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將鳥作為靈魂的象征,這在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中都很常見,在世界文學作品中,鳥類作為各種文學象征的手段也屢見不鮮。在英國文學作品當中,夜鶯成為眾多文學家筆下的??停瑫r在歐洲神話故事當中也時常提到夜鶯。基于此,本文以英國文學作品為例,論述有關(guān)夜鶯鳥的神話故事,進而探究夜鶯在文學作品中的象征意義,以此探究夜鶯鳥與英國文學之間的淵源。
二、夜鶯的神話溯源
每一個有翅膀的生物都是心靈升華的象征。根據(jù)榮格的說法,鳥是一種仁慈的動物,代表精靈或天使,超自然的援助,思想和幻想的飛翔。鳥,是思想、想象和心靈的象征。夜鶯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廣泛,其分布范圍包括北非、中東、中國新疆以及整個歐洲地區(qū)。夜鶯的生活習性非常特殊,多生活在茂密的灌木叢當中,以小蟲為食,夜鶯的叫聲悠遠清晰且叫速極快,是目前已知的在夜間鳴叫的鳥類之一,這也是“夜鶯”鳥得名的原因。
歐洲大陸有關(guān)夜鶯鳥的故事傳說眾多,無論是古希臘神話還是安徒生童話當中均有夜鶯的身影:在古希臘神話當中,傳說雅典城受到外敵侵擾時色雷斯國王忒雷俄斯帶兵前往救援,最終使雅典城脫險,為了表示感謝,雅典王將大女兒普洛克尼嫁給色雷斯國王。但是由于普洛克尼非常想念遠在雅典的妹妹,因此要求國王忒雷俄斯將妹妹菲洛米拉送到色雷斯國,但是妹妹在前往色雷斯時,忒雷俄斯欲行不軌,并殘忍地割掉了菲洛米拉的舌頭,而菲洛米拉則將自身的怨恨化為罩毯并傳遞給姐姐普洛克尼,普洛克尼在將妹妹菲洛米拉救出后已經(jīng)被仇恨蒙蔽了雙眼,菲洛米拉冤殺了小侄子。忒雷俄斯勃然大怒,要將二人處死,普洛克尼與菲洛米拉感到在劫難逃后便向神祇尋求幫助,而后神祇將菲洛米拉變成了夜鶯,同時將姐姐普洛克尼變成了燕子。由于妹妹菲洛米拉誤殺小侄子,神祇為了懲罰這一行為,便要求不能說話的菲洛米拉通過整夜歌唱的方式進行贖罪。受到這一神話故事的影響,很多文學作品會通過“菲洛米拉”指代夜鶯,并賦予夜鶯人格。而在安徒生童話《夜鶯》當中則講述了夜鶯為皇帝驅(qū)走死亡陰霾的故事,夜鶯的歌聲則成為自由、善良、純潔與高尚的象征。
三、夜鶯的象征意義
夜鶯鳥在自然生態(tài)中的生活特性,使得其在很多英國文學作品中被賦予符號化意義,如夜鶯晝伏夜出且喜歡生活在茂密的灌木叢當中,由于很少有人目睹夜鶯的真容,所以在英國文學作品當中,夜鶯通常會伴隨著夜晚與月亮一同出現(xiàn),作家即通過夜鶯展現(xiàn)出一種浪漫的哀愁。此外,夜鶯的聲音清揚婉轉(zhuǎn),非常容易牽動人們的內(nèi)心情感,由此在很多文學作品當中夜鶯的歌聲便被賦予浪漫歡快的特征,并成為“愛情”“自由”與“歡樂”的象征。
(一)以夜鶯鳥的形象象征哀傷
由于夜鶯多在夜晚鳴叫,且受到有關(guān)夜鶯神話故事的影響,在一些英國文學作品中,作家會將夜鶯視作為悲傷的化身,或者通過夜鶯烘托傷感悲哀的氛圍,如英國詩人馬修·阿諾德的作品《菲洛米拉》。通過上文對于夜鶯神話故事的分析可知,夜鶯與“菲洛米拉”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馬修·阿諾德的作品中夜鶯的鳴叫不僅僅是歌唱的手段,而且還是對“菲洛米拉”自身悲慘遭遇的敘述。通過夜鶯,作家描寫了菲洛米拉對于往日記憶無法遺忘的哀痛回憶,同時通過夜鶯的歌聲展現(xiàn)出愛與恨、歡快與哀痛的矛盾情緒。此外,在夜鶯的歌聲中還表現(xiàn)出菲洛米拉對于往日恥辱的耿耿于懷、對復仇后短暫而又鮮明的歡快,以及對誤殺小侄子時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愧疚。菲洛米拉的種種心理狀態(tài)體現(xiàn)在歌聲當中,而這纏綿不絕的歌聲也令聽眾扼腕嘆息。時至今日,夜鶯與“菲洛米拉”的神話傳說仍然存在于英國文學作品當中,且夜鶯始終是“菲洛米拉”的象征。約翰·克萊爾是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代表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作品多以描繪自然風光為主,且具有“北安普頓的詩人”的美譽。在約翰·克萊爾的詩歌中同樣存在對夜鶯的描繪,如在《夜鶯之巢》中作家通過“顫動”“哀傷”以及“衷腸”等詞匯形容夜鶯,由此以夜鶯表達哀傷,營造悲慘的氛圍?!队《刃∫骨肥怯骷溢晡鳌け认!ぱ┤R愛情詩的代表之一,其中“夜鶯”形象同樣是哀傷、悲情的象征,詩句中“那夜鶯已不再怨訴”顯然烘托了哀傷的氛圍,但是隨著愛情的到來,夜鶯凄涼的歌聲也變得甜蜜起來;19世紀英國畫家、詩人羅塞蒂作品中對于夜鶯象征哀傷的表現(xiàn)則更為明顯,正如詩人在作品《Song》中所提到的那樣,“再不聞那迷離的夜鶯,在悵惘的月夜,哀凄地低鳴”;約翰·彌爾頓在作品《幽思的人》中通過夜鶯鳥烘托悲傷而哀愁的氛圍。類似于馬修·阿諾德等英國作家文學作品中的“夜鶯”形象象征還有很多。除了在英國文學作品中會將夜鶯視作哀傷的象征以外,在美國、法國等眾多國家文學作品當中夜鶯均是“哀傷”的代名詞,通過夜鶯襯托哀傷氣氛的形式非常普遍。
(二)以夜鶯為載體表達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約翰·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性人物。濟慈在詩歌中多會將內(nèi)在情感與外在自然相聯(lián)系,在對生活的感悟中汲取創(chuàng)作素材。由于濟慈的作品多來自本人的真實生活,因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往往能夠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在《夜鶯頌》當中,濟慈則通過“夜鶯”表達出自身的人生態(tài)度,雖然濟慈才華橫溢,但是卻長期生活在窮苦困難中。某天一只夜鶯飛進濟慈的家中并在夜間不停地鳴叫,而夜鶯美妙的歌聲使他的心靈大受振奮,在夜鶯的歌聲中,心中的不滿與悲憤逐漸轉(zhuǎn)化為對生活的熱愛,正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他創(chuàng)作出了詩歌《夜鶯頌》,在作品中作者通過“快樂”“嘹亮”以及“歌唱夏天”等詞匯形容夜鶯的歌聲。雖然創(chuàng)作《夜鶯頌》時的他過著被肺病折磨的生活,但是我們卻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夜鶯頌》的浪漫主義傾向,在他的心目中,夜鶯已經(jīng)成為理想世界的象征,是溝通現(xiàn)實與夢境的橋梁。從《夜鶯頌》文字表面來看,濟慈賦予了夜鶯自由以及快樂的象征,如“你讓悠揚的樂音充盈在山毛櫸的一片蔥蘢和濃蔭里,你放開嗓門,盡情地歌唱著夏天”等等。但是通過對作品的深入解讀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將生活、命運以及家庭的不幸通通融合到了作品當中——“我要痛飲呵,再悄悄離開這世界,同你一起隱入那幽深的林木”“遠遠地隱去,消失,完全忘掉”以及“趁這午夜,安詳?shù)叵蛉耸栏鎰e,而你呵,正在把你的精魂傾吐”等均是濟慈通過夜鶯表達人生之痛苦,同時也體現(xiàn)出作家對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在《夜鶯頌》當中,夜鶯的歌聲以及夜幕下的景色與濟慈所處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了強有力的對比,而“夜鶯”恰恰是濟慈對于理想人生的認識,此外通過以“樂景”寫“哀傷”的手法也能夠使得讀者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哀傷。雖然此時夜鶯不是哀愁的象征,但是其代表的理想型人生卻與濟慈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了無形的對比,由此也反映出作家對快樂、自由生活的憧憬。
(三)借夜鶯象征美好與歡樂
在《夜鶯頌》中,濟慈把夜鶯歡樂的生活與自身現(xiàn)實生活進行對比,并借“夜鶯”闡發(fā)了本人的人生態(tài)度,表達了對“夜鶯”理想生活的憧憬。而在《詩人頌》中,“夜鶯”則成為美好與歡樂的象征,作者將“夜鶯”視為“人們喜歡的事物”,詩歌表達了濟慈對兩位詩人的贊頌之情,肯定了詩人的魅力的影響,同時通過想象構(gòu)建了一方凈土,凈土中景色優(yōu)美且風和日麗,而他所稱頌的兩位詩人的作品更是在凈土中永遠地流傳。此外,作者通過夜鶯美妙的歌聲烘托“凈土”之美好——“夜鶯在這里鳴囀歌喉,不唱那麻木不仁的事由,唱的是悅耳的神圣真諦”,并認為在這美好的世界中應(yīng)當蕩漾著夜鶯動人的樂曲。由此可見,在《詩人頌》當中,夜鶯被用來烘托美好的氛圍。
文學作品充滿著象征,象征也在形式上多種多樣。人類夢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這種情況下,鳥是最適當?shù)某较笳鳌K硗ㄟ^“媒介”發(fā)揮作用的特殊的直覺性質(zhì)。威廉·德拉蒙德在《對愛的呼喚》中同樣賦予夜鶯美好的象征意義,“讓她用玫瑰花鋪開你一天的行程,處處夜鶯啼,歌唱你的來臨,創(chuàng)造出一個永恒之春”,在瑰麗的語言渲染之下,德拉蒙德營造了一副春天的景色,同時在夜鶯的歌聲中表現(xiàn)了春日花木爭榮、春風和煦的春日生機,同時春日景色中的一切事物又展現(xiàn)著歡快、美好與希望。
(四)通過夜鶯象征愛情
古代歐洲大陸存在這樣一種說法,即在聽到布谷鳥鳴叫之前首先聽到夜鶯的叫聲,那么就表明愛情會非常順利。在這種說法下,夜鶯就化身愛情的象征并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如在英國作家彌爾頓的《夜鶯》當中,夜鶯就成為愛情的象征,在詩歌中作者描寫了一副五月黃昏時分夜鶯鳴叫的場景,在這種極具詩情畫意的背景下,夜鶯的鳴叫喚醒了彌爾頓對于愛情的憧憬。五月是彌爾頓最為喜愛的月份,這一點在作家另外一部作品《五月晨歌》當中也有所表現(xiàn)。黃昏正是鳥兒歸巢的時期,但是夜鶯卻整夜不眠并編唱著無盡的歌曲,因此在《夜鶯》中,當五月、夜鶯與黃昏共同交織在一起時便引發(fā)了彌爾頓對愛情的熱切問語:“你可要拿新希望來充滿愛人的心房?”詩歌中“啊,若約芙都給了你柔和的樂歌……唱得太晚了點兒,沒叫我舒心”,通過對夜鶯歌聲的急切渴求表現(xiàn)出等待愛情的焦急心情,詩歌末尾處帶有明顯的責怪意味,并表明人生中多次愛情希望的破滅。整體而言,彌爾頓《夜鶯》中的夜鶯作為愛情的象征,通過寂靜的樹林與夜鶯的歌聲之間的反襯,以及五月的黃昏等襯托出了夜鶯嬌小的形象,同時又以布谷鳥的粗淺反襯夜鶯鳥的友愛與柔情,最后通過擬人化處理手段將古希臘神、人物以及夜鶯完美交融在一起,并奠定了詩歌中的愛情浪漫基調(diào)。
奧斯卡·王爾德是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在王爾德的筆下“夜鶯”同樣化身愛情的象征。如在《夜鶯與玫瑰》中,作者以“夜鶯”為主角向讀者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在寒冷的深冬,年輕的學生為了能夠與心愛的姑娘跳舞而急需尋找一朵紅玫瑰,當聽到學生因為無法得到玫瑰而發(fā)出哭泣聲音時,夜鶯以為年輕的學生就是它等待的真情人,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愛情愿望,夜鶯選擇通過犧牲自己換取一朵玫瑰花。在夜晚,夜鶯將胸脯插入到玫瑰的尖刺當中,隨著血液的流淌,帶血的紅色玫瑰花終于在寒冷的冬天盛開,而夜鶯卻永遠倒在了繁茂的樹林當中,懷著對于愛情的希望而死去。當心愛的姑娘在接受了玫瑰花,又以貧窮為理由拒絕了年輕學生的愛情追求時,在憤怒的支配下,學生將玫瑰花丟棄在馬路上并被車輪碾壓。在《夜鶯與玫瑰》中,夜鶯成為“愛情悲劇”的象征,并承擔“為愛犧牲”的角色,夜鶯的死亡將故事的悲慘氛圍提升到最高層次,且血液的流淌、生命的消逝以及用生命換取的玫瑰花被無情丟棄在馬路中均為作品增加了悲劇色彩。雖然夜鶯的死亡充斥著痛苦,但在作家的筆下,愛情超過了生命,并成為夜鶯的永恒。
四、結(jié)語
本文以夜鶯在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象征意義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通過上文論述來看,夜鶯的形象在英國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且夜鶯的象征意義明顯受到古希臘神話故事的影響,其很多象征意義均是神話故事的外延。在文學作品中,夜鶯象征的實際意義具有多元性,本文主要結(jié)合古希臘有關(guān)“夜鶯”的神話故事,以及英國文學領(lǐng)域中與“夜鶯”有關(guān)的作品,對夜鶯在哀傷、作者人生態(tài)度、美好與歡樂、愛情四個方面的象征意義展開分析。但是夜鶯作為鳥類,其本身僅是一種動物,因此無論其出現(xiàn)在哪部作品當中,無論其具有何種象征意義,本質(zhì)上都是作者通過“夜鶯”這一形象而將自身的情感外顯,同時在不同作品、不同語境下對“夜鶯”的象征意義展開研究,能夠幫助讀者加深對于作者情感以及作品內(nèi)涵的思考與解讀。
參考文獻:
[1]趙曉麗.論夜鶯在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象征意義[J].參花(中),2022(09):119-121.
[2]葛淑嫻.論夜鶯意象在西方文學作品中的體現(xiàn)[J].青年文學家,2015(29):89.
[3]齊俊.例說“夜鶯”意象在英美文學作品中的體現(xiàn)[J].科技信息(學術(shù)研究),2007(12):103.
[4]木娜瓦古麗·帕爾哈提.論阿拉提·阿斯木的《夜鶯歌唱黎明》[D].新疆師范大學,2023.
[5][瑞士]卡爾·榮格,等.著.人類及其象征[M].張舉文,榮文庫,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6]蔡玉俠,趙英俊.解讀英美文學作品中固化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J].邢臺學院學報,2006(03):
37-39.
(作者簡介:李家才,男,碩士研究生,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