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可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趣味性較強的觀察任務,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與寫作素材,實現(xiàn)生活與作文的相融共生。筆者結(jié)合統(tǒng)編教材的相關內(nèi)容,圍繞“巧設觀察任務,讓生活與作文相融共生”這一主題進行了專項研究。
寫作訓練是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觀察任務時,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貼近學生興趣喜好,符合其認知水平,具有教學價值的觀察素材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活動,獲得諸多收獲。另外,教師在選取觀察素材時,要注重其實用價值,避免觀察活動流于形式。
比如,教師可以選定學生身邊的人、事、物作為觀察對象,由此構(gòu)建起語文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打破常規(guī)課堂的局限,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之間的情感距離。對此,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圍繞作文主題,在日常生活當中選取自己熟悉的寫作對象。比如,在寫人物時,學生可以觀察父母、同桌或老師;在寫景物時,學生可以觀察校園、住宅小區(qū)、廣場公園,等等。這些觀察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學生一旦鎖定觀察對象之后,便可以對其進行細致觀察,進而得到觀察結(jié)果,順利完成觀察任務。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源以及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資料,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觀察情境。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大幅提高觀察素材的豐富多樣性,還可以保證觀察任務與教學需求、作文主題之間的契合度,達到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豐富寫作素材等目的。
基于觀察任務開展作文教學,需要學生前期對觀察過程進行記錄,獲取較為全面的觀察資料及相關信息。這個觀察過程系統(tǒng)性較強,學生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思維混亂的局面,難以收集有價值的素材。為了防范此類問題的發(fā)生,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觀察:第一步,在選定觀察對象,明確好觀察目標之后,制訂一個觀察任務表。在表格當中,填寫觀察周期、觀察要求,認真記錄每一次觀察的結(jié)果。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確保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觀察任務,避免出現(xiàn)缺項、拖延、滯后、信息不完整等現(xiàn)象。第二步,對觀察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得出自己的觀察結(jié)論。在此基礎上,在眾多觀察信息當中篩選出可以利用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搭建思維框架。第三步,將有價值的觀察信息運用到作文中,突出作文主題,明確寫作主旨。學生完成上述步驟之后,雖然可以視為完成觀察任務,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成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觀察任務深入思考。比如,是否可以運用觀察信息或者觀察過程中收獲的經(jīng)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生活與作文相融共生的目的。
比如,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選擇楊梅作為觀察對象,在觀察計劃中明確觀察內(nèi)容及觀察方法,比如觀察楊梅的顏色、外形和味道等特征,結(jié)合課文,說說自己的觀察和作者的觀察有何不一樣,加強比對學習,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接著,學生將觀察到的信息遷移運用到寫作訓練當中,通過這樣的遷移比對方式來幫助學生學好課本知識,提升寫作能力。
在完成觀察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多樣化的感官體驗,好奇心得到滿足,探究欲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進而形成更加濃厚的觀察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觀察任務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收集素材。
例如,在學習《我的植物朋友》一課時,學生按照教師傳授的觀察方法,自行選定自己感興趣的植物作為觀察對象。在制訂觀察計劃時,學生針對植物外觀、大小、數(shù)量、高矮等特征進行觀察,用眼睛看一看植物的顏色,用鼻子聞一聞植物的味道,用手摸一摸植物表面的質(zhì)感。當獲得視覺、嗅覺、觸覺等多重感官體驗之后,學生可以將植物的特征填寫到觀察任務表中,完成觀察任務,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此后,當教師讓學生寫與植物相關的作文時,學生就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寫出富有生動性、層次感與可讀性的優(yōu)秀作文。有的學生甚至可以寫出諸如“淡淡的花香令人陶醉,我仿佛看到粉紅的桃花開滿園子”“我閉眼想到甜甜的、好吃的桃子掛滿枝頭”等生動的文字。這樣的作文,不僅包含著學生自己用眼睛看到的東西,還寫出了心里的真實感受和腦海當中的豐富想象,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言之有物”。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巧設觀察任務,實現(xiàn)生活與作文的相融共生,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感,生成濃厚的寫作興趣,消除寫作障礙,提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