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在非洲,有一種叫黑鷺的鳥,它捕食的方法很特別。黑鷺的翅膀與普通鳥有所不同,當它們站在水中時,翅膀會張開并圍成一圈,像一把打開的傘,然后黑鷺會把頭蜷縮在翅膀中,以尖銳的喙靜等獵物的出現(xiàn)。黑鷺利用小魚喜好在岸邊水淺且陰涼的地方的特點,“坐等”著一條又一條小魚鉆進它的“陰涼”之下。
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與人世間的名利陷阱、貪欲之禍如出一轍。小魚有喜岸貪陰的喜好,不知暗藏的兇險;黑鷺有圍翅遮陰的迎合,卻懷著致命的惡意。
古人云:“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备嬲]的就是不慎其好、好而無度之舉。如若一味追求個人喜好的快感,不加辨別、縱情沉溺,盲目“陶陶然樂在其中”,就會遭受飛來橫禍。
蕓蕓眾生,飲食男女,誰沒有幾個愛好?但愛好有高雅和庸俗之分。古人把庸俗的習慣和嗜好稱為“禍媒”,是因為喜好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成為禍端。歷史上,紂王沉溺美色而自焚,宋徽宗癡情藝術而誤政,李后主偏愛詞詩而去國,賈似道好斗蟋蟀而污名,嚴嵩貪嗜字畫而敗落……而今被“禍媒”絆倒的官員也屢見不鮮,愛攝影的秦玉海、好玉石的倪發(fā)科、信風水的劉志軍、打高爾夫的王富玉等,皆是其例。
究其敗因,是這些喜好者被別有用心者所利用。如為滿足秦玉海“成為世界一流攝影藝術大師”欲望,某公司先后動用100多萬元公款為其購買攝影器材,花費166萬元購買其攝影作品《真水》畫冊?!吨袊o檢監(jiān)察報》披露的吉林松原市委原書記藍軍的案例,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藍軍喜歡唱歌,到哪里出差,歌聲就飄到哪里,竟有人一路“陪唱進京”。這些投其所好者,與圍翅遮陰的“黑鷺”又有何異?
事實證明,“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往來之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意,多是別有用心的誘惑。一旦愛好越了線、出了軌、變了味,被欲望蒙蔽了雙眼,“愛”而不當,“好”而無度,最終也會因“好”致“禍”。
有的人之所以會遭遇投其所好的“黑鷺”,無外乎是有著權(quán)力加身或與某種利益相關,于是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隨之你就會成為‘圍獵的對象。抵制這種圍獵,關鍵是防止個人喜好成為拒腐防變的“軟肋”。要把個人喜好與公權(quán)力作一切割,對外來迎合保持清醒,讓那種“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的圍獵魔咒徹底失效、沒有市場。
“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泉之魚,死于芳餌?!彼说耐镀渌帽厝谎诓刂澳纭敝!ⅰ皦櫋敝?。魯國宰相公儀休嗜魚而不受魚,他并非圣人,也不是故作清高,而是看到了喜好中潛藏的危險,懂得取舍,不被愛好所囿,做到“好”而有度。要知足知止、見微察害,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的敏感,時時干凈社交圈、生活圈、休閑圈,保持不為虛名所惑、不為浮利所迷、不為美色所動的定力。
一個人的精神追求,貴在涵養(yǎng)身心,重在淡泊自守。唯有心不為物役,行不為“好”累,對待任何事物“嗜之有度,好之有道”,方能安身立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