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回歸審美的象征關系:從符號的“歸窠”到“超越”*

2024-04-13 11:13:32
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24年1期
關鍵詞:符碼符號學秩序

馬 援

象征是美學的一種標記,不只是因為象征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手法,而且在于象征代表著人類社會關系的重要秩序,它承載著一定文化群體中人與物、人與人之間建立的意義關系,以及由此所展示出來的文化精神氣質。因此,象征是與民族文化、集體經驗、地方式沉浸聯(lián)系在一起的。審美是一種感知與體驗,它需要激活人浸潤于藝術對象之中的情感漣漪。但隨著工業(yè)文明的強勁發(fā)展,這種審美與象征的貼合關系,逐漸隨著文化一體化生產趨向離析與解體,這也意味著審美與象征秩序背后所蘊含的社會文化關系的脫節(jié)。正如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所指出的,“工業(yè)技術對象征控制的把持”①[法]貝爾納·斯蒂格勒:《象征的貧困1:超工業(yè)時代》,張新木、龐茂森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 年,第1 頁。造成了“象征的貧困,作為美學參與的喪失,孕育著一種心理和力比多的貧困”。②[法]貝爾納·斯蒂格勒:《象征的貧困2:感性的災難》,張新木、劉敏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 年,第36 頁。原先審美接連的象征秩序,審美自然而然所流露的人與自然、人與現實生活的親近,隨著象征的貧瘠,源自象征秩序的審美情感受到了阻隔,也意味著人的審美力的感性獨特性的遺失。

當代符號學家特別是受到“語言學轉向”③參見馬援:《文化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轉向”及21 世紀新發(fā)展》,《哲學動態(tài)》2022 年第12 期。的影響,米哈伊爾·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朱莉婭·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等,他們以馬克思主義與符號學的接壤,關注到了美學中的象征問題,“反思語言與社會歷史的關系”,④Rosalind Coward and John Ellis,Language and Materialism,Routledge &Kegan Paul,1977,p.2.以符號學的獨特視角,追問象征的價值和回歸象征的意義。他們拉動符號與象征之間的關聯(lián),分析原始象征秩序的符號系統(tǒng)與現代性社會符號編碼秩序之間的本質區(qū)別,以象征關系的新變化洞察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層矛盾,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借用同一性、同質化和相對主義的符碼操作,對來源于禮儀、風俗、習慣和風尚的象征秩序形成破壞。為此,他們力圖以符號學重返象征秩序的母體,超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恢復象征的審美驅力,搭建符號棲息的理想家園。本文正是圍繞著這一主題,從符號的“歸窠”到“超越”,闡明符號與象征被分離之后的復歸路,在符號學介入中分析象征秩序如何招致破壞、又怎樣使之復原和重塑,進而重新構建符號意義系統(tǒng)的真正價值秩序,追回審美感知之中的象征關系。

一、以符號介入象征與審美的連接

“象征”與“符號”無論從詞源學還是從生成過程來看兩者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在西語中“符號”常用“symbol”來表達,而“symbol”也可指“象征”。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者也正是在符號具有象征意義的關系中談論符號的,而非將符號作為“sign”記號或者標記來理解,凸顯了符號與象征之間的關系。事實上,“符號”“象征”“審美”一直以來就是無法相互繞開的詞項,藝術作品通過具有象征意蘊的符號來顯示其美學價值。例如恩斯特·貢布里希(Ernst H.Gombrich)在《象征的圖像》⑤貢布里希的《象征的圖像》以圖像志的方式,在對曼泰尼亞《帕爾那索斯山》、拉斐爾的簽字廳壁畫、朱利奧·羅馬諾建造的茶宮中風神廳等的解釋中,把神話、占星術、宗教、寓意結合在一起作為構成文藝復興時期象征體系進行了探討?!髡咦⒅?,以圖像志的方式闡釋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與象征的關系,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置于當時龐大的象征符號集合中去考察,可充分地感受到“符號”“象征”“審美”之間的內在接連性。又如解釋人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克利福德·格爾茲(Clifford Geertz)在對符號與象征關系的論述中指出:“文化是一種通過符號在歷史上代代相傳的意義模式,它將傳承的觀念表現于象征形式之中”,①[美]克利福德·格爾茲:《文化的解釋》,納日碧力戈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1 頁。他將文化作為連接符號與象征關系的通道。然而,符號作為“symbol”的象征意義正在被瓦解,逐漸靠近“sign”記號的意義和功能,同時,美學構成中的符號也隨著符號與象征關系的斷裂而失去了象征性。

因此,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在接連象征與審美的關系中首先恢復了符號與象征的關系。它所具有的人本主義符號學②現代西方符號學發(fā)展主要有兩大支脈:一支是以索緒爾語言符號學為代表的具有人本主義特征的符號學,另一支是以皮爾斯符號學為代表的具有實用主義特征的符號學,前者關注于符號的社會屬性,后者強調符號的生物屬性。人本主義符號學的焦點不是純粹邏輯導向的符號,而是側重研究符號的社會功能?!髡咦⒌奶卣鲗⒎柵c象征關系置于社會關系之中,以符號與象征關系透視社會關系的變化,實現從文本符號向人的符號化對象世界的轉換,從而以象征與符號的關系釋義“符號”和構建符號學理論。人本主義符號學在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為源頭“語言學轉向”的影響下,特別在歷經巴赫金《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哲學》的開啟下,巴爾特、克里斯蒂娃、鮑德里亞、詹姆遜、威廉斯、伊格爾頓在具有象征意義符號的釋義中,一方面以符號學切入對“文學理論”“文化研究”“話語理論”“精神分析”和“敘述學”理論交互的思考,另一方面以“符號化對象”“人的符號化活動”和“符號化世界”對“消費社會”“身份”“權力”和“認同”作出觀照現實的分析。

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在復原符號與象征的關系中,走出了索緒爾“語言”與“言語”“共時”與“歷時”“形式”與“內容”二元對峙的格式塔語言符號學,將作為抽象語言的符號、作為文本語言的符號拓展到廣泛的符號化的世界,借助“符號”作為洞察社會歷史變遷的微縮鏡。在反思索緒爾建立系統(tǒng)內差異性的符號理論的基礎上,他們將符號從封閉內在系統(tǒng)轉向與對象世界和現實世界相關關系的研究,注重符號在“對象世界”與“觀念世界”“現實物”與“意義之網”“歷史真相”與“文化表征”之間的嫁接作用,也就是彰顯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解釋。他們不僅將符號學作為思考人類社會結構的重要工具,顯示其方法論意義,而且將符號本身視作構成人類社會活動的內在基礎,以人的符號化實踐活動彰顯符號學本體論和價值論的意義。因此,他們探討的美學并不單純指向某種技藝或者技法的美學,正如威廉斯對美學的論述中指出的,“特別在19 世紀,美學從一種關于感性的理論變成了一種新式的、特殊的,關于‘藝術’(其本身是把技藝重新概括為‘想象’技藝)反應的表述”,③[英]雷蒙德·威廉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王爾勃、周莉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年,第156 頁。而是在于注重美學中關于感知、意向和行為的多樣性,強調源自人的符號化對象世界的審美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審美反應,為藝術理論打開了與人的豐富的符號化世界相連接的場域。審美的驅力并不僅限于作品的自律性,而是在文化意義模式的象征關系中,將人現實的符號化活動作為符號象征關系的來源,強調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在人的社會活動和符號化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審美感知。

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對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解釋蘊含著兩條思考路徑:一條是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符號意義,詮釋社會歷史運動中結成的符號象征秩序;另一條是符號學原理的考察,從結構和層級關系上對符號象征關系的分析。他們以符號一體兩面“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強調在意義關系中談論符號的形式,同時,嵌入在一定結構關系中呈現符號展開的內容,從而展現對符號具有象征意義的釋義。

第一,在社會歷史的延展中呈現符號象征關系。巴赫金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運用在符號理論的分析中,強調符號生成的物質基礎以及符號活動客觀現實的運動條件,即符號勾連了對象世界與意義、物質與意識、現實與觀念的通道,彰顯了具有象征關系的符號內涵。符號的象征形象依附于符號的物質形式和符號的材料,符號的象征關系生發(fā)于有機自然秩序的土壤。符號不是簡單的標記,而填充豐富的內容,刻錄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巴赫金打開了人本主義符號學與馬克思主義的接壤方式,引起了克里斯蒂娃、詹姆遜和伊格爾頓的關注,他們從不同視角批判索緒爾把符號作為封閉語言系統(tǒng)“記號”的唯心主義符號觀,指向了符號生成的物質材料、現實環(huán)境,以及符號與現實世界相互作用的現實場域,展開了對符號與象征關系的研究。

他們認為符號代表著人類文化的凝合,以符號的方式傳遞著具有歷史意義的制造物、社會設置和信仰系統(tǒng),作為延續(xù)儀式、宗教、觀念和精神氣質的意義系統(tǒng),因此,符號不能單一用來作為對象世界的記號,而是深入在社會歷史之中,根系古老文化而擁有象征意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激活符號的象征關系,珍視象征所意蘊人類社會與自然母體的接連,珍重現代文明與孕育著以血緣、民族和種族為紐帶的古老文明的聯(lián)系。他們認為,符號不僅具有象征性,而且其象征性具有秩序感,而符號象征的秩序感源自人與自然的貼近關系。符號的象征秩序是內生于自然規(guī)律之中的人造秩序,體現著人對自然界存在規(guī)律的發(fā)覺和遵循。

例如,鮑德里亞在對“象征”的闡釋中調用了另一個語詞“交換”,象征交換秩序的變化表征了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人類社會交往關系的變化,以及社會價值秩序的變化。在原始社會存在著“庫拉”和“夸富宴”的象征秩序,傳達著氏族、儀式、膜拜糾結在一起的復雜社會體系。原始的象征關系代表了自然秩序與社會秩序的緊密聯(lián)系,就其中鮑德里亞所談的“死亡”來說,指向了原始社會在交換中溶解“死亡”的“秘傳儀式”,這種象征交換關系建立了人與自然饋贈與反饋贈的流通,以及在此基礎上結成的各種社會組織關系。

伊格爾頓借用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中斐迪南搏擊巨浪的這個象征性隱喻,表達了人類文化活動與自然關系的張力,反觀走向與“自然”相對的人類中心論,強調自然關系中的文化生成。他以歷史文化語義學恢復“文化”(culture)與“自然”(nature)的詞項接連關系,指出“文化的原始意義是耕作,那么它既暗示著規(guī)范,又暗示著自然生長”,①[英]特里·伊格爾頓:《文化的觀念》,方杰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第3 頁。而符號象征意義正是在人類對自然文化的活動中,在文化符號的實踐過程中得以組建和展開的。符號象征關系內生于自然世界中,體現了人類依循自然規(guī)律而產生智性運動的過程。

第二,符號學理論框架下的象征問題。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借助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不同視角在觀照符號象征意義與現實世界關系的同時,進一步從符號學系統(tǒng)分析符號在表意過程中的位置結構,以“歷時”與“共時”的共變關系彰顯符號的象征意義。其中,代表性的探討包括巴爾特的“象征層”、克里斯蒂娃的“象征態(tài)”,以符號結構的層級關系和符號運動所處的狀態(tài)推進符號象征關系的分析。

為了顯示符號的象征意義,巴爾特對符號在展開過程作出表層信息和意指、表象與象征的分層考量,對符號結構進行了三層級劃分:第一層是所指與能指關系層,也就是符號的信息層和傳播層;第二層是意指層,也稱為象征層,即向象征科學開放;第三層是意指活動層,即多余意義的理論。②參見[法]羅蘭·巴爾特:《顯義與晦義》,懷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年,第42 頁。他指出:“象征意識在符號的深層維度上看待符號?!雹踇法]羅蘭·巴爾特:《文藝批評文集》,懷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248 頁。巴爾特所展開的包括文學符號學、文化符號學、圖像符號學和敘事符號學都指向了符號的象征層,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在這一層關乎人的想象、信念和理想之類精神的東西才能被釋放出來。

克里斯蒂娃以弗洛伊德式的馬克思主義進入符號學,結合了符號產生的心理機制和社會基礎,形成了意指過程中符號態(tài)與象征態(tài)的辯證張力,分析符號過程中充滿社會象征秩序與主體闡釋的雙向構成關系。她以“意指實踐”洞察處于“子宮間”具有“斷裂”“破壞”“分裂”特征的符號態(tài),與置于社會歷史秩序擁有“相似性”“聯(lián)合”和“交換”特征的象征態(tài)之間的運動關系,用“鏡像”“菲勒斯”“俄狄浦斯”和“閹割焦慮”一系列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內在心理活動與社會象征秩序,即符號態(tài)與象征態(tài),不可分離構成了符號的運動。

二、符號象征秩序的“歸窠”:對資本主義符碼操作的審美批判

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從象征秩序觀察當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特征,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以“同一性”“均質化”的符碼操作,篡改了符號“能指”與“所指”關系,使得符號從象征關系落入消費關系。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符碼操作產生對象征秩序的干擾與破壞,使現代社會與根系傳統(tǒng)價值體系的原始秩序發(fā)生“斷裂”,人類古老文明遭致鯨吞,原先古老的審美圣壇也遭受到了摧殘。為此,他們借助符號象征秩序的“歸窠”,瞄準現代資本主義的詬病進行深度批判,具體呈現為:

首先,以符號的象征“歸窠”,介入對現實社會的觀察。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反思現代社會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符號競技場,揭示資本邏輯編織的符碼秩序,在具象化和現實的社會場域凸顯符號象征關系的變化。他們以符號面向現實、折射現實和參與現實的過程,接連“符號”“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現實”的關系,為符號學打開了聚焦社會現實問題的場域。

例如,巴爾特在對符號學的闡釋中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就是“歷險”,他認為符號學并不是怎樣的一種科學,而是記錄“個人性”但又“非主觀性”的“遭遇者”①[法]羅蘭·巴爾特:《符號學歷險》,李幼蒸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年,第3 頁。在紛繁復雜的符號能指鏈中的各種歷經。巴爾特正是以符號學的“歷險”或者是“遭遇”的方式,去呈現消費主義符號的邏輯秩序,揭示資產階級利用對符號象征關系的篡改,將具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觀念隱蔽性地編譯和轉碼成理所當然的普遍常識,從而打造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大眾消費審美。又如,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者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以符號變體對比分析了資本主義工業(yè)時代前后工人階級文化生活方式的變化,揭露20、30 年代充滿“有機”“鮮活”“富有特質”和“內生與生活之中”的工人階級文化符號,“讓位于”五六十年代之后以“棉花糖的世界”“新大眾藝術”和“失去行動張力的流行文化”的資本主義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這樣一來“‘普通人民’的城市文化被摧毀”,②Richard Hoggart,The Uses of Literacy: Aspects of Working-class Life,Chatto &Windus,1967,p.10.工人階級習以為常、口耳相傳和照例下去的風俗禮儀和道德準則被腐蝕,具有工人階級特質的符號象征秩序遭受“斷裂”,淪為琳瑯滿目大眾文化的審美娛樂。

其次,以符號的象征“歸窠”,對比分析資本主義社會與原始社會的符號秩序。其中,鮑德里亞、克里斯蒂娃關注社會人類學家像馬塞爾·莫斯(Marcel Mauss)、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所建立的社會象征與語言符號關系的探討,認為象征關系接連原始社會秩序的基礎,符號的象征秩序賦予事物特定的象征意義和分配著社會象征的角色。他們借助符號象征秩序對原始社會秩序復原,對比資本主義社會的符號序列。

例如鮑德里亞就以“死亡”與“象征”的關系對比分析了原始秩序與資本主義秩序之間的區(qū)別。他借助莫斯的交換與饋贈的觀點闡釋象征的意義,指出“象征不是概念,不是體制或范疇,也不是‘結構’,而是一種交換行為和一種社會關系”。他認為,象征構造真實與想象之間的烏托邦,它消解了靈魂與肉體、人與自然、真實與非真實、出生與死亡的二項分離,而現代資本邏輯脫離了原始思維中的死亡意義,造成生與死的失聯(lián),人在異化、無饋贈、無交換的死亡中與自己對峙,失去了符號的象征秩序。又如,克里斯蒂娃以“獻祭”的符號象征關系回溯了原始社會秩序的建立過程,“獻祭”方式使得“所指”找到某個單獨位置的“能指”獲得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實現對象物、自我意識和社會契約關系的確立。她認為,資本主義改變了原始社會以“獻祭”建立起來的社會象征關系,以資本邏輯的想象關系構建其秩序,原先直觀的“所指”與“能指”的象征秩序被隱秘的資本主義秩序所替代,“所指”與“能指”的關系沒有相遇而被分裂。

再次,以符號的象征“歸窠”,揭示符號象征秩序滑落于消費主義的符碼生產。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者認為,現代資本主義運行邏輯不僅是對生產秩序的操控,而且侵占了人與對象世界黏連的精神秩序,符號的原始象征秩序被遺棄,資本主義符號秩序表現為消費主義的符碼生產。

比如,巴爾特對文化意指的闡釋特別表現在對消費社會中時裝消費的分析。他將時裝消費的典型特征——“流行”放置于語言文字符號編繪的“流行體系”中,揭示消費社會如何用服飾符號與修辭系統(tǒng)的接連造就了流行體系的經濟學,也就是以“流行神話”簇擁之下大眾的盲目消費。

鮑德里亞用“豐盛”“全套商品”和“節(jié)日形象”勾勒了消費社會的景象,揭示在消費主義主導的社會中人與物的關系已經從單純的使用關系轉變成由廣告、商標等組合而成具有“集體隱喻”符號意義鏈的消費邏輯,符號從“物體系”轉向了“消費品的象征符碼意義”。也就是“消費的主體,是符號的秩序”,①[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第226 頁。整個社會關系包括物品、等級、消費、需求、享受、娛樂都落入了消費符號的秩序。與此同時,大眾傳媒簇擁符號消費不斷膨脹式發(fā)酵,以動機、誘導和欲望驅動人們在看似節(jié)日一般的消費社會中沉淪。

詹姆遜指明現代資本主義雖替換了符號象征的內容,即原始象征秩序,但保留了象征的形式和神秘感,將象征關系轉嫁給消費社會的符碼生產。他借用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和費利克斯·伽塔里(Félix Guattari)“關于解碼的涌流觀點”,展示從原始世界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符碼變化,在“解碼”與“重新編碼”的流變中,資本主義以組織化、中心化、領土化的方式對散落或者彌撒的“原始編碼”即“原始世界,一個有無數口傳故事的世界”,②[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現代性、后現代性和全球化》,王逢振、王麗亞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第234 頁。進行重新統(tǒng)一化編碼或規(guī)范。資本主義正是利用對原始神話或原始代碼的重新編碼和排序,從而編織滲透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龐大符號系統(tǒng),構造出看似符合“因果律的超級編碼”秩序。

最后,以符號象征“歸窠”的結構系統(tǒng),分析資本主義符碼操作是如何干擾和破壞符號象征秩序的。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重新看待符號的現實語境,將當代資本主義所呈現的復雜符碼圖式進行符號學透視法的剖析,通過對符號內部“能指”與“所指”關系,以及符號之間橫截面“聚合”與縱向“組合”不同層面的分析,結構化地剖析資本主義是如何通過符碼操作產生新的符號體系,并與原有符號秩序割裂的。

巴爾特在符號關系的運動中揭示資本主義符碼生產所處的符號層級。他將符號的意識關系分成了象征意識、聚合意識和組合意識,其中,象征意識代表了如地質層一樣的符號深層關系,有一種垂直性地“所指”統(tǒng)攝“能指”的狀態(tài),承載意識和附著豐富的意蘊現象,但是,符號的意識關系中不只是象征意識,還加入了聚合意識和組合意識的作用。他進一步指出,符號在象征意識中“所指”與“能指”是“雙邊關系”,而在聚合意識中改變了一對一的“所指”與“能指”鏈條,以同質邏輯聚合了多對“所指”與“能指”,產生了至少“四邊的關系”,在這種作用下排空了“所指”保留了“能指”,形成了“能指”與“能指”接連,產生了脫離“所指”的“能指”間滑動,并且,再加上組合意識在話語層面以鄰近原則躲避語義意識而追逐形式,進一步加速了符號“所指層”的消解,對符號原有象征意識形成損壞?,F代資本主義的符碼生產正是利用加劇“聚合意識”和“組合意識”并萎縮“象征意識”,走向了符號脫離精神的操作性生產。象征意識的削減意味著以象征姿態(tài)構建的關于信仰、價值和實踐體系的衰退。

鮑德里亞用符號的三級仿像說明現代社會符號象征交換關系的喪失。“一級仿像”遵從古老義務所牽連的原始象征秩序,符號與真實連接,能指依附于所指;“二級仿像”服從機器制造物所產生的工業(yè)生產系統(tǒng)和維護操作原則的內在秩序,符號與現實表象相脫離,成為與真實之間失去聯(lián)系的符號的自身空轉;“三級仿像”以模式生成秩序替代工業(yè)生產秩序,符號以自身為對象形成了符號再生產的新領域,符號僅參照能指。符號在三級別的仿像中表現出來的特征,從“復雜的、充滿幻覺的”原始象征符號,變成“粗野的、昏暗的、工業(yè)的、重復的、無回聲的、運作的、有效的”生產交換中的符號,再到“代碼的黑匣子”“發(fā)送信號的分子”“更小的不可分單元”和“代碼數據”①[法]讓·波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2012 年,第74 頁。再生產的符號。符號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象征意義、意指意義和精神氣質,從symbol 的關系淪為sign 的關系。

以上分析看到,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正是以符號象征秩序的“歸窠”,說明符號象征秩序具有凝合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價值取向以及標識人類共有的文化精神的意義,由此揭示資本主義符號化生產對符號象征關系的遺棄和破壞。符號被卷入資本循環(huán)的生產中,符號從“象征”的關系轉變成符號“內容”與“形式”以及“靈”與“肉”的裂解,“能指”依托于“所指”的關系轉變成單向度“能指”或“形式”的操作,符號成為一種再生產,符號“所指”“靈”的地位被“能指”鏈的復制與剩余所侵占。

三、符號從“歸窠”到“超越”的象征秩序:激活美學的革命功能

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在借助象征秩序“歸窠”對資本主義符碼生產批判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美學具有的革命意義。在這些學者看來,資本主義對符號扭曲化的操作不僅造成了符號靈與肉的分裂之痛,而且符號“能指”的現代性生產、復制、加工和包裝的不斷加速,形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能指”大規(guī)模剩余。為此,他們調動符號“能指”與“所指”的內在結構以及符號的實踐作用,對由資本主義符碼操作造成符號“靈”與“肉”分裂的再裂解,因為只有加速資本主義符碼操作的“死亡”,才能回歸符號“靈”與“肉”的再度結合。符號聚集著一種解構舊秩序、孕育主體性和建構新秩序的驅動力,以“語言反抗自身法則的起義”①[法]讓·波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2012 年,第273 頁。達至對符號象征秩序的“超越”,復歸美學的真正價值。

第一,以符號的對抗性沖破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裹挾,加速資本主義符號邏輯的內爆。巴爾特將符號學視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批判的基本方法”,②[法]羅蘭·巴爾特:《符號學歷險》,李幼蒸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年,第3 頁。指明符號學關聯(lián)著整個文明的象征系統(tǒng)和語義學系統(tǒng),是對資產階級批判的利器。他針對消費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符號擠壓和變形的分析,通過對神話修辭術和流行體系的符號學解構,以“去神話化”“祛魅化”的方式揭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所遮蔽的歷史事實,發(fā)揮符號學真正的動力美學,即具有裂解資本主義符號操作的革命功能。

符號的對抗性在鮑德里亞那里突出的表現是,以引動“死亡”作為標志。在他以“仿像”全景式地描摹前工業(yè)時代、工業(yè)時代和后工業(yè)時代的符號特征時,一方面將“死亡”置于原始秩序“象征”關系的闡釋,另一方面把“死亡”作為符號美學革命的動力,工業(yè)時代需將“數量等價關系”“等價法則”“價值商品規(guī)律”和“技術經濟代碼”的鏈條關系推向死亡,而后工業(yè)時代則需加速“目的性”“聲望”“地位”和“社會分化”區(qū)分性對立的死亡,在符號自身死亡中重獲自由與解放。無論是二級仿像還是三級仿像,都脫離了符號的“所指”和“靈”的關系,剩下的只是符號的“能指”“形式”和“空值”的殘留,而符號的美學革命就在于消散能指,因為只有消除堆積和殘余的“能指”才能使阻滯的符號在交換與循環(huán)中重獲生機。鮑德里亞以加速攜帶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符號“能指”的內爆,也就是編織各種附帶資本邏輯的符號形式的死亡,引向人類生產的解放和愛欲的解放。

第二,以意指實踐喚醒主體意識。這集中于克里斯蒂娃的思想。她將符號的“革命”安置在“文學實踐”又或稱為“詩性語言”中,以“詩性”或“晦澀的”符號形式打破社會固有樣態(tài),通過符號的“驅力”,在結構化和解構化的實踐過程中,對社會中停滯、消極和固化狀態(tài)加以改造。她強調意指實踐對建構主體的意義,提出主體的自我確認是在充滿“符號態(tài)”與“象征態(tài)”辯證張力的實踐過程中得以實現。她認為,存在于“子宮間”的“符號態(tài)”是主體生發(fā)精神和驅動力的能量場,包括具有發(fā)生學的意義“壓縮、置換、吸收和排斥、拋棄和停滯”的驅力,而“象征態(tài)”的運動來自社會結構的支配,包括“物的差異和具體的、歷史的家庭結構”①[法]朱麗婭·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張穎、王小姣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 年,第16 頁。,在這個過程中主體感受到了來自“符號態(tài)”與“象征態(tài)”的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對抗的驅力。主體意識正是在“前俄狄浦斯”到“俄狄浦斯”再到“反俄狄浦斯”的反復過程中而不斷喚醒。按照她的觀點來看,主體的形成和自我意識的運動正是在切割母體中的自我、接受他者關系的自我和重新組織能指關系的自我中循環(huán)產生的,從而達至符號象征關系的“超越”方式??死锼沟偻薜倪@一思想對巴爾特產生過一定影響,巴爾特在對音樂實踐的分析中,以“嗓音的微?!雹赱法]羅蘭·巴爾特:《聲音的種子》,懷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年,第6 頁。解除民族習性導向的束縛,刺激和激活聽眾的自我意識,強調音樂作為一種意指活動的意義。

第三,符號在肢解“能指”中重新構建理想符號的美學家園。這些符號學家對資本主義脫離“所指”產生單鏈條“能指”生產進行批判,將這種失去內容和意義的符號能指“祛身化”。鮑德里亞強調索緒爾革命直覺的“易位書寫”,也就是詩歌的快感在于打破“人類詞語的基本法則”,③[法]讓·波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2012 年,第272 頁。以符號自身的消散擺脫符號被束縛的規(guī)則、掙脫符號被冗余的價值以及解除符號被固定化的秩序,實現對普通語言學基本原則的“超越”。他將符號最終的歸途引向“死亡”或者“內爆”,以消散“能指”將所有既定的法則、規(guī)定和秩序一同消散。同樣,巴爾特認為符號的“顯義……便總是革命”,④[法]羅蘭·巴爾特:《顯義與晦義》,懷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年,第46 頁。因為它不像“晦義”產生無所指的能指和造成多余的意義,“顯義”不會留下符號的剩余和話語的殘渣,能指在意指實踐過程中消耗殆盡。

巴爾特、克里斯蒂娃將符號的革命性存儲在對符號法則的反叛中,不只是像鮑德里亞以符號“內爆”肢解權力和消散“能指”,而且進一步調動意指實踐中主體的角色,呼喚主體意識的覺醒,提出了符號革命的實踐方式。巴爾特提出符號的理想模式在于不斷激活具有主體真正想象力的符號生成機制。他以意指活動“呼喚”和“喚醒”主體的想象,使想象關系生發(fā)于對“所指”的提取和對主體內心的服從。符號的“形式”與符號承載的“敏感的觀念”以寬泛的想象接連在一起,延展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符號實踐功能??死锼沟偻迯娬{從“現象—文本”到“生成—文本”的過程中,強調借助主體參與而形成文本的多重意義,彰顯意指活動中主體性的意義。

整體上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以符號的對抗性、意指實踐活動和肢解“能指”冗余,打破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裹挾,逾越資本主義符碼操作對靈與肉、真實與想象、內在自我”與“外在自我”的離析,以符號實踐作為主體獲得解放和重生的途徑,從而使符號發(fā)揮凝鑄精神而作用現實的革命力量,達至符號象征秩序的“超越”,通達人類符號化活動的理想棲息地。

四、結語

現代符號學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有著密切的接連關系。這些深入于資本主義工業(yè)社會之中的理論家,試圖把符號作為微縮鏡以揭示資本主義工業(yè)化審美象征體系的遺失。他們警覺到資本主義現代性社會以疏離符號與原始象征秩序的關系,建立了一整套美學的新話語方式,以資本主義符碼消費來營造大眾娛樂的審美效果,打造了同一性、同質化而排斥日常生活感覺、經驗和感知的商業(yè)制品的審美。為此,他們試圖在符號、象征和美學之間尋求力量,復原符號與象征關系的接連,使藝術創(chuàng)造中的符號趨向于亞歷山大·鮑姆加登(Alexander Baumgarten)對美學的追求,即處在理性與感性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平衡姿態(tài),也就是達至一種完滿的感覺話語形式,而非脫離生活世界對人真實審美感受的壓制和控制。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現代符號學對美學抱有政治訴求和理想愿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轉變成符號的批判,將符號、象征與審美引向人與自然、對象世界與自我、詞與物互為關照的秩序中,回歸審美中的象征特質,釋放出美學的政治功能和革命力量,達至美學之中理想詩性般的符號宜居之地。

猜你喜歡
符碼符號學秩序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中的電影符碼解讀
向真而死——論《菲德拉的愛》的消費符碼與悲劇情感
秩序與自由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符碼的游戲藝術
現代裝飾(2019年9期)2019-10-12 08:47:48
土家族吊腳樓文化的群體記憶與精神符碼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孤獨與秩序
現代裝飾(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符號學理論初探
學習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2
遏制違約頻發(fā) 重建藥采秩序
亂也是一種秩序
上蔡县| 太仆寺旗| 宜州市| 晴隆县| 邵阳县| 胶州市| 九龙县| 游戏| 正安县| 凉城县| 博兴县| 乌苏市| 巴里| 芜湖市| 岗巴县| 亚东县| 精河县| 屏东市| 唐山市| 旬邑县| 壤塘县| 湟中县| 康马县| 郎溪县| 岚皋县| 盱眙县| 余庆县| 平和县| 三江| 河南省| 泽库县| 宣城市| 昭苏县| 平安县| 白玉县| 马山县| 阿克| 台北县| 新营市| 图木舒克市|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