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懷明
《三國演義》影響巨大,相關(guān)研究也一直非常熱鬧,就連羅貫中的籍貫問題都受到研究者的持續(xù)關(guān)注,還一度成為學(xué)術(shù)熱點。目前有關(guān)羅貫中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包括東平、太原、中原、杭州、江西廬陵等,本文今天要說的是江西廬陵說。羅貫中籍貫的江西廬陵說是一個很奇特的觀點,研究者在探討羅貫中的籍貫問題時,往往會列出各種說法,江西廬陵說是必列項。但從相關(guān)文章來看,幾乎沒有一個人支持這一觀點。
同意不同意暫且放下,先看看這個觀點的出處和依據(jù)是什么。盡管各家說法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出處,那就是《繡像說唐全傳》(或作《繡像說唐前傳》,以下簡稱《說唐》),據(jù)說《說唐》署名廬陵羅貫中。
中國古代小說署名羅貫中的有不少,除了《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殘?zhí)莆宕费萘x》、《隋唐兩朝志傳》和《三遂平妖傳》。既然《說唐》署名羅貫中,那肯定是一說,應(yīng)該是有依據(jù)的。所以研究者在列舉羅貫中的籍貫時,往往會列出江西廬陵這一說。
既然大家都這么說,總得核實一下材料,看看到底是哪個《說唐》的版本署名廬陵羅貫中。問題到了這個層面,就開始眾說紛紜了,有的說是舊本,有的說是乾隆元年序本。推究起來,舊本是個含糊其辭的說法,從理論上說,清代所有《說唐》的刊本都是舊本。乾隆元年看起來定位很準(zhǔn),但實際上說了等于沒說,因為幾乎所有的《說唐》刊本卷首都有那篇標(biāo)明乾隆元年的序文。好在目標(biāo)已經(jīng)鎖定,把《說唐》的各種版本找來看看,查查各類小說書目或研究著作里的著錄,也許可以解決問題。
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說唐》成書約在雍正年間( 1722—1735),共六十八回,主要有十卷本和八卷本兩個系統(tǒng),亦有個別不分卷者?,F(xiàn)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版本刊于乾隆年間( 1736—1795)。但是當(dāng)筆者去查閱和核實《說唐》的各種版本和資料時,戲劇性的場面出現(xiàn)了。
首先,《說唐》的各個版本要么不署名,要么署名“鴛湖漁叟校訂”,要么署名“姑蘇如蓮居士編次”,但就是沒有一個《說唐》的版本署名羅貫中,更不用說廬陵了。筆者目驗核實的版本有:大文堂刊本、觀文書屋刊本、寶文堂刊本、經(jīng)文堂刊本、益元堂刊本、愛日堂刊本、澹雅刊本、會友堂刊本、漁古山房刊本、藜照書屋刊本、三元堂刊本、三讓堂刊本、裕德堂刊本、維經(jīng)堂刊本、同志堂刊本、同盛堂刊本、同文堂刊本、善成堂刊本、兩儀堂刊本、聚賢堂刊本、聚元堂刊本、掃葉山房刊本、文和堂刊本、文奎堂刊本、務(wù)本堂刊本、永順堂刊本、永發(fā)堂刊本、小酉山房刊本、本衙刊本、本堂刊本。共三十個版本,這還不包括一些不知道書坊名稱的刊本,加起來有三十多個刊本。
其次,查閱各類書目及著述,所得情況如下: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將《說唐》作者定為“清無名氏”。著錄了乾隆癸卯刊本、會文堂刊本、善成堂刊本和維經(jīng)堂刊本。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著錄了圣德堂刊本、長慶堂刊本和一個殘本,皆未提這些刊本署名羅貫中之事。
大塚秀高《增補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觀文書屋、崇德書院刊本、咸裕堂刊本、桐石山房刊本等共二十五個刊本,將作者署為“鴛湖漁叟”。
歐陽健、蕭相愷主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著錄乾隆癸卯刊本、會文堂刊本、圣德堂刊本、善成堂刊本、漁古山房刊本五個版本,作者署為“鴛湖漁叟校訂”。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一書《說唐》條為石昌渝所寫,著錄崇德書院刊本、觀文書屋刊本、圣德堂刊本、善成堂刊本四個刊本,并云“作者其實姓名不可考”。
石昌渝主編的《中國古代小說總目》一書《說唐》部分雖著錄觀文書屋刊本、崇德書院刊本等二十多個版本,但這些內(nèi)容大多抄自大塚秀高的《增補中
國通俗小說書目》,且其中所云“四雪草堂”系列的版本屬《隋唐演義》,而非
《說唐》,系誤植于此。作者署為“鴛湖漁叟”,并云“真實姓名不詳”。
上面這些書籍著錄《說唐》的版本多少不等,作者署法不一,但沒有一個提到羅貫中的。這樣,筆者所見三十多個版本加上上述書籍的著錄,差不多有四五十個版本,都沒有署羅貫中的。就筆者所見,研究者在談到《說唐》及其作者時,都是只字不提羅貫中,也就是說《說唐》署名羅貫中這件事只是在說到羅貫中籍貫的江西廬陵說時才會被提及。
這就奇怪了,查無實據(jù)的事情,為何大家眾口一詞都這么說呢?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就沒有人去較真,核實一下嗎?
更奇怪的是,著名學(xué)者趙景深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說唐傳〉非羅貫中作》,從方言不合、影響極少、結(jié)構(gòu)不嚴(yán)、跡近摹擬四個方面論證《說唐》的作者不是羅貫中。顯然,他是先知道有羅貫中寫《說唐》這種說法才寫這篇文章的,該文寫于 1933年9月5日。鄭振鐸稍早出版的《中國文學(xué)史》中也說: “《說唐傳》與《粉妝樓》則似乎沒有什么確證可以指實其為羅氏所作。 ”看來羅貫中寫《說唐》這一說法提出的時間還蠻早,那到底是誰提出這個觀點的呢?
就筆者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應(yīng)當(dāng)是謝無量,他在《平民文學(xué)之兩大文豪》一書中有這樣的話:
羅貫中,名本,其歷史不甚可考。他的著作舊本有題廬陵羅本的(本或誤作木或誤作牧),有題武林羅貫中的,大概廬陵是他的原籍,又生長或住居在杭州一帶地方?!劣凇端逄蒲萘x》及《說唐》,舊刻本直署羅貫中的名字。……《說唐》舊本題廬陵羅本撰。(謝無量《平民文學(xué)之兩大文豪》,商務(wù)印書館, 1923,14、34頁)
《平民文學(xué)之兩大文豪》的初版時間是 1923年,后來這本書改名《羅貫中與馬致遠(yuǎn)》,商務(wù)印書館 1930年4月出版,內(nèi)容與原書完全一樣,不知道鄭振鐸、趙景深看的是哪個版本。
從謝無量的語氣來看,他似乎看過署名廬陵羅貫中的《說唐》,那到底是
哪個版本呢?他沒有交待,無從得知,現(xiàn)在能看到的幾十個《說唐》的版本都沒有這樣的署名。按說《說唐》清代中葉才出現(xiàn),也并非珍本秘籍,如果真有署名羅貫中的,不至于稀見,不至于這么難找。再者,依情理來說,書坊刊印小說的署名大多具有沿襲性,不大可能別的署名“鴛湖漁叟”“如蓮居士”,只有一個版本別出心裁,署名羅貫中。
從《平民文學(xué)之兩大文豪》這本書來看,作者、版本方面的介紹有不少錯誤和疏漏,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版本多有題羅貫中東原、中原人的,但謝無量只字未提,顯然是沒有看到。他說《隋唐演義》《粉妝樓》也署名羅貫中,這同樣在現(xiàn)存的各版本中找不到依據(jù)。他對《水滸傳》的署名是這樣介紹的:“只有《水滸傳》一種,明代有多數(shù)人說是羅貫中作的,……因為偶有一本,題作東都施耐庵,到金圣嘆硬派前七十回都是施耐庵所作。 ”(同上書,16頁)這同樣不符合事實,因為明代署名施耐庵的《水滸傳》版本有不少,并非“偶有一本”,而且還有合署施耐庵、羅貫中的。在當(dāng)時的條件下,謝無量所看到的版本相當(dāng)有限,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理解歸理解,他書中所述《說唐》作者、版本的說法也是需要懷疑的,必須進行核實。
綜合筆者所見版本及相關(guān)資料,大體上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說唐》署名廬陵羅貫中的說法只是謝無量的一個訛傳,不足為據(jù)。后來的研究者要么沒有核實,要么核實了,但沒看到署名廬陵羅貫中的《說唐》版本,擔(dān)心是自己見聞有限遺漏了,只好保留這個說法。于是以訛傳訛,就這樣傳了一個世紀(jì)。建議今后研究者在提及羅貫中的籍貫諸說時,要么不提江西廬陵說,要么加個說明:“此說未經(jīng)核實,可能系訛傳。 ”
當(dāng)然,說有容易說無難,從理論上講,清代到底有多少《說唐》刊本,誰也說不清,說不定還真有署名廬陵羅貫中的。因此要想反駁筆者的這個說法也很容易,那就是找到一個署名羅貫中的《說唐》版本,事實勝于雄辯,白紙黑字,筆者馬上修改自己的上述說法,而羅貫中籍貫的江西廬陵說從此找到了依據(jù)。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