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桐桐 王軍濤
《西蜀夢》又稱作《關張雙赴西蜀夢》,簡稱為《雙赴夢》或《西蜀夢》,是關漢卿現(xiàn)存劇作中反映三國故事的兩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單刀會》。該劇作僅存四折,只有曲詞而無科白,最初見于《元刊雜劇三十種》,全名為《大都新編關張雙赴西蜀夢》,后來明成化本的《花關索傳》四種之四《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貶云南傳》中也出現(xiàn)了與此劇情節(jié)相仿的故事?!段魇駢簟穼儆谠s劇英雄歷史劇中的三國題材戲,但大部分內容在《三國志》等正史里并無記載,并且與之后出現(xiàn)的小說《三國演義》也有所區(qū)別。《三國演義》全稱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誕生于元末明初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群雄爭霸以及三國之間的權力角逐,最終司馬炎建立晉朝一統(tǒng)三國的歷史故事。諸如《西蜀夢》《單刀會》等元雜劇三國戲的出現(xiàn),對羅貫中創(chuàng)作《三國演義》有直接的影響,為其提供了大量的靈感。
《三國演義》與《三國遺事》也并非望文生義的一部有關三國的故事,而是兩部不同的文學作品?!度龂z事》是一部朝鮮文學作品,其中的“三國”指的是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該作品是朝鮮禪師僧一然所作的記錄三國野史的紀事文學,原本已不存,現(xiàn)存唯一善本是151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時,也就是李氏朝鮮時期慶州府吏李慶??械膽c州版,史稱“正德版”,共五卷,分為九門,初無序跋,冠以三國年表。全書記述了自壇君開國至新羅王朝滅亡期間三千多年的神異靈妙故事,主要記載佛教的歷史和傳說,同時也載有大量珍貴史料。筆者認為,《三國遺事》大概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故而取其書名為《三國遺事》。
一、《西蜀夢》中夢文化的闡釋
《西蜀夢》中的夢文化內涵可以從英雄夢的破滅、書生夢的破滅,以及家國夢的破滅,這三方面來具體闡釋。
其一,英雄夢的破滅?!段魇駢簟肥顷P漢卿的早期劇作,與《單刀會》《救風塵》并列為“英雄三部曲”。《西蜀夢》是一部典型的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民族英雄復仇型抒情悲劇,劇中關羽、張飛這樣的民族大英雄在國家未定時被小人張達、糜竺、糜芳所害,最終沒能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拯救黎民蒼生的遠大胸襟與抱負。正如第二折中諸葛亮追問的那樣,“一場苦痛誰承望?再靠誰挾人捉將?再靠誰展土開疆?做宰相幾曾做卿相,做君王那個做君王?”展現(xiàn)出了英雄逝去,國家及黎民百姓的未來無所寄托的傷嘆悲苦與迷惘惋惜之情。希望英雄能夠拯救天下蒼生的夢想最終破滅,英雄尚不能自保,試問天下誰能拯救蒼生,給讀者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其二,書生夢的破滅。在《西蜀夢》中,關漢卿以今昔對比的方式將關張二人的悲劇渲染得更加悲憤填膺。關張二人過去的輝煌與現(xiàn)在的悲涼同時也是對元代以關漢卿為代表的眾多文人的過去與現(xiàn)在甚至是虛無縹緲的未來的映射?!段魇駢簟芬彩俏⒂^意義上的元代文人之夢。異族入侵,打破了中原自古以來以儒家為主的社會體系。元朝統(tǒng)治者中斷了自隋唐時期便開始實行的仕進制度—科舉取士,并盡可能地限制漢人和南人的科場發(fā)展,且在法律制度、官場等眾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對讀書人的壓迫和歧視,讓眾多依賴科考出頭的文人無路可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儒家思想成為癡人說夢。當時處于“八娼九儒十丐”地位的文人們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靈創(chuàng)傷,他們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未來在哪兒,感到迷茫、苦悶、怨恨、孤獨甚至是恐懼,于是他們開始尋求自己的“獨善其身”之路。因此,產生了直接歸隱山林的隱逸派和以關漢卿為代表的利用文學作品來抒發(fā)心中憤懣的述懷派,這兩種不同心態(tài)的文人群體。當然,這也在客觀上使得元朝出現(xiàn)了別開生面的“書生不幸,文壇幸”的現(xiàn)象。
其三,家國夢的破滅?!段魇駢簟匪磉_的主旨內容與元代的社會大背景有很大的關系。在劇中,劉備也只是通過設祭壇的方式來祭奠自己的兩位兄弟,并沒能完成為這兩位英雄報仇及光復漢室的“大業(yè)”。劉備的無能為力,恰恰是當時落魄文人的真實體現(xiàn),他的蜀漢江山終歸成為南柯一夢?!段魇駢簟酚眠@一歷史事件來暗示現(xiàn)實中趙宋江山被元朝推翻,未來扭轉乾坤推翻元朝的希冀也是渺茫的。元朝統(tǒng)治者制定了“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黃時鑒《元朝史話》)的社會地位排序,打破了中原漢人原有的政治、文化、歷史、民俗等傳統(tǒng)秩序,讓中原百姓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壓迫。關漢卿通過“夢”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于異族入侵的不滿,對于回歸傳統(tǒng)社會的渴望,又流露出自己對于家國破滅但自己無能為力的深深的無助感。
綜上,關漢卿便是透過《西蜀夢》來表現(xiàn)自己內心的苦悶,彷徨游走于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無法自拔,在家國破滅、英雄逝去、仕進無門的情況下,發(fā)出“誰來救天下蒼生”的悲涼呼喊。
二、《三國遺事》中的夢文化闡釋
《三國遺事》中的夢具有多種形式,有胎夢、預言夢、神助之夢、神旨意之夢、佛法無邊之夢、心想事成之夢、凡人脫俗之夢等。綜觀其內容可知,夢不僅是在表達各種人生哲理,也是在表現(xiàn)朝鮮民族關于夢的理念及其民族的根源審美與民族精神。透過《三國遺事》中的各種夢意象我們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第二卷,紀異第二“真圣女大王 居陀知”中金良圖夢到老人告知其如何才能得到順風,“善射一人留此島中,可得便風”。感通第七“郁面婢念佛西升”中,大師懷鏡夢到老人給予其麻鞋和葛鞋各一雙,并且引導其到了一個“古神社”,“諭以佛理,斫出祠側材木”。這里所提到的老人意象,便是朝鮮民族獨特的“老人文化”的體現(xiàn)。筆者認為,當今韓國社會中畸形的“前后輩文化”的前身便是“老人文化”。《三國遺事》中所塑造的老人意象,大多數(shù)是一種先知引路人的形象,體現(xiàn)出他們對老人形象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認知,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國儒家思想的影響,使得他們對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尤為推崇,這也是韓國“森嚴”的“前后輩文化”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
朝鮮的民族文明受中華文明浸染較深。自春秋戰(zhàn)國起,中原典籍就開始傳往朝鮮了?!度龂z事》的創(chuàng)作更是深受我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其中比較突出的便有“孝文化”。例如,孝感第九中的“向得舍知割股供親”“孫順埋兒”“貧女養(yǎng)母”“大城孝二世父母”“真定師孝善雙美”等,可以看出其深受我國二十四孝文化的影響。作者通過對這些“非常態(tài)”的至孝的事例的描述,表現(xiàn)出了其極其重視“孝”的民族心理與價值觀。
就《三國遺事》中的夢意象來說,其中“天”“熊”“英雄”等意象展現(xiàn)較多,這充分展現(xiàn)出了遠古朝鮮人民的民族崇拜與民族心理。第一卷,紀異第一的“東扶余”中,大臣阿蘭弗的夢中夢到“天帝降而謂曰:將使吾子孫立國于此,汝其避之。東海之濱,有地名迦葉原,土壤膏腴,宜立王都。阿蘭弗勸王移都于彼,國號東夫余……”第二卷,紀異第二“駕洛國記”中,“同見皇天上帝,謂曰:駕洛國元君首露者,天所降而俾御大寶。乃神乃圣。惟其人乎。且以新花家邦。未定匹偶。卿等需遣公主而配之。言訖升天。形開之后。上帝之言。其猶在耳。爾于此而忽辭親向彼乎……”這兩個例子都是神助類的夢,因為聽從了神的旨意,因此獲得了想要的結果,文中相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朝鮮民族對“天”的崇拜與敬仰。除了對天的崇拜外,其對熊、老虎、神龍等也十分敬仰,傳說朝鮮人的始祖壇君便是由熊女所生,《三國遺事》所記載的第一則神話便是始祖壇君的神話,這充分體現(xiàn)了古朝鮮民族對圖騰的崇拜觀念。與《西蜀夢》相同,古朝鮮人民也對英雄有著尊敬、崇拜甚至是渴望的情感。英雄意象在《三國遺事》中也十分豐富,比如第一卷,紀異第一“金庾信”中的金庾信便是協(xié)助新羅完成統(tǒng)一三國大業(yè)的主要英雄?!澳挝鹜?金堤上”中“寧為雞林之犬豚,不為倭國之臣子。寧受雞林之箠楚,不受倭國之爵祿”的金堤上便是新羅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英雄。“末鄒王 竹葉軍”中的末鄒王便是在去世后依然在冥冥之中護佑著新羅的君主類英雄。
總之,《三國遺事》中對于夢文化的表現(xiàn),大多數(shù)還是體現(xiàn)在朝鮮民族的精神、心理上,研究其中的夢文化更是對古朝鮮民族文化的挖掘。
三、《西蜀夢》與《三國遺事》夢文化的同與異
筆者認為《西蜀夢》與《三國遺事》的相似之處主要在于時代背景、英雄崇拜、創(chuàng)作宗旨三個方面。
首先,在時代背景上?!段魇駢簟返膭?chuàng)作時間雖不確定,但據(jù)其作者關漢卿的生卒年代來看應為1234至1324年間;《三國遺事》的成書年代據(jù)此書內容所載,其成書時間應為1281至1287年間。據(jù)此來看,兩部作品在創(chuàng)作時代上是屬于同一時期的,同屬我國歷史中的元朝?!段魇駢簟肥顷P漢卿在國家淪陷,蒙古鐵騎入侵,社會秩序被“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的統(tǒng)治者打破,文化發(fā)展受到制約,民族習俗被強行改變的空間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的。同樣,僧一然創(chuàng)作《三國遺事》的時期高麗也處于元朝宗藩之地時期,那個時代的高麗沒有自己的文字,處于舉國上下使用漢文字的漢文學時代,物質生活、文化生活上受到元朝壓迫的同時,高麗政權實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黎民百姓的日子同樣備受煎熬。
其次,在對英雄的崇拜上。眾所周知,《西蜀夢》中的關羽和張飛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是拯救黎民蒼生的關鍵人物,是百姓甚至是君主的希望,兩人被害,使得國家的未來無可寄托。《三國遺事》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英雄故事,上文已提到,不再過多贅述。
最后,在創(chuàng)作主旨上。關漢卿與僧一然均想要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來抒發(fā)內心的不平,想用文學作品來喚醒和拯救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關漢卿想要恢復漢人地位,回歸儒家正統(tǒng),因此渴望能夠有英雄來救世。僧一然同樣想要改變國家現(xiàn)狀,弘揚民族精神,激起民族共鳴,救黎民于水火。
相較而言,兩者除了文體不同之外,其最大之異在于,《西蜀夢》更像是一個宏觀的民族大夢,而《三國遺事》則更像是由無數(shù)個個人的小夢組成的微觀意義上的民族夢。如果只將兩部作品中的“夢”當作一個故事來看,那么只能看到一些常識類的內容,只有穿過這些常識去探究它的深層內涵,才能體會到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思想。
通過對《西蜀夢》與《三國遺事》中夢文化內涵的挖掘,我們可以看出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比較不同民族之間的夢文化差異,有利于文學甚至是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這對于文明的發(fā)展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