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
《古岳瀆經(jīng)》是一篇由魯迅先生“挖掘”出來,并使之經(jīng)典化的唐傳奇。此篇的傳播可以算是唐傳奇?zhèn)鞑ナ飞系囊粋€非常值得探討的個例。
一 《古岳瀆經(jīng)》的復(fù)出與經(jīng)典化
梳理一下此篇的流傳史,便可明白“挖掘”的意義。這篇作品為唐傳奇大家李公佐所作,但與其名篇《南柯太守傳》《謝小娥傳》命運迥異。它在宋初被李昉等人收入《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就此消沉于七千篇故事的“淵藪”之中,一直沒有浮出海面。在魯迅先生將其選入《唐宋傳奇集》之前,它幾乎沒有再被其他小說選本青睞過。對比一下:據(jù)李劍國先生統(tǒng)計,《南柯太守傳》曾選入《虞初志》《艷異編》《一見賞心編》《合刻三志》《唐人說薈》《龍威秘書》《無一是齋叢鈔》《說庫》《晉唐小說》《舊小說》等各種選本,甚至包括朝鮮人所選之《刪補文苑楂橘》等;《謝小娥傳》亦曾選入《虞初志》《綠窗女史》《重編說郛》《唐人說薈》《龍威秘書》《藝苑捃華》《晉唐小說六十種》等選本;然而,《古岳瀆經(jīng)》在這方面的履歷幾乎是空白,只有個別類書曾經(jīng)摘錄過片段,以至于我們要??贝藗鲿r,發(fā)現(xiàn)幾無材料可以著手,只好把類書中引錄的部分拿來參照。其實,早在唐代,陳翰所編的《異聞集》就選入了這篇作品(《太平廣記》也應(yīng)該是從《異聞集》選入的),但到了南宋,曾慥編《類說》時,保留了《南柯太守傳》與《謝小娥傳》,卻將李公佐此篇與另一篇《廬江馮媼傳》同時刪去了。
為什么歷來選家對這篇作品如此冷淡呢?現(xiàn)在看來,答案可能會比較有趣,原因是,這篇大致寫于元和九年(814)的作品,其藝術(shù)能量需要寫定于八百年之后的《西游記》一書來激活,而《西游記》雖然在閱讀層面很受歡迎,但有關(guān)的研究其實在很長時間里同樣不受人重視,一直處于暗室之中;故又需等到三百年之后,魯迅先生的研究,將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公之于世。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明吳承恩演《西游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于孫悟空?!贝撕蟆吨袊≌f的歷史的變遷》中更詳細地說:“我以為《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正類無支祁。但北大教授胡適之先生則以為是由印度傳來的;俄國人鋼和泰教授也曾說印度也有這樣的故事??墒怯晌铱慈ィ鹤鳌段饔斡洝返娜?,并未看過佛經(jīng);中國所譯的印度經(jīng)論中,沒有和這相類的話;作者—吳承恩—熟于唐人小說,《西游記》中受唐人小說的影響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還以為孫悟空是襲取無支祁的?!边@一認識,使此傳成為探討孫悟空形象淵源之關(guān)鍵文獻,更使其成為唐稗之代表篇目,其影響自然巨大,尤其是隨著《西游記》的經(jīng)典化及孫悟空形象的廣泛傳播與接受,無支祁的接受度自然也水漲船高起來。
結(jié)合前述二端,再來看自從魯迅先生肇發(fā)此論,并將此傳選入《唐宋傳奇集》之后,選本紛紛選入,論者亦多論列,即可知也。
二 小說中的經(jīng)名當(dāng)為《岳瀆經(jīng)》
魯迅先生對此傳不僅有“挖掘”之力、再造之功,還為此傳重新命名。
此篇在《太平廣記》中原名為《李湯》,并注出處為《戎幕閑談》,這自然不可信,其名更非原名:一來僅以人名為篇名,正是《太平廣記》整齊之例,則或為李昉等編者更動;二來此名亦甚不當(dāng),因全篇所述,李湯僅為引子,在全文前三分之一篇幅中出現(xiàn),篇幅既少,亦無關(guān)緊要,以其為名,不亦謬乎。
魯迅先生在《稗邊小綴》中說明了其命名之依據(jù),他據(jù)陶宗儀《輟耕錄》所引東坡《濠州七絕·涂山》詩“川鎖支祁水尚渾”句程演(按:原當(dāng)作縯)注云:“《異聞集》載《古岳瀆經(jīng)》:‘禹治水,至桐柏山,獲淮渦水神,名曰巫支祁?!辈⒃啤捌涑鎏幖捌跃?,今即據(jù)以改題,且正《廣記》所注之誤”。此名自魯迅先生提出后已為學(xué)界及讀者普遍接受(魯迅先生之后,凡選入此傳之書或提及此傳之文,均以魯迅所擬之名為名),但不得不說,其名尚有疑竇。
其實,暫且不論此名是否李公佐原名,就是傳中之所虛構(gòu)之奇書,其名亦非《古岳瀆經(jīng)》,而是《岳瀆經(jīng)》,“古”字只是修飾詞而已。
李劍國先生曾鉤稽宋人所引,如史容《山谷外集詩注》卷一四《別蔣穎叔》“支祁窘束縮怒濤”句下注亦云“《異聞集》載《古岳瀆經(jīng)》”云云,與前注略同,似可證實魯迅之論。不過,這也很可能只是當(dāng)代人誤點:黃寶華先生點為“《異聞集》載《古岳瀆經(jīng)》”,然劉尚榮先生即點為“《異聞集》載古《岳瀆經(jīng)》”。
之所以說此虛擬中的古書名為《岳瀆經(jīng)》,有兩點原因。
第一,《岳瀆經(jīng)》的名字是對《山海經(jīng)》之名的仿擬。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三二云:“此文出唐小說,蓋即六朝人踵《山海經(jīng)》體而贗作者,或唐文士滑稽玩世之文,命名《岳瀆》可見?!焙纤陨醮_,《岳瀆經(jīng)》確實襲自《山海經(jīng)》,以“岳”代“山”,以“瀆”代“?!倍?,則其自不會贅出一字以《古岳瀆經(jīng)》為名。此語魯迅先生在《稗邊小綴》中已引及,或未錯意耳。
第二,此名究竟為何,在李公佐原文中也有證據(jù)。此傳共提此經(jīng)兩次,前云“石穴間得古岳瀆經(jīng)第八卷”,“古”字是否放在書名號內(nèi)或有爭議,但其引述此書文字后,文末又云“即李湯之見,與楊衡之說,與《岳瀆經(jīng)》符矣”,則已明白無誤地表明其書名了。這在文獻校勘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本校之例,即“以本書前后互證,而抉摘其異同,則知其中之謬誤”。
就這一點來說,魯迅先生本來亦是明了的。他的《唐宋傳奇集》在兩次出現(xiàn)的“岳瀆經(jīng)”下標(biāo)了表示書名的波浪線,其中一次前原有“古”字,但波浪線并未連到此字之下,可知他原本也同意不將“古”放入書名;不過,他或許還是受到宋人詩注的影響,在《稗邊小綴》中據(jù)《輟耕錄》引東坡詩注時,不但說要“據(jù)以改題”,而且也在所引文字的《古岳瀆經(jīng)》下標(biāo)了波浪線:于是,在討論作品原名時,即以此為名了。
三 《岳瀆經(jīng)》非傳奇之名
細考相關(guān)文獻,比如最關(guān)鍵的東坡詩注及山谷詩注,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這些詩注之體例來看,并不能證明《岳瀆經(jīng)》或《古岳瀆經(jīng)》為此傳原名。
王十朋輯注的《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引及《異聞集》者凡五見,除前魯迅先生引及《濠州七絕·涂山》詩“川鎖支祁水尚渾”句程縯注外,尚有《芙蓉城》詩“中有一人長眉青”句下注云“厚:《異聞集》柳毅之言龍女曰”云云,《九日次定國韻》詩“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轉(zhuǎn)頭”句注“援:《異聞集》淳于棼嘗夢至一國”云云,《題毛女真》詩“霧鬢風(fēng)鬟木葉衣”句注“厚:《異聞集》載唐儀鳳中有柳毅”云云,《和王勝之三首》詩“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句下注“次公:《異聞集》載邢鳳之子”云云。細查此四處所引,其注例非常清晰,即引《異聞集》為書證時,均徑標(biāo)《異聞集》之書名,其后不錄具體篇名。
再看山谷詩注,引《異聞集》九次,除前李劍國先生引史容《山谷外集詩注》卷一四《別蔣穎叔》“支祁窘束縮怒濤”句下注外,尚有《欸乃歌二章戲王稚川》詩“蓋世功名黍一炊”句下注“又按《異聞集》道者呂翁經(jīng)邯鄲道上”云云,《次韻子瞻贈王定國》詩“百年炊未熟”句下注“用《異聞集》邯鄲枕中夢事,見前注”,又“一垤蟻追奔”句下注“《異聞集》載南柯太守淳于棼事”云云,《薛樂道自南陽來入都留宿會飲作詩餞行》詩“世事邯鄲夢”句下注“《異聞集》‘道者呂翁經(jīng)邯鄲道上”云云,《題落星寺四首其一》“蟻穴或夢封侯王”句下注“用《異聞集》淳于棼夢入大槐安國事”云云,《庚申宿觀音院》“將雨蟻爭丘,鏖兵復(fù)追奔”句下注“《異聞集》淳于棼夢人扶入宅南古槐穴中”云云,《明叔知縣和示過家上冢二篇復(fù)次韻其一》“功名黃粱炊,成敗白蟻陣”句下注“呂公邯鄲道上炊黃粱事,已見上第一卷《餞樂道詩》注,此事與南柯事相類,皆出《異聞集》,大概言淳于棼夢入槐安國”云云,《題太和南塔寺壁》詩“百年俱在大槐中”句下注“《異聞集》載淳于棼事云”。以上七次均與前舉東坡詩注頗類,即注中引《異聞集》均不出具體篇名。山谷詩注中只有一處例外,即《往歲過廣陵值早春……》詩“正圍紅寫烏絲”句下注“《異聞集·霍小玉傳》云取朱絡(luò)縫繡囊中,出越姬烏絲欄素段三尺以授李生,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既然東坡詩注引證之例的全部與山谷詩注八例中的七例均有不書具體篇名之例,自可知道,這或為注者慣例,雖然山谷詩注有一處反例,但很可能是偶然情形,因為不但山谷詩注中絕大部分都符合此例,東坡詩注更是全部如此,就可以證明,東坡詩注及山谷詩注中“《異聞集》載《古岳瀆經(jīng)》”之語,其“岳瀆經(jīng)”并非篇名,而為小說文本中李公佐虛擬之書名。
四 原名推測
《李湯》《岳瀆經(jīng)》二名均不可信,則此傳原名究竟為何呢?現(xiàn)在并無確切文獻資料可以證明,只可試為推論。
推論之關(guān)鍵在李肇《唐國史補》,因此,我們需要先看一下李肇與李公佐之間的聯(lián)系。李肇與李公佐有三次交集,分別是:一、為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寫了贊語,現(xiàn)在此傳文末有“前華州參軍李肇贊曰‘貴極祿位,權(quán)傾國都。達人視此,蟻聚何殊”的文字。二、《唐國史補》卷下《敘近代文妖》條提及李公佐及其《南柯太守傳》云:“近代有造謗而著書,《雞眼》《苗登》二文。有傳蟻穴而稱者,李公佐《南柯太守》……皆文之妖也?!比ⅰ短茋费a》卷上第五十三條云:“楚州有漁人,忽于淮中釣得古鐵鎖,挽之不絕,以告官。刺史李湯大集人力引之,鎖窮,有青獼猴躍出水,復(fù)沒而逝。后有驗《山海經(jīng)》云:‘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p>
對于前兩條材料,李劍國先生認為第一條“李肇贊語非原傳所有”,因為據(jù)第二條“觀其‘有傳蟻穴云云,似肇與公佐不相識。陳翰編輯此傳,乃將肇贊附末”。但這一推測尚可商榷。陳翰所輯《異聞集》各篇均無擅自添加之成分,若云唯獨為此傳增添李肇之贊語,與全書體例不符,亦無確證。而因其云“有傳蟻穴而稱者,李公佐《南柯太守》”即判斷二者不相識也并不合情理。《唐國史補》遵“史氏或闕則補之意”,故所言均為客觀陳述,并不能因此斷其不相識,如卷上第九十四條開端即云“韋丹少在東洛”,但作者與韋丹有賓主之誼,李肇《東林寺經(jīng)藏碑銘并序》提及“廉問武陽韋公”即韋丹,從他自署“故家府從事李肇為之文”可知。
如果由這兩條均可看出李肇與李公佐的聯(lián)系,那再看第三條,會發(fā)現(xiàn)所載恰為《古岳瀆經(jīng)》之事,其敘述的次序、細節(jié)均相同。稱呼也只有個別字稍異,如“李陽”為“李湯”,或為形近而誤;“無支祁”寫為“無支奇”,也當(dāng)為音近而誤;“龜山”寫為“軍山”,所指實一,當(dāng)為李肇憑記憶所寫,故用了另外的稱呼—這一條還可延伸至另一個不同,即李肇筆下并非《岳瀆經(jīng)》,而是《山海經(jīng)》,正如前文所云,《岳瀆經(jīng)》是對《山海經(jīng)》的仿擬,李肇當(dāng)深知此點,于是重述此事時,徑以《山海經(jīng)》代之—魯迅先生就認為“肇殆為公佐此傳誤,又誤記書名耳”。
再看《唐國史補》,此書較為奇特,共三百零八節(jié),正文并無標(biāo)目,然全書之首卻列有全部三百馀條標(biāo)目,且為整齊之五言目。與《古岳瀆經(jīng)》有聯(lián)系的這一條名為《淮水無支奇》。若承認此條當(dāng)節(jié)自李公佐原傳,則此標(biāo)目很可能便是李公佐原作之名,或者至少與原作之名有一定程度的關(guān)聯(lián)。從李公佐作品來看,其命名之例,無論《謝小娥傳》《南柯太守傳》還是《廬江馮媼傳》,均為標(biāo)準(zhǔn)之傳名(即人名或人名代稱加“傳”字)。那么,結(jié)合這些因素,則此傳篇名很可能為《淮水無支祁傳》或《無支祁傳》。此名雖尚不能確考,但較之被李昉等人改動的《李湯》及小說虛擬之經(jīng)書《岳瀆經(jīng)》而言,既是更切題的命名,同時也有較為可靠的文獻佐證。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唐傳奇考辨”(批準(zhǔn)號:22FZWB01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