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畢磊
作者簡介:王春,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骨傷創(chuàng)傷。
通信作者:畢磊,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骨傷創(chuàng)傷。E-mail:379059200@qq.com
【摘要】目的 探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以不同途徑進行氨甲環(huán)酸給藥對圍術期失血、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間南京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所收治的10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按照治療方案分為A組(36例,靜脈給藥)、B組(36例,局部給藥)及C組(35例,靜脈聯(lián)合局部給藥),所有患者氨甲環(huán)酸給藥總量均為2 g,均持續(xù)觀察至出院。比較3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1、3、5 d紅細胞壓積(Hct)及血紅蛋白(Hb)水平,總失血量、顯性失血量、隱性失血量,術前及術后3 d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APTT)、D-二聚體(D-D)],以及觀察期間貧血、切口皮下血腫、無菌性滲出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術后1、3、5 d 3組患者Hb、Hct水平均呈逐漸降低趨勢,且C組同期Hb、Hct水平均高于A、B組(均P<0.05);3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后不同時間點A、B組Hb、Hct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B、C組患者總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呈逐漸降低趨勢,且C組患者總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均低于A、B組(均P<0.05);而A、B組患者總失量、隱性失血量組間比較,以及3組患者顯性失血量組間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前及術后3 d,3組患者PT、APPT、D-D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期間,
3組患者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以不同途徑給予氨甲環(huán)酸均不會對手術時間和凝血功能造成明顯影響,用藥安全性無明顯差異,且靜脈給藥及局部給藥對于Hb、Hct水平的改善并無明顯差異,但聯(lián)合給藥Hb、Hct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小,減少隱性失血量及總失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貧血發(fā)生風險。
【關鍵詞】股骨粗隆間骨折 ; 氨甲環(huán)酸 ; 靜脈給藥 ; 局部給藥 ; 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68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6.003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13
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髖部骨折,常見于老年患者,且患者手術治療時圍術期會出現(xiàn)失血,發(fā)生貧血及血容量下降,甚至有生命危險。氨甲環(huán)酸是一種抑制纖溶系統(tǒng)的藥物,具有止血、抗過敏及消炎等作用,該藥存在多種給藥途徑,而不同的給藥途徑止血效果大不相同,如靜脈給藥能夠快速到達體內,從而達到快速救治的目的,但存在有血栓風險增加的可能;而局部給藥使用方便,且局部藥物濃度較高,但藥物吸收取決于血流變化[1]。有研究表明,靜脈聯(lián)合局部給藥可發(fā)揮兩種給藥各自優(yōu)勢,從而達到更強的止血效果,減少圍術期失血量[2]。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給藥途徑對氨甲環(huán)酸減少股骨粗隆間骨折圍術期失血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間南京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所收治的10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氨甲環(huán)酸不同給藥途徑分為A組(36例)、B組(36例)及C組(35例)。A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21例;年齡63~90歲,平均(76.15±
5.64)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1例。B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23例;年齡64~91歲,平均(77.46±5.15)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0例。C組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21例;年齡63~91歲,平均(76.95±5.48)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2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實用骨科學(第4版)》 [3]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相關診斷標準;⑵新鮮骨折。排除標準:⑴骨折無法閉合復位;⑵嚴重感染;⑶血液系統(tǒng)疾??;⑷臨床資料缺失。南京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A組患者靜脈給藥,將1 g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142,規(guī)格:2 mL∶0.2 g)混合100 mL生理鹽水于術前30 min靜脈滴注,于切皮前給藥完畢,并于術后12 h內再次給藥1 g。B組患者局部給藥,將1 g氨甲環(huán)酸混合100 mL生理鹽水,在患者于股骨近端擴髓后,經植入輸液管向髓內注入混合液50 mL,關閉傷口前再次以1 g氨甲環(huán)酸混合20 mL生理鹽水及10 mL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34345,規(guī)格:10 mL∶100 mg)進行局部軟組織內注射。C組患者靜脈聯(lián)合局部給藥,于術前30 min靜脈滴注1 g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混合100 mL生理鹽水于切皮前給藥完畢,將0.6 g氨甲環(huán)酸混合60 mL生理鹽水制成混合液,在患者于股骨近端擴髓后,經植入輸液管向髓內注入混合液30 mL,關閉傷口前再次以0.4 g氨甲環(huán)酸混合20 mL生理鹽水及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10 mL進行局部軟組織內注射。所有患者氨甲環(huán)酸給藥總量均為2 g。持續(xù)觀察至
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⑴手術時間和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并取術后1、3、5 d空腹靜脈血3 mL,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桂林優(yōu)利特醫(y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BH-5160CS)檢測紅細胞壓積(Hct)及血紅蛋白(Hb)水平。⑵失血量??偸а?[血容量×(術前Hb-術后3 d Hb)]/術前Hb。術后敷料上增加的失血凈重量+術中敷料上增加的失血凈重量+術中負壓瓶中液體量-術中液體沖洗量=顯性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失血總量-隱性失血量。⑶凝血功能:術前、術后3 d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常德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HMC680)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APTT)、D-二聚體(D-D)水平。⑷并發(fā)癥:統(tǒng)計觀察期間貧血、切口皮下血腫、無菌性滲出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
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比較 3組術后1、3、5 d Hb、Hct水平均逐漸降低,且A、B組同期Hb、Hct水平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3組手術時間及術后不同時間點A、B組Hb、Hct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3組患者失血量比較 A、B、C組患者總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呈逐漸降低趨勢,且C組總失血量和隱性失血量均低于A、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B組總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及3組顯性失血量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3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 術前及術后3 d,3組患者PT、APPT、D-D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3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期間,對3組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患者在股骨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會發(fā)生隱性失血,大量失血不僅會降低術后愈合能力,還會增加感染風險。氨甲環(huán)酸能夠競爭性地對抗纖溶酶激活因子,使纖溶酶原無法轉變?yōu)槔w溶酶,并抑制纖溶酶的蛋白溶解活性,從而達到止血目的[4]。氨甲環(huán)酸的給藥途徑多樣,但如何給藥能夠使其藥效最大限度發(fā)揮,其臨床尚未達成統(tǒng)一。
Hb和Hct是常見的血常規(guī)指標,水平越低,表明患者失血越多。本研究中,術后1、3、5 d C組同期Hb、Hct水平高于A、B組;C組總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均低于A、B組;3組手術時間,術后1、3、5 d A、B組Hb、Hct水平,以及A、B組總失血量、隱性失血量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3種給藥方式均不會影響手術時間,且靜脈給藥和局部給藥對于Hb、Hct水平的改善作用相當,但聯(lián)合給藥Hb、Hct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小。分析其原因為,由于氨甲環(huán)酸在進行靜脈給藥時能夠降低人體纖溶活性,從而減少出血量,局部用藥雖短時間內提高出血周圍藥物濃度,但隨著時間推移,藥物逐漸流轉全身,其改善效果也逐漸與靜脈用藥無顯著差異,因此兩者改善隱性失血情況及Hb、Hct水平相當[5-6]。但兩者合用,在降低人體纖溶活性的同時減少局部出血,止血效果相互疊加,療效得以進一步提高,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紅細胞及Hb的流失,從而降低隱性失血[7-8]。此外,3組患者術式一樣,因此顯性失血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不會發(fā)生較大變化,而C組貧血發(fā)生風險相較于A、B組相對較低,但并無明顯差異,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
所致。
當機體受手術操作引發(fā)大量出血,導致體內血小板、凝血因子大量減少時,其術后PT和APTT水平也會相應延長,D-D水平也會升高[9]。本研究中,術前及術后3 d,3組PT、APPT、D-D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無論何種給藥方式均不會影響凝血功能。其原因可能是,氨甲環(huán)酸的止血機理是通過抗纖溶作用及減輕血管滲透性以遏制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溶解,減少血細胞丟失,減少隱性失血,而并非促進凝血,在用藥劑量相同的情況下,短期使用對凝血功能指標并無明顯影響[10]。
綜上,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以不同途徑給予氨甲環(huán)酸均不會對手術時間和凝血功能造成明顯影響,用藥安全性無明顯差異,且靜脈給藥及局部給藥對于Hb、Hct水平的改善并無明顯差異,但聯(lián)合給藥Hb、Hct水平的降低幅度更小,可減少隱性失血量及總失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貧血發(fā)生風險,具有一定的臨床借鑒應用
價值。
參考文獻
張濤, 唐飛, 陳臣, 等. 氨甲環(huán)酸不同給藥方式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內固定術圍手術期失血的臨床分析[J].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4): 681-682.
王金玉. 氨甲環(huán)酸不同用藥途徑在人工膝關節(jié)表面置換術中止血效果的臨床研究[D]. 青島: 青島大學, 2018.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M]. 4版.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2: 197-201.
葉海明, 黃藝聰, 姚森, 等. 股骨髓腔灌注氨甲環(huán)酸對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圍手術期隱性失血及術后血栓風險的影響[J]. 中華骨與關節(jié)外科雜志, 2022, 15(9): 710-715.
張忠?guī)r, 李玉波, 王瑜, 等. 不同方式應用氨甲環(huán)酸對PFNA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股骨轉子間骨折圍手術期失血量研究[J]. 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 2019, 21(2): 134-137.
鄭云龍, 付新生, 張其川, 等. 氨甲環(huán)酸不同給藥方式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隱性失血、術后引流量及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中國合理用藥探索, 2018, 15(11): 56-59.
唐杰, 趙小林, 佟訓哲. 髓內及髓外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圍術期失血特點分析[J]. 北京醫(yī)學, 2020, 42(1): 65-
67.
蘇志超. 氨甲環(huán)酸給藥途徑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研究[D]. 合肥: 安徽醫(yī)科大學, 2023
謝兵, 曹占領, 鄒瑞嬋, 等. 加味四君子湯對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術后貧血治療及DVT預防的療效觀察[J]. 中國處方藥, 2023, 21(5): 107-109.
陳飚, 常雪娟, 張子宏, 等. 氨甲環(huán)酸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 廣東醫(yī)學, 2020, 41(5): 46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