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紅
大理州賓川縣東南部,離縣城80多公里的拉烏鄉(xiāng),是賓川縣較偏遠的彝族山區(qū)之一。
1989年,19歲的何興蘭來到這里,開啟了自己教書育人的生涯。多年來她輾轉任教于拉烏鄉(xiāng)新田完小、哨房小學、碧雞完小、拉烏完小等學校,35年如一日,以一名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yè)業(yè),教書育人,把青春獻給了山村教育。
在農(nóng)村“空心化”的今天,拉烏完小這所位于大山深處的小學,仍保有287名師生的規(guī)模,“山村學?!币廊粫暚槵?。
每天清晨7點,何興蘭先去學生宿舍檢查學生內務,然后管理班級早操,之后在學生食堂簡單吃些早點,便開始上第一堂課。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的,何興蘭白天上課、管理班級的大小事務,晚上還要批改作業(yè)、查寢,只有所有學生都安全到達宿舍就寢后,他才能真正下班休息。
何老師教學認真、負責,治學嚴謹、細致,她的這一風格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在何老師的辦公桌上,整齊擺放著一些備課本。在備課本上,何老師詳細記錄著課堂實踐、教學反思、教育隨筆,記錄著她對教育教學的所思所想。在工整的字里行間,我們看見了一位基層教師傾心教學、認真求索的專注與執(zhí)著!學生們喜歡何老師,喜歡和她討論問題,一下課她的辦公桌常常被學生圍得水泄不通。
何老師認為,教育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優(yōu)等生,她嚴格要求,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先學做人”,對于后進生,她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尊重,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成績的同時,她總是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培養(yǎng)孩子勤于動手、樂于創(chuàng)新、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優(yōu)良品格。
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何老師已記不清教過多少學生、帶過多少班級,但對每一名學生、每一個班級,她始終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樣小心翼翼地細心呵護。
拉烏完小的學生大部分寄宿,孩子們剛住校時,大多什么都不會。何老師手把手地教他們打飯、洗碗、鋪床疊被、擺放洗漱用品。在何老師耐心的教導下,孩子們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后,都能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進入中高年級孩子的宿舍,可以看到他們把口缸、牙刷擺成了筆直的一條線,把毛巾擺成了筆直的一條線,鞋也擺成了筆直的一條線,床鋪干凈整齊……孩子們常自豪地說:“何老師,我們的地板可以當鏡子照了?!?/p>
為了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學到的自理能力得到鞏固,何老師一般周末不給孩子們布置作業(yè),而是讓他們把學校里學到的衛(wèi)生習慣和勞動技能帶回家,幫助家人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大一點的孩子鼓勵他們跟大人到田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
無論是知識的傳授還是能力的培養(yǎng)、品格的熏陶,何老師的所有教育教學行為皆基于她對學生、對教育誠摯的熱愛。很多時候,她就像一位母親,無條件地接納每一個孩子,支持、幫助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得到可以得到的最好發(fā)展。
2018年,何興蘭班上有個平時學習成績良好的叫香香的孩子突然不愛講話、情緒低落。在細心的觀察和了解后,何老師了解到,父母的離異導致香香出現(xiàn)這些反常表現(xiàn)。在隨后的日子里,何老師有意無意地和香香待在一起,和她交流談心,耐心引導她走出困境。父母離異后,香香曾因沒錢買作業(yè)本和同學起了爭執(zhí),得知這件事情后,何老師經(jīng)常自己掏錢給香香買作業(yè)本和文具。香香上三年級那年,何老師還給她交了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和保險費,并囑托其他老師也多關心香香的學習和生活。在何老師的精心呵護下,香香逐漸走出了父母離異的陰影,變得和以前一樣正常,成了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何老師發(fā)自內心的愛,影響著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同學、愛其他人。愛是世間最深的智慧,真誠是世上最高的交往技巧,何老師用愛、用真誠擁抱孩子、擁抱世界,孩子在她用愛、用真誠營造的小小世界里茁壯成長,為他們的幸福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工作認真、成績突出,何興蘭老師多次受到拉烏鄉(xiāng)黨委、政府的表彰,多次獲得賓川縣“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2020年9月,何興蘭榮獲“大理州鄉(xiāng)村學校從教15年以上優(yōu)秀教師”稱號,2021年9月,她榮獲了“云南省鄉(xiāng)村從教20年以上優(yōu)秀教師”獎。
從教35年來,何興蘭有過彷徨、有過迷茫,但更多的是堅定與喜悅。她說:“我生長在山村,為了山村孩子的教育,我愿意在山區(qū)堅持一輩子,無怨無悔?!?/p>
在茫茫的人海里,你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你是哪一朵?何老師如春風吹落的雨滴,親吻著清苦的山村,如俯地歡唱的納溪河,擁抱了邊遠的村小。何老師用一點一滴的平凡,大寫出35年不平凡的守望,溫熱著每一個遇見她、看見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