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格吉
新課標要求,初中語文課程內容應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xiàn),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讀寫任務群便是語文教學任務群之一。然而,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較好地將讀寫結合起來,仍然采取分別教學的方式。這樣的模式容易將讀寫割裂開來,不能使學生領會讀寫結合的價值,掣肘教學效率提升,影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轉變思維,積極構建讀寫任務群,將讀寫結合理念有效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讀寫教學。
讀寫任務群的構建首先要創(chuàng)新和改善閱讀方法,改變傳統(tǒng)機械閱讀的模式,使學生意識到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從閱讀中積累寫作資源。閱讀方法的優(yōu)化能夠讓學生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厘清,從而在閱讀時滲透寫作思維,將閱讀文本中的有用詞匯、語句、寫作手法等不斷積累,為我所用。
如學習古代詩詞,教師在教學時不僅應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文言詞句的含義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應指點學生學會運用一些名句,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提升自身的寫作水準。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學生在習作中就可以運用此句,借月亮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思念之情。學習其他文章也是如此,如果能把文中運用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應用于實際寫作中,就會為文章增添色彩。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素材之后,寫作水平也會相應提升,表達的意愿也更加強烈,思想認識也更加深刻。從此,在讀寫結合理念的指引之下,學生獲取了學習語文的新路徑,對于文本的理解水平日益提高,在積累了眾多的寫作資源之后,逐步做到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構建讀寫任務群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適應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快速熟悉教學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從新的教學模式中受益。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操之過急。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情分別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所在和短板之處,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做到揚長避短。新課標理念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在讀寫結合理念指導下進行閱讀活動時,還應注重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美好體驗。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與文字進行交流,古今中外各種思想內容,都可以從閱讀中汲取,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如學習《智取生辰綱》,主要關鍵就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除了學習小說的三要素,掌握故事情節(jié)脈絡、主要人物和環(huán)境描寫之外,還應予以適當?shù)淖x寫指導,正確把握小說的寫法,故事的構思以及環(huán)境的描寫技法、人物的刻畫等。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篇小說寫作一篇學習感悟,可以是對某個人物如吳用的性格分析,也可以是對這個故事的評論,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小說的寫作手法自己創(chuàng)作一篇小說等。讀寫結合的實踐,可以讓學生從閱讀中提煉語文知識,提高閱讀效率,提升寫作水平。
讀寫任務群的建立應講求多元化策略,使學生從多個角度發(fā)揮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實踐讀寫結合,實現(xiàn)語文學習效率提升。仿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通過經(jīng)典文章教學,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的寫作思路、寫作手法等創(chuàng)作一篇文章,從而較快地領會讀寫結合的理念,并參與讀寫實踐。模仿是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人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模仿。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體現(xiàn)的是無意識模仿。教師在引導學生模仿寫作的時候,則是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兼用。在仿寫練習初期,盡可能從學生擅長的角度去開展,以便使學生較快適應。在閱讀教學中運用仿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短缺之處,從而實現(xiàn)有針對性地指導,全面提升學生讀寫素養(yǎng)。
如《春》是一篇優(yōu)美雋永、含義深刻的經(jīng)典散文,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這篇美文仿寫一篇散文,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思路,體會“形散神不散”的審美意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喜好,選取合適的角度仿寫,既能深刻理解文本,又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通過仿寫實踐鍛煉,學生頭腦中儲備了足夠的文本資源,寫作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寫,思想表達也更順暢。歸根到底,仿寫是鍛煉讀寫結合能力的手段而非目的,仿寫能夠使學生更新自身知識體系,鍛煉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原創(chuàng)能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Wx寫任務群的構建也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在探討中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完善教學方案,改變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傳授為主,教師起主導作用,無論是教學設計制訂,還是教學過程實施,學生都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受到固有模式的影響,讀寫任務群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學生的觀點和想法被忽略,師生之間的交流過少,教師對于學情不太熟悉,一味地灌輸讀寫結合的理論,并要求所有人按照同一種要求去實施等情況。如此沒有互動的模式,致使學生參與興趣不高,極大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都有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按照新課標的理念,教師應以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適時與學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予以指導,并聽取學生的意見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除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也可以開展討論,互相交流關于對讀寫結合理論的理解和心得,互相補充,促進共同成長。
如學習《濟南的冬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探討此文的主要內容和關鍵點,對涉及的地點和季節(jié)的描寫方式分別予以分析,由學生分別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講一講“濟南”的特點和對于冬天的認識,再形成文字,然后由教師做點評。在此種互動的氛圍中,學生參與程度提升,興致盎然,必然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對于讀寫任務的評價應全面合理,而不能只是僅僅關注學生的讀寫分數(shù)。新課標的教育目標涉及多個維度,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在實施教學評價時,應從多個角度關注學生的讀寫態(tài)度如何、讀寫習慣是否健康合理、讀寫方法是否科學等,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所在和不足之處,進行理性評價,針對性改善。除了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是學生評價教師,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根據(jù)教學情況對教師的教學方案、教學態(tài)度等予以討論,并反饋給教師,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學生之間處于同一年齡階段,認知水平也大致相當,互相之間也相對更加了解,因此評價也相對更加客觀,更有助于彼此找到不足,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總之,全面的、多樣化的科學評價方式能夠查漏補缺,為下一階段的語文讀寫學習指明方向。
總而言之,讀寫任務群的構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讀寫能力,全面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創(chuàng)設讀寫任務群,引領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不斷完善教學策略,以促進教學相長,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