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了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試教育的時代已然落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當成為教學設計的重點所在。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課堂上有所思考與感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認識到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且運用科學的策略,推動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落實與提升。
一、小學語文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一)順應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優(yōu)秀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為了培養(yǎng)“應試”的機器,而是要培養(yǎng)出能夠造福社會、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真正人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難以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社會對全面發(fā)展的高素養(yǎng)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當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助力學生的“茁壯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打破思維的桎梏,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并且靈活運用到生活中,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切實提高。
(二)符合當前的小升初考核趨勢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了對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與思維靈活性,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手段已然難以順應這一考核趨勢,也無法讓學生在選拔性考試中脫穎而出。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能夠以及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啟發(fā),從而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靈活應對教師的新問題,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突破思維定勢,鍛煉思維能力。通過對日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選拔性考試中靈活應對具有創(chuàng)新性與變化性的新題型,發(fā)揮自己的真正能力,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
(三)幫助學生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
在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下,不少教師依然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填鴨式”的教學策略,企圖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然而這種教學設計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未來發(fā)展。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多以興趣為導向,學習熱情才是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如果教師只注重“知識灌輸”,而忽略了“思維引導”,那么學生便會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難以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狀況。首先,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必須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給學生足夠的空間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推動教學活動設計多樣化,這無疑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新的理解與認識,在充滿活力與趣味性的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路徑
(一)進行靈活設問,幫助學生在思考中打破常規(guī)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比起主動性的思維活動,學生更容易依賴教師的引導進行思考,因此教師的課堂設問能夠成為學生最好的思維“起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課堂設問存在著程式化、淺顯化、單一化的問題,而想要真正讓課堂設問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教師應當“別出心裁”地進行問題設計,只有當教師的設問“劍走偏鋒”時,學生的回答才能夠打破常規(guī)。基于此,教師要在完成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創(chuàng)新點,針對學生腦海中的思維定勢進行靈活開放式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實發(fā)展。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的教學為例,“狐假虎威”作為一個成語,含有貶義,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很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文中的主人公“狐貍”存在著負面看法,教師可以以這一思維定勢為基礎,進行靈活設問:“文章中的狐貍有沒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聽到這個問題,學生們先是詫異,后來又進行了深入思考。有的學生說:“狐貍雖然仗勢欺人,但也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化險為夷了,當生活中遇到壞人時,我們也可以學習狐貍的做法,通過‘蒙蔽敵人保證自身安全?!苯處熆梢岳^續(xù)進行引導:“故事中的老虎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這時候,學生的回答速度就更快了:“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要探究問題的本質(zhì)?!蓖ㄟ^這一教學設計,學生不僅意識到不能先入為主地看待問題、形成刻板印象,而且也懂得了面對問題要辯證地看、全面地想,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實提高。
(二)運用對比策略,引導學生在辨析中提升思維
在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要求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并說出這些部分都好在哪里,這一內(nèi)容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眼中的難點。因此,教師與其讓學生面對著一段文字“干巴巴”地思考,倒不如運用對比的策略,讓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文本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教師可以在段落、詞句的賞析中,進行語句替換,引導學生在辨析中進行對比,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快速提升。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在這一課中,作者運用“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描寫春季小興安嶺樹木蔥蘢的情景。其中“抽出”一詞用得巧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體會這個詞語好在哪里。為了提高學生理解的效率,加強學生的感受,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抽出可以替換成哪些其他詞語?”學生踴躍發(fā)言,說出了“冒出”“探出”“長出”等詞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詞語與“抽出”進行比較欣賞。經(jīng)過一番思考和討論,學生得出了結論——“長出”不如“抽出”富有動態(tài)性,而“探出”則無法體現(xiàn)其速度之快、力量之足,“冒出”則不符合樹木枝條的生長狀態(tài),因此只有“抽出”最為合適。學生通過這一番對比分析,也能夠感受到“抽出”的妙處——它寫出了樹木的蓬勃生機、充滿活力。
(三)挖掘錯誤原因,引領學生在糾錯中匡正思維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難免會因為理解能力或思維水平的不足而產(chǎn)生一些錯誤,有些教師非常忌憚學生犯錯,時常大加斥責學生的錯誤。然而,錯誤的產(chǎn)生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弊有利,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合理利用學生的錯誤將“弊”變“利”。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應該多一些寬容,深入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因為很多語文錯誤的本質(zhì)其實是思維錯誤,教師只有深入挖掘?qū)W生的錯因,并且對常見的錯誤進行歸納總結,才能引領學生在糾錯中匡正思維,避免同類型的錯誤再次產(chǎn)生,讓每一個錯誤都“錯得有價值”。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中《元日》一詩為例,在默寫時,學生經(jīng)常會在“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中出錯,有些學生會把“曈曈”寫成“瞳瞳”,還有些學生會把“新桃”寫成“心桃”,更有些學生會將“舊符”寫成“舊?!薄_@些錯誤的本質(zhì)都在于學生并沒有很好地理解詩歌的大意。對詩歌大意與內(nèi)涵的思索與掌握,本質(zhì)上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錯誤進行思考,“曈曈”形容太陽出來后天色漸亮的樣子,既然與太陽有關,怎么可能是“目”字旁呢?而“桃符”本身是古代新年時懸掛于大門上的辟邪門飾,也是春聯(lián)的前身,是一個固定的詞語。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生硬背誦,而要結合意思進行記憶,這樣如果學生在默寫過程中遇到不確定的字詞,便可以通過詩歌的意思進行推理與驗證,這無疑中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推動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的顯著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順應選拔性考試的考核趨勢,能夠幫助學生真正感悟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激發(fā)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果。教師應當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通過靈活設問、運用對比、挖掘錯因的方式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實發(fā)展。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