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娟
“雙減”政策的根本理念是增效減負,即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而減輕學生負擔的根本在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半p減”政策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單元整體教學運用到英語課堂中,整合教學內容,增加學習深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概念概述
(一)“雙減”政策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校外教育機構不得占用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開展補習活動。顧名思義,通過家庭作業(yè)和校外培訓兩方面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和課外輔導負擔的根本途徑,只有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對課外輔導的需求才會逐漸減少,而學生只有充分掌握教學內容,作業(yè)才會減少,才能有效減輕學生負擔?!半p減”政策不僅是提倡減輕學生負擔的政策,更是優(yōu)化教學和作業(yè)設計的教育理念,所以“雙減”政策的根本在于“提質減負”,通過提高教學質量和作業(yè)質量減輕學生作業(yè)和課后輔導負擔,由此可見,“雙減”政策背景下開展教學活動,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首要工作任務,其目的在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優(yōu)化作業(yè)模式,減輕學生負擔和家庭教育負擔以及經濟負擔,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環(huán)。
(二)單元整體教學
整體教學是指站在宏觀角度,將學科碎片化的知識經過加工、整合形成整體教學的方式,通過整體教學能夠將知識集中處理整合、明確重難點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和科學精神,形成整體性思維結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精準抓住教學內容,經過深度加工、理解、記憶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單元整體教學以單元為切入點和教學單位,將教材內容根據(jù)聯(lián)系性構建成教學單元,每個單元之間具有獨立性、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而單元與單元之間也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單元整體教學圍繞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等方面設計教學,整體呈階梯狀,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整體性與結構性,能夠緊緊把握單元教學重難點,構建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更明確、高效地梳理知識點,實現(xiàn)對學科知識的深度學習,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二、“雙減”政策下,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課標性原則
新課標對英語教學具有改革、導向和指導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遵循新課標教育原則,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給予教師一定的指導,充分發(fā)揮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科學、合理地設計小學英語教學方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落實“雙減”政策。
(二)豐富性原則
“雙減”政策背景下,將單元整體教學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要遵循豐富性原則,優(yōu)化小學英語教學模式,通過豐富的英語教學手段和多元的教學資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實現(xiàn)對英語教學內容的探究、理解和運用,真正投入英語教學中,全面了解英語內涵,感受英語學科的魅力,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開展英語教學,容易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英語思維、英語能力、英語認知等方面產生影響,基于此,教師在單元整體英語教學中要遵循豐富性原則,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趣味。
(三)目標性原則
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導向,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英語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果息息相關。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相對較少,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英語學習中難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探究活動,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教學目標是教師確定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根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新課標、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等方面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目標,再將綜合性目標細化為課時和階段目標,使學生能夠在有方向性、目的性及貼合性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深度學習英語教學內容。突出課時和階段教學重點可以使教師擁有教學側重點、學生擁有學習方向,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落實“雙減”政策。
(四)真實性原則
英語歸根結底是語言型學科,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在必要場合使用英語。英語語言的運用除了要訓練學生的發(fā)音之外,還要重視語境的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形成語感,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要遵循真實性原則,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帶領學生進入貼近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融入情感,形成與場景相符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落實“雙減”政策。
三、“雙減”政策下,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
教學目標是開展英語教學的導向,如果沒有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就會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難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形成層層遞進又具有一定聯(lián)系性、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的目標體系。首先,教師要明確單元整體目標。單元整體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從整體上開展英語教學,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深度分析英語新課標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如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技能情感需求、語言知識等,深度探究教學內容、教學范圍和教學廣度,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的單元整體目標。其次,教師要明確課時目標。課時目標是實現(xiàn)單元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制定單元整體目標的基礎上,要根據(jù)由淺入深的原則制定課時目標或階段目標,各級課時教學目標要明確呈現(xiàn)遞進效果,逐漸增加目標難度和挑戰(zhàn)性,使學生在不斷的深度探究中開展深度學習,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落實“雙減”政策提質減負的要求。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課教學中,本課以詢問路線以及回答具體方向為主要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參考新課標對五年級英語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設計單元整體目標:第一,學生能夠學會并運用表達不同交通工具的句型和短語;第二,學會用英語詢問某人去上學或其他活動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其次,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單元整體目標以及課時教學內容設計課時目標,課時目標的確立要凸顯逐層遞進的特點。課時之間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因此每一課時目標的制定可以融入對上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總結,使學生進一步加深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教材以單元為單位形成單獨的情境或主題,也就是說,每個單元表達不同的主題。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備課時間深入探究單元教學內容,總結單元教學知識點和重難點,使同一單元的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構建成為教學整體,形成獨特的教學體系。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確保自身對教學內容了解透徹,能夠靈活、巧妙地運用教材設計教學方案,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學習特點、能力以及認知選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英語學習活動,將生活經驗融入英語學習,從而深層次理解和學習英語知識。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滿足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的需求,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快速理解英語知識,降低英語學習難度,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教學中,本課圍繞Whose...is this/that?Whose...are these/those.Its/theyre my fathers...等內容展開,目標是讓學生靈活運用重點句型開展對話。這部分內容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和對話性等特點,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從生活視角下講解相關語法知識,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參與對話練習,積極融入教學情境中。學生初步了解句型和詞匯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如Whose pen is this? Whose clothes is this? Is this the classs flower pot?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學生根據(jù)教師的隨機提問回答問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用英語對話,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語感,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從而將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三)設計問題情境,促進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只有經過深度學習,才能深刻了解英語教學的內涵和意義,增加對英語知識的記憶深度。同時,深度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欲望,感受英語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英語教學。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為學生指明英語學習方向。設計教學問題時,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要與教學深度相符,呈現(xiàn)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加深英語學習深度,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落實“雙減”政策。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教學中,本課主要圍繞澳大利亞國家展開,教學內容與國家文化息息相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澳大利亞國家的特點進行課堂導入,引出主題,讓學生根據(jù)主題發(fā)揮想象,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如Some students say what is this country? What is there in this country? Is there any good food in this country?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country and the Chinese culture?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問題聽錄音,并分享在錄音中提取的信息。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What does the recording focus about? Where will you learn more about Australia?讓學生觀察閱讀文本,根據(jù)插圖猜測文本內容,從而逐漸深入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質疑精神,提高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度。
(四)優(yōu)化作業(yè)模式,提高作業(yè)質量
英語作業(yè)是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具有鞏固和延伸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記憶時間相對較短,需要通過作業(yè)幫助其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英語作業(yè)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學習內容的適應程度和掌握程度,從而靈活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內容更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半p減”政策下,教師要創(chuàng)新英語作業(yè)設計模式,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英語作業(yè),避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半p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作業(yè)設計的刻板印象,豐富作業(yè)設計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作業(yè),如口頭作業(yè)、創(chuàng)編作業(yè)、表演作業(yè)、視頻作業(yè)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英語作業(yè)中,確保作業(yè)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學中,本課以故事中人物說話的語氣為教學重難點。單元以故事為主線展開,故事中由于角色差異以及情節(jié)差異,說話語氣具有明顯起伏,語言上具有較強的豐富性、趣味性和探究性,運用英語表達情緒是本課的重點教學內容?;诖?,教師可以設計表演作業(yè),讓學生表演《皇帝的新裝》,并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改編。表演作業(yè),一個人難以完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合作完成故事創(chuàng)編。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以競賽的形式檢查作業(yè),一方面了解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學習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業(yè)完成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落實“雙減”政策,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教師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教學方案,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