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海
小時候,每到過年,父母親都會提前買好幾塊布,請縫紉師傅來家中做衣裳,記憶里給我們做的都是中山裝的款式。
我上初三那年,母親憑她多年紡棉的積累和同村的姨媽一起,用傳統(tǒng)織布的形式做成棉布,再用傳統(tǒng)染布法使白色變成深色,過年前就用這塊布給我做了套新中山裝。厚厚的、粗粗的,冬日里穿著倒是暖和,但當我看到同齡鄰居穿著光鮮發(fā)亮的洋布中山裝時,心里既是羨慕又是嫉妒,可是那時的我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穿著它用功讀書,以求日后穿得上正宗的中山裝。
終于,我如愿以償考上了初中專。母親在給我準備衣褲時,將這套棉布中山裝放進了父親特意為我買的皮箱。入秋后,天氣漸涼,我就穿起這套中山裝。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在農(nóng)村顯得土里土氣的棉布,竟然被同學們說成是純棉的、高級的布料,說他們穿的是化纖布、纖維布,還說我們家是不是很有錢啊!
暗地里,我從每月十九元的菜票中節(jié)省五元,積累的錢,去市區(qū)買了套光鮮發(fā)亮的西服,想象著會很風光地呈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可是在風光了一段時間后,我卻越來越對西服產(chǎn)生了反感。是受常年穿中山裝的影響,還是受同學們的“你不適合穿西服”的影響?這種影響分明告訴我,是我結(jié)實的身材不適宜穿細腰瘦腿的西服。
在金華農(nóng)校讀初中專的三年,也是我當勞動委員的三年,它對我的鍛煉是其他班干部難以體會到的。農(nóng)校的勞動課不僅有割稻種菜、施肥除蟲,也有修剪嫁接、采集標本,還有采摘水果和種子。每次我提前從老師那里領到任務后,根據(jù)課的內(nèi)容和工作量對四十個同學作出安排,對一些體力活,要兼顧男女同學和個子大小的區(qū)別,特別是城市出生的沒有干過農(nóng)活的同學,對農(nóng)事可謂一竅不通,這給了農(nóng)家出身的我莫大的機會,我總是在同學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給他們幫助,從而順利完成勞動課程。正因為此,每學期我都以高票當選勞動委員,對我來說,那份獎學金才是實實在在的。
其間認識了承包學校橘園的徐姓老板,年齡不大,個子不高,但腦子很靈,難怪年紀輕輕就賺了錢。修剪、施肥、病蟲管理、采摘等,一年里有好幾次勞動課都在他的橘園里,因而就和他熟絡上了。他看我樸素實在沒有架子,我也覺得他樸實干脆不像個大老板,言談中知道,他也是金華農(nóng)村人,家里困難讀不起書,初中畢業(yè)就在社會混了。好在農(nóng)村改革開放了,他靠做小商品生意賺了人生第一桶金,在老家造了幾間新房娶了媳婦,去年承包了學校的橘園,平時生意場上跑跑,日子過得算是愜意。
一次,勞動結(jié)束后,我把工具拿到徐老板在學校的工作室,里外兩間,外間放置一些橘園耕作管理用的工具,里間是兩張高低鋪,供管理人員休息時用。我看到床邊的衣架上掛著一件灰色的中山裝,眼睛一亮就穿了起來,還挺合身的,就對他說,這件衣服是誰的?借我穿穿吧!他爽快地答應了。
到期末要放假回家過年了,也沒有等到他來要這件衣服,我就一不做二不休,穿回家過年了。
父母以為我買的新衣服,看著那么合身得體,還說買的衣服就是比做的好。我說我哪來錢買這么好的新衣服啊!是學校一個承包橘園的老板的,是借來穿的。那年,學裁縫的姐姐出師了,過年了給我們?nèi)胰俗隽艘簧硇乱拢@是姐姐第一次用她辛苦賺來的錢為一家人做新衣,也是我家條件好轉(zhuǎn)的一個標志。
除夕和外出拜年,我沒有穿姐姐給我做的新衣,而是天天穿著那件中山裝。村里人和親戚家的人看了,都說我考上了中專就是不一樣,有干部的模樣了,我聽了喜滋滋的。可是姐姐有意見了,我說,姐,來年給我做一件這樣的中山裝,我天天穿著。姐姐知道,自己剛學好裁縫,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當然,放假結(jié)束回學校時,我就帶著姐姐給我新做的中山裝,迎接新的學期?;匦:螅揖吐?lián)系了徐老板,將中山裝歸還給他。
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新年,我用自己的工資,在縣城的百貨市場買了件相對便宜的中山裝,其時,西服、牛仔服、夾克服充塞市場,中山裝已少有人買了。
上世紀80 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裝和其他時裝逐漸流行起來,中山裝逐漸被人們遺忘。
當幾億中國男人穿著相同的衣服走進20 世紀80 年代的時候,改革開放讓中國人見識到了世界的新樣子。西風東漸,西服、牛仔服等幾乎讓所有的中國男人一夜之間換了中山裝。從牛仔服到緊身裝,從西服到休閑服,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二三十年時間里,中國人服裝換了一款又一款,卻始終沒有一款可以讓國人像漢服、唐裝、中山裝那樣的定調(diào)。當我們能靜下心來回頭看看思考的時候,才猛然發(fā)現(xiàn),被我們遺棄一邊的“中國風”原來才是最適合我們的美,就像黑頭發(fā)黑眼睛配黃皮膚那樣的自然。
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真正關注起中山裝來。
中山裝,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的名字命名,20 世紀20 年代起源于中國。
1919 年,孫中山請上海亨利服裝店將一套英國陸軍制服改成便裝。這套便裝在保留軍服某些式樣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式服裝和西服的優(yōu)點,造型均衡對稱,外形美觀大方,穿著高雅穩(wěn)重、活動方便、保暖護身。由于孫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這種便裝式樣很快流傳,發(fā)展成為中山裝,獲得人民群眾的歡迎。
后來,通過百度知道,中山裝竟有七個特殊含義: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四個口袋上的四粒紐扣則含有人民擁有的四權(quán)——選舉、創(chuàng)制、罷免、復決;前襟的五粒紐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試權(quán)、監(jiān)察權(quán),這就是五權(quán)分立;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似筆架山,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袖口上的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quán);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shù)闹螄砟?;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tǒng)一之大義。
中山裝,刻畫出了中國男人的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