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學生是通過形象、色彩、聲音和感覺來思考的,為了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顯得尤為重要。但多媒體課堂實現(xiàn)和諧高效并非只是了解一些概念,掌握幾種套路那么簡單,下面結合自己課堂實踐,簡單介紹一下做法。
一、演示實驗當“形象直觀”
利用計算機軟件自帶的綜合處理功能,能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多媒體技術的魅力,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在制作青島版五年級上冊《認識光》課件時,利用了PowerPoint自帶的“擦除”功能對光進行了處理,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了完整的過程。整個過程用時短且易于學生掌握;在制作青島版三年級上冊《太陽和影子》課件時,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方向和長短變化與太陽位置變換的關系,就是借助多媒體演示實驗做到的。
二、控制模擬“適時介入”,讓計算機語言發(fā)揮威力
計算機是有“專屬語言”的,運用計算機知識編寫出的控制性語言可以適時介入課堂。制作青島版三年級下冊《蹺蹺板》課件時,主要運用了Flash軟件,當講解實驗“利用鉤碼想辦法找平衡”時,在小組實驗基礎上結合課件演示輔助教學。其中的課件制作,就用到了很多簡單的“控制性語言”,達到了人機交互的效能。
在這節(jié)課的課件中采用了控制模擬,是因為考慮這個實驗較為繁雜,待學生做完實驗直接總結結論,有些許難度,而利用課件邊演示邊回顧邊思考,讓學生有一個重新整理思考的過程。而對于一些與生活實際關聯(lián)較大的課型,則完全沒有必要采用這種形式,為此,我認為控制模擬當“適時介入”。
三、分層顯示視課型而定
利用多媒體的音頻、視頻技術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層顯示,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達到提綱挈領、融會貫通,系統(tǒng)掌握知識的效果。例如,在青島版三年級上冊《我們周圍的動物》課件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給這些動物分類?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動物?這種帶有引導和提問式語言相結合的課件,引領學生系統(tǒng)學習,特別適用于學生的自我檢測與復習歸納。當然這應該根據(jù)課型來決定分層顯示是否有必要參與課堂教學。
四、Internet的應用與人機的互動讓學生體驗快捷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必須建立在因特網(wǎng)的基礎上,有些學科需要不時查找資料,以滿足課堂需要。科學的教學,就會有這種突發(fā)性的不能馬上完滿解決的問題存在,這時就需要Internet的幫助。在教學《認識太陽》一課時,因為課堂之初,有一個學生隨意提有關太陽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這一模塊,沒有邊框,完全是靠學生自主發(fā)揮,隨意提問,對學生所提問題采用現(xiàn)場打字,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從而實現(xiàn)了人機的互動。同時為了應對疑難問題的發(fā)生,在課件中進行超鏈接。事實證明,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被顯示之后,大大提高了其聽課動力。
總之,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是當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由于它集聲、形、色、光于一體,并且具有感官結合并用的特點,故具有強大的實用價值與發(fā)展?jié)摿?。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并堅持運用于教學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