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階段是幼兒成長、學習的起步階段。為鍛煉幼兒的各方面能力,帶領幼兒認識世界,教師需結合幼兒的年齡、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給幼兒設計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本文提出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策略,以期使幼兒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學到知識。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紀秀君(1982—),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東社幼兒園。
幼兒年齡小,但大都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如果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將很難使幼兒在活動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隨著幼兒教育日漸受到重視,幼兒園教師需注重課程游戲化在園所內的實施,組織各種創(chuàng)意性的游戲活動,全面助推幼兒的成長與學習。
一、重視游戲組織,領悟游戲精神
(一)進行角色扮演,激發(fā)探索精神
教師在幼兒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中,所組織的活動應具有趣味性。教師應從根本上重視游戲的組織,給幼兒帶來各種各樣的游戲體驗。角色扮演是較為常見的一類游戲,在園所內組織這類游戲,可以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領悟游戲精神。在角色扮演游戲的組織中,教師需根據集體活動的目標,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欲望和探索興趣,讓幼兒自由選擇并扮演喜歡的角色;在幼兒扮演角色時,可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游戲中有所收獲,對社會、自然有更深刻的認知。
如在幼兒園內,教師組織了“小小超市”的游戲活動。超市這一場景中,往往有售貨員、收銀員、顧客等角色。在這一游戲的組織中,教師讓所有幼兒都參與進來,共同布置超市并提前準備好各個角色的服飾,讓每個幼兒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如一些幼兒喜歡當收銀員,一些幼兒喜歡當促銷員,還有一些幼兒喜歡扮演服務臺工作人員或者顧客。當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因為角色選擇出現沖突時,教師及時進行了協調,引導幼兒通過猜拳這一比較公平的方式選擇角色。在游戲開始后,每個幼兒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去超市的經驗,快速進入了自己的角色。當某位“顧客”想要在超市里買一把小叉子,但超市貨架上的物品非常多,他用了很長時間都找不到時,他尋求了“售貨員”的幫助。在此過程中,一些幼兒產生了疑問:“超市貨架上的物品那么多,怎么才可以方便顧客選購呢?”對此,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超市里的物品進行了合理的分類,在分類的基礎上還劃分了食品區(qū)、生活區(qū)、休閑區(qū)等多個區(qū)域,并將各類物品放置在了不同區(qū)域的貨架上。
對幼兒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而角色扮演游戲是一類有助于達成這一目標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游戲。幼兒園教師應多組織一些角色扮演游戲,使幼兒在各種角色的體驗中形成探索精神,助力幼兒的思維拓展和經驗積累,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加強小組合作,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活經歷比較有限。合作精神是每個幼兒為融入、適應社會需具備的品質。在各種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需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使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時,加強與其他幼兒的合作與交流,從而在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1]。當前,部分獨生子女的父母、爺爺奶奶等給予了孩子過多的關愛,導致這些孩子個人意識強烈,團隊協作意識不足。因此,為了讓幼兒具備合作精神,更好地融入社會,教師需要設計并組織一些小組合作類的游戲,使幼兒在參與這類游戲時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如在體育活動中,為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與平衡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兩人三足”的游戲。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讓每個幼兒自主選擇一個搭檔,然后用繩子將每個組合中一個幼兒的左腳與另一個幼兒的右腳綁在一起。同一組合的兩個幼兒需要相互配合,否則很容易摔跤。教師可以與另一名教師做示范,讓幼兒觀察自己與另一名教師是怎么配合的。之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幼兒劃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各有八個組合),采用接力賽的形式開展游戲。哪個大組的組合全部走到終點用時更短,哪個大組就獲得勝利。要想贏得比賽,同一個大組里的每個組合都要重視比賽,并且在比賽的過程中,同一組合的幼兒要配合好,保持步調一致。教師通過這個游戲的組織,可大大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遇到困難時,與搭檔或組員進行交流,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
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可通過游戲來實現,而為了更好地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師所設計的游戲應該有需要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的環(huán)節(jié)。幼兒只有真正參與到合作中,才能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才樂于與其他幼兒合作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
二、準備游戲材料,創(chuàng)造游戲條件
(一)依據游戲主題,合理選擇材料
材料是游戲開展的物質條件,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往往需用到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之前,需依據游戲主題和要求,合理選擇材料。材料的科學選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所選擇的材料應該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教師應確保所選擇的材料與游戲主題相符,保障材料可在游戲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也應考慮幼兒的特點、需求、差異等因素,鼓勵幼兒將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靈活應用到游戲中[2]。在游戲活動的組織中,教師需鼓勵每個幼兒積極參與到材料的選擇中,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游戲主題的理解,將一些可用于游戲的材料帶到幼兒園,以保證游戲材料的多樣性。
如在以“小小服裝廠”為主題的游戲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將這一游戲主題準確傳達給了每個幼兒,讓每個幼兒在課下尋找符合主題的材料。在下一堂課上,教師讓幼兒展示自己所選擇的材料。在幼兒展示了如編織袋、塑料袋、樹葉、稻草、蛋糕盤等材料后,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怎么將每一種材料與游戲主題聯系起來,怎么利用每一種材料。幼兒經過思考后,紛紛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了不同材料之間的自由組合,在此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組織這一游戲活動,大大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幼兒的參與興趣。
課程游戲化在幼兒園中的實施對游戲材料有較高的要求。每一種類型、每一個主題的游戲所需的材料及其使用方法有所不同。教師在組織各類游戲的過程中,需依據游戲主題,注重材料的選擇與搭配。
(二)關注幼兒興趣,共同制作材料
除了選擇現成的材料,教師也可制作一些比較特殊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參與游戲材料的制作,培養(yǎng)其動手動腦能力。幼兒在游戲材料的制作過程中,需要有教師的指導,進而制作出更符合自己興趣的材料。
如在“家鄉(xiāng)的橋”這一主題游戲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如廢舊輪胎、紙板等,使每個幼兒在參與這一游戲時,根據自己的思維與想象對這些半成品材料進行加工,再將制作好的材料用于游戲場景的布置。教師也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橡皮泥、積木、塑料板等材料,使幼兒根據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橋”的了解,動手制作相關的物品。幼兒在制作游戲材料的過程中,可以自主或合作進行,當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要了解幼兒的想法,給幼兒的材料制作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教師在制作好這一游戲的全部材料后,可以引導幼兒開始用材料進行搭建;在搭建的過程中,需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權。
材料是游戲開展的關鍵要素。為了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教師需要在制作游戲材料時密切關注幼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帶領幼兒參與各種各樣的材料制作,保障所制作的材料可以被科學應用在游戲活動中。
三、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組織多樣游戲
(一)結合學習要求,優(yōu)化游戲內容
課程游戲化可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和學習的興趣。幼兒園的很多游戲都是為了讓幼兒在游戲活動的參與中學到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诖耍處熅托枰獜挠螒蚰繕顺霭l(fā),優(yōu)化游戲內容,保障游戲內容對幼兒是有吸引力和價值的。如果教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組織的游戲都相對固定,缺乏創(chuàng)新,那么就容易導致幼兒對游戲的參與興趣不高,無法從游戲中學到知識與技能。在幼兒園內組織的各類游戲活動都需立足于學習要求來設計。
如很多幼兒園經常會組織“丟手絹”的游戲,這一游戲一開始對幼兒的吸引力較強,大部分幼兒是愿意參與的,但隨著學習、活動的經歷日漸增多,一些幼兒會逐步喪失對這一游戲的參與熱情。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習要求,適當對此游戲加以創(chuàng)新,如改變游戲的部分規(guī)則,將傳統(tǒng)的“丟手絹”游戲中唱的歌謠“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變?yōu)椤?、2、3丟手絹,數到20你就跑”。教師通過對游戲規(guī)則的適當調整,不僅可以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中,還可以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步強化自身的數字意識,學會數數,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應該將在幼兒園中開展的游戲活動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要求有效結合起來,調整和優(yōu)化游戲內容,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享受學習知識的過程,具備多種能力。
(二)考慮主題內容,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促進游戲活動的開展,教師在組織幼兒園中的游戲活動時需重視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將游戲與學習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可以在良好的游戲氛圍中學習知識,享受游戲的樂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可以讓幼兒產生較強的體驗感。因此,教師需要在游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過程中,充分考慮主題內容,注重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如在主題游戲活動中營造與主題相關的氛圍。
比如,一些幼兒園教師常常會組織一些語言思維類游戲。這類游戲的組織,是為了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鍛煉自身的語言思維。部分幼兒的語言能力十分有限,經常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為提高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使每個幼兒都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之前,應確定活動的主題,據此組織趣味性的語言思維類游戲活動。在組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入繪本,來給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了解角色的語言與性格特點,這對幼兒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教師在幼兒園中可設置專門的游戲活動區(qū)域,將這些區(qū)域按照主題細分為探索類、藝術類活動區(qū)域,其中,在探索類活動區(qū)域內,融入宇宙等與自然或生活相關的元素。
游戲環(huán)境在各類游戲活動的組織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需關注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還需注意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給幼兒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游戲環(huán)境。
(三)精心設計游戲,鍛煉幼兒思維
在幼兒園的游戲組織中,教師需關注游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且需結合游戲的目標,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參與興趣、安全方面等加以關注。為達到這些要求,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應保障游戲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的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教師應根據對幼兒需求的了解,精心設計更具創(chuàng)意性的游戲,讓幼兒在參與這些游戲時逐步鍛煉自身的思維。
如為了引導幼兒學會比較數字的大小,教師在課堂上組織了“撕數字牌”的游戲。教師在向幼兒講解這一游戲活動的具體規(guī)則時,選擇讓三到五個幼兒進行現場演示,通過口頭講解與現場演示的有效結合,讓每個幼兒都能明確這一游戲的規(guī)則與要求。在將不同形狀、顏色的數字牌貼在幼兒的身上后,教師發(fā)出“比比誰的數字大”的指令。此時,幼兒需要跑起來,撕掉那些比自己的數字牌上的數字小的數字牌。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組織這一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提升活動的趣味性,還可以使幼兒在參與此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字大小的要點,對于數字有更深刻的認知,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為發(fā)揮游戲在幼兒學習和成長中的作用,教師應精心設計各種各樣的趣味性游戲,在幼兒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幼兒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幼兒從游戲中學到知識,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
結語
幼兒園中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的組織,對幼兒的學習、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有效提高課程游戲化的實施水平,幼兒園教師需重視對游戲內容、形式的創(chuàng)新,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類游戲中,從而讓幼兒的學習樂無止境。
【參考文獻】
[1]顧夢曉.促進幼兒與材料有效互動的實踐策略探究[J].好家長,2021(42):3-4.
[2]李夢竹.支持幼兒在生活中開展探究活動[J].寧夏教育,2022(0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