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鈺
高中地理,作為文科學生必修科目之一,對學生升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成為每一位地理教師需要深度探究的內容。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把握改革為地理教學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契機,科學運用趣味教學方法,帶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提升教學趣味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果。這對于改變高中地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發(fā)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具有深遠意義。
高中地理學科知識內容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生活中的其他信息密切相關的。地理學科本身知識并不簡單,大多是從生活現(xiàn)象中抽象形成的地理專業(yè)概念。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給學生的地理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說教肯定會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地理認知結構,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讓學生在已有的地理知識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說,將地理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來實施教學是有效教學的途徑之一。教師從學生生活實踐出發(fā),借助生活實例,不但能提高學生興趣,更能輕松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專業(yè)術語。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結合自身已有生活經驗,對地理知識進行自主總結與分析,加強對地理知識的內化吸收,這對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比如,在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及布局》的知識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思考,列舉出自己乘坐過或者在書本和網絡上了解過的交通方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每一種交通運輸方式與當?shù)厮幍乩硖卣髦g存在怎樣的關系,哪些因素會成為影響人們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的關鍵?教師站在生活化的角度,從中提煉出相關的地理知識,并幫助學生學會根據交通運輸方式特點總結地域地理特征。這種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進而形成地理知識結構、打好學習基礎。
高中地理學科涉及的知識內容廣泛,包括行政區(qū)劃、地形構造、人口分布等,因此,借助相應的教具,對于提升地理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受教學資源限制因素影響,教師能夠使用的教具相對簡單,為學生展示地理知識內容的方式較為單一,對于較為復雜的地理知識點來說,學生難以快速掌握,甚至會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現(xiàn)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中地理教師所采用的教具得以創(chuàng)新,尤其是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出現(xiàn),對于提升地理教學有效性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地理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能夠使地理教學更具科學性和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地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科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全面展示地理知識內容。
比如,在教學關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的知識內容時,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示相應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長白山在海拔升高的影響作用下,山上的植被隨之發(fā)生的改變,以此讓學生了解關于地理環(huán)境的垂直地帶性特征。另外,地理教師還可以利用地圖、地理模型等教具開展趣味性地理課堂教學,如,在講解關于“地球自轉”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地球儀開展小游戲:在地球儀上滴墨水后快速旋轉,讓學生發(fā)現(xiàn)墨水下滑軌跡的改變,進而引入地球自轉偏向力現(xiàn)象。通過對各種教具的多元利用,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究興趣,提升學生地理素養(yǎng)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新時代人才發(fā)展應具備“學習、合作、生存、做人”等基本素質。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在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保持良好的互動溝通關系,以此作為重要基礎,才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并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質。因此,在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打造趣味性課堂,必須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良好互動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地理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課堂提問時,應明確提問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保證課堂問題具有針對性和難易適度。其次,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開展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開展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以小組形式對地理知識內容展開進一步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身的見解與看法,在大家積極踴躍發(fā)言的氛圍之下,教師與之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營造活躍、趣味性十足的課堂氛圍,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強化學生課堂學習體驗具有積極作用。
比如,在教學關于《人口的遷移》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愿組成學習小組,重點圍繞“人口遷移的原因與發(fā)展走向”進行深度探討。組織學生對地理知識內容進行分組討論的形式,不僅有助于學生自主自覺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人口遷移的原因,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取長補短,逐步形成刻苦鉆研、勤學好問的學風。
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地理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實踐教學活動在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方面的作用,忽視了實踐活動的開展,這完全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F(xiàn)如今,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課改對教學提出的最新要求,為學生開展趣味性教學。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積極改革教學方案,發(fā)揮教學實踐活動的輔助作用,切實實現(xiàn)教學實踐化目標。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之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加以運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意義,明白知識的價值。
比如,在教學關于《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課程內容,組織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主題以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為主。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6 人左右的學習小組,分組展開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或者網絡查閱相關資料,對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各個小組匯總之后,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學生分享討論。通過探究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對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形成深入的了解,并且隨著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對此類問題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程改革理念為高中地理趣味性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教師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巧妙利用教具、開展實踐教學和營造學習氛圍等多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落實課程改革背景下趣味教學方法對高中地理教學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其他學科課程教學提供一定的、可供參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