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勞動教育基地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為此,學??梢猿浞忠劳械胤劫Y源、校本資源,建設勞動教育基地,同時基于勞動發(fā)力、五育并舉的視角,通過對勞動教育基地的整體規(guī)劃、課程設計、實踐導行、未來創(chuàng)想,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發(fā)揮勞動教育基地綜合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勞動教育基地;勞動課程;勞動素養(yǎng);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2-0015-05
【作者簡介】楊玲麗,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吳綾實驗小學(江蘇蘇州,215228)黨支部書記、校長,高級教師,蘇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也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如果脫離了勞動實踐,缺少了勞動思維,那就會在社會生活中丟失自我。因而,在培育完整的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打造勞動教育基地,植根生活,通過認知傳導、實踐鍛煉、浸潤體驗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品質。
一、勞動教育基地打造的底層邏輯
第一,勞動教育基地是勞動發(fā)生的現場。勞動要發(fā)生,需要有適合的勞動場域,需要不斷激活勞動主體的內在需求。推進學校勞動教育,特別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勞動場域。我?!吧鷪@”勞動教育基地,涵蓋種植水稻和水八仙的江南水田、種植四季蔬菜的田地、養(yǎng)殖魚蝦的“迷你太湖”、果樹成林的百果園等十個區(qū)域,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呈現了內容豐富、真實可感的勞動現場。場域具有半自動性,即現實性場域,能讓人產生自覺、自發(fā)的行動。園中小苗長高了,需要移栽了;葉片上有蟲洞了,需要除蟲了;稻穗壓彎了腰,需要收割了……當學生沉浸在這樣的勞動場域中時,內在的勞動需求、勞動沖動更易被激活、喚醒,勞動便自然發(fā)生了。
第二,勞動教育基地是勞動實踐的主陣地?!读x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我?!吧鷪@”勞動教育基地,因其有豐富的農業(yè)生產資源,成為學生勞動實踐的主陣地。班班有地,人人有活。在四季更序中,學生遵循各類蔬果的生長規(guī)律,進行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搭架、采摘等各種勞動實踐。這種深度浸潤式的勞動實踐,是身心“在場”的行動。學校勞動教育基地,以原生態(tài)、沉浸式的空間系統(tǒng),為學生的勞動實踐提供了資源保障。
第三,勞動教育基地是勞動育人的能量場。勞動教育作為五育之一,需要與其他四育完整地融合在一起,這是實現完整育人的必然路徑。在“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中,學生不僅進行勞動實踐,同時還運用相關學科知識與經驗,展開思考探究,在不斷發(fā)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學生與自然、同伴建立聯系,學會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學會如何與他人求同存異。立足勞動育人,聚焦效能發(fā)揮,在多樣化的勞動實踐中,勞動教育基地無疑是學生自我成長與素養(yǎng)積淀的能量場。
二、勞動教育基地的整體規(guī)劃
物態(tài)的勞動空間,如何成為承載育人功能的勞動教育基地?我們需要運用系統(tǒng)思維,以育人目標為導向,對基地的資源、課程、教學等進行整體設計。
(一)打開邊界,挖掘在地資源
資源無處不在,當我們打開思維,從育人的視角加以審視時,便可使資源發(fā)揮育人作用。為此,我們應充分挖掘實踐資源、人力資源,進行在地化建設,并將兩者有機整合,有效發(fā)揮勞動育人的疊加效應。
1.縱橫貫通,實踐資源最大化
我校對“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進行精心規(guī)劃布局,以廣闊的區(qū)域空間和豐富的物型資源,為學生的勞動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從橫向內容看,既有體現本地鄉(xiāng)土特色的蠶桑園,也有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迷你太湖”;從時間縱軸看,園內既有古代農具展示區(qū),也有傳統(tǒng)耕種區(qū),還有現代種植區(qū)。不同的勞動實踐資源,縱橫交錯,跨越時空,向學生展示了千年農耕文化的風貌,在給學生深厚的文化滋養(yǎng)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勞動實踐提供了物質保障。
2.內外聯通,人力資源集約化
學生在開展勞動實踐時,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為此,我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從課程的視角,為學生創(chuàng)設勞動情境,啟迪學生學會在勞動中思考。我們還邀請有相關勞動經驗的家長、社會人士作為校外導師,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除此之外,我們也與當地農技部門取得聯系,充實專業(yè)指導力量,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指導等形式,為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從而提升勞動實踐的科學性。
(二)完整育人,打造勞動課程
勞動教育要培育有勞動情感、勞動態(tài)度、勞動精神的自強自立、能主動適應社會生活的未來建設者。我校傳承耕讀文化,積極探尋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價值,以形象且富有意蘊的“禾”為文化意象,以“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為主要平臺,凸顯勞動的情境化、生活化、綜合化,建構了“小禾農夫”“小禾創(chuàng)美”“小禾服務”勞動課程體系。
1.“小禾農夫”課程,厚植鄉(xiāng)土情懷
出力流汗,是新課標對勞動的基本要求。“小禾農夫”課程,以傳統(tǒng)和現代生產勞動為主要內容,形成了“識農人”“知農事”“干農活”“學農科”四大任務群,促進學生對勞動生發(fā)深厚情感,生成深刻體驗。“識農人”任務群以樹標桿、學榜樣為主要方式,在探訪古今農學大家、身邊的種植能手的過程中,了解他們的奮斗史、成功史,增進學生對農學、農人的理解?!爸r事”任務群主要從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入手,在探究、實踐、制作等多樣化的活動中,豐富學生農學知識,增強文化自信。“干農活”任務群是體現學生深度實踐的部分,以勞動教育基地中各區(qū)域資源為依托,根據四季時節(jié),分年級、分項目,進行蔬果培育、花卉栽培、草藥研究、作物種植、水產養(yǎng)殖等,讓學生在勞動體驗、勞動探究中,感受勞動苦樂,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價值真諦。“學農科”任務群融合現代種植技術,引進無土栽培、立體種植等技術,打開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對未來農業(yè)的無限期待?!靶『剔r夫”課程,讓學生在親身勞動中,學會重新審視腳下的土地,感知豐富的田園世界,體悟從勞動中激發(fā)的蓬勃力量,從而厚植鄉(xiāng)土情懷。
2.“小禾創(chuàng)美”課程,提升生活能力
“小禾創(chuàng)美”課程,以衣食住行為內容,分設“衣披天下”“美食美刻”“樂居小筑”“行者無疆”四個任務群,涵蓋生活的各個領域,以提升生活能力為旨歸,通過勞動不斷豐富生活、優(yōu)化生活品質,進而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耙卤惶煜隆比蝿杖阂员镜亟z綢文化特色為背景,將勞動教育基地中的蠶桑文化進行延伸,帶領學生到盛澤絲博園及紡織企業(yè),體驗傳統(tǒng)與現代不同的織布方式,了解蠶絲是如何變成衣服的?!懊朗趁揽獭比蝿杖?,是課程“耕種”板塊的延伸,主要讓學生在使用家電、創(chuàng)意制作、品嘗美食的過程中,感受勞動的價值?!皹肪有≈比蝿杖夯诮衔幕厣?,從探究動物巢穴到研究人類的住房,在觀察發(fā)現、設計改進、模擬制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結構化的工程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思維。“行者無疆”任務群,聚焦江南地區(qū)交通工具演變的探究、人們出行方式的調查、公共自行車的設計改進等內容,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培育學生的洞察力與探究力。
3.“小禾服務”課程,培育擔當意識
把服務他人、與他人協作的意識與理念植入學生心中,就是為學生的未來生活賦能?!靶『谭铡闭n程,統(tǒng)攝學校、家庭、社會三個領域,以學生為主體,以勞動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實踐平臺。為進行校園勞動服務,學校設有禾娃修理小鋪、禾娃生活超市。修理小鋪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理念,以定時定項目的形式,由學生志愿者為有需求的同學提供修補圖書、文具、小家電等服務,讓勞動技術在服務中閃閃發(fā)光。禾娃生活超市,觀照兒童日常生活,以流動服務的形式,為同伴提供清洗紅領巾、洗頭發(fā)、修剪指甲等服務。家庭勞動服務,通過“一日小當家”“我是庭院美化師”“我的房間我做主”等活動,培育學生的家庭觀念與勞動習慣。在社會實踐服務方面,學校開辟“禾娃愛心驛站”,將自產加工的大米、菜籽油、蔬菜、桑葉茶等農產品帶到農貿市集上義賣,為山區(qū)小朋友獻愛心。三類勞動平臺,是學生勞動實踐的前沿陣地,是聯結學生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重要紐帶。
(二)素養(yǎng)導向,轉變實踐方式
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是勞動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我們在勞動課程的實施中,立足基地資源,轉變勞動實踐方式,讓勞動回歸學生真實的學習生活,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帶領學生開展沉浸式、思辨式勞動,助推學生勞動素養(yǎng)發(fā)展。
1.學科融合,從單門學科走向學科聯動
新課標將勞動課程單列出來,體現的是勞動課程的獨立性與重要性,并不意味著勞動與其他學科的割裂。為此,我們要以關聯思維,挖掘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等各學科中的勞動實踐點,通過拓展、融合、轉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學科思維、學科技能開展勞動實踐。
2.主題統(tǒng)整,從單一活動走向跨學科實踐
我校充分利用“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資源,開發(fā)學生感興趣的勞動主題,通過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內容設計,將大主題分解成若干小主題,形成序列化的活動,帶領學生運用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開展豐富而有意義的跨學科實踐。根據不同的勞動方式,我們開發(fā)了創(chuàng)意制作、實踐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科學探究四大主題勞動活動。如“江南水田中的‘花?!边@一主題活動,就是充分依托“生生園”中的油菜資源,從兒童的視角去開發(fā)設計,生成了油菜歷史探尋、油菜花結構探秘、花蜜哪里來、菜田面積測算、菜田里的童話、油菜花寫生、菜田里的音樂會、制作菜花餅等多個活動。不同學科卷入其中,飽滿了主題,豐富了實踐,增強了學生的勞動意識。
3.項目勞動,從單向技能走向綜合素養(yǎng)
我們以真實的情境化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帶著思考親歷完整的勞動過程,在勞動體驗、成果創(chuàng)造中,引導學生學習勞動方法與技能,培育勞動情感、勞動品格,充分感受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勞動改變生活的道理。根據學生的現實需要,我校已開發(fā)了“自然筆記”“趣味種植”“快樂豐收”“空間美學”等系列勞動項目。如在勞動項目“迷你種子博物館”中,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任務,即“教學樓底樓樓梯處空蕩蕩的,很少有同學光顧,如何讓它生動起來呢?以‘生生園的種子為主要元素,為同學們設計一個有趣味的種子博物館吧”。于是,師生共同合作,將該任務分解成測量計算、空間規(guī)劃、繪制圖紙、動手布置等任務串。學生親歷真實、有深度的探究實踐,并認識各種種子,學習制作種子標本……勞動從單純的技能學習中突圍出來,變成了任務驅動下的多種經驗聯動、高階思維融入的綜合實踐。
三、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的應有之義
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與打造,應以回歸學生主體、回歸實踐本身為導向,堅持實施到位、主體到位、評價到位。在實踐方式創(chuàng)生、評價機制變革與勞動思維培育方面,要回歸育人原點,培養(yǎng)熱愛勞動、誠實勞動的學生,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一)統(tǒng)整融入:實現課程常態(tài)化實施
為確保勞動課程常態(tài)化實施、深度實施,我校以統(tǒng)整的方式,將時間、人員、活動打通,建立實施的長效機制,實現勞動教育的集約化、優(yōu)質化發(fā)展。
1.時間互通,落實彈性機制
我校在嚴格落實新課標的基礎上,以切合實際、相對靈活、確保落地為原則,根據勞動實踐的現實需要,將勞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時間進行適度打通,通過調整節(jié)次、兩課聯上等形式推進,同時也融通學?;顒诱n、“5+2”課后延時服務等,在變化中尋求實效,在穩(wěn)步推進中確保主題實踐活動的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開展。
2.人員聯通,建設聯合課堂
育人要靠所有教師的合力。為確保學生的勞動更充分、更深入,學?;谔厣Y源,打破常規(guī)思維,將課堂教學搬到了“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中,以勞動現場為學習實境,班級各學科教師協同合作,構建了田園課堂、聯班大課堂。開放式的學習空間、實境化的深度體驗、多學科的深入指導,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3.活動融通,創(chuàng)生實踐樣態(tài)
除了從不同視角設計的一些主題課程外,我校還以“勞動+”的統(tǒng)整形式,將勞動與學校的四季耕讀節(jié)、典禮儀式、德育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等相融通,創(chuàng)生了靈活多樣的勞動實踐樣態(tài)。四季耕讀節(jié)(春分開耕節(jié)、立夏農創(chuàng)節(jié)、秋分豐收節(jié)、冬至感恩節(jié))為學校的重大特色節(jié)日,其中,最為隆重的要數秋分豐收節(jié),全校師生齊上陣,參加水稻收割脫粒、瓜果采摘加工、豐收集市交易、創(chuàng)意勞動展示、趣味農運會等的活動,這些活動為學生的校園生活注入了活力。
(二)主體卷入:實現思維常勢根植
勞動實踐的主體是學生,我們應以兒童生活為觀照,聯結兒童經驗,啟迪兒童思維,從多個維度培育學生勞動素養(yǎng),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實踐、思考探究,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1.立足日常生活,發(fā)展問題思維
勞動必須回歸到生活本身,啟發(fā)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勞動場景,體驗勞動生活,并以思辨的眼光發(fā)現尋常勞動中的問題。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疊衣競賽,在實踐操作中,學生發(fā)現媽媽教的疊衛(wèi)衣方法,比較費時,也不容易疊好,于是就思考有沒有更好的疊衣方法。幾個學生一起討論商量,尋找對策,最后通過上網查詢,學會了不少疊衣小技巧。問題思維,是學生勞動思維的重要體現。手腦聯動,學會在勞動中思考,提高效率,這是勞動增值的重要體現。
2.啟悟成長經驗,培養(yǎng)實踐思維
勞動的原初意義在于做起來、干起來。為此,學生遇到問題時,應啟發(fā)他們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主動思考,大膽實踐,以實證的精神開展行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生生園”中種有黃瓜,當黃瓜開始爬藤,需要為其搭建藤架時,教師問學生誰會搭架子,有學生表示自己看過奶奶為豇豆搭過架子。教師啟發(fā)學生描述搭建方法,并指導學生現場進行操作演示。在講解演示的過程中,教師將要點、重點再進行指導強化。如此,便引導學生將已有認知轉化為實踐過程,并以看得見的勞動呈現出來,這是一種提升勞動能力、培養(yǎng)實踐思維的重要方法。
3.引領思考方式,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
在勞動實踐中,既要引導學生肯干愿干,還要讓其會干巧干,即能夠轉變思維方式,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勞動?!吧鷪@”中的菜地,各班認領一塊,種上了自己喜歡的蔬菜。常有鳥兒偷食蔬菜,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生。于是,各班展開大討論,如何有效驅鳥以保護蔬菜。大家都知道鳥兒怕人,因而學生借用傳統(tǒng)方法,制作了稻草人。但是鳥兒也聰明,幾天下來,便不再懼怕,偷食的鳥兒又多了起來。教師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鳥兒可能還會對什么產生懼怕。學生展開熱烈討論,確定鳥兒對一些聲音是懼怕的。于是,他們立即有了很多想法,把硬質塑料膜剪成各種形狀,綁在竹竿上,塑料膜在風中飛揚會發(fā)出聲響,以此就可以達到驅鳥的目的;還有學生想到在竹竿頂部系上風鈴……在“想法設法”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三)整體納入:實現評價常情激勵
勞動的過程是學生自我錘煉、成長覺醒的過程。成長要被看見,評價少不了。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勞動過程,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將學生的勞動表現納入整體素養(yǎng)發(fā)展的評價中。
1.以素養(yǎng)導向建構評價規(guī)程
我校聚焦勞動素養(yǎng)目標,結合具體的勞動實踐,形成的“勞動態(tài)度、勞動能力、勞動情感、勞動成果、勞動精神”為要素的表現性評價細則。同時以評勵學,以評導教,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激勵學生從小養(yǎng)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情感,在勞動中培植吃苦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2.以育人導向體現評價進階
我校遵循成長的遞進性,從勞動育人的視角,設立以情感態(tài)度為主導的“小蜜蜂獎”,以勞動能力為主導的“小勞模獎”,以及以勞動創(chuàng)新為主導的“小工匠獎”。三個獎項逐層進階,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聯合互通,作為學期評選綜合榮譽“耕讀小達人”的重要參照指標。
四、勞動教育基地的蓄勢發(fā)展
“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不僅助推了學校勞動教育的全面落地,而且從更寬廣的視野,打通了家校社勞動教育之間的壁壘,對接了育完整人的目標,建構了全鏈條勞動生態(tài)體系,彰顯了勞動的教育意義與社會意義。
(一)構建三位一體勞動實踐軸
勞動既成就個人價值,也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社會全系統(tǒng)的支持。我校在建設勞動教育基地的過程中,打破家校社勞動教育之間的壁壘,運用系統(tǒng)化思維,聯合家庭和社會力量,對標學生勞動素養(yǎng)要求,以學校為主體進行整體設計,結構化勞動內容,梯度化教育目標,構筑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勞動實踐軸,打造協同式育人機制。
(二)形成五育并舉文化育人圈
五育并舉是學校育人的根本遵循。我校以學校勞動基地建設為抓手,全面開展勞動育人實踐,在勞動課程開發(fā)、課程樣態(tài)打造、勞動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深度浸潤、具身實踐,在出力流汗、手腦聯動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發(fā)現問題、主動探究、打開思維、創(chuàng)意物化,培育了勞動精神、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品質,實現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疊加效應。
(三)打造共建共享區(qū)域生態(tài)鏈
為了讓勞動教育基地釋放最大的活力,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我校的“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向周邊小學、幼兒園開放,學生可在教師的帶領下到園子里開展勞動實踐?;貎仍O有課程超市,共有10個系列58門勞動實踐課程,每門課程配有相應的活動單,學生可根據時節(jié)及自己的興趣、需求自主選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主題式勞動、競賽式體驗等活動。隨著基地的逐步完善,“生生園”勞動教育基地擬在節(jié)假日、寒暑假有序對本鎮(zhèn)學生、周邊鄉(xiāng)鎮(zhèn)學生開放,采用活動預約制,擴大資源輻射面,以滿足相關群體的勞動實踐需求,全面構筑區(qū)域共享型勞動生態(tài)鏈。
責任編輯:呂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