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非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中學)
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歷史教育必須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方向。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理想信念正處于形成時期。為了擦亮學生的人生底色,樹立正確、科學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賡續(xù)紅色血脈,啟智潤心,培根鑄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黨史教育很有必要。
教學立意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高度、廣度和厚度。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艱辛的奮斗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黨建經驗、斗爭經驗、執(zhí)政經驗、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等,以及經受挫折的教訓,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這些經驗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是我們治黨治國的寶貴精神財富。滲透黨史學習既是一次把握規(guī)律、把握未來的理論學習,也是一次堅定信仰、堅定方向的黨性教育。通過學習必將增強學生對黨的情感認同、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對繼承和發(fā)揚光榮革命傳統(tǒng)、黨的優(yōu)良作風,對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我們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本單元黨領導人民建設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完成了富國大業(yè)。歷史事實雄辯地告訴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新時代的中學生必須學好百年黨史,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擦亮人生底色,筑牢愛黨、愛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本單元時間跨度為1978 年到2018 年,時間跨度大,中國社會翻天覆地。歷時40 年,課堂信息量大,課時有限,教學任務重。在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一個普遍的難題:老師想把教科書上每一句話都展開,講清楚,生怕漏掉一個知識點。事無巨細,花費很大精力。每節(jié)課時間有限,只有40 分鐘,老師們在有限的時間完不成信息量龐大的教學任務,好多老師都覺得課時不夠用,都在趕課時,留給學生思考、問題探究、涵養(yǎng)素養(yǎng)的時間就很少了。鑒于此實際情況,采用大概念教學,刪繁就簡突出重點,就顯得非常有必要。2017 年版高中課標前言指出,國家“進一步精選了學科內容,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大概念教學中,我們要抓住歷史發(fā)展的主線,充分考慮中學生的理解力,對于復雜晦澀、過于細碎及中學生難以接受的概念,我們要淡化處理突出主線。大概念確立后要理清各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并賦予一定的價值觀。抓大放小,改變“畢其功于一役”的教學思路。學生只有擁有一定量的歷史常識,才可能對歷史情境有敏感度,否則在情境下運用知識探究問題就成了空中樓閣。
本單元大概念為“改革開放”,可分為改革開放之因(背景),改革開放之策,改革開放之程,改革開放之果(成就)。改革,1978 年鄧小平指出要“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1979 年鄧小平指出:“所謂開放,是指大量吸收外國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來加速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眴卧n程標準:“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重大意義;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闭n時標準:通過了解國內、國際形勢分析1978 年改革開放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從思想、農村、城市、體制等方面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內容和突破;通過家庭調查、小組探究、任務驅動,了解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并史論結合、史料實證“中國改革開放是成功的”這一論斷,培養(yǎng)史料實證意識;通過世界大變革與中國改革開放的交織,進一步深入思考,中國該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培養(yǎng)世界視野、滲透家國情懷。學生課前家庭調查:向家里的父母和長輩們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他們的生活、工作、娛樂等有哪些不同?最大的變化是什么?小組探討:搜集現實中改革開放的重要成就,史論結合論證“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一觀點。
計劃經濟時代下的農村困境,公社挫傷農民積極性?!澳袆诹ι瞎淇耍畡诹ι瞎Ъ{鞋。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1953—1978 年,糧食上繳量11.97 億斤,被供應的糧食量15.68 億斤?!跋嗟趾螅P陽農民不僅沒有為國家貢獻一粒糧食,反而吃進了3.71 億斤。每年到了春荒,鳳陽縣一些生產隊由隊長帶領,拿著蓋上公章的介紹信,打起花鼓,唱著辛酸的歌謠,踏上乞討的道路”。窮則思變。計劃經濟時代下的城市困境,企業(yè)缺乏自主權。時任福州電線廠廠長杜進興在《請把管理企業(yè)的權利還給我》中說:“改革開放之前,國企婆婆多,管得嚴。拿一個省級工廠來說,從廠長到車間主任的任命聽主管廳的……工人群體由勞工局負責,作為企業(yè)的具體負責人廠長,卻沒有任何權力,企業(yè)買套設備,甚至蓋間廁所都要上級部門批準”。工人生產積極性低。“1984 年,35 歲的張瑞敏被派到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器廠當廠長……很多年后,他回憶說“歡迎我的是53 張請調報告,上班8 點鐘來,9 點鐘就走人,10 點鐘時隨便在大院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
計劃經濟時代下的城市困境,中國經濟落后于世界。20 世紀70 年代末,一位日本記者訪問重慶煉鋼廠,看到兩臺正在使用的機器。他驚奇地發(fā)現這兩臺機器一臺生產于1887 年,一臺生產于1905 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為標簽的年代寫錯了,一打聽才知道這兩臺機器是清末張之洞從英國引入漢陽兵工廠的。一個世紀的差距。1977 年,美國蘋果Ⅱ型電腦誕生;1978 年,日本煉鋼廠使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生產;1978 年,英國誕生世界第一個試管嬰兒;1979 年,日本科學家發(fā)明了人造血;1979 年世界第一臺手提微電腦誕生。
改革開放之因。有人說,一條注定充滿挑戰(zhàn)的路,為什么要走?有人說,一條沒有走過的路,為什么敢走?一條沒有走過的路,走過去才能成為路;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路,走下去才有答案。任務一:為何在1978 年提出“改革開放”?1978 百廢待興,中國人民渴望安定團結。迫切性:窮則思變,中國和世界差距巨大。體制束縛: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發(fā)展出現困境??赡苄裕簢H,國際局勢緩和、中美關系改善;新技術發(fā)展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國內,思想解放、社會基礎、群眾基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撥亂反正;重視教育,恢復高考;美好追求,對國家現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追求;信念堅定,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追求;偉人引領,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心系祖國、放眼世界、展望未來。
改革開放之策。任務二:面對困境,中國人如何改革開放?沖破思想束縛的官方會談: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轉折(1978 年12 月18 日)。本次會議有三大內容:糾正“左”的錯誤,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氨M管改革在1978 年前已經醞釀成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仍然可以認為是一個轉折點,因為它以中央全會的權威形式確定改革方針?!?/p>
改革開放之程。勇于沖破思想束縛的民眾實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突出一個“包”,包產到戶。1979 年9 月十一屆四中全會,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yè)發(fā)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一系列促進農業(yè)發(fā)展措施,但其中明確指出在農業(yè)上“不許分田單干”“也不要包產到戶”。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fā)源地。有“中國十大名村、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等美譽。以前卻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1978 年,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chuàng)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生產責任制小崗村冒死嘗試,皖、川兩省頂風而進,1982 年中央一號文件全國推廣。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xiāng)政府,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業(yè)生產分戶經營、自負盈虧。
勇于沖破思想束縛的民眾實踐——1984 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突出“分”,政企分開,各司其職。1984 年3 月24 日《福建日報》刊登了55 名廠長、經理的呼吁“請給我們‘松綁’”:“我們認為放權不能只限于上層部門之間的權力轉移,更重要的是要把權力落實到基層企業(yè)。為此,我們懷揣冒昧、大膽地向你們伸手要權,請給我們松綁,給我們必要的權力?!背鞘薪洕w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強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管理體制上,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生;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企業(yè)自主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還權利與企業(yè),極大激發(fā)了企業(yè)生產經營的熱情,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勇于沖破改革瓶頸的繼續(xù)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建立?!?0 世紀80、90 年代東歐各國發(fā)生政變,黨內相當一部分人對改革的正確方向發(fā)生懷疑,國內輿論界掀起了一場關于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在這場爭論中,市場經濟成為一個焦點,有人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市場化”就是資本主義化”。中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向何處去?國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壓力很大;國內困難重重,思想包袱重,阻力很大。深化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1992 年初,理論突破、鄧小平“南方談話”;1992 年10 月,中共十四大明確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 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基本框架;1997 年中共十五大完善理論;21 世紀初基本建成;2019 年十九屆四中全會,成為基本經濟制度之一;2020 年十九屆五中全會,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營權,人民公社不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有權、經營權分開、“三權”分置(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分開);管理體制,政企不分——政企分開;分配制,按勞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所有制,單一公有制——公有制為主體;經濟體制,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化模式,封閉式——開放式。
改革開放之果。任務三:如何論證“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一觀點?財富中文網2020 年8 月10 日:“2020 年中國大陸公司實現歷史性跨越: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 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 家)。加上臺灣地區(qū)企業(yè),世界500 強133 家上榜中國企業(yè)”。
“1978 年至2017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 645 億元增加到827 122 億元,其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8%提高到15%左右,年均增速達7.8%,創(chuàng)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跡。2010 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農村貧困人口按照2010 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 300 元扶貧標準,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 年的7.7 億人減少到2017 年的3 046 萬人,實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guī)模減貧”。
“開放是中國的現實主義選擇,因為西方社會有很多現代、先進的東西,世界有很大可以延伸。中國社會利益的空間,所以盡管中國與西方的政治體制不同,開放會有意識形態(tài)壓力和風險,但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將國門越開越大。對外開放不斷促進了中國社會增加彈性和韌性,也倒逼了中國直面自己的問題”。
“機遇與展望,改革開放永不停步!全球體系巨變,研究認為世界經濟重力點在1820 年之前一直在亞洲,但之后經過一百年轉移到歐洲和大西洋,現在世界經濟重力點在2010 年左右又重新回擺到亞歐邊界,大約2025 年左右回擺到亞洲大陸腹地”。
課后延伸:當今世界百年大變局與中國百年大發(fā)展,同步交織激蕩,為抓住2025 世界經濟重力點擺回亞洲大陸腹地的機遇,中國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發(fā)展,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以綜合國力為基礎的競爭日趨激烈。繼續(xù)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是黨在新世紀的三大任務。
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使命。黨領導人民在過去的100 年里寫下的光輝篇章,我們堅信也一定能夠在新的世紀繼續(xù)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
本單元以大概念“改革開放”為統(tǒng)領,提綱挈領,刪繁就簡,突出主旨,重視細節(jié),任務驅動,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和解決方案,呈現了歷史的復雜性,體現出了歷史是無數個合力產生一個合力。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突出了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百年黨史和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改革開放之因、改革開放之策、改革開放之程改革開放之果為抓手,層層推進,邏輯嚴密,層次分明,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問題回答準確率高,課后習題完成好,家國情懷落實到位,有助于黨史教育的貫徹,有利于傳承紅色文化,擦亮學生人生底色,幫助學生樹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人生信仰,教學效果良好。
中學歷史教師要引領學生學好黨史,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永葆初心、勇擔使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建功立業(yè),為社會主義培育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百年黨史為指導,賡續(xù)紅色血脈,擦亮人生底色,筑牢信仰之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