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麟
(湖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黃石 435002)
近三十年來,中國古代詩歌的選注本多如牛毛,而得選注對象之三昧者卻鳳毛麟角。個中原因,一是注釋者學(xué)識淺薄,二是注釋者急功近利,三是注釋者視閾局限,或者,竟是三者的混合。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初,我為黃瑞云先生所選《明詩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版)和《金元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版)二書中的元代部分和明中葉部分詩歌做注,在黃先生的嚴(yán)格要求和悉心指導(dǎo)下,大致懂得了“注詩”實非易事。如今,三十年過后,咀嚼回味當(dāng)時的苦澀和歡欣,有很多感受,不吐不快。
首先聲明,筆者這里所討論的只是“注詩”,而不是“選詩”和“析詩”。選詩是要有獨到眼光的,析詩則更加需要理論素養(yǎng)。三者之間相比較而言,似乎注詩相對簡單,只要把某首詩相關(guān)的、必要的問題弄清楚并表述出來就行了。但就是這“簡單”的活兒,在筆者看來,居然也有三重境界以顯示注者學(xué)力之高下。
第一重境界,查找工具書以釋詞義。
一般說來,大家讀古代詩歌最大的障礙是詞句。古代的書面語言與今天的書面語言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更何況有些詩歌作品中還有一些當(dāng)時的方言俗語,甚至行業(yè)用語、專業(yè)用語、市井黑話、俚語諺語等。故而,注釋者第一項任務(wù)就是查找相關(guān)的工具書對那些弄不清楚的詞語進(jìn)行解釋。于是,各種字典、詞典、詞語匯釋就成為注釋者的必讀必用書。
這樣做,本身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每一個注釋者的必由之路。但有兩點必須引起注意:一是有些古代詩歌中的詞語未必都能從工具書中查到,二是工具書中的所有“釋義”對于某一詞語都解釋不通。
碰到這兩個問題該怎么辦?答案是擴展閱讀面。各舉一例為證:
明代邊貢《運夫謠送方文玉督運》一詩中間有一句“斷篙折纜愁轉(zhuǎn)船”?!俺钷D(zhuǎn)船”三字,四庫本《華泉集》是這樣寫的,而四庫本《明詩綜》卻作“腰環(huán)環(huán)”。這“腰環(huán)環(huán)”是什么意思?翻遍工具書沒有解釋。當(dāng)時,只好望文生義地注釋:“愁轉(zhuǎn)船,一作‘腰環(huán)環(huán)’,系當(dāng)時口語,亦旋轉(zhuǎn)之意。因篙斷纜折,故船在水中打轉(zhuǎn)?!薄睹髟娺x注》出版后,此事一直縈繞心中。于是,擴展閱讀面。苦苦尋覓之后,我又找到一個解釋,似乎可以解決問題?!尔i冠子·學(xué)問篇》中有云:“中流失船,一壺千金?!标懙枳?“壺,匏也。佩之可濟涉,南人謂之腰舟?!?參見《列子·黃帝》)此種“腰舟”是否作為古人翻船后的救生器具?李炳《堅瓠首集序》中的一句話,似乎印證了我的觀點:“語云:‘中流失船,一瓠千金。’夫瓠,腰舟也,佩服之以濟川涉險,保無顛覆沒溺之患。”因此,“腰環(huán)環(huán)”似乎就是穿上古代的救生衣——腰舟。此種解釋不知當(dāng)否,聊記于此以作參考。
《金元詩三百首》選了元代趙孟頫一首詩《罪出》,如果從字面上解釋詩題,不知所云。但如果擴展閱讀面,仔細(xì)尋找趙孟頫生平資料,這兩個字的含義可就深刻了。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結(jié)果卻在元滅南宋之后到元朝當(dāng)了官。古人講究“文行出處”,出者,“出仕”也。趙孟頫以宋帝后裔而出仕元朝,為時人所不齒。趙孟頫自己也悔恨不已,這首詩表達(dá)的就是這種悔恨情緒。明白了這些,注釋起來就不會出差錯了。我對這首詩的詩題做了一個簡注:“罪出:歸罪于出山。罪,作動詞用。”再結(jié)合該詩開頭兩句“在山為遠(yuǎn)志,出山為小草”,這個題目的含義就更清楚了。于是,我就將題目與首二句相結(jié)合,做出了如下注解:
遠(yuǎn)志,草名,根入藥?!妒勒f新語·排調(diào)》:“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后嚴(yán)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yuǎn)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yīng)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yuǎn)志,出則為小草?!x甚有愧色?!?/p>
其實,除了上面所舉的這些極少見到的情況之外,一般的詩句,查查工具書都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如果注釋就停留在查工具書解釋詞語的層面上,那只是一種最低境界。放在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一個高中生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現(xiàn)在就是一個本科生也未必有耐心去解決。故而,就是這最低境界,現(xiàn)在達(dá)到也有一定的難度了。
第二重境界,閱讀當(dāng)時書以明背景。
古代詩歌的有些作品,即便我們對全詩的所有詞語都解釋清楚了,也不一定能夠讀懂這首詩,因為沒有弄清寫作背景,不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在什么樣的心態(tài)下寫這首詩。除了某些純粹的寫景詩之外,大量的抒情、敘事詩最好能弄清其寫作背景。
但這樣一來就要下大功夫了。記得黃瑞云先生當(dāng)時對我們的要求,注釋一首詩,要通讀這位作家所有的作品,最好還要通讀與之相關(guān)的同時代人的作品。
我當(dāng)時對黃瑞云先生這一要求在內(nèi)心深處頗不以為然,但出于對黃先生的尊重,還是硬著頭皮去閱讀《四庫全書》中一些明中葉詩人的別集。那是在20世紀(jì)80年代后期,我校簡陋的圖書館中藏有稀世珍寶“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影印本。當(dāng)時湖北省只有五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xué)圖書館、華中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湖北大學(xué)圖書館和湖北師范學(xué)院圖書館。為了購買這套書,學(xué)校內(nèi)部還產(chǎn)生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rèn)為,這套書要十幾萬,差不多可以建一棟小樓房了;有人認(rèn)為,這應(yīng)該是文科學(xué)校圖書館的鎮(zhèn)館之寶。最后,英明的學(xué)校領(lǐng)導(dǎo)還是咬咬牙買了下來。但是說老實話,這套書在當(dāng)時對一般文科教師而言,還真是使用率不高。放在圖書館以后,很長時間的閱讀者也就是黃瑞云先生和我而已。不過,我們很愜意,在炎熱的夏季,在狹小的閱讀間,圖書館將四庫全書向我們開放。我們像海綿吸水一樣閱讀,夜以繼日地讀,非常興奮地讀。那時,晚上經(jīng)常停電,我們就點蠟燭讀。由此,黃先生還告訴我一個生活小竅門:點蠟燭讀書時,蠟燭距離書的距離是一根蠟燭長度的一倍半左右,因為要防止蠟燭倒下來燒到書本。尤其是像四庫全書這樣的珍貴書籍,哪怕稍有損毀,我們將成為有罪之人。
就這樣,我們小心翼翼而又認(rèn)認(rèn)真真地讀書。在那段時間,我通讀或瀏覽了明中葉一些詩人的詩文集,如沈周《石田詩選》十卷、李東陽《懷麓堂集》一百卷、李夢陽《空同集》六十六卷、邊貢《華泉集》十四卷、王守仁《王文成全書》三十八卷、何景明《大復(fù)集》三十八卷、徐禎卿《迪功集》六卷附《談藝錄》一卷、孫—元《太白山人漫稿》八卷、楊慎《升庵集》八十一卷、薛蕙《考功集》十卷、高叔嗣《蘇門集》八卷、皇甫涍《皇甫少元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李攀龍《滄溟集》三十卷《附錄》一卷、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xù)稿》二百七卷、歸有光《震川文集》三十卷《別集》十卷、謝榛《四溟集》十卷等。果如黃先生所言,讀過這些詩人的別集以后,再來注釋明代中葉那一段的詩歌作品,就感到心中有數(shù)且得心應(yīng)手。尤其是能夠注出一些詩歌作品的“背景資料”,從而對某些詩句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聊舉二例以證明之:
如《明詩選注》有李東陽《風(fēng)雨嘆,吳江縣舟中作》一詩,其開篇第一句即為“壬辰七月壬子日”。我查了工具書,注作:“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陰歷七月十七日?!薄睹髟娺x注》出版后,我又從相關(guān)資料得知李東陽這一年隨同父親從京城回故鄉(xiāng)湖南茶陵掃墓,途經(jīng)吳江,恰逢大水,因此寫下此篇。當(dāng)年李東陽只有二十四、五歲。如果將這一條資料加進(jìn)去,可以知道年輕的李東陽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對于詩人和詩作的理解都是有幫助的。
再如,《明詩選注》選了李夢陽《秋望》一詩,表面看來詩題“秋望”二字無須注。然錢謙益《列朝詩集》此詩題卻是《出使云中作》,這就需要根據(jù)背景資料注釋了。翻閱一些資料以后,我做了如下注釋:
詩題一作《出使云中》。李夢陽 《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銘》:“壬戌(1502),李子榷舟河西務(wù)。明年,李子餉軍西夏,挈左氏還?!痹姰?dāng)為作者西夏之行過西安時作。
這樣注釋,不僅解決了該詩的寫作時間、地點,而且對最后兩句“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因為作者此次是前往朔方餉軍去的,而終明一代,“北蒙南倭”一直是邊境最大的問題。作者李夢陽到西北邊境餉軍,自然會聯(lián)想到唐代威震邊庭的一代名將郭子儀。因此,這首詩的另一個詩題《出使云中》最好能在注釋中體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與詩句絲絲入扣。
表面看來,注釋一首詩似乎可以不注明背景,而且有很多詩的寫作背景事過境遷,現(xiàn)在也很難查到。但是,作為一個負(fù)責(zé)任的注釋者,只要有一線希望也要作一百分努力,盡量查到某首詩的寫作背景,這對于理解詩中的含義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重境界,追憶此前詩以溯淵源。
注明了詞句,弄清了背景,對于一般的詩作而言,注釋者似乎已經(jīng)盡到責(zé)任了。然而,古代詩人有一個習(xí)慣,喜歡在自己作品中“化用”前人詩句。用得好的是“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用得不好的就有些“東施效顰”甚至落入“剽竊抄襲”的泥潭了。譬如明代的李夢陽,除了在詩歌理論上是“復(fù)古派”領(lǐng)袖之外,在寫作實踐方面也堪稱“擬古”大師。如其《石城樂》一詩:“盈盈窈窕女,當(dāng)門是誰家?十三學(xué)畫眉,十五擅琵琶。邑中有盧家,此女名莫愁。向前問此女,女聞雙淚流。二十嫁夫郎,重門阿閣房。臨窗種桐樹,五年如身長。自渠下?lián)P州,置妾守空樓。悔不快剪刀,斷水不東流。”再如其《雜詩六首》之一:“煜煜云中電,流光西北馳。仆夫夙嚴(yán)駕,吾欲遠(yuǎn)游之。出門履微霜,四顧何茫茫。豺狼當(dāng)路逵,鴟鸮薄云翔。改轍理方舟,欲逝川無梁。俯仰歲將宴,愴側(cè)涕沾裳?!比绱朔N種,不一而足。從樂府民歌到文人之作,從立意布局到遣詞造句,模擬痕跡宛然,有的簡直就是對古人詩作的拆洗組裝。李夢陽還有些擬古詩,甚至比古詩還要古,如:“於辟是興,皇用錫祉。苞有八業(yè),侯茂侯采?!?《甘露》章一)在眾多前輩詩人中,李夢陽尤其崇拜杜甫,《空同集》中隨處可見“擬杜”的句子。為了說明問題,不妨作一點簡單的排比:李夢陽《吹臺春日懷古》:“百年懷古一登臺”,“白頭吟望黃鸝暮”。(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獨登臺?!薄肚锱d》:“白頭吟望苦低垂?!?李夢陽《林良畫兩角鷹歌》:“迥如愁胡眥欲裂”,“草間妖鳥盡擊死,萬里晴空灑毛血”。(杜甫《畫鷹》:“側(cè)目似愁胡”,“何當(dāng)擊凡鳥,毛血灑平蕪。”)李夢陽《石將軍戰(zhàn)場歌》:“追北歸來血洗刀”。(杜甫《悲陳陶》:“群胡歸來血洗箭”。)李夢陽《出塞》:“弓箭行人各在腰。”(杜甫《兵車行》:“行人弓箭各在腰。”)李夢陽《天馬》:“天馬從西來”,“瘦骼突礁?!?“猶能肆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詩》:“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萬里可橫行?!?李夢陽《秋夜徐編修宅宴別醉歌》:“徐郎三杯拂劍且莫舞?!?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李夢陽對盛唐詩歌尤其是老杜詩歌讀得實在是太熟了,而且他還贊揚后學(xué)之輩能熟讀杜詩者:“杜甫遺詩人罕全,鮑生記之將及千。”(《徒步東門行贈鮑滶》)可見他對學(xué)習(xí)古人的重視。學(xué)習(xí)古人沒有錯,但過分?jǐn)M古就有問題了。李夢陽有時不止于搬運前人成句,甚至整首套用。如《別李生》:“華也南來送我行,青絲挈酒玉壺輕。滕王閣下江千尺,一曲滄浪萬古情?!边@不是唐詩《贈汪倫》的明代翻版又是什么?只不過此次未驚動杜少陵,而是攀上了李太白。
當(dāng)然,明代詩人中擬古最為嚴(yán)重的李夢陽、李攀龍等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詩人還是“化用”。然而,對于這些喜歡化用前人詩句的作家所作而言,對于有意無意之間與前人“撞句”的詩作而言,我們真還得找到它的淵源,否則,就沒有真正盡到“注釋”之功能。黃瑞云先生經(jīng)常說,做學(xué)術(shù),一是要盡到材料,二是要盡到能力。黃先生還戲稱這種給后人詩句找到其文字或意象淵源的做法是給某些詩句“找娘家”。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注釋過程中寓以“詩歌史閱讀”的意義了。而說到底,幾乎一切的文學(xué)研究都是“比較”研究:時間上的比較、空間上的比較、流派間的比較、作家間的比較,同一作家自身不同時空、不同心境下的作品的比較。
三十年前,當(dāng)黃先生將一些他所選上的金、元、明的詩作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旁邊往往會標(biāo)注一些小字:“某某句來自老杜”,“某某句來自太白”,“某句查白居易詩”,“某句查蘇東坡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下子可“害苦”我們了,我們常常會去將唐宋詩人的集子翻來覆去地尋找某句詩的“娘家”在哪里?;蛟S現(xiàn)在的人會說,不是有檢索系統(tǒng)嗎,完成這個活兒太容易了。電腦里輸入關(guān)鍵詞,一點鼠標(biāo)就萬紫千紅結(jié)隊來了呀!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金、元、明三代的詩人像李夢陽、李攀龍那樣生吞活剝前人詩句的畢竟是極少數(shù),更多的詩人只是化用而已。現(xiàn)在的電腦索引、檢索只能解決那些生搬硬套的“撞句”作品,而不能解決“化用”的作品。解決這些“化用”詩句的問題,不能靠電腦,還得靠人腦。因此,要解決給詩句“找娘家”的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積淀,至少要對唐宋詩人中的名篇名句能夠熟記于胸。黃先生給我們標(biāo)注的小字提示,所倚仗者就是這項基本功。有一次,我問黃先生到底讀過多少詩歌作品,他說,宋代以后的不敢講,唐代以前的詩歌作品全部讀過,重點作家的詩歌作品遠(yuǎn)遠(yuǎn)不止一遍。正因如此,我們按照黃先生提供的“路標(biāo)”去給詩句“找娘家”時,十有八九路線是正確的,收獲也是豐厚的。在這樣“飽讀詩書”的長者的指引下,我們的學(xué)業(yè)進(jìn)步很快。給詩句“找娘家”的過程逼迫我們?nèi)プx更多的唐宋詩歌作品,如此一來,有時候碰到黃老師沒有給“路標(biāo)”的詩句,偶爾也可以找到幾個“娘家”。每當(dāng)找到一個,我都興奮不已,我知道,這意味著我“學(xué)養(yǎng)”的小小進(jìn)步。而千里萬里、無窮無盡的學(xué)問之路,正在于這朝朝夕夕的“寸進(jìn)”的積累。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
下面,列舉幾個例子以證實我當(dāng)時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吧。
元代劉秉忠《溪上》詩句:“一陣西風(fēng)吹雨散,夕陽還在水邊明?!弊⒃?“仿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p>
元代黃溍《題清華亭》詩句:“秀色坐可攬,終然不盈掬?!弊⒃?“此二句化用白居易《和夢游》詩句:‘秀色似勘餐,秾華如可掬?!?/p>
元代王冕《孤松嘆》詩句:“嗚呼!既是真棟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注曰:“句仿杜甫《戲作花卿歌》:‘李侯重有此節(jié)度,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
明代黃仲昭《明妃詞二首》其二詩句:“早知身被丹青誤,但嫁巫山百姓家?!弊⒃?“二句實本高啟《王昭君》:‘氈裘肉食本異俗,不如但嫁巫山村。’”
明代邵寶《寄林鎮(zhèn)江》詩句:“綠分一水橋南北,青擁群峰屋后前。”注曰:“仿杜甫《戲為雙松圖歌》:‘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句法。”
明代李攀龍《塞上曲送元美二首》其二詩句:“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注曰:“李益《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p>
明代王世貞《戚將軍贈寶劍歌》詩句:“欲識命輕恩重處?!弊⒃?“意近李白《結(jié)襪子》詩:‘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p>
還有很多例子,由于篇幅限制,不一一列舉??傊?古代詩歌的注釋,如果能達(dá)到這一步,堪稱最高境界。這已經(jīng)不僅止于“注詩”,而是已經(jīng)開始做“詩歌史”的縱向比較了,至少是為詩歌史的縱向比較研究提供了確鑿的材料。
歲月如梭,轉(zhuǎn)眼間《明詩選注》與《金元詩三百首》的出版,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在這兩本書出版幾年之后,我在向碩士生講授“金元詩研究”“明代詩文流派”這兩門課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就注釋這個層面而論還有某些不足之處,又在閱讀其他文獻(xiàn)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材料,認(rèn)為可以對這兩本書的部分注釋做一些補充。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將這些材料歸結(jié)到一起公布出來。今借此機會列舉如下,請各位批評指正。
金代元好問《潁亭留別,同李冶仁卿、張肅子敬、王元亮子敬,分韻得畫字》一詩,中有句云:“太素秉元化。”原注:“太素,自然之質(zhì),《乾坤鑿度》:‘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物之始也。’此借用其詞,實即指雪。”此注釋所用《乾坤鑿度》,并非原始文獻(xiàn),可替換為:“《列子·天瑞》:‘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p>
元代劉因有《宋理宗書宮扇(并序)》一詩,中有句云:“當(dāng)時夢里金銀闕,百子樓前無六月?!睂Α鞍僮訕恰币辉~,原注:“百子樓,《西湖游覽志余》引作‘百柱樓’?!眱H此而已,未明淵源。此處可補注如下:“花蕊夫人《宮詞》:‘晚來隨駕上城游,行到東西百子(一作“尺”)樓。’”
元代趙孟頫有《罪出》一詩,上文已提及該詩開首兩句為:“在山為遠(yuǎn)志,出山為小草?!痹⒁妒勒f新語·排調(diào)》篇沒有問題,但這兩句詩的句式卻是模仿杜甫《佳人》詩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笨裳a入其后。
元代方瀾《荊軻》詩末句:“愁入代云長!”原注:“代,戰(zhàn)國時國名,為趙襄子所滅。地在今河北蔚縣一帶?!弊⑨尡旧頉]錯,但“代云”一詞,一般讀者頗為生疏,可補注:“燕代相連,此由燕而及代。此處需用仄聲字,故不用‘燕云’而用‘代云’。”
元代薩都剌《贈彈箏者》詩句:“海門風(fēng)急雁行偏。”原注:“海門,??凇Q阈?此指箏雁,即箏柱上排列作雁行的徽帶。朱德潤《八月九日武林達(dá)宣差招宴時武良弼太守廉山御史同席》詩:‘冰弦戛擊箏雁度,玉板拍裂鳴鼉轟?!酥腹~聲激越,若海門急風(fēng)?!贝俗⑨屗朴形幢M處,可補注如下:“海門:《至順鎮(zhèn)江志》:‘焦山,或亦謂浮玉山,上有羅漢巖,旁有海門二山,金、焦相距十五里。’因兩山相對如門,且在江口,故得名。此處‘雁行’,既指徽帶,又指山名,雙關(guān)。又,此句句意來自李涉《潤州聽暮角》:‘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瘽欀?即鎮(zhèn)江?!?/p>
元代張雨《湖州竹枝詞》詩云:“臨湖門外吳儂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筑墻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痹⑷际亲置娼忉?意義不大??裳a注如下:“此詩又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揭曼碩先生未達(dá)時,多游湖湘間。一日,泊舟江涘,夜二鼓,攬衣露坐,仰視明月如晝。忽中流一棹,漸逼舟側(cè),中有素妝女子,斂衽而起,容儀甚清雅。先生問曰:“汝何人?”答曰:“妾商婦也,良人久不歸,聞君遠(yuǎn)來,故相迓耳。”因與談?wù)?皆世外恍惚事。且云:“妾與君有夙緣,非同人間之淫奔者,幸勿見卻?!毕壬町愔e蕰?戀戀不忍去。臨別,謂先生曰:“君大富貴人也,亦宜自重。”因留詩曰:“盤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作墻茅蓋屋,庭前一樹紫荊花?!泵魅?舟阻風(fēng),上岸沽酒,問其地,即盤塘鎮(zhèn)。行數(shù)步,見一水仙祠,墻垣皆黃土,中庭紫荊芬然。及登殿,所設(shè)象與夜中女子無異。余往聞先生之侄孫立禮說及此,亦一奇事也。今先生官至翰林侍講學(xué)士,可知神女之言不誣矣?!颂幯灾忚?交代故事來源是揭傒斯。然陶宗儀生于元延祐三年(1316),張雨生于前至元十四年(1277),是陶宗儀年輩晚于張雨,或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所載故事來源,乃好事者附會張雨詩作。又,張璋、黃畬編《全唐五代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八收錄無名氏《竹枝》一首:‘盤塘江口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筑墻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下注:‘依清孫致彌《詞鵠初編》。’不知真?zhèn)?錄此聊備一說?!?/p>
明代何景明《武關(guān)》詩,末二句云:“關(guān)門鎖溪水,日夜送潺湲。”原注:“潺湲,溪水流動貌,此代指溪水?!逼鋵?何景明的這兩句詩,借鑒了唐代李涉《再宿武關(guān)》中的兩句:“關(guān)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边@里,前一句何景明是反其意而用之,后一句則比唐詩更為含蓄。但無論如何,何詩借鑒了李詩卻是鐵定無疑的事實,可作補充注釋。
明代邊貢七律《謁文山祠》,頸聯(lián):“花外子規(guī)燕市月,水邊精衛(wèi)浙江潮?!睂τ谏暇?原注云:“子規(guī),鳥名,即杜鵑。晉代張華《禽經(jīng)》:‘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云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guī)鳥,至春則啼,聞?wù)咂鄲?。’?今北京?!边@樣注當(dāng)然也是正確的,但尚未找到這句詩真正的來歷。后讀文天祥《金陵驛》,其中有句云:“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边@才是“花外子規(guī)燕市月”詩句之正源,可作補充注釋。
明代謝榛《遠(yuǎn)別曲》后兩句:“門外兩株烏桕樹,丁寧說向寄書人。”原注:“烏桕樹,大戟科落葉喬木,秋天紅葉可愛,子實可以榨油。”其實,這兩句采取的類似于民歌的表現(xiàn)手法在古代詩歌中。如宋代張先《更漏子》:“耳畔向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痹偃缟弦龔堄辍逗葜裰υ~》:“黃土筑墻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p>
明代李攀龍有一首題為《同元美與子相公實分賦懷泰山得鐘字柬順甫》的七言律詩,首聯(lián)云:“域內(nèi)名山首岱宗,側(cè)身東望一相從?!痹?“岱宗,泰山為五岳之首,故稱。杜甫《望岳》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眱H對此聯(lián)的上句作了注釋,而下句未注。其實,下句仿漢代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涕霑翰?!?/p>
明代王世貞《陪段侍御登靈巖絕頂》一詩有句云:“青天落酒杯?!痹?“‘青天’句,謂上凌絕頂,青天乃落入酒杯之中?!边@樣注釋意思雖然不錯,但卻未找到其“娘家”。其實,此句來自楊萬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一詩:“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領(lǐng)取青天并入來,和月和天都蘸濕?!笨勺餮a充注釋。
明代袁宏道《橫塘渡》一詩,末四句云:“妾家住虹橋,朱門十里路。認(rèn)取辛夷花,莫過楊柳樹?!边@四句與上引謝榛《遠(yuǎn)別曲》后兩句一脈相傳,可在句末加一注:“參見謝榛《遠(yuǎn)別曲》注?!?/p>
明代陳子龍《秋日雜感》一詩,頷聯(lián)“江陵文武牙簽盡,建業(yè)風(fēng)流玉樹殘”。對“牙簽”一詞,原注:“丫制標(biāo)簽,系在書函上作為標(biāo)志以便翻檢?!毕旅嬉美铎稀额}〈金樓子〉后并序》一段文字。其實,“牙簽”一典,比李煜更早使用的是韓愈。應(yīng)在李煜注文之前加上:“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李繁時為隨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詩云:“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p>
以上補注數(shù)例之資料,均非有意求之,而是將《金元詩三百首》《明詩選注》中注釋的若干問題長期橫亙于胸中,后閱其他書籍時,偶爾撞上,于是隨筆而記,此處集中刊出而已?,F(xiàn)在電子書被大量使用,索引更為方便,這兩本書注釋的更多的遺失錯訛之處將會被發(fā)現(xiàn)。假以時日,我們可以再做更多的補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