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前小說中的祈雨文化

2023-12-01 03:21
關鍵詞:搜神巫術神靈

何 亮 應 豪 杰

(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1331)

農(nóng)業(yè)是古代民眾生存之本。天氣直接關系到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收成,甚至決定百姓生死。歷史典籍中,不乏因天災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史實。各自然災害中,旱災出現(xiàn)的頻率甚高,《漢書》近50處、《后漢書》近70處、《晉書》近40處記錄了各地的旱情。長期的干旱導致糧食價格飛漲,“以久旱谷貴,金一斤直米二斗,百姓嗷然無生賴矣”[1]2764,百姓失去生存的依托。意在“補史之闕”的唐前小說,也有不少篇目是關于旱災的書寫。這些內(nèi)容與史籍相互印證的同時,也形象地呈現(xiàn)了祈雨的主體、具體儀式、關涉的神靈,以及百姓的生存境況。目前從宗教、祭祀、民俗等層面對唐前小說進行的研究,雖已涉及祈雨文化,如張澤洪《道教齋醮科儀研究》、劉道超《筑夢民生 中國民間信仰新思維》、向柏松《中國水崇拜》、吳十洲《帝國之雩18世紀中國的干旱與祈雨》等,但專門性的研究較少。本文結合當時的社會生態(tài),深入分析唐前小說中祈雨的形式、目的、主體等,揭示其文化內(nèi)蘊。

一、祈雨的主體:不限身份,重德行

旱災是關涉百姓生死存亡的重要自然災害。久旱無雨之際,代表著國家權力的皇室、官府,以及生活受到直接影響的勞苦大眾,都舉行祈雨活動。經(jīng)史文獻側重于書寫上層統(tǒng)治者,民間百姓則極少提及?!抖Y記·月令》對祈雨用意、儀式進行了說明與規(guī)定:“小暑至……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實?!盵2]499-501旱祭有鮮明的等級差異,天子祭于上帝,諸侯向上公之神祈禱?!逗鬂h書》卷三十五《張曹鄭列傳》載錄了建武年間,和帝面對大旱采取的系列舉措:“時歲災旱,祈雨不應……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陽獄,錄囚徒,收洛陽令陳歆,即大雨三日。”[3]1199君王懲處失職官員、大赦天下迎來降雨,宣揚了天人感應的施政理念。身份卑微的普通民眾,他們的自救,多見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據(jù)統(tǒng)計,唐前小說中出現(xiàn)與祈雨相關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于《搜神記》《搜神后記》《西京雜記》《博物志》等志怪、博物體小說集,如《西京雜記》“止雨如禱雨” ,《博物志》“祈雨”,《搜神記》“于吉”“祈雨”“葛玄”“湯禱雨”“諒輔”“周暢”“樊山火”“火燒山”,《搜神后記》“虬塘”“祝禱于龍穴”,《神仙傳》“董奉”等。唐前小說中載錄的祈雨,聚焦點不是參與者的身份,而是祭祀時施法者、法術的神異,以及祭祀主體的德行。

(一)身懷法術之士

佛徒、道士、巫覡等,不乏法力超群的“能人異士”。他們行走民間,以法術為俗眾排憂解難。如《神仙傳》中的董奉身有異術,當?shù)卮蠛?奉縣令丁士彥之命祈雨:“董奉……長宿識之,問曰:‘君無有道也?昔在縣時,年紀如君輩,今吾已皓白,而君猶少也?!愒?‘偶爾耳。’”[4]333祈雨過程在作品中略而不談,卻細致描摹了董奉的不同尋常:歷經(jīng)多年,同輩皆白發(fā)蒼蒼,其容顏卻仍如少年?!端焉裼洝分械母鹦玫澜谭傂g請雨:“乃書符著社中,頃刻間,天地晦冥,大雨流淹?!盵5]12施法后,天地產(chǎn)生的異象,大雨傾至的奇幻場景,是小說著力之處。這一類型作品受宗教、巫術等影響甚深。在宗教、巫術等信仰中,法術(意念、意識或某種神秘儀式)能夠將人的力量延伸,打破自然與社會對人的束縛。一旦發(fā)生天災人禍,可控制鬼神、役使外物。祈雨術就是此觀念的體現(xiàn)。

(二)仕人

步入官場的士人,特別是德行深厚、秉公執(zhí)法的義官,在祈雨中承擔著重要角色。歷朝歷代極為重視祈雨,《北史》《晉書》《隋書》等歷史典籍記載了君王、宰臣等舉行的祈雨儀式。歷史典籍展現(xiàn)的是皇家、官府的威嚴,凸顯參與祈雨活動的群體龐大,傳達對天神的虔敬與敬畏。唐前小說中的書寫則不盡然。作品極力謳歌仕人為百姓祈雨的獻身精神,以故事的形式宣揚官府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天下蒼生。如《搜神記》“諒輔”,夏天枯旱,太守諒輔在庭院中暴曬,“使輔謝罪……乃積薪柴,將自焚焉。至日中時,山氣轉黑起,雷雨大作,一郡沾潤”[5]131。雨水仍未至,諒輔自焚、自責的祝禱詞感動了上蒼,終迎來降雨。《西京雜記》卷一“止雨如禱雨”未具體描寫祈雨的過程,卻交代了祈雨人的身份顯赫,“丞相御史二千石禱祠,如求雨法?!必┫?、御史都參與祈雨,足見朝廷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視?!端焉裼洝贰皷|海孝婦”中的周青含冤而死,郡大旱三年,“太守即時身祭孝婦冢,因表其墓。天立雨,歲大熟”[5]139。太守秉公執(zhí)法,為孝婦翻案,并親自祭孝婦。孝婦沉冤得雪,太守為民的公心讓大雨立至。中國是禮儀社會,講究以德治理天下。德行兼?zhèn)涞臑楣僬咂矶\,更能獲得神靈的眷顧。

(三)尋常百姓

在古代中國,農(nóng)作物是眾生賴以生存的根本。出現(xiàn)不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的氣候,最憂心的還是百姓。他們自發(fā)舉行了祈雨活動。如《搜神記》“湘穴”:“歲大旱,人則共壅水以塞此穴,穴淹則大雨立至?!盵5]161大旱來臨,人們用其他水道的水淹蓋干涸的洞穴,就能迎來降水。顯然,這種簡單、樸素的祈雨方式,是接觸巫術思想的遺留。接觸巫術“在這樣的概念上建立的:事物一旦互相接觸過,它們之間將一直保留著某種聯(lián)系,即使他們已相互遠離。在這樣一種交感關系中,無論針對其中一方做什么事,都必然會對另一方產(chǎn)生同樣的后果”[6]68。將沒有關聯(lián)的水道相接,兩者之間會互相作用,水量充沛的水道屬性轉移到枯竭的水道,大雨從而應時而至?!端焉裼洝贰皹渖顸S祖”中,前來祈雨的是各位父老鄉(xiāng)親:“朝來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于帝,明日日中大雨……至期果雨。”[5]217樹神將民間苦楚上傳天帝,最終喜獲降雨。百姓向樹神祈雨,傳承了遠古時期“萬物有靈”的觀念。因樹木與人類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原始先民早就將之作為一種崇拜,并成為民族心靈深處的信仰。

祈雨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殷商時期,祈雨活動就已存在。殷商卜辭第375片就記錄了祈雨的咒文:“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東南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盵7]378祈雨活動的盛行與當時的自然環(huán)境、思想觀念、宗教信仰,以及生產(chǎn)力水平等相關。面對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不論是統(tǒng)治者,還是普通百姓,他們將希望寄托于能降雨的神靈。官府長時間對巫術的忌諱、明令禁止決定了與巫術、民間信仰相關的素材難以載入經(jīng)史文獻。而不受限制的小說,搜集、編撰資料之時,視野不局限帝王將相,民俗、巫術等進入作品,彌補了經(jīng)史文獻的不足。當然,唐前小說中進行祈雨的主體,仕人、術士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術士往往也出于統(tǒng)治者的要求而介入。統(tǒng)治階層對祈雨的重視,主要因為農(nóng)業(yè)在政事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折射出“農(nóng)業(yè)興邦”“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小說篇幅簡短、通俗易懂,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祈雨主體的德行,宣傳為官者一心為民的正面形象,更有利于教化民眾。

二、祈禱的神靈:思想雜糅,多神信仰

風調雨順事關國泰民安。應時、應季而雨的美好祈愿,誕生了諸多雨神。殷商時期,掌管降雨的是天神。殷墟卜辭《前》3185、《乙》1312等有天神主宰雨水的記載?!敖袢碌哿疃嘤?”“帝其令雨?帝不令雨?”春秋時期,圖騰崇拜的“龍”成為興云致雨的神物。除此之外,還有司雨的“雨師”。王逸注楚辭《天問》“蓱號起雨,何以興之?”曰:“蓱,蓱翳,雨師名也?!盵8]61在唐前小說中,除經(jīng)史文獻所提及,祈雨時禱祝的神靈更加多樣化。山川樹木等自然之神,彭祖、袁雙、徐叔寶、伽梨、釋慧遠等佛、道人物,錫杖等佛道圣物,都能興云降雨。

(一)龍

龍能致雨源于對龍神的信仰。據(jù)相關研究,有些學者認為龍的原型是蛇,有些認為是彩虹、雷、閃電等自然氣候,但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是形體與龍比較接近的蛇。龍能司雨,主要因素有:城隍取代龍作為保護神的信仰后,龍降級為分管雨水的水神;對天象的認識、對星宿的命名,使龍成為主管降雨之神;人們潛意識地將龍與飛行的靈物、云聯(lián)系在一起,因而具備了降雨的能力[9]168-170。唐前小說承襲了此觀念,如《搜神記》“病龍雨”,農(nóng)夫在龍洞祝禱得雨,“農(nóng)夫禱于龍洞,得雨”[5]237。《搜神后記》“虬塘”,只要在虬山龍穴洞祈禱即能獲雨,“武昌虬山有龍穴……歲旱禱之,即雨”[10]485。唐前小說中,向龍祈雨的大多數(shù)是普通百姓,祈雨的儀式極為簡單,重在愿望的傳遞與祝禱者的心意,不在于儀式本身。這也可以看出龍神信仰的俗化。

(二)自然神

遠古先民“萬物有靈”的觀念讓山川樹木等自然界的諸多生物成為掌管風雨的神靈。如《搜神記》卷十八中的樹神,“廬江龍舒縣陸亭,流水邊有一大樹……時久旱……我樹神黃祖也,能興云雨”[5]217。樹神是巫術思想產(chǎn)生的參拜物,春去秋來,樹木旺盛的生命力讓先民欽羨不已?!俄n非子·說林上》所云:“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盵11]484他們從樹壽命的生生不息,雨水與生命緊密相關的聯(lián)想中,將樹看成行云降雨、化生萬物的神靈。依水而生的魚也是行雨之神,如《西京雜記》卷一“刻玉石為魚”:“昆明池,刻玉石為魚……漢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盵12]46由于魚與水的密不可分,逐漸被視為能呼風喚雨的雨神。中國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史籍等保存了諸多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兜弁跏兰o》載錄了向大魚求雨的習俗,“黃帝五十年秋……見大魚負圖書,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13]6,黃帝殺五牲向魚神祈雨,說明魚神降雨的信仰已植根于先民思想意識。

(三)佛道人物、圣物

隨著道教的興起,其影響力輻射至民眾日常生活。尤其是魏晉時期,葛洪、陸修靜、寇謙之等人將道教的教理、教儀、神仙譜系等理論化、系統(tǒng)化后,道教極為興盛。道教神靈譜系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古往今來的神靈幾乎都被納入其中,民間新產(chǎn)生的神靈也赫然在列。受此影響,唐前小說中出現(xiàn)了不少庇護百姓的神仙。如《搜神記》中的彭祖作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一員,掌管風雨,“禱請風雨,莫不輒應”[5]3;《異苑》卷五“丹陽袁雙”,袁雙戰(zhàn)敗身亡后,不知其為鬼怪,還是神靈。道俗仍于二月晦擊鼓、跳舞,在袁雙廟祈祠,風雨即至;卷六“徐道饒”,道士在鬼怪協(xié)助下,霖雨降臨。人們不在乎妖鬼神怪的性質與來源,只要能庇護天下百姓,保證國泰民安,便樂意將之稱為“神”加以信奉、祭祀。這也體現(xiàn)了道教信仰對人現(xiàn)實生命價值、生存質量的重視。

佛教傳入中國后,佛陀、與佛教相關的物件具有了神性,成為可依賴、信奉的神靈。如東晉法顯《佛國記》中供養(yǎng)的錫杖,在僧徒、百姓的祝禱中,如愿降雨,“佛錫杖……彼國土亢旱,府國人相率出衣,禮拜供養(yǎng),天即大雨”[14]112;那竭國大旱之際,向佛僧伽梨祈福,天即大雨?!懂愒贰肪砦濉吧抽T釋慧遠”,僧人齊聲唱偈,霹靂陣陣中,龍興雨降。唐前小說中,與佛教人物、圣物祈雨相關的作品較少,零星分布于《幽明錄》《佛國記》《異苑》等載錄異國風物、宣揚佛教的志怪、筆記小說集。

在唐前小說中,降福澤于百姓的神靈來源較為復雜,涉及山川樹木等自然神,神話傳說中的神人,巫術、宗教中的神靈。龍、魚、樹木等自然界動植物司雨的觀念,源自對生命、水源等的崇拜,與遠古先民認識世界的方式相關;而彭祖、錫杖等宗教人物、圣物,執(zhí)掌雨水并不是其唯一職屬。如彭祖,曾慥《類說》突出其導引之術,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提及其長生之法,道典《彭祖攝生養(yǎng)性論》強調其養(yǎng)身延壽之訣等;又如錫杖,陳劭《通幽記》講述其驅邪除魅的神力,長白浩歌子《螢窗異草初編》鋪陳其破除妖術的神通等。由此可見,佛教、道教中的神靈以及圣物,既能降妖除魔,又能賜福驅災。當人們有需求時,只要向其中的某一個祈禱即能達成所愿。較早出現(xiàn)于中國文學中的神,如西王母、女媧、伏羲等,各司其職,作用較為單一。隨著佛教、道教的產(chǎn)生,以及佛道與其他思想的相融互滲,神靈職能表現(xiàn)出“身兼數(shù)任”的特點。

三、祈雨的儀式:形式多樣,意蘊豐富

早在有文字記載的殷商時期,甲骨卜辭就有諸多關于祈雨儀式的記載。祈雨時,官方、民間都會采取一定的儀式與神靈溝通。一般來說,官府的祈雨更具有儀式感,有專門的祈雨人員、祭品,還會遵循一定的程式。而民間的祈雨較為簡單,只要真誠禱祝,就能與神靈心意相通。祈雨的儀式雖千差萬別,大體不出兩類:巫術祈雨、祭祀祈雨[15]198-223。唐前小說中的祈雨儀式,沿襲了傳統(tǒng),但又不受限于傳統(tǒng),形式更加多樣。

(一)巫術祈雨

巫術祈雨涵蓋兩方面的蘊義:以相似律為基礎,模仿祈求神靈的形象(司雨神)與行為動作(主要指降雨行為)以求得降雨。根據(jù)接觸律,將災難轉嫁給祈雨主體,并給予象征性的懲罰以求得降雨[15]198。在唐前小說中,以模仿祈求神靈的形象與行為為主,如《搜神記》卷二十“病龍雨”、《搜神后記》卷十“虬塘”、《西京雜記》卷一“玉魚動蕩”等,具體神靈形似物祈雨的皆屬于此類。另也有部分小說以脅迫神靈的方式祈求降雨。如晉顧微《廣州記》“殺牛祈雨”:“池邊有一石牛,人祀之。若旱,百姓殺牛祈雨,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禮畢,則天雨太注。”[16]48牛是農(nóng)耕社會的重要畜力,嶺南等偏遠之地,以及壯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產(chǎn)生了牛為雨神的信仰。殺掉與牛神同類的牲畜,達到震懾牛神從而降甘霖的目的。東晉干寶《搜神記》“樊山火”也是如此,以燒山威懾雨神降水,“樊東之口,有樊山。若天旱,以火燒山,即至大雨。”[5]160以巫術祈雨的儀式,受先民“萬物有靈”觀念影響,多在民間施行,儀式大體是象征性的,極為簡單。對民眾而言,長期以來對自然認識的方式已成為一種潛意識,他們能夠認同、接受這種巫術思想。從經(jīng)濟層面考慮,并不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以巫術祈雨出現(xiàn)在與普通民眾、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題材相關的小說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二)祭祀祈雨

祭祀祈雨有較為嚴格的儀式,需要主持祭祀的人員及相關祭品。祭祀祈雨往往由官方舉行。祭祀祈雨欲通過“犧牲”滿足神靈的物質需求,通過樂舞讓神靈獲得精神上的享樂。神靈獲得物質、精神上的愉悅就會滿足人們的愿望而普降甘霖。這是世人將自己的欲望、想法“強加”于神靈的體現(xiàn)[15]218。在唐前小說中,祭祀祈雨的儀式主要有:燎祭、獻祭、雩祀。

燎祭祈雨[17]139,即點燃柴薪,焚燒犧牲祈雨,是國家祭天的儀式。據(jù)《尚書》記載,從傳說時代的堯舜禹時期,就有以國家、部落名義進行的此種祈雨。燎祭時,裊裊升空的柴煙,極像諸神在接受獻祭。唐前小說容納了燎祭祈雨的習俗。如《搜神記》“諒輔”,太守準備柴火自焚,“乃積薪柴,將自焚焉”[5]131。在燎祭祈雨儀式中,主持祭祀之人溝通天神。用火焚燒主祭,其靈魂升天后,便于向上天稟告旱情。對此《左傳》有載:“夏,大旱,公欲焚巫尪?!编崗┳⒃?“旱者而向天,天哀而雨之?!盵18]398僖公用火燒巫與太守自焚,意圖如出一轍。

獻祭祈雨,顧名思義,以非焚燒的形式進行祈雨。祭祀的神靈不同,具體儀式有較大差異。祭祀地上的神靈,有沉、埋、投等。后出現(xiàn)以祭品供奉的方式祈雨,天地間的神靈都可采用。供奉興起后,普遍用于各祭祀活動。 唐前小說,供奉祭祀祈雨的作品較多。如《搜神記》卷一“于吉”,孫策妒忌于吉深受兵士擁戴,欲將除之而后快,借口大旱,讓其充當祈雨的祭品:“令人縛置地上,暴之,使請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當原赦;不爾,行誅。”[5]160長久亢旱,商湯以自己為祭品,向天帝祈雨?!皽艘陨矶\于桑林,剪其爪發(fā),自以為犧牲,祈福于上帝”[5]110。

雩祀是古代旱災嚴重時舉行的求雨儀式?!吨芏Y·司巫》有“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19]687的記載。雩祭自周代開始就已形成,是一種古老的祈雨風俗?!墩f文》云:“雩,夏季,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盵20]574雩祀以音樂、舞蹈等藝術方式娛神祈雨??此茻狒[、輕松的場景,有著嚴肅的宗教內(nèi)涵。唐前小說也有此古老的祈雨習俗,不過祈雨的儀式趨于俗化,道士、俗眾都能雩祀祈雨。如劉敬叔《異苑》卷五:“今道俗常以二月晦鼓舞祈祠,爾日風雨忽至?!盵21]43

(三)德行祈雨

天人感應衍生出德行可祈雨的觀念。根據(jù)現(xiàn)存可考文獻,天人感應最早見于《尚書·洪范》?!逗榉丁吩?“曰肅,時寒若。曰乂,時旸若?!盵22]320君主施政的態(tài)度與天氣相互感應。施行仁政,風調雨順,施行暴政,氣候反常,不利農(nóng)時。楚簡《魯邦大旱》記載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就此問題進一步闡發(fā),“邦大旱,毋乃(失)者(諸)型(刑)與惪(德)(乎)”[23]106,旱災是上天對國君失德的懲罰。反過來,修德之人能得到上天的眷顧。唐前小說對此就有反映。如《搜神記》中的周暢,性格仁厚,頗有孝行。大旱來臨,祈雨沒有任何成效。周暢幫客死他鄉(xiāng)的人安葬,他的義舉贏得了上天的褒獎:“周暢,性仁慈。少至孝……時夏大旱,久禱無應。暢收葬洛陽城旁客死骸骨萬余,為立義冢,應時澍雨?!盵5]134“東海孝婦”亦然,太守的德行感動上蒼,大雨立至。

唐前小說中的祈雨儀式多樣,具有豐富的文化蘊涵。巫術祈雨,源自遠古先民將自然界存在的生物作為信奉的神靈,模擬其行為、形象或對其進行脅迫以達到祈雨的目的;祭祀祈雨大多由官方操辦,祭祀中有專門的神職人員或仕人以樂舞、祭品等與神靈溝通,通過取悅神靈而達成所愿;伴隨儒家“天人感應”觀念日益滲入社會生活,人們普遍認為德行能求得神靈庇佑。唐前小說中出現(xiàn)了不少修德祈雨的作品。

四、結 語

唐前小說中祈雨的主體、祈雨的儀式、祈禱的神靈等不同于經(jīng)史文獻。經(jīng)史文獻關注的祈雨主體大多為帝王、仕人等統(tǒng)治者,小說則將視線擴大至民間,普通百姓也是祈雨的重要群體。在祈雨中,官府與民眾祈禱的神靈不盡相同。官府祈禱的大多為已得到認可、來歷清晰、身份地位較高的司雨之神;民間祈禱的多為自然神,頗具地域色彩,與民間信仰、巫術等關系密切。在祈雨的儀式上,除經(jīng)史文獻中常見的巫術祈雨、祭祀祈雨外,小說突出了德行對祈雨的意義。在具體的書寫方式上,經(jīng)史文獻渲染的是儀式的莊重、程式,參加祈雨祭祀者身份的高貴,重視祈雨的禮儀、過程、祭品,“以禮治國”在祈雨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小說根據(jù)編撰者意圖,有些作品突出了儀式的主體,如《搜神記》“彭祖”“樹神黃祖”,有些突出儀式的過程,如《搜神記》“湯禱雨”“諒輔”,有些則突出儀式的結果,如《西京雜記》“淮南王好方士”、《搜神后記》卷十“虬塘”等。他們認為祈雨靈驗的關鍵在于祈禱者的態(tài)度,并不在意祈雨的儀式與祭品。德行在祈雨中至關重要,小說家不吝筆墨地鋪敘“以德治國”的經(jīng)世思想。

唐前小說出現(xiàn)諸多與祈雨相關的作品,意味著百姓飽受旱災的困擾。這些記載,與《晉書》《宋書》《漢書》等相互印證,彰顯了小說“補史之闕”的功能,傳達了時人對自然、社會的認識——“鬼神實存”?!爸袊拘盼?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24]43。面對旱情,統(tǒng)治階級出于鞏固政權、收攬民心的目的,以祭祀的形式,甚至不惜以身為祭來祈雨。小說家歌功頌德,用大量篇幅塑造他們安民濟物的形象,表明小說有意站在統(tǒng)治者立場為其代言,勸誡、教化百姓。百姓自發(fā)舉行了相關祈雨活動,無一例外也取得了成功。小說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傳遞祈雨文化,比較真實、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態(tài),特別是下層百姓的思想與生存狀況。

猜你喜歡
搜神巫術神靈
“神靈溝通”的秘語——科爾沁蒙古博神歌藝術
制造《搜神記》
《講故事:中國歷史上的巫術與替罪》
送餐的巫術經(jīng)濟學 精讀
神靈也是要喝酒的
《搜神記》的主要版本流傳及研究概覽
由對立走向友善
論《搜神記》中狐的形象類型及其文化隱喻
神靈迷宮
神靈冰龍呈現(xiàn)物魔雙免神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