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李曉華 羅瑛譯 趙妍 黃婷婷
[摘 要]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影像教研室在本科教學實踐及改革的過程中,發(fā)現現有教學評價體系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現階段教學改革的推進。對此,教研室進一步探索了形成性評價在TBL+CBL教學模式中的實踐。原有形成性評價平時成績主要由考勤、翻轉課堂病例準備、作業(yè)及平時測試構成。在原有形成性評價基礎上,采用小班制教學,并對原有評價內容及方式進行了調整。實踐發(fā)現,新的形成性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從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新的形成性評價能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斷完善及推進形成性評價改革,使評價體系改革與教學實踐同步,才能最大限度覆蓋教學過程,體現公平公正;能進一步充實完善以學生為中心、以臨床為中心的教學評價體系,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醫(yī)學影像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4-0080-04
促進教學評價改革是推進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對于改進教師教學、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影像教研室(以下簡稱教研室)在教學改革實踐中,發(fā)現現行的評價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研室進一步探索了形成性評價在TBL+CBL聯合教學中的實踐,以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一、現行醫(yī)學影像學本科教學形成性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能力的評價不夠
以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學生課程成績構成為例(見表1),平時成績占總成績40%,其中5%為考勤紀律與課堂表現,考勤紀律考核的方式是學生課前簽名或教師點名。課堂表現由于缺少合適的內容及具體評分標準,除個別上課極其不認真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的該項得分幾乎是滿分,無法體現差異性。該項考核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專注度及參與度關注較少[2],因此,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和節(jié)奏進行學習、走神以及玩手機等情況。翻轉課堂病例準備,考查的是學生病例PPT制作的質量及匯報的效果,占平時成績的15%。在病例PPT制作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全員參與,但是實際上,僅有部分學生參與其中,其他學生基本處于旁觀狀態(tài)。考核時,除了上臺演示病例PPT的學生,班內其他學生(包括參與制作PPT的學生和不參與PPT制作的學生)得分相近,不能體現過程差異性。作業(yè)及平時測試共占平時成績的20%,仍以結果考核為導向,重點在知識點的記憶,而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yǎng)不夠的情況。學生易通過網絡或抄襲短時間內完成,且易得到滿分[3-4]。更為重要的是,在突擊式作業(yè)或考試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能力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培養(yǎng)及相關能力、情感訓練,這與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傊?,傳統(tǒng)評價體系缺乏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知識、技能的關注;學生的自主構建能力培養(yǎng)沒有得到重視[5]。
(二)現有教學評價體系不利于開展教學改革
傳統(tǒng)評價系統(tǒng)內容側重于考勤、平時作業(yè)、測試及期末考試。教學改革則要求盡量避免“填鴨式”教學,鼓勵應用翻轉課堂、TBL、CAM、SPOC等開展教學實踐[6]。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實踐的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改革的推進。
二、新的形成性評價改革
形成性評價改革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完善體現綜合素質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培養(yǎng)具有主動學習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素質影像醫(yī)學人才[7-8]。
形成性評價改革的具體內容如下:
(1)本研究采用實驗對照方法。以抽簽形式將廣西醫(yī)科大學2020級臨床醫(yī)學本科專業(yè)的1個班作為實驗組,其余班級作為對照組。醫(yī)學影像學課程分為理論課和見習課兩個模塊,均實施以TBL+CBL教學模式。其中總論部分的理論課和實習課,各論部分的各系統(tǒng)檢查方法、正常影像學表現、異常影像學表現(基本病變)內容,均以傳統(tǒng)TBL+SPOC網絡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各論部分的常見疾病影像學診斷,采用TBL、CBL、SPOC網絡模式開展教學,且各論取消傳統(tǒng)的實習,把之前各論的理論課剩余時間和實習課時間合并,作為 TBL+CBL模式教學時間。每個班級由兩名教師帶教,即把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課、實習課教師一并安排開展各論常見病影像學診斷教學。
(2)學生實習課采用小班制教學,小班內分為若干小組(成員在5人以內,成績混搭,組員自主任命組長)。每次實習課前1周建立微信群,獲取學習任務,組內成員分配任務,共同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實習課上,每兩名教師帶一個小班,一名教師帶教,另一名教師現場給所有學生評分。
(3)對照組平時考核采用傳統(tǒng)評價,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40%,如表1所示。期末考試采用傳統(tǒng)試題,總分100分,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
(4)實驗組平時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平時成績共占總成績的40%。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考勤、課堂PPT制作(根據PPT制作質量分析)、課堂PPT演示、小組及課堂討論、線上學習,如表2所示,滿分100分,該成績×40%=學生平時成績。期末考試采用傳統(tǒng)試題+閱片分析題(題干附典型影像圖片)的方式,總分100分,占總成績的60%;其中新增的閱片分析題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15%。
(5)問卷調查。每次理論及實習課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實行每項5分制,內容包括教學能否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文獻檢索能力、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和表達能力,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總體教學效果。
(6)統(tǒng)計分析:比較兩組之間的最終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結果差異性。問卷調查采用5分制(1分:不同意;2分:較不同意;3分:中立;4分:較同意;5分:完全同意)。
三、結果
(一)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對比結果
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略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平時成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二)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改進后的形成性評價有效提高了實驗組學生的自學能力(3.8±0.3分)、文獻檢索能力(3.9±0.4分)、理論知識理解能力(4.4±0.3分)、臨床實踐能力(4.5±0.3分)、團隊合作能力(3.6±0.6分)、溝通和表達能力(4.2±0.4分)。
四、討論
改革后的形成性評價,能將評價體系改革與教學實踐同步,并最大限度覆蓋教學過程,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反饋—改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9-10]。在TBL+CBL的教學模式改革下,學生組建小組團隊進行學習,在團隊中,小組成員共同制作PPT,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在TBL+CBL教學模式下,學生自己展示PPT,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將相關知識點先吃透,才能很好地進行展示。課中及期末問卷調查顯示,學生自學能力、文獻檢索能力、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均有明顯提高,期末考試成績也有一定的提高。
在推進形成性評價改革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教研室采取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1)學生工作量明顯增加。按照教學進度安排,每個學習小組大概一周就需要制作一個章節(jié)的PPT。在TBL+CBL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課堂主角,承擔課堂的主要任務。為制作PPT,學生必須要查閱大量資料,對PPT進行反復修改。這對初次接觸醫(yī)學影像學的臨床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另外,學生在學習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課的同時,還需要學習其他專業(yè)課。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課投入時間較多,必然會擠壓其他專業(yè)課學習時間。尤其是臨近期末考試時,這種矛盾尤為突出。對此,教研室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盡量調整教學進度安排,盡量保證學生有一周的時間來完成一次課的學習、討論,同時完成PPT;臨近期末考試時,教研室通過減少PPT制作數量、增加帶教教師講述比例等措施,減輕學生負擔。
(2)部分評價帶有主觀色彩。為保證評價的公平及公正,教研室主要采取了兩個措施。①每個小班配備兩名帶教教師,常常是職稱混搭配置。一名職稱較高的教師主導課堂教學,主要負責引導、講述及總結課堂內容;另外一名職稱較低的教師,主要任務為觀察各個小組成員在課前及課中的表現,并根據標準進行現場打分。②教研室將主要評分要點進行細化,并制定了相關得分標準。學期開課前,學校對評價教師進行統(tǒng)一教學培訓,使其熟悉評分要點及評分標準。
綜上所述,依靠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教學改革,同時對形成性評價體系進行進一步改革及完善,能體現公平公正,同時能進一步充實完善以學生為中心、以臨床為中心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李丹陽,林芝蘭. 論我國教學評價改革的著力點[J]. 教學研究,2022,45(5):16-22.
[2] 王冬,王穎,楊珂,等. 應用主動學習策略優(yōu)化醫(yī)學生超聲診斷學教學的體會[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9,21(9):712-714.
[3] 王筠,李建明,胡森. 《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38(8):81-85.
[4] 趙瑾. 地方高校大學生學業(yè)表現及提升對策研究:以河北省五所院校為例[D]. 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9.
[5] 唐衛(wèi)衛(wèi),錢東福,王萱萱,等. 醫(yī)藥衛(wèi)生管理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就業(yè)需求、評價及教學改革探討[J]. 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21,38(1):54-58.
[6] 蔣瑤,胡勇,宋磊,等. 基于復合型衛(wèi)生檢驗與檢疫人才培養(yǎng)的水質理化檢驗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科教導刊,2022(31):34-36.
[7] 向維聶,熊旺鑫,楊耀防. 形成性評價在醫(yī)學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探索[J]. 浙江醫(yī)學教育,2022,21(5):308-310.
[8] 顏紅,成敏,蔡欣,等. 改良式TBL教學法在基礎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2,14(2):38-41.
[9] 任傳忠,王瑜瑾,易慧智,等. 深化醫(yī)學教育綜合改革實施路徑及評價機制研究[J]. 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9,36(5):374-376.
[10] 王云云,王宇,黃笛,等. “互聯網+”新型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及其應用于循證醫(yī)學課程的思考[J]. 醫(yī)學新知,2022,32(3):233-240.
[責任編輯:吳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