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在我愛你的這座城》的哥特藝術(shù)與創(chuàng)傷書寫

2023-12-31 03:33李凡彭石玉
新楚文化 2023年24期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傷身份

李凡 彭石玉

【摘要】哥特文學被稱為“黑色浪漫主義”,哥特作品常常彌漫著詭秘、陰沉、恐怖和憂郁的氛圍,其美學基礎是審美上的“壯美”。以美籍華裔詩人李立揚的詩集《在我愛你的這座城》為研究對象,一方面李立揚對詩歌中哥特元素有著自己獨特的處理方式,在環(huán)境描寫、人物塑造及意象選擇等方面都有哥特風格體現(xiàn)。另一方面,他對傳統(tǒng)的哥特詩歌同樣有所突破,戲仿和重構(gòu)《圣經(jīng)》中的上帝形象,對創(chuàng)傷記憶進行哥特式的書寫,巧妙變換角度帶讀者領略別樣的哥特之美。

【關(guān)鍵詞】李立揚;《在我愛你的這座城》;哥特元素;身份;創(chuàng)傷

【中圖分類號】I10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24-0030-04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武漢工程大學第十四屆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CX2022491)。

一、引言

李立揚(1957-)是美國當代著名華裔詩人,1990年出版第二本詩集《在我愛你的這座城》(The City in Which I Love You)以下全文簡稱《城》(City),榮獲美國詩歌研究院所評選的拉蒙特詩歌獎。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對李立揚詩歌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早期的《玫瑰》和《城》兩部詩集上,探討的視角有記憶書寫、族裔性、父親形象等。但暫且無人對詩歌進行哥特層面的解讀,并且詩歌中所使用的創(chuàng)傷敘事手法也尚且無人進行研究。在《城》中,李立揚在詩歌中大膽呈現(xiàn)哥特元素,刻畫異化心理的同時,也不忘對哥特傳統(tǒng)進行一定的破除,戲仿和重構(gòu)上帝形象。同時哥特背后的創(chuàng)傷敘事也不應被忽視,詩歌中創(chuàng)傷的呈現(xiàn)借助了零散化敘事和第一人稱敘述的體驗視角的創(chuàng)傷敘事手法,再現(xiàn)了記憶中的流亡傷痕。

二、哥特傳統(tǒng)的繼承

哥特詩歌的敘事集魔幻性和現(xiàn)實性為一體,撥動讀者的情感之弦。在《憤怒的稿子》(Furious Versions)中,剛開始詩人還在追憶逝去的父親,接著立刻把自己與父親并立,開始臆想自己身處父親過去的悲慘遭遇之中,妻兒來監(jiān)獄來看望“我”的情景,情景既魔幻又真實:“但是如果我醒來時發(fā)現(xiàn)一個獄警/喚我去與我的妻子和兒子會面/他們來到我的牢房探監(jiān)/我在獄中吃巧克力/吸煙-他們偷帶來的/我該應答什么名稱?”[11]4-7“我”既是自己也是父親,通過對父親的追憶,將曾經(jīng)的痛苦留痕。其次,漆黑窗戶旁棲息的鳥好似兩百年前愛倫·坡的那只會說話的烏鴉,他們都帶著獨屬黑暗的某種特質(zhì)且都具有靈性,李立揚在詩中寫道:“我隨著響聲/走過一扇漆黑的窗戶/那兒棲息著一只鳥,像是一只更加黑暗的/問題:‘往哪兒去?往哪兒去?往哪兒去?”[11]8-9在《烏鴉》(The Raven)中,愛倫·坡這樣描述道:“你這幽靈般可怕的古鴉,漂泊來自夜的彼岸/請告訴我你尊姓大名,在黑沉沉的冥府陰間!烏鴉答曰:永不復焉?!盵11]416烏鴉和鳥從夜的彼岸而來,從冥冥地府而來,兩位詩人都渴望靈鳥能指引他們找尋自己的答案,往往事與愿違,所謂的情感寄托只是空想?!巴膬喝ァ焙汀坝啦粡脱伞敝匦伦屧娙嗣鎸野档默F(xiàn)實,反而刻畫出自身的脆弱,無處去申訴心底的愛。

哥特小說映照了當下社會中人們異化了的心理狀態(tài):孤寂、恐懼和焦慮(朱振武,2013:67)。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李立揚在詩歌中同樣給出了哥特式看法:“院子嘆息,困惑/于聚集的影子/和驅(qū)散的陰影/在我面前一棵樹,與眾不同/處于可怕的/狀態(tài),它出現(xiàn),劇烈晃動,傾斜/隨后隱沒無蹤?!盵11]11在詩中,周遭事物,月光、狂風、院子對在此聚集的人群感到困惑又無奈,如同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對紙醉金迷時代的人們描述的那樣:“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11]72“聚集的影子(shadows massed)”和“驅(qū)散的陰影(shadows falling away)”與“within”和“without”巧合般形成鮮明的對照,恰好映射出這些人身處其中仿佛又超脫其外,那驅(qū)散的影子便是最好的證明,如醉如夢的意識浮現(xiàn),面前的樹就是我未選擇的路,我窺見它的與眾不同,但它卻處于可怕的狀態(tài)之中。“我聽見/用模糊的語言進行審問/我聽見海洋的聲音和雨的歷史”[11]13,對岸的創(chuàng)傷記憶越海襲來,愛的客體的缺失和外在世界的詭秘變異會產(chǎn)生內(nèi)并(incorporation)心理創(chuàng)傷(陶家俊,2011:120),如果李立揚借用帶著黑暗問題的鳥是為了表達自己無處訴說的愛,那外在世界的詭秘變異則是創(chuàng)傷背后迫切的身份倫理訴求。“這城市我稱之為家,然而我是其中的一名旅客”[11]81就是李立揚對自我身份最明晰的定位。在美國,詩人看見“李白與杜甫,這兩位/有著流浪者心懷的詩人/他們把紙疊的船/放入排水的小溪/紙船在水面打轉(zhuǎn)”[11]27。紙船就好比我們來往美國的輪船,即使我們順利安全到達了目的地,但我們的家國情懷、精神無法歸家的情愫留在了船上,在水面上不停地打轉(zhuǎn),映襯出李立揚以及身后華裔群體的身份困境。??拢∕ichel Foucault)的權(quán)利話語理論與他者概念同樣密切相關(guān)。他認為,主體性的形成某種程度上決定于特定歷史時期的話語,即那個時期不斷被重復的、與信仰和范疇有關(guān)的言語或書寫(張劍,2011:122)?!拔业闹v訴將對抗/那更巨大的潮流,那/無人性的訴說”[11]35和“敘述者靠他的講訴而存活/靠他瀕于沉默邊緣的/聲音而得以生存”[11]31。潦草幾句迸發(fā)出巨大的敘事張力,將沖突指向主流人群與華裔群體、權(quán)力話語等問題。最終我又該何去何從,我和那群聚集的影子沒有區(qū)別,處于孤寂、焦慮和恐懼的漩渦之中,最后無影無蹤,造成李立揚難以發(fā)聲,心理異化和他者化。正是如此周曉靜談道:“李立揚詩意策略的運用滲透在對身份的建構(gòu)過程中,通過這些策略,詩的內(nèi)涵和身份的探尋被有力地表達出來?!保ㄖ軙造o,1996:113)不難看出流散早已成為詩集主題一部分,等待著被昭示。

三、哥特詩歌的突破

李立揚創(chuàng)作哥特詩歌的突破口是《圣經(jīng)》。在李立揚的回憶錄中,他回憶道:“我記得我們?nèi)绾味\告。我們只穿著內(nèi)褲,并排跪著祈禱。我們將造就我們的靈魂以便適應上帝的控制……然而我們最真誠的愿望,我現(xiàn)在明白,可太晚了,并不是能夠感受到上帝的認可,而是能夠讓我們的父親認識我們,真正地認識,一次和永遠地認知我們?!保ɡ盍P,1995:42)在《城》中,詩人將圣經(jīng)中的“起身,下去”作為詩篇的標題。標題暗示先知耶利米,聽到耶和華對他說的話“起來,下去”,是上帝命令的開頭,遵從上帝的引導便會發(fā)現(xiàn)應見的智慧,便會做成應成的工,總之終會見證神的大能(劉坤洲,2018:37)。但是在這首詩中,詩人發(fā)現(xiàn)見到的不是上帝,而是立身于父親的玫瑰叢中。父親在家中庭院里種了很多玫瑰花,其中有一個品種被稱為“Pauls Scarlet”。在《激憤的稿子》里,詩人早已埋下引線,英國最先培育薔薇的人叫威廉·保羅(William Paul),于是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詩人隨即看見象征上帝之美的玫瑰花瓣被暴力或勸說奪走?!懊倒逶诘厣闲既f有引力王國的/存在。一只鳥把它打破了/我的眼皮刪除了鳥……”[11]53玫瑰掉落地上原本就是萬有引力在起作用,它在迎接自己的宿命,而象征“自由”的鳥把它打破,預示著告訴我們?nèi)f物法則背后仍有“自由”可待追尋。“我的眼皮刪除了鳥”詩人最初否認“鳥的存在”。但他猛然發(fā)現(xiàn)“而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解除我的眼睛:距離、時間、戰(zhàn)爭”,詩人與基督徒父親的信仰產(chǎn)生分歧,詩人這樣寫道:

“上帝,那古老的熔爐,滔滔不絕

用他牙口森森的嘴,

盛宴中臟污的胡須,和他

汽油、飛機、人的骨灰構(gòu)成的呼吸。

他給我的愛像烈火

像鴿子,像大河的水?!盵11]48-49

在《圣經(jīng)》中,“上帝”被稱為是“永存者”“絕對者”,上帝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掌管著世間一切生靈生殺予奪的權(quán)力。凡是違反上帝意志的,即使是試探,都將受到上帝最嚴厲的懲罰(崔雪瑩,2012:45)。《圣經(jīng)》中就存在大量的哥特意象,比如該隱對親兄弟亞伯痛下殺手、耶和華降下硫黃和火,以及雅各的兒子血洗示劍城等(段琦,2021:11+30+50)。在這首詩中,詩人把上帝描寫得丑陋無比,顯得恐怖且散發(fā)著古老的氣息,試圖把過去世間所有的痛苦強加于人,詩人感嘆:死去的人善良又無助,而掌握生殺大權(quán)的上帝還活著。詩人帶著略顯諷刺的口吻強調(diào)著“我已有太多的愛”。在回憶錄中,詩人同樣描述了上帝與父親之間緊密的聯(lián)系:

“那狂熱的,年老的,毛發(fā)長的上帝為了指導父親的精神而摧殘了父親的身體。然而爸百折不撓地堅持下去,苦學文本,磨損了他的腿骨;追求信仰付出他身軀;他承受了秘密和痛苦,經(jīng)歷了神臨和心碎;他持之以恒地造就自己?!盵11]43-44

詩人發(fā)現(xiàn)父親的信仰給父親最后留下的是受摧殘的身軀,這開始迫使詩人對父親的宗教熱情冷靜審視并保持距離。李立揚選擇在詩歌中直接與自己對話,他大膽地探討“死亡”和“愛”,對基督教因素有著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大膽戲仿和重構(gòu)《圣經(jīng)》。哥特風格絕不僅僅是為了刺激,而是要在讀者心中喚起一種特殊的情愫(蒲若茜,2002:52)。詩人雖然大膽批判上帝的“感懷”并質(zhì)疑父親的“信仰”,但貫穿著一種精神性自我追求,這種批判精神是超越父親那種肉身剝削的存在,它能幫助人克服世間的創(chuàng)傷與暴力。在這座城中,玫瑰花瓣不會因暴力和勸說而凋零,在人們的細心呵護下,它會在每個人心中開花結(jié)果。

四、哥特式創(chuàng)傷書寫

從哥特文學產(chǎn)生開始,走過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眾多作家都借用哥特這一文學形式,來揭示人類的創(chuàng)傷、焦慮和無意識的欲望。不妨結(jié)合李立揚的家庭經(jīng)歷分析,李立揚未滿兩歲時,父親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全家最終于1964年在美國定居。流亡經(jīng)歷成了李立揚詩歌中重要的且反復出現(xiàn)的敘事內(nèi)容。創(chuàng)傷具有入侵、后延和強制性重復三大本質(zhì)特征(陶家俊,2011:117)。在《憤怒的稿子》中,李立揚采用了第一人稱敘述中的體驗視角,敘述者“我”目前正在追憶往事,盡管經(jīng)歷事件的主體理應是父親,但往事的父親成了“我”。申丹特別提到:第一人稱敘述中的體驗視角將讀者直接引入“我”正在經(jīng)歷事件時的內(nèi)心世界,讀者可以更自然地直接接觸人物細致、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申丹,2012:104)。透過詩人的體驗視角,讀者能夠從“偷帶來的”和“我該應答什么名稱”中不僅體驗到牢房中哥特式壓迫和蕭條的環(huán)境,也能感受到“我”受到的精神創(chuàng)傷。英國哲學家伯克認為,崇高源于恐懼,從而能夠感受到最強烈的感情。側(cè)面可以看出,李立揚一方面以第一視角回溯探查恐懼的同時,父親的崇高與偉大的形象巍然矗立,另一個層面論證了創(chuàng)傷的后延性,反映出父親所受創(chuàng)傷對一個家庭的影響之大,產(chǎn)生強大的遷移之力。

《詢問》(The Interrogation)儼然成為李立揚反復浮現(xiàn)的創(chuàng)傷精神迷離的文本鏡像。創(chuàng)傷經(jīng)驗在一個很短暫的時期內(nèi),使心靈遭受最高程度的刺激,導致受創(chuàng)者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謀求適應,心靈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擾亂,不愿回憶或是無法回憶起創(chuàng)傷事件的全貌(Freud,1984:216)。比如《詢問》這首詩,詩人以“兩條小溪”作為回憶的起點標識,隨后“我對兩者的處境/都不思量”詩人現(xiàn)在的意識還未干擾過去的記憶,當“那條干涸的河堵塞著尸體”時,詩人猛然抽離出來,發(fā)出“我回憶/夠了”的內(nèi)心呼喊,記憶接著浮現(xiàn),詩人難以經(jīng)受精神的折磨,繼續(xù)呼喊“別問我”中斷創(chuàng)傷記憶,回憶依然沒有停滯不前,詩人意識繼續(xù)掙扎“我不愿再讓/我的幸存/依賴于我的記憶”,最后詩人連續(xù)發(fā)出兩聲“我回憶/夠了”和“我回憶夠了”。兩句話的敘述,詩人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最后的“我回憶夠了”連貫不加停頓的呼喊更顯詩人斬絕記憶之根的決心。零散化敘事是創(chuàng)傷敘事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手法,是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一種模仿或見證,它是一種“青睞過剩、無法估量、極限僭越、自我粉碎、無拘束或聯(lián)想式的游戲”(Lacapra,2001:105)??梢钥闯隽闵⒒瘮⑹略凇对儐枴分兄饕憩F(xiàn)為以上所分析的碎片化的記憶的特點,展現(xiàn)李立揚碎片式的創(chuàng)傷記憶,過去與現(xiàn)在、回憶與現(xiàn)實虛實交錯。敘事學家熱奈特(Gerard Genette)根據(jù)“故事時間”和“話語時間”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了時序等概念(Genette,1980:215)。在《詢問》中主要表現(xiàn)為時間往復的特點,時態(tài)在過去時和現(xiàn)在時之間反復轉(zhuǎn)換,例如反復出現(xiàn)的“我回憶/夠了”采用現(xiàn)在時,把處于過去的“我”拉回現(xiàn)實,以此形成思緒的雜糅,生動刻畫了受創(chuàng)者遭受的創(chuàng)傷。

五、結(jié)語

詩人李立揚極力利用自己的浪漫主義詩藝追憶往昔,如果說嬌滴滴的玫瑰映射的是父親的呵護照料更是信仰守護,精神上指引著他謹遵教條,不越雷池,以父親為精神世界和現(xiàn)實的標桿。那么《在我愛你的這座城》中,“上帝”和“過去”施加給父親的創(chuàng)傷,則讓詩人重新思考父親、自己與上帝三者的關(guān)系,詩人心中的“上帝”是精神性的大愛,這種愛能夠化解矛盾、暴力、偏見和持久的創(chuàng)傷。愛你的這座城是定居地還是大洋一頭的故國,詩人在這座城痛苦憶往昔的同時,苦苦掙扎于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自己那隨水流動的身份。詩人運用眾多哥特元素,通過回憶的手段,營造恐怖、神秘和血腥的氛圍,最終使愛達到發(fā)人深省的程度。李立揚沒有深陷哥特傳統(tǒng)中,而是超脫其外,將自己的痛苦創(chuàng)傷和思考貫穿其中,讓自己的詩歌煥發(fā)別樣生機。

參考文獻:

[1]Freud,Sigmund.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M].GaoJuefu,Trans.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84.

[2]Lacapra,Dominick.Writing History,Writing Trauma[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P,2001.

[3]Lee Li-Young.The City in Which I Love You[M].New York:BOA Edition Ltd,1990.

[4]Genette, Gerard.Narrative Discourse[M].Jane E.Lewin,Trans.Ithaca:Cornell UP,1980.

[5]Zhou Xiaojing.Inheritance and Invention in Li-Young Lees Poetry[J].MELUS,New York:1996(1):113-132.

[6]埃德加·愛倫·坡.烏鴉[M].曹明倫,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7]崔雪瑩.《圣經(jīng)》與“哥特小說”意象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04):45-46.

[8]段琦.圣經(jīng)故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21.

[9]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M].巫寧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

[10]李立揚.帶翼的種子:懷念[M].周筱靜,譯.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

[11]李立揚.在我愛你的這座城[M].周筱靜,譯.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6.

[12]劉坤洲.李立揚詩歌中的父親形象[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13]蒲若茜.《呼嘯山莊》與哥特傳統(tǒng)[J].外國文學評論,2002(01):47-54.

[14]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jīng)典與非經(jīng)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03).

[15]陶家俊.創(chuàng)傷[J].外國文學,2011(04):117-125+159-160.

[16]張劍.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他者[J].外國文學,2011(01):118-127+159-160.

[17]朱振武.愛倫·坡小說及詩歌創(chuàng)作源頭考論[J].國外文學,2013,33(02):62-70.

作者簡介:

李凡(1999-),男,湖北武漢人,武漢工程大學2021級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彭石玉(1967-),通訊作者,男,湖南永州人,博士,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比較文學。

猜你喜歡
創(chuàng)傷身份
關(guān)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蹤導練(三)(5)
媽媽的N種身份
不同手術(shù)方法治療創(chuàng)傷性脾破裂療效觀察
低位竇道傷口2例治療經(jīng)驗及文獻復習
格羅瑞創(chuàng)傷后的女性自我
淺析《儀式》中塔尤創(chuàng)傷的根源
兩種麻醉方法對老年創(chuàng)傷患者術(shù)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互換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