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李露瑤
【摘要】清代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出現(xiàn)大量對謊騙言行的刻畫,小說中所刻畫的群體,上至官僚,下至普通民眾,幾乎無人不生活在謊騙世界中,不同階層的人群謊騙言行的動機不盡相同。本文以小說刻畫的主要群體“儒林人士”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索這一群體中謊騙言行出現(xiàn)的動機及背后的社會原因,旨在通過分析深入了解小說中儒林人士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tài),關(guān)注其在當日世風下遭遇的物質(zhì)困境與精神迷茫。
【關(guān)鍵詞】儒林外史;謊騙言行;江湖儒士;廟堂儒士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2-0022-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07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苦心經(jīng)營的諷喻手法,精心塑造的諷喻典型和場景,大部分都離不開謊言和欺騙這類素材。本文擬全面分析小說中對謊騙言行的書寫,以儒林人士為主要研究對象,細究其謊騙言行的個人動機和社會原因。
《儒林外史》中的謊騙書寫呈現(xiàn)出兩個特征:一是所涉人物眾多。從底層民眾、文人士子到上層官僚,各階層人物幾乎都出現(xiàn)過謊騙言行,據(jù)粗略統(tǒng)計,有名有姓者竟達70余人。二是頻率高。除第16回外,每一回中都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描寫,且未呈現(xiàn)出與地域、文化或人物性格等因素的相關(guān)性,如果算上對差人、衙役、和尚、算命先生等無名無姓者一筆帶過的謊騙書寫,共有130余出相關(guān)描寫。
根據(jù)動機的不同,可將書中的謊騙言行分為七大類:名利型、炫耀型、攀附型、自欺型、助人型、戲耍型以及政治斗爭型。拙作《淺析〈儒林外史〉中普通民眾的讕言與欺罔》已作詳細統(tǒng)計和分析,此不贅述。
儒林人士是小說刻畫的主要對象,這一群體身份比較復雜,既有窮困潦倒的底層讀書人,也有富甲一方的鄉(xiāng)紳,還有手握權(quán)柄的官員。本文將前兩類統(tǒng)稱為江湖儒士,后一類稱為廟堂儒士,分別展開分析。
一、江湖儒士的謊騙言行書寫
底層讀書人和鄉(xiāng)紳中實施謊騙言行的動機涵蓋了七類動機中除了助人型、政治斗爭型之外的所有類型。
(一)騙取名利型。這一類讀書人在書中很常見,有騙名者:匡超人假稱會作詩加入“西湖名士”群,牛浦冒充牛布衣實現(xiàn)階層躍升,尤資深建議虞育德先征辟再辭官(可見通過這一渠道騙取名聲已為人熟知)。更多的是騙利者:為生計騙村民吃穿用度的權(quán)勿用,困在南京無錢度日混諸葛天申選書銀子的季恬逸,為前程謊報年齡的范進,為騙吃喝假冒中書的萬秀才,還有霸攔村民家豬、用云片糕渾賴船錢的嚴貢生,“虛設人頭會”、教兒子騙取儒醫(yī)名聲,專門“吃大戶”的張俊民以及王德王仁兄弟等。
(二)炫耀吹噓型。這類人極喜自我吹噓,主要分兩類:一類吹噓自己的才華見識,如王惠對周進吹噓自己的考場文章是鬼神所作,匡超人吹噓他的選本“外國都有的”,揚州名士辛東之、金寓劉貶低鹽商有眼不識泰山,反襯自己才華橫溢,余敷余殷兄弟嚼土辨風水,唬得主人一愣一愣的,陳思阮和丁言志為吹噓哪個更懂“名士”典故,大打出手。第二類吹噓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如匡超人得志之后對景蘭江吹噓他在內(nèi)廷教習如何威風,牛玉圃到處吹噓他結(jié)交了無數(shù)官員和鹽商,個個都是“二十年拜盟的老弟兄”,湯六爺在烏龜王義安面前吹噓自家大老爺湯鎮(zhèn)臺和萬歲爺并排磕頭,想象力十足。至于五河縣的唐三痰、姚五爺、唐二棒椎等人,吹噓的多是和方彭兩家地方勢力如何交好。
(三)攀附權(quán)勢型。江湖儒士攀附有權(quán)有勢者,大致是通過同鄉(xiāng)、好友、師生、翁婿等途徑,如嚴貢生在張師陸和范進面前,將與他素未謀面的湯知縣描述成極要好的朋友,又厚著臉皮自稱“眷姻晚生”求見周進;梅玖在面臨范進當眾責罰之際,謊稱是周進門生,逃過一劫,不知他是否記得當初自己如何羞辱周進;而牛浦、匡超人、季葦蕭等,為攀高枝紛紛隱瞞已婚事實,另外婚娶。算命先生陳禮的攀附手段略有不同,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數(shù)十年以來,并不在江湖上行道,總在王爺府里和諸部院大老爺衙門交往”,占卜之言,真假參半,騙取了王惠、荀玫、魯編修等不少官員的信任。
(四)自我欺騙型。除“鶯脰湖名士”“西湖名士”等名士群體和著名腐儒王玉輝之外,書中還有不少自欺型的讀書人,這種自欺深入潛意識,扭曲了人的心性。如馬純上將八股文當作求取功名的唯一手段,苦口婆心勸匡超人、蘧公孫投身舉業(yè),連選文批語都要提防詩詞歌賦,唯恐“壞了心術(shù)”。游西湖時,馬先生卻忍不住細細地看船上的十幾個女客換衣裳,可見八股理學依然難以壓制正常的人性?!敖蠑?shù)一數(shù)二的才子”杜慎卿的矛盾言行也透露出他的無意識自欺:前庭罵女人臭,后門就納妾;瞧不上郭鐵筆,卻享受他的恭維;自詡清高,卻不惜重金“捐官”;時時處處名士做派,卻過分顧影自憐、矯枉過正,成了一個“鍍金的俗人”。
(五)捉弄戲耍型。江湖儒士既讀過書、有見識、有頭腦,自然就有自己的驕傲和自尊,當自尊受到挑戰(zhàn),他們的反擊也是聰明有趣的。如第二十三回,牛浦將剛剛認下的“族叔”牛玉圃騙得團團轉(zhuǎn),斷他一條大好財路,只為牛玉圃當初羞辱過他,第四十七回,虞華軒聲東擊西,設計將成老爹耍得團團轉(zhuǎn),也只因看不慣他的庸俗勢利,第五十五回,季遐年故意捉弄施御史之孫,是不滿于他對自己的不尊重。至于季葦蕭以“美男計”戲耍杜慎卿,那純粹是朋友間的惡作劇。
底層民眾中出現(xiàn)謊騙言行的社會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為生存而實施謊騙,二是利用不同階層之間的信息差,為獲利而實施謊騙。江湖儒士之中也有因生計艱難而謊騙者,典型代表是冒名頂替牛布衣的牛浦、在村坊上騙人過日子的權(quán)勿用等。同樣有利用信息差實施謊騙者,如在鹽商萬雪齋面前吹噓自己在京結(jié)交達官貴人的牛玉圃,假冒中書尋求鄉(xiāng)紳財主們照應的萬秀才,再如瞞婚再婚的牛浦、匡超人、季葦蕭等。欺軟怕硬、坑蒙拐騙的讀書人,則以品行惡劣、慣于訛人的嚴貢生為突出代表。江湖儒士實施謊騙言行的社會原因,還有兩點與底層民眾不同:
一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受到壓制。傳統(tǒng)儒家盡管高度重視“綱?!?,卻主張培養(yǎng)“君子”的獨立人格。專制主義發(fā)展到清代,儒學的人格追求卻成了專制極度擴張的妨礙。雍正在《御制朋黨論》中要求:“為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則其情固結(jié)不可解。而能與君同好惡,夫是之謂一德一心而上下交?!贝蟪疾辉撚歇毩⒁庵竞蛡€人尊嚴,應該唯皇帝馬首是瞻??涤呵?,國力鼎盛,統(tǒng)治術(shù)也高度發(fā)達,文字獄大興,文士噤若寒蟬,社會思想日趨保守僵化。這一環(huán)境下,儒家倡導的“成人、成君子、成圣”的人格理想,遂成空談。讀書人一旦失去信仰,自然“禮義廉恥一總都滅絕了”,“修辭立其誠”也就變成一種奢望。具體到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主流知識分子視真為反常,視假為平常:
真誠的人被鄙薄:鮑文卿救了向知縣卻不收謝禮,崔按察說他是個呆子;杜少卿樂善好施、慷慨助人,鄉(xiāng)里人叮囑后輩“不可學天長杜儀”。給予信任者受到愚弄:婁氏兄弟被家仆晉爵私吞七百多兩白銀,被張鐵臂騙去五百兩白銀;胡三公子“動不動就被人騙一頭”,“整百整千的被人騙了去”;杜少卿更不必說,一直是別人眼中的笑話。虛偽奸猾者氣味相投:牛浦、匡超人、嚴貢生、萬中書等一大批謊話連篇、品行惡劣的讀書人,其謊言不僅沒有被戳破,還帶來巨大利益。謊騙驅(qū)逐真誠,如劣幣驅(qū)逐良幣,以至于在小說中,每當謊言和騙局被戳破時,人們表露出的往往是剎那的尷尬,不見絲毫反省。
二是圈子文化的影響。入清后,文人結(jié)社之風盛行。小說中雖沒有明確刻畫結(jié)社,聚會卻十分常見:婁氏兄弟先后設下“鶯脰湖大會”“人頭會”,西湖名士常常雅集作詩,杜慎卿召集莫愁湖勝會,杜少卿在家中招接四方賓客,南京的文人聚會更是頻繁。據(jù)統(tǒng)計,小說中共出現(xiàn)39則宴飲描寫,大部分以儒林人士為主。除了聚會,文士之間還有詩歌贈酬、請序題跋、書信往來等交往形式,如牛浦偷到牛布衣的詩集之后,才知道只要會作幾句詩,就能同老爺們往來。在這一類圈子,只要熟練掌握謊騙技能:吹噓起來收放自如,扯起謊來真誠自然,設起騙局來駕輕就熟,就能以謊言和欺騙為臺階,一步步向上攀爬。如張鐵臂,扮作“俠客”,將快意恩仇的故事說得頭頭是道;牛浦、匡超人,都是善于模仿、伶俐乖覺的“青年才俊”;牛玉圃,到處都有“二十年拜盟的老弟兄”……諸多謊騙者在圈子里左右逢源,混得風生水起。
二、廟堂儒士的謊騙言行書寫
小說刻畫的官員不多,本文將官員及其子孫親屬一并分析,統(tǒng)稱廟堂儒士。書中,這一有權(quán)有勢的群體實施謊騙言行的動機主要有騙取名利、自我欺騙、政治斗爭三大類。
(一)騙取名利型。官員本身如何有錢有勢,我們可以從范進中舉之后的際遇管窺一二:“有送田產(chǎn)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書中的蘧太守、婁府公子、向知縣、無為州州尊……出手極闊綽,隨手就能拿出幾百兩銀子。即便如此,依然有官員貪得無厭,如第三十六回,儲信建議虞博士在荒春頭上做個生日,收幾分禮,虞博士說自己是八月生的,伊昭不以為然,說:“這個不妨。二月做了,八月可以又做?!笨梢姽賳T為收禮一年做幾個生日,時人已見怪不怪。除了這類深諳為官之道者,新入官場者也在學習如何騙取名利,如荀玫在王惠的教唆下,為求官企圖匿母喪,做出違背倫常之事,后來又逐步掌握利用職權(quán)地位騙取名利的手段,導致貪贓被捕的結(jié)局。騙利者之外,還有騙名者:蘧太守之孫,先是刊刻王惠贈送的高啟詩集假扮名士,后又附馬二先生的驥尾假扮選家,從始至終,都是有名無實的空心人。
(二)自我欺騙型。這一類動機之中,官員比例很高,可能因為謊騙的手段越高明,在官場才能越得意,而連自己都騙得過的人,其謊騙境界和手段才算真高明。第一回,時知縣以“屈尊敬賢”是“萬古千年不朽的勾當”一說自欺;第十回到十三回,婁氏兄弟則自欺是求賢若渴的“信陵君”“春申君”;第五十四回,國公府姑表親戚陳木南追求名妓聘娘,分明是錢色交易,卻自欺是一段才子佳人好姻緣。小說中最具有時代特色的自欺者是科甲出身的八股拜物教教徒——魯編修和高翰林,兩人極力稱贊八股取士之法,魯編修常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但當他看見對八股文一竅不通的蘧公孫的詩及詩話,卻“嘆賞了許久”,忙不迭將女兒嫁給他。高翰林同樣以科甲正途出身為傲,曾說“‘揣摩二字,就是這舉業(yè)的金針了”,等到為官時,卻將自己揣摩的八股理學拋諸腦后,批評杜少卿的父親:“逐日講那些‘敦孝子,勸農(nóng)桑的呆話。這些話是教養(yǎng)題目文章里的詞藻,他竟拿著當了真……”對于八股,他們究竟信還是不信,令人深思。
(二)政治斗爭型。小說中凡涉及官員的情節(jié),幾乎都出現(xiàn)了政治斗爭,其中也少不了謊與騙。書中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寧王叛亂,降順寧王的王惠在逃亡途中遇見蘧公孫,他隱瞞降順之事,將禁書贈予公孫,后被家仆宦成抓住把柄,差點釀成大禍。高官太保公結(jié)黨營私成性,莊紹光被天子召見之后,風頭一時無兩,太保公想收他為生,結(jié)為黨羽,被他拒絕,因此,當天子意欲啟用莊紹光時,太保公便蓄意勸阻。賢能文臣被排擠,忠心武將也不得志,蕭云仙助平少保平定青楓城,又在三五年內(nèi)重建青楓城,政績卓著,朝廷卻問他“任意浮開”之罪,責令歸還建城的七千余兩白銀;湯奏平定苗亂,抓得要犯,卻降官三級調(diào)用。立功者屢屢受罰,可見朝中的信息傳達出現(xiàn)失真?;鶎庸賳T如知縣一類,官場之路也不太平,如向知縣剛一出場,就因一樁訴訟被上司訪聞參處,說他“昏庸不職”,后才知此非事實。
廟堂儒士出現(xiàn)謊騙言行的社會原因,與江湖儒士區(qū)別較大,具體來說主要有三點:
一是喪失個人理想。官員群體本應兼濟天下,卻深陷利益之沼。小說中的典型代表是能臣王惠,他功名一旦到手,馬上將倫常棄如敝屣,極力勸荀玫匿喪以候選;他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視為施政大綱,卻被稱為“江西第一個能員”;他被俘后毫不遲疑地降順寧王。王惠所有重大選擇背后的邏輯便是“貪財貪生”,氣節(jié)操守于他,不過是高翰林所說的“教養(yǎng)題目文章里的詞藻”。受王惠影響,荀玫也步步墮落,從匿喪不成“只得遞呈丁憂”到鹽運司任上“因貪贓拿問了”。但這種官員卻不乏攀附者:鹽商趙雪齋、文人季葦蕭、書辦金東崖……可見他們在官場如魚得水。婁氏兄弟、蘧公孫這類官員子孫則是貪名者,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遠離官場,卻也需要找到一種存在感,因此想盡辦法博取虛幻的名聲。
二是官場文化熏染?;潞措U,一不小心就可能丟官棄爵。高要湯知縣、樂清李知縣、安東向知縣、武將湯奏、蕭云仙等官員都曾遭遇官場危機。只有諳熟官場文化,了解如何攀附上級、結(jié)交同僚、拉攏下級,才可能平步青云。書中,蕭云仙獲罪要歸還朝廷“罪銀”,負責此事的地方知府與他皆是平少保的人,就“替他虛出了一個完清的結(jié)狀,叫他先到平少保那里去,再想法來賠補”。蕭云仙雖然含冤,知府官官相護的謊騙行為卻也不妥。湯奏與雷太守合作剿苗匪之事,湯鎮(zhèn)臺在商議中“幾句就同雷太守說戧了”,后湯奏剿匪勝利,雷太守“具了本奏進京去”,湯奏便“著降三級調(diào)用,以為好事貪功者戒”。此外,還有前文曾提到的太保公,私下拉攏莊紹光不成,便哄騙天子,排除異己。
三是享受統(tǒng)治地位帶來的特權(quán)。清朝的官員與百姓之間是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的關(guān)系,從幾處官員出場儀仗就側(cè)面刻畫出官員對百姓的絕對權(quán)力。權(quán)力極易轉(zhuǎn)化成謀利的工具,官員身邊的人便常常狐假虎威,顯擺權(quán)力。如湯鎮(zhèn)臺的二子湯大爺、湯二爺為了耀武揚威,大青天白日,無論走到哪,都要提著兩對官府燈籠。鮑廷璽失散多年的親哥哥倪廷珠,只是給蘇州巡撫做幕友,晚上乘橋子見鮑廷璽時,還要提著兩個“巡撫部院”的燈籠。陳木南是國公府的表親,到來賓樓狎妓,言談之中三句不離國公府,實際上他不名一文,狎妓的銀子也是借來的。
《儒林外史》中的謊騙書寫豐富精彩,本文僅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和分析,謊騙書寫對全書敘事結(jié)構(gòu)、人物塑造和諷刺藝術(shù)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梁韶娜.明清世情小說中的宴飲敘事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學院,2016.
[2]李漢秋,張國風,周月亮.《儒林外史》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3]吳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田甜.淺析《儒林外史》中普通民眾的讕言與欺罔[J].時代人物,2023(05):21-23.
[5]趙秀玲.中國鄉(xiāng)里制度[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20.
[6]陳雨星.清代文人結(jié)社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根本原因——以江南地區(qū)為中心[J].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20,30(0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