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小兒厭食癥指兒童長期出現(xiàn)食欲減退或拒食現(xiàn)象,導致體質量減輕、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受損的一種疾病[1]。通常兒童不愿意進食或者進食量很少,可能會出現(xiàn)拒絕進食、挑食、偏食等癥狀。小兒厭食癥的危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營養(yǎng)不良:兒童長期拒絕或減少食物攝入,容易導致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不足,影響身體健康和生長發(fā)育。(2)生長發(fā)育受損:營養(yǎng)不良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長期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身高、體質量、智力等方面的發(fā)育遲緩[2]。(3)免疫力下降:營養(yǎng)不良也會影響兒童的免疫系統(tǒng),使兒童更容易罹患各種疾病。(4)心理問題:小兒厭食癥可能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導致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問題。(5)身體并發(fā)癥:小兒厭食癥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脫水、低血壓、心律不齊等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F(xiàn)將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厭食癥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小兒厭食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其病因和病機比較復雜,可能涉及多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因素:小兒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其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問題,如抑郁、焦慮、恐懼等。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其食欲和進食行為,進而導致小兒厭食癥的發(fā)生。(2)生理因素:小兒厭食癥可能與某些生理問題有關,如口腔問題(如牙齦炎、齲齒等)、消化道疾病(如胃腸炎、胃炎等)、藥物不良反應等。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小兒口感、咀嚼、吞咽等障礙,從而影響其食欲和進食行為[3]。(3)營養(yǎng)缺乏:如果小兒長期缺乏某些營養(yǎng)物質,如蛋白質、鐵、維生素等,也會影響其食欲和進食行為,導致小兒厭食癥的發(fā)生。(4)環(huán)境因素:小兒在成長過程中,所處的環(huán)境也可能會影響其食欲和進食行為,如家庭飲食習慣、進食方式、家長對孩子的喂養(yǎng)方式等。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小兒對某些食物產(chǎn)生厭惡感,從而影響其食欲和進食行為。
中醫(yī)認為,小兒厭食癥的病機主要涉及脾胃虛弱、心脾失調、氣滯等問題。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小兒脾胃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損傷,導致脾胃失調,進而出現(xiàn)厭食癥狀。此外,小兒厭食癥還可能與肝郁氣滯、心神不寧等因素有關[4]。
2.1 內治法
2.1.1 辨證論治:根據(jù)厭食癥的病機及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以下證型[5]:(1)脾胃虛弱型:表現(xiàn)為厭食、腹脹、大便稀溏等。治療重點是益氣健脾,增進食欲。常用的中藥有黨參、黃芪、白術、炙甘草等。飲食上應該注意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如瘦肉、雞蛋、牛奶等。(2)心脾失調型:表現(xiàn)為厭食、情緒不穩(wěn)、多夢易醒等。治療應以調和心脾、疏肝理氣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黃精、太子參、茯苓、白術、山藥、柴胡、香附、丹參等,可加入龍眼肉、枸杞子、天麻等調理。飲食上應該注意少吃煎炸油膩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3)陽盛陰虛型: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胸脅脹滿、煩躁易怒等。治療重點是滋陰降陽,平衡陰陽。常用的中藥有玄參、麥冬、天冬、石斛等。飲食上應該注意清熱解毒,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4)寒濕內阻型:表現(xiàn)為厭食、體質量下降、面色萎黃等。治療重點是溫中祛濕,通利脾胃。常用的中藥有生姜、白術、陳皮等。飲食上應該注意少吃生冷、寒涼食物,多喝溫水,避免暴飲暴食。
2.1.2 自擬湯藥:劉俊朝等[6]采用補脾消積湯治療小兒厭食癥100例,總有效率為96.12%,藥方如下:白術10 g,茯苓10 g,半夏10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棗5枚,人參5 g。這個方劑的主要作用是補益脾胃,消除積滯,促進食欲,藥性溫和,適用于小兒厭食、消化不良等癥狀。有研究采用爵床胃喜湯治療厭食癥患兒300例,總有效率為100.00%,藥方如下:爵床(15 g):能夠促進食欲,調理脾胃,有助于消化吸收;草果(6 g):能夠溫中止嘔,行氣化濕,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癥狀;厚樸(9 g):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及消化吸收;陳皮(6 g):能夠行氣健脾,調和胃氣,有助于改善脾胃虛弱的癥狀;枳實(9 g):能夠行滯消積,化痰止嘔,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和胃脘脹滿的癥狀;山楂(15克):能夠健脾消食,行氣化濕,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7]。有研究采用抑肝扶脾湯治療厭食癥患兒60例,總有效率為92.31%,藥方如下:澤瀉10 g,白術10 g,茯苓10 g,牡蠣10 g,陳皮6 g,炙甘草6 g,干姜3 g,枳實3 g,將以上中藥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溫服,每日1劑[8]。抑肝扶脾湯的主要功效為調節(jié)肝脾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加食欲,改善腹脹、腹痛等不適癥狀。同時,抑肝扶脾湯還能舒肝、解郁,緩解情緒壓力,有助于緩解小兒厭食癥的病情。有研究采用自擬運脾和胃湯治療厭食癥患兒70例,總有效率為94.00%,藥方如下:蒼術9 g,白術9 g,茯苓9 g,甘草6 g,生姜3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分2~3次服用,每日1劑,連服數(shù)日[9]。其中,蒼術、白術、茯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養(yǎng)血的作用,甘草則是調和諸藥之間的作用,生姜則具有溫胃散寒的作用。
2.1.3 中成藥:中成藥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優(yōu)勢包括以下幾點:(1)方便服用:中成藥通常以丸劑或片劑的形式出現(xiàn),方便兒童服用。(2)安全性高:中成藥一般是由天然草藥熬制而成,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3)適應證廣:中成藥可以針對不同的病因、癥狀和體質,進行個性化治療。(4)綜合調理:中成藥不僅可以緩解癥狀,還可以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抵抗力。(5)效果顯著:中成藥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效果現(xiàn)已得到肯定,臨床上已經(jīng)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jīng)驗。運脾方是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常用方劑之一,該方劑的主要成分包括黨參、白術、茯苓、半夏等中藥材[1]。其主要作用是補脾益氣、健脾開胃、化痰導滯。運脾方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優(yōu)勢如下:(1)中藥成分溫和:運脾方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小兒的身體較為溫和,不會對小兒的身體造成過多的刺激或負擔。(2)治療效果顯著:該方劑的成分具有健脾開胃、化痰導滯的作用,能夠有效促進小兒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厭食癥狀。(3)安全性高:運脾方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方劑,歷經(jīng)千年的實踐證明,其安全性較高,不會對小兒身體造成明顯的不良反應。(4)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通過運脾方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兒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使其能夠正常進食,從而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啟脾口服液是一種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包括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等中草藥[10-11]。啟脾口服液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優(yōu)勢如下:(1)治療效果顯著:啟脾口服液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小兒厭食癥狀,增強小兒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2)中成藥用法簡單:啟脾口服液是一種中成藥,用法簡單,方便服用,不會給小兒帶來太大的不適感。(3)安全性高:啟脾口服液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制劑,經(jīng)過臨床實踐驗證,其安全性較高,對小兒身體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不良反應。(4)維護小兒健康:通過啟脾口服液的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小兒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增強小兒體質,維護小兒健康[12]。樂食健兒寶是一種中成藥,常用于治療小兒厭食癥。其主要成分包括黃芪、白術、茯苓、山楂等中草藥[13]。樂食健兒寶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優(yōu)勢如下:(1)有效改善厭食癥:樂食健兒寶的成分具有健脾開胃、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小兒厭食癥狀,促進食欲增加。(2)中成藥用法簡單:樂食健兒寶是一種中成藥制劑,用法簡單,口感較好,方便小兒服用。(3)安全性高:樂食健兒寶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制劑,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安全性較高,不會對小兒身體產(chǎn)生不良反應。開胃消食糖漿是一種中藥制劑,常用于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調理脾胃功能等[14]。其成分多為具有開胃、消食、理氣、化痰等功效的中藥,如山楂、陳皮、茯苓、枳殼等。
2.1.4 中醫(yī)食療:中醫(yī)食療方法是一種通過調整飲食和膳食營養(yǎng)來輔助治療疾病的方法,常被用來治療小兒厭食癥。以下是一些中醫(yī)食療方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具體方法:(1)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小兒厭食癥常與不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建立規(guī)律、有節(jié)制、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習慣對于預防和治療小兒厭食癥非常重要。家長應該為兒童定時定量地提供三餐和兩次小食,避免吃零食和過多的高熱量食物。(2)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小兒厭食癥常與脾胃虛弱有關。因此,在飲食上應該選擇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條、雞蛋、魚肉等。(3)多吃開胃食物:厭食癥患兒的食欲欠佳,因此,食療中可以選擇一些開胃食物來刺激食欲,如生姜、大蒜、山楂、橙子等。(4)吃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脾胃功能不好是小兒厭食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飲食中加入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藥、蓮子、白果、枸杞等,可以幫助改善脾胃功能。(5)避免過飽:厭食癥患兒的胃口通常較小,因此應該控制飲食量,避免過飽。過飽會導致消化不良,進而影響食欲。以下是一些食療食譜:(1)八寶粥:將小米、紅豆、糯米、薏米、玉米、桂圓、蓮子、白果等8種材料混合煮成粥,可以補氣養(yǎng)血、健脾胃。(2)生姜糖水:將生姜切片,加入水中煮開,然后加入適量的冰糖攪拌均勻。這道食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胃腸功能。(3)雞蛋羹: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和水,攪拌均勻。將鍋中水燒開,放入碗中,大火蒸5~8 min。這道食譜營養(yǎng)豐富,可增加食欲。(4)枸杞粥:將枸杞加入米中煮成粥,具有滋陰養(yǎng)肝、益精明目、健脾胃的功效。(5)酸棗仁糖水:將酸棗仁加入水中煮開,然后加入適量的冰糖攪拌均勻。這道食譜可以幫助消化、清熱解毒。
2.2 外治法
2.2.1 中藥外敷:中藥外敷指將中藥煎劑或藥物敷在患者體表上,通過皮膚吸收、刺激局部反應和作用于整個身體的生理反應起到治療作用的方法。在中醫(yī)中,厭食癥是由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因此采用中藥外敷治療可以刺激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運脾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外敷方。其主要成分包括草果、砂仁、陳皮、白術、甘草等[15]。具體用法為:將運脾散煎劑冷卻至溫熱狀態(tài),用干凈的毛巾或棉布蘸取煎劑,將其敷在患兒的腹部、胃部或胃脘部位,輕輕按摩2~3 min,直至藥液滲入皮膚。每次外敷15~20 min,每天2~3次。許武[16]采用自擬健脾膏治療小兒厭食癥,其主要成分包括黨參、白術、炙甘草、陳皮、枸杞子等,具體用法為:取適量的健脾膏,涂抹在患兒臍周部位,輕輕按摩2~3 min,直至藥液滲入皮膚,每次外敷15~20 min,每天2~3次。
2.2.2 針灸療法:針灸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在治療小兒厭食癥方面也有一定的應用。針灸可以刺激穴位,改善人體內部的氣血運行,調整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以下是針灸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具體方法:(1)穴位選擇:常用的針灸穴位包括神闕、足三里、關元、中脘、內關等穴位。其中,神闕穴位于臍上1.5寸處,是調整脾胃功能的主要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面,膝蓋外側3寸,也是常用的調理脾胃的穴位;關元穴位于臍中,是調理脾胃功能和增加食欲的主要穴位;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是調理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統(tǒng)的主要穴位;內關穴位于手腕橫紋處,是調節(jié)胃腸蠕動和增加食欲的主要穴位。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和癥狀選擇相應的穴位[17]。(2)針灸方法:在選定的穴位上,針灸師會使用針灸針進行刺激。常用的針灸方法包括溫針法和留針法。溫針法指在針刺穴位后,使用艾灸等熱刺激方法來加強針灸效果。留針法指將針灸針插入穴位后固定一段時間,一般為20~30 min。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和癥狀,針灸師會選擇相應的針灸方法。(3)治療頻率和時間:針灸治療小兒厭食癥一般每周進行1~2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 min。一般來說,連續(xù)治療2~4周可以看到明顯的針灸效果。具體頻率和時間需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和針灸效果進行調整[18]。
2.2.3 耳穴療法:耳穴療法是將針灸、按摩、貼壓等方法應用于耳部穴位,來調整身體各器官功能的一種療法。在中醫(yī)學中,耳朵被視為一個微縮的身體圖,與全身各個器官、部位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耳穴療法可以通過刺激耳部的穴位來調整身體各器官功能,從而達到治療小兒厭食癥的目的[12]。具體操作為:(1)確定耳穴位:在耳朵上,有很多個穴位,治療小兒厭食癥時,主要需要刺激與消化系統(tǒng)相關的耳穴。比如選取與胃、脾、肝、膽、腎、肺等有關聯(lián)的穴位,刺激這些穴位可以促進身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消化,從而緩解厭食癥狀。(2)刺激耳穴:針灸師可以使用針灸針或其他刺激方法對耳部穴位進行刺激。刺激方法包括針刺、按摩、耳穴貼壓等[17]。針灸針刺激一般會在穴位上插入1根細針,刺激穴位。而耳穴貼壓則是將小磁鐵或按摩棒等物品貼在耳穴位上進行刺激。(3)療程和頻率: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耳穴療法一般需要進行連續(xù)的治療,通常需治療10~15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 min,治療頻率一般為每周1~2次。耳穴療法需要在臨床醫(yī)師或中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期間需要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和心態(tài)調節(jié)等[11]。
針對小兒厭食癥的治療方法,中醫(yī)藥的治療優(yōu)勢在于其具有個性化和整體性,且安全無害,不良反應少,特別是對患兒來說更為安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