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明浩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在對《詩經(jīng)》中“有”字的訓釋中,董治安先生將其分成了8類:1)與“無”相對。2)取。3)光顧;相親善。4)猶得,受。5)猶多。6)猶用。7)有年;豐年。8)助詞。用以狀物狀事。[5]337-340對《詩經(jīng)》中所有帶“有”字的詩句進行了分類,并統(tǒng)計了“有”字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此外還列舉出“有年(豐收之年)”“有娀(古部族名)”“有邰(氏族名)”這三個帶有“有”字的專有詞匯。向熹先生在《詩經(jīng)詞典》中也對“有”字進行了以下分類:1)有(表存在);擁有。跟“無”相對。2)指富有;多。3)指豐收。4)藏。5)取;占有。6)通“友”。相親;友愛。7)通“又”。8)通“域”。9)助詞。放在名詞前。一說:名詞詞頭。10)助詞。放在單音形容詞前。一說:形容詞詞頭。11)助詞。放在動詞前。一說:動詞詞頭。[6]658-659在“有”字用作助詞的分類上比董治安先生更為細致,此外還單獨列舉了“有駜”“有年”“有事”等詞條。從以上可知,兩位先生在總體上都把《詩經(jīng)》中的“有”字分成實詞和虛詞兩個方面來訓釋,在具體的分類上兩者差別也不大。本文首先通過典型例句對《詩經(jīng)》中“有”字的用法進行分類辨析,總結出“有”字詞義訓釋的方法和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將《詩經(jīng)》正文中所有的“有”字劃分為“實詞”和“虛詞”兩類,并進一步分析“有”字作為實詞和虛詞的不同語法功能,明確“有”字在《詩經(jīng)》時代所承載的重要文化內(nèi)涵。
《詩經(jīng)》中“有”字的用法總體上可分為實詞、虛詞兩大類,本節(jié)將分別從“有”字作實詞、“有”字作虛詞以及“有”字既可作實詞又可作虛詞這三個方面入手,對《詩經(jīng)》中“有”字的用法加以辨析,并從詞性和詞義的角度對《詩經(jīng)》正文中的“有”字進行分類。
“有”字作實詞時可分為動詞、通假為“友”、通假為“又”、通假為“域”、與其他字組合作專有名詞以及形容詞6種情況,本節(jié)會依據(jù)這6種情況,依次選取部分作實詞的“有”字加以舉例和辨析。
1.“有”字作動詞的情況辨析“有”字在《詩經(jīng)》中作動詞解時可表示存在,與“無”相對,也可訓作“取”“得、受”“豐收”“藏”等義,以下將對這5種情況進行分別論述。
(1)表示存在,與“無”相對
這類情況在“有”字作為動詞解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共有267次,分散在256句詩中,其中“有條有梅”“有紀有堂”“有倫有脊”“有馮有翼”“有孝有德”“有物有則”“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有鳣有鮪”“有稷有黍”“有稻有秬”這11句詩中“有”字各出現(xiàn)2次,其余詩句中“有”字皆出現(xiàn)1次。這些詩句多為“有+名詞”的結構,如《小雅·伐木》:“有酒湑我,無酒酤我”[7]582句,“有酒”與“無酒”相對,該句可理解為:“有酒的話我用溲箕過濾酒,沒有酒的話我去買酒”。
(2)訓作“取”
《詩經(jīng)》中一共有4處“有”字可訓為“取”,分別為“薄言有之”(《周南·芣苢》)“君子有之”“維其有之”(《小雅·裳裳者華》)“女反有之”(《大雅·瞻卬》),都為“有+代詞”的結構。以“薄言有之”句為例,楊合鳴先生認為把“薄言”二字當作復語襯音助詞更為貼切[8],馬瑞辰引用《廣雅釋詁》和孔子弟子冉求的字為據(jù),認為“有”字訓作“取”,與“采”同義[9]59,此從馬瑞辰說,亦把“有”字訓作“取”,那么該句可理解為“采取芣苢”。
(3)訓作“得、受”
此類中僅有《小雅·正月》:“是以有侮”一句,鄭玄作《箋》云:“我心憂政如是,是與訛言者殊涂,故用是見侵侮也。”[7]708該句中“有”字訓為“得、受”比較合理,可理解為“因此受到欺侮”。
(4)訓作“豐收”
《詩經(jīng)》中有兩處“有”字可訓作“豐收”,一處是《小雅·甫田》:“自古有年”,另一處是《魯頌·有駜》:“歲其有”?!坝心辍币辉~在古代典籍中比較常見,如《左傳·恒公三年》:“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有年?!盵10]158孔穎達引《穀梁傳》曰:“五谷皆熟為有年,五谷大熟為大有年?!盵10]158可見,“有年”可訓作“豐收年”,“有”字為動詞用作定語,訓作“豐收”。“歲其有”句中的“有”字也同樣訓作“豐收”,該句可理解為“歲歲都豐收。”
(5)譯為“藏”
“有”字訓為“藏”義在《詩經(jīng)》中僅有一處,為《豳風·九罭》:“是以有袞衣兮”,聞一多訓“有”為“藏之也”[11]546,此從聞一多的說法,訓“有”字為“藏”,作謂語,結合上下文,該句可理解為“(因為要留客)所以藏起了蓑衣?!?/p>
2.“有”字通假為“友”,作動詞解《詩經(jīng)》中有兩處“有”字可通假為“友”,分別是《王風·葛藟》:“亦莫我有”句和《小雅·四月》:“寧莫我有”句,兩句都為倒裝結構,“有”字都訓作“親近、友善”義,皆可理解成“沒有人親近我”。
3.“有”字通假為“又”,作副詞解這類“有”字用作狀語,在《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6次,分別是“不日有曀”(《邶風·終風》)、“不宜有怒”(《邶風·谷風》)、“有虞殷自天”(《大雅·文王》)、“日有食之”(《小雅·十月之交》)、“君子有孝子”(《大雅·既醉》)、“萬有千歲”(《魯頌·閟宮》)。這些“有”字用作副詞或表示肯定,或修飾動詞,或表示關聯(lián)。以“不日有曀”句為例,鄭玄和朱熹等人都把“有”字訓作“又”,如朱熹:“有,又也。不日有曀,言既曀矣,不旋日而又曀也?!盵12]25所以該句可理解為“不到一日,天就又陰而有風了”,時間雖短暫,但天氣卻變化頻繁,說明了時間和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
4.“有”字通假為“域”,與“九”字組合,作名詞解這種情況的“有”字一共出現(xiàn)2次,分別為“奄有九有”(《商頌·玄鳥》)和“九有有截”(《商頌·長發(fā)》),“奄有九有”句《韓詩》作“奄有九域”,并釋“九域”為“九州也”[13]1104,在“九有有截”句中,《魯詩》《韓詩》也都把“九有”的“有”字作“域”[13]1113,所以“九有”應該通“九域”,釋為“九州”。
5.“有”字與其他字組合,作專有名詞解“有”字與其他字組合作專有名詞的情況,在《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3次,第一次出現(xiàn)在《小雅·十月之交》:“擇三有事”,“有事”同“有司”,為官名;第二次出現(xiàn)在《大雅·生民》:“既有邰家室”,“有邰”為氏族名;第三次出現(xiàn)在《商頌·長發(fā)》:“有娀方將”,“有娀”為古部族名。
6.“有”字作形容詞的情況辨析“有”字作為形容詞在《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了5次,分別為“旨且有”“物其有矣”(《小雅·魚麗》)、“其祁孔有”(《小雅·吉日》)、“終善且有”(《小雅·甫田》)、“爰眾爰有”(《大雅·公劉》),這些“有”字用作謂語,都訓為“多、豐富”。以“其祁孔有”句為例,《毛傳》訓“祁”為“大也。”[7]658指“原野廣大”,“有”字訓作“多、豐富”,這句話可理解為“原野廣大物產(chǎn)豐富”。
《詩經(jīng)》中“有”字作虛詞的用法主要是指“有”字充當音節(jié)助詞,這類“有”字無詞匯意義,但可以依附于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在詞或句中用以狀事狀物,主要起襯足音節(jié)的作用。它們既可在形容詞前作形容詞的詞頭,也可在動詞、名詞的前面作動詞、名詞的詞頭。本節(jié)將分別從這三種情況入手對“有”字作虛詞的情況進行介紹。
1.“有+形容詞”“有+形容詞”這一結構在“有”字作虛詞例中最為常見,共出現(xiàn)131次,該結構在詩中主要用作謂語,也有一部分用作定語?!睹珎鳌穼τ凇坝?形容詞”的訓釋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第一種是以重言的方式來訓釋,如《邶風·谷風》:“有洸有潰”句,《毛傳》曰:“洸洸,武也。潰潰,怒也?!盵7]152可見,“有洸”“有潰”和“洸洸”“潰潰”在意思上的表達是相同的,楊合鳴認為《詩經(jīng)》中的疊根詞(1)疊根詞屬合成詞,由兩個相同的詞根重疊而成。皆為形容詞[14]。這種訓釋方式在后來更為常見,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一書中就用形容詞重言的方式來訓釋“有+形容詞”這一結構,如在訓釋《周南·桃夭》“有蕡其實”句時就說道:“有,用于形容詞之前的語助詞,和疊詞的作用相似。有蕡即蕡蕡?!盵15]17第二種是以“……貌”的方式來訓釋,如《小雅·隰?!?“隰桑有阿,其葉有難”句,《毛傳》訓“阿然,美貌。難然,盛貌?!盵7]924“有阿”“有難”都為形容詞作謂語,王先謙在訓釋該句時也說道:“經(jīng)中凡累字多參用‘有’字,與累字無異?!盵13]809第三種是以“……然”的方式來訓釋,如《毛傳》訓《小雅·桑扈》:“有鶯其羽”句為“鶯然有文章”[7]862,“有鶯”作倒裝謂語,該句可理解為“桑扈的羽毛有文采?!钡谒姆N是以“……也”的方式來訓釋,如《邶風·匏有苦葉》:“有瀰濟盈,有鷕雉鳴”句,《毛傳》訓“瀰,深水也?!薄苞r,雌雉聲也?!盵7]140段玉裁認為該句中“也”當作“貌”。[16]346
2.“有+名詞”此類“有”字在《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41次,“有+名詞”多作主語,如“有鳥高飛”句,“有鳥”就為“飛”的主語。此外《王風·大車》:“有如皦日”句,孔穎達《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盵7]270《左傳》中有類似句式“有如白水”[10]414,孔穎達《正義》云:“諸言‘有如’,皆是誓辭。有如日,有如河,有如皦日,有如白水,皆取明白之義。言心之明白如日、如水也?!盵10]415所以依此“有如皦日”中的“有”字作助詞解更為妥當,起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有+名詞”結構中還有如“有周不顯”“天監(jiān)有周”“明昭有周”等“有+國名”的句式,“周”這類單字單獨使用即可表示國名,而在前面加一“有”字,是因為單音不能成詞,郭紹虞先生這樣說道:“就發(fā)聲詞言,虞稱‘有虞’,夏稱‘有夏’,他如‘有邦’,‘有居’,‘有家’,‘有廟’之類都是由于單音不成詞,于是加個發(fā)聲詞,使之成為雙音詞?!盵17]475他認為此種類型的“有”字放在詞頭與“周”等字構成雙音詞,充當發(fā)音詞,在詩歌中,“有”字與其他單字組合,也可以湊足詩歌音節(jié),達到整齊四言句式的作用。
3.“有+動詞”此類“有”字在《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20次。如在《鄘風·載馳》:“無我有尤”句中,鄭玄《箋》云“無我有尤,無過我也?!盵7]214依此,鄭玄把“尤”字訓為動詞“過”,那么“有”字當訓為助詞。在《王風·君子于役》:“曷其有佸”句中,鄭玄作《箋》云“行役反無日月,何時而有來會期。”[7]256可見,鄭玄把“有”字訓作動詞,而《韓詩》則把“佸”字訓為動詞“至也”[13]318,那么依《韓詩》“有”字當訓作助詞。另外,程俊英把這兩句詩中的“有”字都當作副詞來理解,訓為“又”??偨Y上述幾家說法,在“無我有尤”句中,“有”字可訓為助詞或副詞,在“曷其有佸”句中,“有”字可分別訓為動詞、助詞或副詞。其實“有”字不論是訓為助詞、動詞,還是訓作副詞,在句意和語法上都說得通,但是,在“無我有尤”句中,我們認為如果詩句中“有”字自身可以疏通清楚詩句的含義,就不必再借助通假,所以在這句詩中,鄭玄的解釋更為合理,應把“有”字當作助詞來訓釋。至于“曷其有佸”句,我們發(fā)現(xiàn),《唐風·鴇羽》詩中有和“曷其有佸”句相似的句式,即“曷其有所”“曷其有極”“曷其有?!比?。在這三句詩中,“所”“極”“常”三字分別當名詞“處所”“盡頭”“正常的生活”講更為合理,那么“有”字當訓為動詞“擁有”義,依此,我們承襲鄭玄的說法,把《王風·君子于役》“曷其有佸”句中的“有”字也訓為動詞,放在與“無”相對那一類中。
這種情況是指“有”字無論是用作實詞還是用作虛詞,在句意和語法上都是合理的,這類情況中的“有”字共出現(xiàn)49次。由于字的多義性和訓詁方式的多樣性,用單音節(jié)的字來描述事物不能保證描述得十分準確,所以要聯(lián)系具體的語境和詩句的含義,才能確定出“有”字的具體意義。如《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句,如果把“有”字當作助詞,“有”字就和名詞“女”共同構成主語,該句可理解為“女子春心萌動”,如果把“有”字當作動詞用作謂語,那么該句可理解為“有位女子春心萌動”,可見“有”字無論是作為實詞還是虛詞都能疏通文本的含義,并符合語法的規(guī)則,對我們理解詩歌文本含義的結果并沒有絕對的影響。而且《詩經(jīng)》時代的人們在作詩時雖也遵循語言上的邏輯,但詩需要配樂演唱,語言需要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調(diào)整自身的句法結構,以符合演唱方面的要求,這時詩語言方面的邏輯性就沒有詩體演唱的規(guī)則重要,詩語言的邏輯性也不必那么完整嚴密,所以當“有”字既可作實詞解又可作虛詞解時,我們認為取“有”字的虛詞用法更為合適,把其當作助詞來看待,依此“有女懷春”句中的“有”字理解為語助詞更為合理。
“有”字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僅次于“之”“不”“我”“其”字(2)此處依據(jù)董治安先生主編的《詩經(jīng)詞典》對《詩經(jīng)》各字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得知:“之”字共出現(xiàn)1006次,“不”字共出現(xiàn)629次,“我”字共出現(xiàn)588次,“其”字共出現(xiàn)540次。,位居第五,且在十五《國風》《大雅》《小雅》以及“三頌”中都有出現(xiàn),這說明“有”字在《詩經(jīng)》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坝小弊钟米鲗嵲~時是構建詩句含義的直接組成部分,對于我們理解詩歌整體的詩義和詩旨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有”字還在襯足音節(jié)以構建詩體、配合套語的構建上有重要意義。下面從“有”字的用法功能和文化內(nèi)涵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1.充當詩句的句法成分充當詩句的句法成分主要指的是“有”字的實詞用法?!坝小弊钟米鲗嵲~時,有21次出現(xiàn)在句首,占“有”字用作實詞總數(shù)的7.2%,除了還有8次用于句尾外,其余都在句中出現(xiàn),在句中出現(xiàn)的“有”字占其用作實詞總數(shù)的90.1%,所以“有”字用作實詞時主要出現(xiàn)在句中。用作實詞的“有”字可用作詩句的謂語、狀語、賓語和主語,其中以用作謂語時居多,一共有278次,占“有”字用作實詞總數(shù)的94.9%,句式多為“名詞+有+名詞”結構。有的詩句其本身的句法結構是完整的,如“南有樛木”句,“南”為主語,“有”作謂語,“樛木”為賓語。有的詩句則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構成完整的句法結構,如《陳風·澤陂》:“有蒲與荷”句中就缺少主語,要與上句“彼澤之陂”相連,構成完整的句法結構。總之,“有”字用作實詞主要充當?shù)氖蔷渥拥闹^語成分,參與構建詩句的含義,此時的“有”字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能被輕易地去掉,它表達的是實在的意義,是詩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襯足音節(jié)以構建詩體在“有”字構建的詩句中,一部分“有”字用作實詞,以其自身的讀音和含義,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參與詩體的構建。另一部分“有”字用作虛詞,這部分帶“有”字的詩句以四言句式為主,共有238句,占“有”字作為虛詞總數(shù)的98.8%,夏傳才先生曾統(tǒng)計出《詩經(jīng)》中的四字句型有6591句,占百分之九十一[18]28,可見四言的句式是《詩經(jīng)》中最主要的句式。郝桂敏老師認為周初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重大變化導致雙音詞的大量出現(xiàn)、周初制作禮樂所需的莊典性、《詩經(jīng)》以前現(xiàn)存的二言體或二三四言相混用的詩歌形式、周民族的對稱審美心理等都是《詩經(jīng)》四言體形成的重要原因。[19]
趙敏俐先生在《中國早期詩歌體式生成原理》一文中提出“對稱音組”和“非對稱音組”兩個概念(3)趙敏俐先生認為“音組”是由兩個或三個音節(jié)組成的詩歌聲音組合形態(tài),一個字只能算一個音節(jié),只有兩字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音組,這兩個音節(jié)之間如果形成一種自然的對稱關系,則稱之為“對稱音組”,“2+2”式即為兩組對稱音組的組合。如果兩字再加一字,便打破了原來聲音的對稱平衡,變成一個“非對稱音組”,“2+3”式和“3+2”式即為一個對稱音組和一個非對稱音組的組合,“2+3”式指的是對稱音組在前,非對稱音組在后,“3+2”式指的是非對稱音組在前,對稱音組在后。,綜觀“有”字所在的這些四言句式中,基本都是由兩個對稱音組構成,如《衛(wèi)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句,“有狐綏綏”句為主謂結構,正是“有”字與“狐”字相組合,構成一個雙音詞的音組,才使得“有狐”和“綏綏”可以分別構成兩個對稱音組,組成一個二分的節(jié)奏,并從詩句的內(nèi)部構建了一個四言形式的詩體,繼而與“在彼淇梁”句相連,構成對稱的兩行詩。如果沒有“有”字,原句變?yōu)椤昂椊棥?同樣為主謂結構,該句也可理解為“狐貍慢吞吞地走”,在語義表達上完全說得通,但從配樂或是誦讀的角度上看,效果則大為不同?!昂椊棥本涫且粋€單音詞和一個雙音詞的組合,實際上是一個非對稱音組,包含三個音節(jié),可以稱之為“三音組”,趙敏俐先生認為“三音組的不對稱性本身就是對節(jié)奏韻律的破壞”[20],但也認為“因為有了不對稱性的存在,所以才使得音樂、語言的組合更加豐富”[20]。雖然《詩經(jīng)》中也包含非對稱音組,但從上述四言句式所占的比例中即可得知《詩經(jīng)》的句式還是以對稱音組為主,況且由于三音節(jié)“具有生動、驚挺、簡勁、頓宕的表達效果”[21]198,不適用于《詩經(jīng)》配樂演奏以觀風俗,或是祭祀典禮等莊嚴場合對于詩歌句式和節(jié)奏莊典性、平衡性的需要,所以就需要借助虛詞把一個非對稱的三音組變成兩個對稱的二字音組,另外由于音樂、語言的組合具有多樣性,所以也不必盡把非對稱音組變?yōu)閷ΨQ音組,非對稱音組的存在也會給人以生鮮之感??傊?在《有狐》詩中,“有”字作為虛詞充當組成對稱音組的詞匯,與“狐”字組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對稱音組,不但填充了音節(jié)、協(xié)調(diào)了音律,體現(xiàn)了聲音對稱之美,而且該詩一共三章,每章的句首都用“有狐綏綏”句起興,使得章節(jié)之間重章疊唱,也增強了整首詩的藝術效果。此外,“有”字作為虛詞時還有3句非四言句式的情況,分別是“實右序有周”“有母之尸饔”“眉壽無有害”,“實右序有周”這類“有+國名”的句式在上文已經(jīng)論述,后面兩句都為“有”字既可作實詞也可作虛詞的情況,所以這三句詩就不再贅言。
3.配合套語的構建《詩經(jīng)》中“有”字所在的詩句中有很多相似的固定句式,這些句式只變換部分字,在保持統(tǒng)一性的同時又具有多樣性,可以看成是《詩經(jīng)》中的一種語言習慣或是套語。王靖獻曾提出有關《詩經(jīng)》中套語的理論,他認為“所謂套語者,即由不少于三個字的一組文字所形成的一組表達清楚的語義單元,這一語義單元在相同的韻律條件下,重復出現(xiàn)于一首詩或數(shù)首詩中,以表達某一給定的基本意念。”[22]52《詩經(jīng)》“有”字所在的詩句中,“山有X”“隰有X”句式比較典型和常見,特舉以為例:
“山有榛,隰有苓?!?/p>
《邶風·簡兮》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山有橋松,隰有游龍?!?/p>
《鄭風·山有扶蘇》
“山有樞,隰有榆?!薄吧接需?隰有杻?!薄吧接衅?隰有栗?!?/p>
《唐風·山有樞》
“隰有栗”“隰有楊”
《秦風·車鄰》
“山有苞櫟,隰有六駮?!薄吧接邪?隰有樹檖?!?/p>
《秦風·晨風》
“隰有萇楚”
(出現(xiàn)3次)《檜風·隰有萇楚》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南山有?!薄氨鄙接袟睢薄澳仙接需健薄氨鄙接欣睢薄澳仙接需唷薄氨鄙接袞儭薄澳仙接需邸薄氨鄙接袠K”
《小雅·南山有臺》
“山有嘉卉”“山有蕨薇,隰有杞桋?!?/p>
《小雅·四月》
在《詩經(jīng)》中,“山有X”句式(包括“南山有X”“北山有X”句式,可看成是“山有X”句式的變體)單獨出現(xiàn)了11次,“隰有X”句式單獨出現(xiàn)了5次,“山有X”“隰有X”兩個句式同時出現(xiàn)共有9次,這些句式的主體部分都是相同的,“山有”“隰有”為“固定復合詞”,它們和植物組合,構成一組“套語系統(tǒng)”。“山有”“隰有”也可分開使用,或與其他詞語搭配,如在《秦風·車鄰》:“阪有漆,隰有栗”句中,“隰有”就和“阪有”搭配。此外,“山有X,隰有X”這一句式除了《小雅·四月》外都在《國風》中出現(xiàn),民間的詩歌通過采集匯集到樂官手中,由樂官進行整理和創(chuàng)作。周代社會“瞽矇傳詩”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周禮》中鄭玄注曰:“凡樂之歌,必使瞽矇為焉。命其賢知者以為大師、小師?!盵23]440可見,周代的樂歌為瞽矇制作,大師、小師這些樂官也為瞽矇,這些瞽矇看不見山有什么植物,隰有什么植物,所以對于他們來說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多依據(jù)口耳相傳,又因為這些句式雖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區(qū),但卻有相似的結構,只是后面搭配的植物有所變換,所以這些句式是樂官等整理者或創(chuàng)作者根據(jù)腦海中的意象和套語結構創(chuàng)作出來的可能性更大。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初期,“山有X,隰有X”可能是詩人對于眼前所見實景的真實記載,等到這一句式逐漸流傳并成為詩句創(chuàng)作的原型(即套語)時,詩句中的具體景物可能就不再是詩人親眼所見,而是詩人遵循樂曲以及詩句之間的韻律關系,將腦海中存留的意象和套語結構加以組合,進行直接創(chuàng)作,所以又會產(chǎn)生“南有X”“江有X”“墻有X”以及“南山有X”“北山有X”等類似句式結構。雖然我們不能肯定這些句式都是依據(jù)套語創(chuàng)作出來的,但這些句式的相似性,已表明它們具有口頭套語創(chuàng)作的特征,至于哪一句是最初的創(chuàng)作,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些詩句經(jīng)過采集匯集到太師、樂官手里,樂官們對其進行整理加工和新的創(chuàng)作,使之遵循樂曲以及詩句之間的韻律關系是極有可能的。所以,“有”字在這類句式的構建及流傳過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詩經(jīng)》中還有許多包含“有”字的“全行套語”(指的是“與一整句詩行同一長度的套語”[22]57),如“有美一人”“女子有行”“君子有酒”“人亦有言”等,這些帶有“有”字的全行套語,有的不只出現(xiàn)在一首詩中,有的也不只出現(xiàn)在同一個地域的詩中,但無疑都配合了套語結構的構建。總之,這些句式起初經(jīng)過口頭流傳,形成了固定的套語結構,并最終影響了《詩經(jīng)》文本的書寫。
“有”字當虛詞講時主要用作音節(jié)助詞,它和任意一個單音詞組合,構成一個自然對稱的二字音組,在誦讀或演奏時形成一個“二二”的節(jié)奏,起著填充音節(jié)和協(xié)調(diào)韻律的作用。這類二字音組可以說是構建《詩經(jīng)》句式的基礎,從四言句式的內(nèi)部構成來看,四言句式多是由兩個二字音組組合而成,也正是由于這種二字音組是由詞或者詞組構成(包括“有+任意單音詞”的形式),而不是依據(jù)一定的長短音形式或輕重音形式構成的[25],才得以形成二字的節(jié)奏,那么“有”字作為音節(jié)助詞在構建詩句二字節(jié)奏以及構建“二二”節(jié)奏的四言句式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娊?jīng)》中四言句式的大量運用也奠定了四言句式在中國語言中的地位,影響著其他字數(shù)詩歌句式的構建,不足四言的句式通過增加虛字或疊字等方法以湊足四言,多于四言的句式通過省略人稱等方式縮減成四言句式,況且三言句式是二字音組和單音詞的組合,五言、六言等其他字數(shù)的句式都是在二字音組的基礎上構建而成,所以像“有”字這類音節(jié)助詞在構建《詩經(jīng)》以及其他類詩歌句式中有著重要的文化內(nèi)涵,意義重大。
本文討論了《詩經(jīng)》中“有”字作為實詞和虛詞時的分類情況,并分析了“有”字的用法功能和文化內(nèi)涵。對于“有”字類型的劃分,由于不同學者對詩句的理解不同,所以分類的標準和結果也會不盡相同,還需結合每一詩句具體的語法成分、語義以及一些新資料的發(fā)掘,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另外,“有”字在《詩經(jīng)》中的大量運用說明“有”字本身在先秦語言表達中的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字以其自身實詞的含義參與構建詩句的意義并配合套語的構建,表明了“有”字在先秦時期語用上的運用規(guī)律,完善了“有”字的實詞意義和使用價值,后世對于“有”字實詞方面的闡釋也基本沿用這6種類型,這表明在先秦時期,“有”字就較為成熟地顯現(xiàn)出其在用作實詞方面含義的豐富性。另一方面,“有”字在用作虛詞時,與其他字相組合構成雙音詞,形成音組,用來襯足音節(jié),這既符合先秦時期語言發(fā)展由單音詞為主向復音詞為主過渡的規(guī)律,也展現(xiàn)出“有”字作為助詞本身在構建詩體、協(xié)調(diào)韻律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娊?jīng)》中“有”字的語法功能和其所呈現(xiàn)出的文化內(nèi)涵,無疑對《詩經(jīng)》中其他字詞的研究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