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竹子在栽種后的最初4年中僅僅長了3厘米,但從第5年開始,它會以每天大約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用6周就能長到15米。其實,在前面的4年中,竹子已經(jīng)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shù)百平方米。竹子后來之所以能夠瘋長,是因為前四年在土壤里扎下了大量的根,具備了成長的生長力。筆者由此想到了作文教學,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反饋、評價,需要學生習作、修改,在反反復復中,習得了“法”,扎下了根,繼而有了“茁壯”的生長力。
編入教材的很多課文指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在教學時,需真正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讓學生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知道怎樣用真情去表達。
《窮人》是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桑娜的心理描寫:“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五處省略號,引導學生體會,心理活動不僅僅體現(xiàn)在一個層面上,每一處省略號后面表達的意思都與前面的有變化,有“轉折”,在“轉折”“跳躍”中,充分體現(xiàn)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更是表達了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收留孤兒的決心。我們在習作時也可以這樣進行細膩、真實的心理活動描寫。以下摘自吳雨馨的周記《我不再任性》。
……這時,媽媽那有氣無力的呻吟聲傳來,我也沒有多想,只是想著找媽媽買新的文具盒。可當我對上媽媽那痛苦的眼神時,我慌了:媽媽這是怎么了,怎么這么虛弱……她不會有事吧?啊?……怎么辦?要不,打電話給爸爸,讓他把媽媽送去醫(yī)院?對,趕緊打電話給爸爸。打完電話,我不知所措,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看著媽媽已經(jīng)有點花白的頭發(fā)和手上工作時留下的傷痕,說不出話來:她一定是每天都要操心家里,還要操心我的學習,頭發(fā)才花白的,可她才三十多歲啊!……還有手上的傷痕,她明明可以安安心心地做一個家庭主婦,給她的壓力也就不會那么大了,可她這么拼命就是為了我!……我回想從前那任性的自己,真的好愚蠢,明明已經(jīng)夠了,卻還要抱怨他們給的不夠多……淚水滑過了我的臉,滴到了衣服上,當爸爸回來時,衣服早已濕了大片……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讀著這樣的作文,再在講評中體會心理活動的運用,學生的進步明顯,學會運用心理描寫,作文真實可感,而不是無病呻吟。
有些作文,教師指導可聽不可見,學生無從下手,但選好范文,評價范文,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年級下冊第一篇習作是《家鄉(xiāng)的風俗》,可以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風俗,也可以寫自己參加一次風俗的經(jīng)歷。題目、要求都讓學生找不到要寫什么、怎么寫的感覺。筆者從過年期間的習俗引導:你的家鄉(xiāng),過年前后都有哪些習俗?這引起了他們的回憶與興趣,有灌香腸、打糕、蒸包子、炸肉圓……有了話題,怎么寫呢?于是選擇投影了一篇范文《家鄉(xiāng)的大秧歌》(范文略)。
介紹習俗,有時候不能離開人,比如: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做包子、上蒸籠、吃包子的和諧,看著蒸籠不斷地冒著熱氣的奶奶爺爺,敘述著對下一年蒸蒸日上生活的期盼;炸肉圓時,爺爺細心地做肉圓、炸肉圓,還沒炸好,爺爺便把幾個肉圓按扁,讓它快點熟,好讓“我”先嘗嘗噴香的肉圓……在風俗介紹中體現(xiàn)家人對自己的愛,是不是讓“家鄉(xiāng)的風俗”在或熱鬧或團圓中多了一些人情美?
雖說“文無定法”,但有時借助范文、賞析范文會規(guī)范學生的習作,讓他們理清文章的結構,知道重點怎么表現(xiàn)。但是,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范文,還需要合理地選擇,并進行刪減添加,這樣,學生才會在指導中超越范文。
中高年級經(jīng)常會進行短文練習,很多短文的寫法、結構、中心突出都做得很好,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習體會,活學活用,不就做到閱讀、習作“兩條腿”走路嗎?
例如,我們曾經(jīng)做過短文練習《繩子那頭》《月光下的母親》,分別是寫父親和母親的,從題目看,就比通常擬的《我的爸爸》《我的媽媽》要新穎,再分別關注其中的兩句:“‘讓你吃就吃。父親似乎有點不高興。我拆開包裝袋,咬了一口冰涼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覺流遍全身,父親笑著看我吃完整塊雪糕。我從來沒有吃過如此美味的雪糕。(《繩子那頭》)”“從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沒進,但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餓,內心豐盈,我徑直向教室走去。(《月光下的母親》)”“這雪糕的味道真的與其他的不一樣嗎?”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開來:是因為父親的關愛呵護,因為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更因為我從父親那得到了踏實而幸福的力量。教師引導:“是啊,這是作者此時心情的一種流露,是對父親的一種贊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語句來表達對對方的感謝或敬意?!睅熢賳枺簭淖蛲淼浇癯恳涣C讻]進,怎么會一點兒不覺得餓呢?學生就已經(jīng)知道:這是一種寫法,從母親那兒獲得了力量,內心豐盈,比直接贊美母親更有韻味。
緊接著,布置學生近日留心觀察自己的母親或父親,哪件事或哪個舉動讓你感受最深。于是,學生就寫下了《那杯牛奶》《“慢吞吞”先生》等來記錄平時沒往心里去的家人的小事。以下片段摘自本班陳小燕同學的《那個身影》。
……看著眼前這個滿頭大汗、衣衫不整潔,穿著厚厚的工作服的女人,我簡直不敢相信那是平常愛干凈、體弱嬌小的媽媽,她扛著滿是水泥灰的板子前前后后地跑了幾趟!我與她相視無言,我的眼淚終于忍不住了,一顆顆滾落下來,我看著眼前那模糊的臉,心里不禁泛起一陣陣心酸,在那背后,又是無限的心疼與愧疚……
那天,我們沒有說話,和煦的春風拂過我們的臉頰,她變了,變得偉大堅強;我變了,變得懂事乖巧……
同伴的作文更受學生喜愛,篇幅適中,內容好懂,沒有“距離感”,所以,我經(jīng)常投影學生精彩片段,當然在欣賞的同時,讓學生評價好在什么地方?怎么修改可以更好?這樣讓被表揚的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更進一步,也讓其他學生有“法”可循,在一次次的評價與修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以下是劉梓勛游嬉戲谷后的描寫。
下一個就到我們了,我還是很緊張,我手心直冒汗,心里像揣著一塊大石頭,到我們了,我坐在座位上,系好了安全帶,別看我面無表情,其實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我的心跳得快要蹦到嗓子眼了。好,隨著跳樓機慢慢上升,升到最高頂了,等待一段時間,隨著“啊——”的一聲跳樓機直線下降,我整個人都懸空在座位上,被上面的安全帶抵著。我和余雨涵不約而同地唱出了那首戰(zhàn)歌:“勇敢勇敢我的朋友……”終于結束了,我對余雨涵說:“我差點就要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了!”
投影后,大家評價:按照玩前——玩時——玩后的順序,寫出了緊張的心理,引用歌詞和結束后的語言描寫別具一格,但是男孩子的心理活動還不夠細膩,尤其是玩時,還要具體一些。你看,同伴的作文,孩子更愿意接受,更愿意超越(尤其是投影中等甚至暫時落后的孩子的作文片段時),評價中一齊往更深處邁進,何樂而不為呢?
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雖然并非一朝一夕,但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學、悟、評、改,學生的作文必然在不斷積淀中深深扎根,在不知不覺中生長、拔節(jié)!
作者簡介:江蘇省丹陽市埤城中心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