is Japanese.
第三、一般不受程度副詞修飾,如:
(3)a.He is very Chinese.
b.He is absolutely Japanese.
第四、一般不用于比較級(等比句、差比句)或最高級,如:
(4)a*.The pen is as Chinese as that one.
b*.The pen is more Chinese than that one.
c*.The pen is the most Chinese of all the pens in the bag.
第五、一般不做主語補足語,也不充當賓語補足語,如:
(5)a*.He sounds Chinese.
b*.He should try his best to make himself more Japanese.
第六、通常不用于評價句,如:
(6)a*.What a Chinese book it is!
b*.How Japanese she's become.
第七、通常不用于結(jié)果句,如:
(7)a*.His eyes were Chinese from crying.
b.His eyes were swollen form crying.
第八、通常不用于祈使句,如:
(8)a*.Be Chinese!
b.Be quiet!
第九、通常不用于拷貝句,如:
(9)a*.It is a Chinese Chinese pen.
b.My love is a red red rose.
為直觀反映問題,將上述句法傾向性概括如下表:
根據(jù)詞語語義-句法接口理論或語義語法理論,句法在一定程度上與語義相關[14]。詞義區(qū)分為區(qū)別性意義與語法意義,前者將一個詞語區(qū)別于另一個詞語,是其獨立存在的本質(zhì)屬性,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句法行為。英語形容詞按其功能可以分為:限定形容詞和描寫形容詞。前者具有強烈的[+內(nèi)在性][+持續(xù)性][+常恒性][-等級性]等語義特征,是對實體的內(nèi)在屬性加以區(qū)分,表達其本質(zhì)屬性。后者具有強烈的[+外在性][+臨時性][+變化性][+等級性]等語義特征,是對實體外在狀態(tài)的描述。因而,限定形容詞的常見句法功能是前置定語,較少見于其他句法行為。描寫形容詞的常見句法功能是表語、補足語、評價語等句法功能[15](Feist 2012;羅思明等 2015)。英語國家或地名名詞本身的主要功能是界定其指稱對象的區(qū)別性屬性,維系其存在,有強烈的[+內(nèi)在性][+持續(xù)性][+常恒性][-等級性]區(qū)別性語義特征,其加后綴形容詞化后,該區(qū)別性語義特征被生成后的形容詞繼承,成為限定形容詞,因而,其句法一般為前置定語,少見于其他句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