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作為人類情感的表達形式,源自人的內心。其借助樂器和歌聲,可以傳遞人的內心情緒及感悟,因此有著獨特的魅力。各個國家、民族雖然在文字、語言、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在音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東西方的音樂藝術雖然在演唱技巧、創(chuàng)作風格方面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總體來看,在音樂審美上的差異較為明顯。這種差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東西方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音樂美學思想、表達內涵的演繹技法和遵循的思維模式不同。我國的民族音樂最早起源于勞動人民,它是表達勞動人民生活與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與美國的鄉(xiāng)村音樂存在相同點。但與此同時,我國與西方音樂的藝術審美上又有較大的區(qū)別?;诖耍恼聦|西方音樂文化審美的共通性進行分析,闡述東西方音樂文化審美的獨特性,并以黃自的《玫瑰三愿》和舒伯特的《野玫瑰》為例,對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東西方;審美差異;音樂藝術;審美影響;音樂審美
中圖分類號:J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4-00-03
0 引言
中國音樂藝術走過亙古漫長的發(fā)展之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審美[1]。因此,加強對東西方音樂文化審美共通性以及獨特性的解讀,可以為東西方音樂的協調發(fā)展、共同進步提供理論參考。
1 東西方音樂文化審美的共通性
1.1 東西方音樂語言文化的共通性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在文化審美的形成上,主要是基于人的聽覺器官,刺激人的身體反應,進而調動人的各種情緒。音樂是由一連串樂音構成,綜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所在地域,可以展現出不同人的行為意志和社會情感。不管是什么樣的音樂,都可以歸屬于人格情操范疇。東西方音樂均是綜合性藝術,其中既包含情感和表演,又融合了語言和聲音。因此,不論是西方古典音樂,還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音樂,其音樂語言目的都在于體現本民族和本地域的文化,同時反映出音樂家的情感,只是這種反映方式是通過音樂符號語言來表達的。
1.2 東西方音樂情感表現的共通性
關于我國音樂和西方音樂作品,除了可以分析其中的音樂語言,掌握其中的音樂規(guī)律性之外,還可以通過分析音樂情感,找出其中的共同規(guī)律。雖然可能聽不懂對方的音樂大意,但是可以通過樂曲曲調,了解其中的情感變化,這便是東西方音樂的共通性。在情感表達上,我國音樂和西方音樂不論是詮釋樂曲情感,還是表達作者的感情,均是借助時代創(chuàng)作背景,利用一定的演唱技巧來達成目標的。舉例來說,19世紀之前,西方地區(qū)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更加流行真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演唱技巧,尤以賈科莫·普契尼為代表,掀起了一陣熱潮。在旋律創(chuàng)作上,伸縮性特征十分突出,這也是演唱歌曲時的主要特點。在演唱的過程中,隨著音符增長或縮短,演唱速度和音值發(fā)音會出現明顯變化。這些不同音樂要素的表達,可以借助不同的音樂演唱技巧來實現。例如,演唱快樂的歌曲時,聲音要明快、活潑;而若要表達作者的莊嚴情感和沉重情緒時,則要保證聲音的渾厚。與此同時,還要適當運用混合輕聲。另外,演唱明快的歌曲時,要適當融入相應的語氣和感情,實現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有機結合[2]。
2 東西方音樂文化審美的獨特性
2.1 東方音樂審美重空靈,西方音樂審美重厚重
東西方音樂在創(chuàng)作背景上存在差異,審美理念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在音樂主題內涵上表現得非常明顯。東方音樂強調空靈和雋永,而西方音樂則需要保障旋律的厚重。制造意義始終是西方音樂家們樂此不疲的創(chuàng)作重點,在表達音樂主題時,更加趨近于實有。而東方音樂的表達則更加注重意象,將意義消解在音樂里,音樂表達趨向于虛無。
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自然有著高度的獨立性,被看作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實體。西方音樂家在觀察和討論自然時非常細致,夢想是征服大自然。體現在音樂中,有較為明顯的主題和觀點,情感表達單一。對于音樂情感的題外之意以及音樂可以表達出來的弦外之音,其創(chuàng)作熱情相對較弱。因此,在進行音樂表達時,西方注重表達固定的實體內容。除此之外,西方的音樂體系有較為細膩的織體,可以在縱橫交叉的音樂旋律中突出音樂的時代性。
相對來說,東方在音樂表達上更加強調音樂的空靈。在我國音樂體系中,就算音樂的創(chuàng)作主題是實體,也會通過各種旋律的調整,使音樂展現出不同層次的空靈之境。再加上東方音樂崇尚“虛”,不管是佛教提出的“空”,還是道教追求的“無”,抑或是儒教強調的“仁”,均是東方文化尚虛的重要表現。與此同時,我國的音樂體系受到過去“致虛”“求同”文化的深遠影響,音樂表達的空靈之感以及塑造的意境,成為音樂主題創(chuàng)作的重點。基于深層次意義來分析,中國音樂表達出來的空靈是人內心與自然界空靈之景的有機結合,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表現效果[3]。
2.2 東方音樂深度主要表現為深邃,西方表現為深刻
深度與力度是衡量音樂作品質量的重要標準。但是在音樂的深度和力度表達上,目前東西方尚未制定出統一標準。綜合東西方音樂的實際特征,我國音樂在進行深度表達時以深邃為主,而西方音樂則以深刻為主。西方音樂的深刻多是指音樂主題的深刻,而我國音樂的深邃則多用于強調音樂要表達的厚重情感以及人們通過音樂獲得的感悟。例如,《英雄交響曲》表達了革命的斗爭意象,突出的主題在于英雄,這便是西方音樂的深刻。而我國的《梅花三弄》則注重分析梅花的內在氣質以及其表現出來的高潔品質,這一表現形式在我國得到了普遍認同。
西方音樂在力度表達上側重于強調強度,我國音樂則側重于強調深度。音樂作品需要塑造出空靈之感以及可以讓人想象的意境,并使用音樂來展現某種意象,讓人沉醉于音樂,通過音樂來洗滌心靈。在處理多聲部關系時,西方音樂多運用主調音樂體系,實現主干音調和其他聲部之間的有機融合;而我國音樂則更加強調聲部韻律的獨立性,以對比和模仿的方式,保障獨立旋律得以整合。
3 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以黃自的《玫瑰三愿》和舒伯特的《野玫瑰》為例
3.1 崇尚的音樂美學思想
中國和西方國家由于地區(qū)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歷史和文化沉淀,所以在音樂審美上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學思想。
中國的音樂美學思想最早源自西周時期,為禮樂思想。發(fā)展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墨家、法家均提出了音樂美學觀點。到了漢代后期,佛教也對音樂美學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傮w來說,儒家、道家的音樂美學思想貫穿了20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對后世的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我國音樂美學思想成熟時間較早,但是受到過去封建思想和等級制度的嚴重限制,在魏晉之后發(fā)展速度便越來越慢,同時也更加保守和陳舊。
西方音樂美學思想源自古希臘,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之美在于其和諧性,可以讓人內心免于騷亂,并通過音樂來獲得沉靜。中世紀時期,西方音樂美學受到嚴重限制,但是到近現代時期,一直發(fā)展到20世紀初期,西方的音樂美學逐步走向專業(yè)化、科學化的發(fā)展之路,越來越多的音樂思想逐漸涌現,音樂藝術也獲得了繁榮發(fā)展。自此,音樂美學研究更加側重于強調解決審美中的實際問題??偠灾?,西方音樂美學思想是在不斷批判傳統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的,始終保持著積極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
《玫瑰三愿》和《野玫瑰》兩首歌曲,雖然都是以玫瑰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作品,但是兩者的時代背景、文化內涵和美學思想不同,且東西方作曲家的音樂表達視角也對其產生了影響,故二者的音樂審美和情感表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睹倒迦浮穭?chuàng)作于1932年,淞滬會戰(zhàn)結束之后,由于戰(zhàn)況較為慘淡,社會情緒低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者運用小提琴和鋼琴伴奏創(chuàng)作而成,其在旋律上比較淡雅和平靜,隱藏著較為憂郁的情懷,更代表著對未來新生活的期許。而《野玫瑰》創(chuàng)作于1815年,旋律較為簡潔明快,表達了較為活潑的情感,歌詞是由德國民謠改編而成,講述了少年想要摘下嬌艷的野玫瑰的故事,體現了非常深刻的浪漫主義情懷[4]。
3.2 表達內涵的演繹技法
演唱是表達歌曲內涵的主要方式,使用不同類型的演唱技巧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5]。我國的音樂藝術歌曲多使用美聲與中國傳統戲曲民歌有機結合的民族唱法,充分展現歌曲的情感,更加契合漢語的發(fā)音特征,同時注重淡雅、高潔,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審美意境,也符合我國上千年來的審美要求。而西方藝術歌曲的演唱主要運用美聲唱法,演唱時不要求聲音有多戲劇、音量有多宏大,而是更加強調感情的心理描繪,表現出歌曲的意境。
例如《玫瑰三愿》這首歌曲,歌詞咬字位置靠前,更加側重于強調歌詞的反復,展現出強弱規(guī)律的變化過程,以含蓄內斂的情緒為主,速度較慢。演唱時,除了要表現出女性的柔情,還要確保音色的高度統一[6]。在主旋律上,側重于強調力度弱起,曲子中嬌艷的玫瑰就像是在訴說對年華的哀婉以及對過去的留戀,能讓人感受到寧靜傷感的情緒。而《野玫瑰》使用的則是美聲演唱技巧,演唱時需要保證吐字清晰、音色高度統一,聲音要有強大的穿透力,以展現出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3.3 遵循的思維方式
中國音樂在審美理念上,側重于非邏輯性思維,不受固定邏輯的限制和影響,以感性思維為主,講究創(chuàng)造出音樂的意境美,在創(chuàng)作上更加注重追求深遠的意境,需要為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同時讓人的思想情感得到升華。而西方的音樂審美更加強調邏輯思維和音樂實體。進入20世紀,西方音樂美學開始融入心理學、數學和生理學等科學思想,因此吸納了大量的邏輯思維方法[7]。在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時,需要注意調式和聲的布局方法以及織體技巧的使用創(chuàng)新,崇尚理性思維。
黃自的藝術歌曲風格較為高雅,結構十分鮮明,技巧較為細致,大量運用調式和聲,同時還保留著我國的傳統識字文化。《玫瑰三愿》這首歌曲屬于單二部的曲式,結構選取主要劃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綻放的玫瑰花進行描述,使用E大調,旋律較為優(yōu)美,其中略帶傷感,描繪的是絢麗多彩的玫瑰花景象。第二部分則圍繞玫瑰花的愿望展開,襯托出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此時,調性開始轉變?yōu)殛P系小調,曲子開始走向高潮,并展現出未來的美好愿景。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側重于調式和聲的使用,尤其是需要實現轉調、變和弦、變和聲上的全方位創(chuàng)新?!兑懊倒濉返母柙~分為三段,使用的是G大調,旋律清新,同時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曲調較為流暢明快,并運用臨時升降記號來轉換調性,使用鋼琴作為伴奏,并運用裝飾音和頓音,襯托出歌曲的歡快氛圍[8]。
4 結語
藝術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眼中呈現出不同樣貌,有不同的色彩,既是各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更是人類社會的瑰寶。因此,相關從業(yè)者要了解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在掌握其共通性、獨特性的同時,為世界音樂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嗣宇.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及研究[J].黃河之聲,2022(6):72-74.
[2] 費元洪.從東西方審美看中國音樂劇的未來[J].歌劇,2019(8):86-93.
[3] 侯曉.美學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中國民族博覽,2022(12):165-168.
[4] 邵冀陽,孫偉.西方音樂史中審美認同的個性問題研究[J].戲劇之家, 2021(32):71-72.
[5] 王恪居.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22(3):83-84.
[6] 李雨昕.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的影響探究[J].戲劇之家,2021(25):81-82.
[7]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
[8] 孔彥夫.論長笛藝術中東西方音樂的融合[J].音樂生活,2015(8):91-92.
作者簡介:強小雪(2000—),女,內蒙古包頭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音樂學、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