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云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鎮(zhèn)初級中學)
家風是對家族品質的傳承,是一個家族、家庭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道德規(guī)范等,是世代傳承的家族風氣,是家族、家庭的象征[1]。將優(yōu)良的家風引入初中德育工作中,能更好地轉變學生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未來發(fā)展。同樣,挖掘學科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德育元素,讓學生在構筑優(yōu)良家風的時候借鑒利用,也能提升學生的思想,優(yōu)化他們的品德[2]。
《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以推進大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一體化為重點,整體規(guī)劃、分層設計、有機銜接、系統(tǒng)推進,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學校學科教育中,教師要體現(xiàn)出整體性、銜接性、系統(tǒng)性,將良好家風和各個不同學科的學風巧妙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家風,優(yōu)化思想品德。在教授文學類課文的時候,學生可以品味主人公高尚的品德,并思考如何完善自己的行為,從而構筑良好家風。
在閱讀《回憶魯迅先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魯迅的家風是什么樣子的,分別探究魯迅對待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魯迅對待妻兒、朋友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繼而體會他的高潔人格。學生認識到,魯迅嚴于律己,哪怕生了重病,依然堅持工作,希望能完成自己的著作。他對待家人的態(tài)度也很好,以誠待人,他的妻兒、朋友,也都將他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在感受魯迅的人格魅力后,教師安排學生結合自己的家庭,反思自我,說說自己在家中是否也會認真學習,對待父母家人的態(tài)度怎樣,并說說如何才能改善行為,端正思想,形成高潔的人格,更好地和家人相處,形成和睦的家風。
在語文閱讀課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感受什么是良好家風,并對照自己的行為,思考如何能塑造高潔人格。
家中人人平等,都有發(fā)言的權利,大家都理性分析問題、辯證思考,這也是良好家風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部分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自我意識比較濃烈,不能夠理性分析自己和家人之間存在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融入科學類課程,讓學生思考如何辯證分析問題,并將這種思維品質融入家庭生活中。
初中學生進入了青春期,常常容易和家人發(fā)生爭執(zhí),這不利于構筑良好家風。針對此問題,教師利用科學課程,發(fā)展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學生圍繞“蝴蝶屬于益蟲還是害蟲”這個問題,自主觀察實踐、搜索信息,并得出答案。在分析中,他們發(fā)現(xiàn)蝴蝶在幼蟲期會啃食植物,可以算害蟲,但是在成蟲期能給植物傳授花粉,有的甚至還吃蚜蟲等其他害蟲。所以,很難說它是害蟲還是益蟲,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辯證分析問題。在形成了科學頭腦后,教師再讓學生舉一反三,分析家庭紛爭,探討父母“不讓自己玩電腦”等事情,到底是好是壞。學生認識到也要辯證看待問題,可以和父母冷靜討論,分別列出好處和壞處,然后再決定。這使他們深刻認識到理性思考是構筑良好家風的基礎。
結合科學課程,學生認識到要辯證分析問題,理性看待自己和家人之間的矛盾。在遇到家庭紛爭的時候,也要用科學頭腦分析問題。這樣才能構筑良好家風。
家風包含很多方面,提升家庭成員的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也是家風的一個方面。教師可以結合藝術類課程,組織學生參與審美賞析和創(chuàng)作活動,動手實踐,創(chuàng)作美化家庭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
在美術課上,教師可以圍繞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組織學生參加審美賞析活動。學生可以結合具體畫作分析一下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等繪畫專業(yè)術語,點評經典的傳統(tǒng)繪畫。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說說自己家庭成員的審美觀點是什么,如果要創(chuàng)作一幅畫作裝飾家園,可以選擇什么類型的畫作。如有一名學生認為,自己的父母都喜歡傳統(tǒng)詩詞,對于水墨畫也很感興趣。所以,他想畫一幅水墨山水畫,掛在床頭,讓父母欣賞。還有一名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比較喜歡西方文化,尤其對油畫比較感興趣。他想在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借鑒一些油畫的技巧,在家中裝飾中西合璧的畫作,讓父母也了解更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師組織他們參與實踐活動中,并說說用畫作裝飾居家環(huán)境后,家人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了哪些改善。這樣,學生就逐步明白構筑美好環(huán)境對形成良好家風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提升了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他們可以將自己對美的理解說給家人聽,和他們一起探討如何美化家庭生活環(huán)境,為改善家風創(chuàng)造物質基礎。
傳統(tǒng)文化倡導“家國一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在學校生活中,精神文化建設是重要的學校資源,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維度之一。要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文化教育中,進而對構筑良好家風,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誦讀儒學經典,結合時代反思,試著制定班風班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然后再將自己的感悟用于“齊家”,完善家風。
在誦讀經典時,可以選擇《論語》《荀子·勸學》《師說》等和學習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課文,組織學生誦讀感悟。他們不僅要熟讀經典名著,還要總結歸納古人的思想,說說如何用于制定班規(guī)。如有的學生從《師說》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中得到啟迪,認為可以組成班級學習互助小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被幫扶或者幫扶他人,這樣能構筑互助進步的班級。他們將組織互助小組的問題,寫入了班規(guī)中。此后,教師讓他們思考在家庭生活中,自己是否也是一個“懂規(guī)矩”的人,探討家庭是否需要“規(guī)矩”。學生逐步認識到,尊重長輩,關心父母,分攤家務等,都可以成為軟性家規(guī),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就建立起校園和家庭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圍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自主認知、判斷,逐步梳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制定班風、班訓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樣他們在家庭生活中也會自愿接受甚至參與家規(guī)的制定,輔助構筑良好家風。
學??梢栽O計一些文化活動,將家國情懷融入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此后,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和家人的行為,試著在家庭生活中,也選擇和家人一起參與具有家國情懷的文化活動。
學習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愛國詩歌作品后,學生被詩人的愛國情懷所感染,調動了自己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借此契機組織“愛國古詩詞誦讀活動”。學生上網搜索古今中外各種愛國主題詩詞作品,誦讀出來,和同學分享。他們還可以搜索背景資料,講述詩歌背后的故事。在完成文化活動后,教師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試著和家人探討一些愛國主題的文藝作品,提升家人的感悟。如有一個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他們被主人公的大無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感動。一家人在家庭聚會的時候也探討了對該作品的理解。這樣,就構筑了從校園到家庭的良好文化氛圍,讓學生浸染家國情懷。
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熱愛家國的思想。他們在家庭生活中也會自覺參與類似的活動,讓家庭氛圍更為和諧。
構筑良好家風還要積極聯(lián)動家長力量。教師可以用微信聯(lián)系家長,了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存在哪些問題,然后選擇有代表性的項目,設計相關的親子活動。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陽光心態(tài),讓他們積極面對人生。
在改善學生心理問題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聯(lián)系家長,讓他們觀察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xiàn),說說存在哪些問題。在整合歸納后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小學更大,所以部分學生在難以提升學習成績的時候,容易產生消極心態(tài)。針對此問題,教師設計了“對困難說再見”主題親子活動,邀請家長來到班級中,給孩子說說自己的成長、工作經歷。家長可以說說自己在開辦企業(yè)、參與科研等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調整心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此后,再組織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放飛情緒風箏”活動,將不良情緒寫在風箏上,然后放到天上去。通過這個象征性活動,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靠努力,控制住不良情緒,將消極心態(tài)轉化成積極心態(tài)。該活動有效利用了家長資源,對改善學生心理問題有很大幫助。
聯(lián)動家長資源既能構筑良好家風,又能讓學生將陽光的心態(tài)融入班級生活中,優(yōu)化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因此,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根本,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也是重要的學校資源,是家風教育的重要維度之一。教師可以選擇和家風有關的主題,引導學生互動交流,探討形成良好家風的成功經驗。
在“構筑良好家風”主題活動中,教師先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庭有哪些良好的家風。學生可以多人一組,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家庭生活的美好瞬間。如有一個小組演繹了睡覺前一家人召開“夜談會”的經歷,家長說說自己的生活經驗,孩子談談自己遇到的困擾。這樣呈現(xiàn)出和睦相處的家庭生活氛圍。學生還可以參與辯論活動,說說某些家風是否好。如有一名學生提出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特別好,什么事情都依著自己。但是也有的同學認為這是“溺愛”,不屬于良好的家風。他們可以各抒己見,圍繞這個問題互動探討。學生還可以說說構筑良好家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同學幫忙解決。如有學生提出自己的父親比較固執(zhí),不太好說話,他請同學們說說,該怎樣才能說服父親,讓父親同意自己學舞蹈。
在主題交流中,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良好的家風,還可以辯論一下,看看某些家風是否有良好家風,他們還可以提出自己和家人相處時遇到的問題,向同學尋求幫助。這樣就能讓他們豐富經驗,優(yōu)化實踐效果。
在組織社會實踐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組建社團,拓寬認知視野。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了解傳統(tǒng)文化、時尚文化、科學知識,增長見識。在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后,他們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也積極踐行,從而輔助構筑良好家風。
在南通地區(qū),有很多傳統(tǒng)文化項目,如手織壁掛絲毯、絲綢剪貼、海門山歌、童子戲、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參與相關的社團活動中,了解這些項目的文化傳承,學習基本技能,讓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形成初步認知。此外,還可以組織時尚類社團,如組織學生參與滑板、吉他、攀巖等社團,體會時尚青年的生活。在科學知識類社團中,學生可以參與探索家鄉(xiāng)獨特動植物,了解它們生長習性的活動中。在這一系列的社團活動中,學生的視野逐步拓寬。教師引導他們思考,如果要豐富家庭生活,自己也可以選擇一些文化活動,和家人一起參與進去。這樣既能讓家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又能構筑美好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如有一名學生向父母展示了吉他技能,并組織了家庭演唱會。
通過社團活動,學生了解了一些平常不太接觸的文化和科學知識,這讓他們的視野更寬闊。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也能有選擇地挑選積極文化,優(yōu)化家庭生活氛圍。
組織學生參觀文物、名人故居等,能給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也能讓他們產生思想上的震撼。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能展現(xiàn)鄉(xiāng)土文化的參觀活動,這樣,能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讓他們體會家鄉(xiāng)流傳的淳樸家風,并得到啟迪,改善自己的家風。
張謇是南通地區(qū)的歷史名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張謇紀念館,通過參觀文物、聆聽故事等方式,了解張謇的家風,并思考他的故事給了自己什么啟迪。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看到了不少展現(xiàn)張謇先生業(yè)績的照片。他們看到了反映張謇童年生活的塑像《教子拾金不昧》。他們發(fā)現(xiàn)張家一直都有很好的家風,張謇父親張彭年拾到他人錢包,及時歸還,這給張謇做了很好的榜樣。他們還看到了展現(xiàn)張謇帶領民工抗擊臺風海潮,保護海堤的壯烈場面,認識到張謇有著艱苦奮斗、身先士卒的精神。這一系列展品給了學生很大的視覺沖擊,讓他們體會到張謇的家風,他們隱隱感覺到張謇取得的巨大成就,可能與良好的家風有著一定的關系。教師繼而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的家庭是否也有類似的家風,并思考如何模仿張謇,讓自己的家庭也體現(xiàn)出父慈子孝的美好場景。
在參觀活動中,學生從古人的身上得到啟迪,進而引發(fā)他們思考,探究怎樣的家風才能既傳承傳統(tǒng)文化,又體現(xiàn)時尚氣息。這對于學生改善家風有很大幫助。
優(yōu)秀的家風遵循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貼近日常生活實際,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會產生一些正面的影響。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師要挖掘豐富多彩的學校資源,探討家風教育的各種維度,讓學生思考在家庭生活中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敦促其他家庭成員,促使整個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這樣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生長環(huán)境,為傳承優(yōu)秀家風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