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背景下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與漢語接觸現(xiàn)象及其特點探析

2023-11-17 10:51:08依斯馬依力艾肯木馬合怕麗奴爾江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柯爾克孜哈薩克語借詞

依斯馬依力·艾肯木,馬合怕麗·奴爾江

(1.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81;2.中央民族大學 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少數(shù)民族語言中心,北京 100081)

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元文化一體的統(tǒng)一國家。在這個廣闊的土地上各民族同胞長期交往交流、友好相處,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結合我國的國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在學校教育中要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

新疆具有悠久的歷史,古往今來,匯聚著多個民族,世界四大文明,三大語系在這里交匯聚首,這里有12種民族語言,分別屬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這正是新疆豐富且多元的歷史內涵的珍貴實證。由于新疆多民族之間的不斷往來,交流日益頻繁,形成了一種相互間借用語言的特色,這種特色正是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雜居地區(qū)的獨有特色。長期以來,新疆地區(qū)各民族交流交往不斷,語言接觸、語言借用現(xiàn)象是必然的結果。新疆地區(qū)的漢族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同胞們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中,語言也彼此影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語言景象,語言之間的相互接觸、相互借用、相互補給現(xiàn)象非常普遍。本文從語言接觸角度出發(fā),分析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語言中的漢語借詞的特點,探討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和漢民族長期交流交往過程中語言、文化等方面如何相互影響,分析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一、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與漢語言接觸現(xiàn)象研究現(xiàn)狀

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與漢族在長期以來的共同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直接的、密切的接觸,漢語始終對周圍語言的結構和功能產(chǎn)生著一定的影響,在長期的語言接觸過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語言景象。語言的接觸實際上是文化的接觸,文化從一個民族傳播到另一個民族,在這里同時傳遞的還有科學技術、文學作品、宗教儀式、風俗習慣等。語言之間的相互借用、相互補給現(xiàn)象隨處可見。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語言中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漢語借詞,就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大多數(shù)集中在名詞的借用方面。

關于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詞匯中的漢語借詞的研究成果數(shù)量近年來呈現(xiàn)逐步遞增的趨勢。我們可以從《回紇英武威遠毗伽可汗碑》碑銘文獻,回鶻文譯本《菩薩大唐三藏法師傳》,回鶻文獻《彌勒會見記》,譯自漢文佛經(jīng)的《金光明最勝王》《妙法蓮花經(jīng)》《華嚴經(jīng)》①趙江民:《民族交往視域下的新疆民漢語言接觸》,《新疆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第157—162頁?!毒判栈佞X可汗碑》,以及十一世紀的《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辭典》,明朝的《華夷譯語》《高昌館雜字》《高場館來文》,清朝的《五體清文鑒》《西域同文志》②馬莉、依斯馬依力·艾肯木:《維吾爾語庫車土語動詞中的漢語語素及特點探析》,《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22年第2期,第31—32頁。以及《穆天子》傳,察哈臺時期的“勝利書”“安寧史”等一大批古代文獻里發(fā)現(xiàn)漢語借詞現(xiàn)象。③仲崇峰:《哈薩克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0—24頁??梢姖h語詞匯很早就借入到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語言中。這些詞匯中部分漢語借詞仍保留至今,被大眾廣泛使用,有的詞匯甚至進入詞典,成為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言基本詞匯,有些詞匯在口語中頻繁使用,已成為交際用語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從詞源角度來看,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詞匯具有多源性的特點。根據(jù)相關文獻,這三種民族語言先后與梵語、吐火羅語、粟特語、龜茲語、和田塞語、吐蕃語等語言發(fā)生過接觸④牛汝極:《西域語言接觸概說》,《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第122—125頁。,除此之外,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又與漢語、阿拉伯語、波斯語、俄語、英語等多種語言產(chǎn)生接觸,因而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詞匯,其中漢語詞匯進入到維吾爾語詞匯的時間長,對其詞匯系統(tǒng)影響較大,且占比大。大量歷史文獻也進一步證明,三種語言具有珍貴的接觸歷史內涵,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及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更加注重民族團結與融合,新疆地區(qū)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們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各民族之間語言的相互借用程度也較之于以往有所加強,少數(shù)民族同胞學習漢語的熱忱高漲,漢族人民也積極學習少數(shù)民族語言。語言不會自動接觸,是使用語言的人相互接觸產(chǎn)生聯(lián)系后才使各語言產(chǎn)生深刻而直接的聯(lián)系。不同民族的語言接觸,豐富和發(fā)展了各自的詞匯量。

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結合這三種語言的特點進行漢語借詞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因此,我們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這三種語言中的漢語借詞現(xiàn)象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以期揭示漢語借詞的規(guī)律。

二、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中漢語借詞的種類

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中存在大量漢語借詞現(xiàn)象,且范圍廣、內容豐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按詞性分類的話主要是以名詞為主,還有部分動詞、形容詞、副詞、量詞等,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表1~表11):

表1 飲食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2 日常生活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3 家具、家電、廚具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4 服飾、面料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5 機關、職位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6 度量單位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7 交通工具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8 農業(yè)工具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9 機器設備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10 文化品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表11 其他類詞語借詞現(xiàn)象

三、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與漢語接觸現(xiàn)象的語言學表現(xiàn)

(一)語音變化

任何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語言系統(tǒng)和發(fā)音規(guī)律。語言接觸過程中,即使是親屬語言,也會首先對語音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從語言類型學角度來看,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屬于阿爾泰語系,典型的黏著性語言,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典型的孤立性語言。阿爾泰語系和漢藏語系語言無論在語音、詞匯還是語法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尤其是語音系統(tǒng)方面。

從音位的組合來看,漢語是有聲調語言,而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為無聲調語言,并通過重音現(xiàn)象來表達語段的此起彼伏和抑揚頓挫,其重音包括詞重音和句重音。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都有元音和諧規(guī)律現(xiàn)象。漢語詞匯進入到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時會失去聲調,而這些詞匯會適應目標語言的音節(jié)特點,順應目標語言的語音規(guī)律。進入到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的漢語詞匯通過一系列的語音變化,更接近目標語言的語用習慣,我們把這些過程叫做漢語詞匯的“本地化”,它的具體方式有“改音”“增音”“減音”“弱化”等等。

1.增音現(xiàn)象

增音,又稱增添,主要體現(xiàn)于大部分的發(fā)音器官的部位和方法仍處于慣性狀態(tài),是一種語流音變現(xiàn)象,是在語流中增添一些語音串進原來沒有的音素,沒有及時調整到另一個音上去而發(fā)生的(如表12)。

表12 漢語進入到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的詞匯增音現(xiàn)象

2.脫落現(xiàn)象

主要表現(xiàn)為漢語韻母介音脫落。漢語詞的[i]、[u]、[y]介音借入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時會出現(xiàn)脫落現(xiàn)象。因為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音節(jié)里沒有復元音,所以借入以上語言時漢語復韻母中的[i]、[u]或[ü]等音會出現(xiàn)脫落現(xiàn)象(如表13)。

表13 漢語進入到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的脫落現(xiàn)象

3.弱化現(xiàn)象

漢語詞尾“子”弱化為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詞綴“za”“z?”“ze”。漢語中“子”詞尾比較豐富,維吾爾語中漢語借詞加“子”的情況也比較普遍。①張洋:《新疆漢語方言與維吾爾語比較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121 頁。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是典型的粘著性語言,形態(tài)變化特別豐富且復雜,有元音弱化和元音和諧規(guī)律現(xiàn)象。因此,漢語借入到目標語言時受到目標語言元音和諧規(guī)律的影響。所以,要符合目標語言的元音和諧規(guī)律,漢語借詞會根據(jù)前后音節(jié)中元音的前后弱化為“za”“z?”“ze”。另外,漢語中的鼻韻母[o],復韻母[u]進入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時弱化為以上三種語言中的[o]、[u]、[ü]音(如表14)。

表14 漢語進入到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的弱化現(xiàn)象

4.交替現(xiàn)象

交替現(xiàn)象指的是兩個音在語流中可以互交替置。交替現(xiàn)象是維吾爾語口語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漢語音節(jié)唇齒清擦音[f],舌尖前音[ts],舌尖后不送氣清擦音[sh],舌尖后不送氣塞擦音[zh],復元音[iεn],鼻韻母[n],復元音[ao]、[ou]、[uo]、[ue]等音節(jié)進入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時發(fā)生語音交替現(xiàn)象。通過如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語音上的變化(表15)。

表15 漢語進入到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的交替現(xiàn)象

(二)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中漢語借詞的結構類型

現(xiàn)代漢語屬于孤立語,詞根語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構詞,它在詞匯方面的特點是:詞形較短,且單音節(jié)語素多,在新詞構成方面廣泛運用詞根復合法。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屬于典型的黏著型語言,在構詞方面以詞綴法為主,其次是詞根復合法。①趙江民、李潔:《新疆語言接觸研究綜述》,《雙語教育研究》2015第1期,第58—64頁。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言中的漢語借詞的結構來看,借入形式主要分成音譯借詞和音義兼譯借詞等兩類。

1.音譯借詞

音譯借詞是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里的漢語借詞中最常見的一種借詞結構形式,這種借詞結構中不會出現(xiàn)維吾爾語語素成分,以純的漢語詞匯直接借入的形式使用(如表16)。

表16 音譯借詞

2.音義兼譯借詞(合璧詞)

音義兼譯借詞是在原有的漢語語素基礎上,綴加目標語言附加成分而構成新詞的一種借詞方式,該方式一般又稱為派生借詞或合璧詞(漢語語素+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素)。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中的音義兼譯借詞根據(jù)詞性可以分靜詞性派生借詞、動詞性派生借詞、復合動詞借詞法。

(1)靜詞性派生借詞

靜詞性派生借詞舉例如表17。

表17 靜詞性派生借詞

(2)動詞性派生借詞

派生動詞借詞是一種“音譯+詞綴”的漢語借詞形式,通常在原有的漢語語素基礎上,通過綴加構成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動詞的詞綴。這種形式通常都是單音節(jié)的漢語動詞,這些漢語動詞以名詞的形式進入目標語言,通過綴接構成目標語言構造動詞的附加成分,從而構成新詞(如表18)。

表18 動詞性派生借詞

(3)復合動詞借詞

漢語詞匯進入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時,通過綴加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動詞構成復合動詞(如表19)。

表19 復合動詞借詞

四、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與漢語接觸的實踐意義

從語言接觸視角來說,沒有一種語言是獨立存在的,或多或少都有與別的語言接觸的痕跡。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與漢語在人們長期的交流中有了接觸,其接觸主要表現(xiàn)在詞匯、語音、語法方面。通過研究民漢語言接觸現(xiàn)象,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漢語的接觸規(guī)律。

第一,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語言、文化功底。一方面語言接觸可以促進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借鑒,加強社會主義價值觀。另一方面,有助于正確認識“五個認同”,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歷史觀、教育觀,而這些都離不開語言功底,學習并傳播黨的知識也要求有一定的語言功底,因此,語言建設有助于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二,語言接觸促進語言的更新及發(fā)展,豐富詞匯系統(tǒng)。如果某一種語言在表達上僵硬、不接受外來詞、封閉自己,那么這種語言必定會走上衰敗之路,還有可能會喪失生命力。因此,引入漢語借詞對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不斷更新、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旺盛其生命力的功用,豐富了各自的詞匯系統(tǒng)。

第三,語言接觸可以促進民族交流和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民族通過語言交流,可以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推動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chuàng)新交融,從而更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四,更進一步促進各民族語言深入研究。新疆少數(shù)民族語言接觸情況較為復雜,通過對其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接觸的形成及出現(xiàn)緣由,深刻揭示它的演變過程,同時也能反映出借詞來源和變化規(guī)則。這樣可以促進新疆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

第五,為語言接觸理論與實踐研究,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提供一定的研究資料。通過維吾爾-漢語言接觸及對比,哈薩克-漢語接觸及對比,柯爾克孜-漢語言接觸與對比,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語言接觸表現(xiàn)、變化、規(guī)則以及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五、結語

語言演變是由于貿易、文化交流、移民雜居時多種語言接觸產(chǎn)生的,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結構,如語音、詞匯、語法上的變化。在接觸過程中,雙方或多方語言詞匯的變化尤為突出,其中最常見的是詞的借用以及外來詞匯。語言接觸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新疆少數(shù)民族語言與漢語相互接觸和影響的方式、范圍和程度,為進一步豐富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提供可靠資料。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三種語言,以及一些其他少數(shù)民族語言與漢語是截然不同的,但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語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及語言的融合對語言結構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和深遠的影響,對語言功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和滲透是雙向的。漢語與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在相互接觸和互相影響過程中,漢語對這些語言影響很大,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對漢語也有一定的影響。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言對漢語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普通話中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語言詞匯上。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研究新疆少數(shù)民族語言,可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語言文化交流,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使各民族和諧發(fā)展。研究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和漢語之間的語言接觸,更能促進各民族的交流和團結。由于各民族之間的密切交流,語言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借用、相互補充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少數(shù)民族語言在接觸漢語后的語言表現(xiàn)主要集中在語音和詞匯的接觸上,其次是語法方面的接觸。雖然語言的結構和規(guī)則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但大量詞匯的借用,難免會對語法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漢語的混用在新疆也很普遍。維吾爾族語、哈薩克族語、柯爾克孜族與漢族同胞的關系源遠流長,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從漢語中吸取養(yǎng)分,漢語借用和吸收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詞匯等現(xiàn)象,是新疆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長期密切交流接觸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因素和語言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各民族之間的語言接觸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和全面研究。

猜你喜歡
柯爾克孜哈薩克語借詞
《瑪納斯》音樂國內外研究綜述
大觀(2019年1期)2019-06-28 08:30:34
阿魯科爾沁土語的漢語借詞研究
淺談借詞對維吾爾語詞匯演變的影響
柯爾克孜族歷史的感性講述
戲劇之家(2017年19期)2017-11-07 01:03:40
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
哈薩克語附加成分-A
談談柯爾克孜語中“bay”、“-bay”和“bek”、“-bek”的漢譯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
新疆柯爾克孜族的跨國歷程與現(xiàn)狀探析
哈薩克語比喻及其文化特征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8
“v+n+n”結構的哈薩克語短語歧義分析與消解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13
永兴县| 聊城市| 宁都县| 汝州市| 华宁县| 台南市| 大石桥市| 高陵县| 得荣县| 驻马店市| 宜阳县| 资阳市| 高密市| 会泽县| 方山县| 凌源市| 印江| 尼勒克县| 宾阳县| 新竹县| 兴仁县| 来宾市| 班戈县| 紫云| 周至县| 娄底市| 卢湾区| 静乐县| 万全县| 于田县| 旺苍县| 厦门市| 扬中市| 广德县| 邯郸市| 乐清市| 广东省| 涿州市| 开鲁县| 屏南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