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明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我國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十分復雜,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災害多發(fā)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歷朝歷代都對災害防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并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治理理念和應對策略。
理念:敬天與愛民
災害在古代是引起社會動蕩,甚至政權更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當政者十分重視災害的防治,提出了許多主張方略,其大都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著手,核心理念可以歸納為敬天與愛民。
從預防的角度來說,古人倡導“天人合一”的理念。遠古時期,以神怪之力來解析自然災害是通行的方法。《左傳·宣公十五年》言“天反時為災”,《詩經(jīng)·大雅·云漢》也有詩句“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都將災害發(fā)生的原因歸結為上天。在“災由天降”的觀念警示下,重新建立和諧的“天—人”關系至關重要。漢代董仲舒將這種“天—人”關系理論化,進一步提出“事各順于名,名各順于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自此,“天人合一”成為一種重要的災害防治理念,為后世朝代所承襲。古人認為,道德與自然規(guī)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于是形成了“逆時生災”“順時立政”的觀念。“逆”與“順”均以“天”為中心,不論是修德彌災、祈福禳災,還是薄賦省刑,皆為協(xié)調天與人的矛盾,客觀上促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從治理的角度來說,古人堅持民本思想。早在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奉行“敬德保民”的施政理念,本著“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的原則,救災防災制度舉措相當成熟完善。《周禮》載有“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即:災害發(fā)生后,通過實行發(fā)放物資、減輕賦稅、減緩刑罰等十二條舉措,達到減災安民的效果。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提倡“養(yǎng)民”之道。孔子提出“養(yǎng)民也惠,使民也義”。孟子主張“制民之產(chǎn)”,家家有田地產(chǎn)業(yè),能夠豐衣足食,達到養(yǎng)民富國的效果,進而防災備災;荒年則要主動賑災救災,安撫平民。據(jù)史料記載,從保民到養(yǎng)民,再到愛民、治民,民本思想貫穿于古代災害治理史,內涵不斷衍變豐富,呈現(xiàn)出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趨勢。
制度:災前預防與災后應對
治國無其法則亂,防災救災理念的推行需要制度的保障。古代在應對災害的過程中,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包括災前預防機制和災后應對機制。
災前預防機制大致有改良自然條件和改良社會條件兩種。改良自然條件主要包括水利和林墾。所謂水利,即國家通過設立“都水監(jiān)”“河渠司”等機構來興修水利,應對水旱災害。所謂林墾,即造林和墾荒。造林是為了維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進而避免災害的發(fā)生。墾荒是為拓展農(nóng)田面積,提高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以備荒年救濟。改良社會條件主要包括重農(nóng)和倉儲。所謂重農(nóng),即國家通過實施“重農(nóng)抑商”政策來鼓勵農(nóng)業(yè)發(fā)展。所謂倉儲,又分為平倉、義倉、社倉等類型。平倉的作用在于平定谷價,國家在豐年谷賤時以較高的價格收貯,在饑荒谷貴時以較低的價格賣出。義倉是指把所得捐之谷物貯于倉中,在饑荒發(fā)生年將倉中谷物發(fā)放給百姓。社倉是指每二十五戶置一倉,每戶根據(jù)自身情況將谷物貯藏于社倉,由民間自營輸納賑濟。綜上,改良自然條件和改良社會條件,一方面可以有效預防災害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災后應對機制大概由四個步驟構成。首先是勘災,指地方官員查勘災情,并確定受災分數(shù)的過程。其次是報災,指地方官員將勘災結果通過郵驛系統(tǒng)送達朝廷的過程。報災力求及時,災情必須第一時間上報朝廷。為此,古代專門制定了法律法規(guī)。再次是審戶,即根據(jù)百姓的受災情況劃分極貧、次貧等級,用作賑濟的依據(jù)。最后是賑濟,即政府向災民提供救災物資。有研究表明,僅在順治元年(1644)至道光十九年(1839)近二百年間,政府用于購買救災物資的經(jīng)費就達到4.5億兩白銀。
模式: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
我國自古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故而救災重建涉及面廣、任務繁重,中央政權難以對廣大的地域實行全面有效的救助。基于此,形成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輔相成的災害治理模式。
國家救助即官方在災后采取一系列補救措施來減少損失、安撫災民,主要有三種方式。其一,賑濟,具體表現(xiàn)為賑銀、賑糧、賑物等。這一方式自周以來已有定型。其二,蠲免,即減免賦稅。蠲免是一項利于災后恢復生產(chǎn)的寬松政策。其三,借貸,指給災民提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本金的做法,具體借貸形式除了貨幣,還有種子、耕牛、農(nóng)具等。除上述三種方式之外,國家救助還有以工代賑、移粟就民、勸獎社會助賑等形式。古代官方作為救災職責的主體,發(fā)揮了統(tǒng)籌調配資源的作用,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救助制度。
民間自救主要分為家族自救和社會團體救助。家族自救即家族內部富有者對貧弱者提供幫助。社會團體救助即農(nóng)民互助組織主動賑濟災民、恢復生產(chǎn)。這一救助形式起源較早,《周禮·大司徒》中已有以“里社”為單位的救助方式。元代的“鋤社”、明代的“義社”、清代的“普濟堂”等,均可視為“里社”的變異形式。民眾守望相助、相互扶持,不僅能夠共渡難關,而且可以增強鄉(xiāng)鄰宗族的凝聚力,迅速穩(wěn)定災后秩序。綜上可見,民間自救有效調動了基層救災力量,成為國家救助的有益補充。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一部與災害抗爭的奮斗史。古人面對自然災害,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形成了系統(tǒng)的思想理念和機制舉措,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整體觀,彰顯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對于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摘自張進紅《中國古代災害治理的理念與策略》,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災害防治意義重大,重視災害的防治有利于社會的安穩(wěn)和政權的穩(wěn)定。
B.以神怪之力解析自然災害,雖然具有局限性,但也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C.造林、墾荒、興修水利能有效地預防災害的發(fā)生,提高人們的抗災能力。
D.民間自救和國家救助是災后救助的模式,民間救助起到了補充國家救助的作用。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古代有成熟的防災治理理念和應對策略,這與我國是一個災害多發(fā)的國家密切相關。
B.古人認為天災的發(fā)生與德行不修有關,要想消除天災,應當修德彌災、祈福禳災,協(xié)調天與人的矛盾。
C.保民、養(yǎng)民、愛民都是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這一思想決定了古代防災治災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D.設立倉儲是古代救災的重要措施之一,倉儲包括平倉、義倉、社倉,三者都可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證明文中“愛民”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貞觀二年,發(fā)生蝗災。唐太宗有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惫适郴认x以救百姓。
B.《宋史·富弼傳》載:“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凡活五十余萬人,募為兵者萬計?!?/p>
C.宋朝將“招募饑民為兵”作為一項國策,救災手段由單向的撫恤救助,轉變?yōu)榧c濟、徭役、募兵為一體的綜合舉措。
D.《后漢書·朱暉傳》記載:“建初中,南陽大饑,米石千余,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里故舊之貧羸者,鄉(xiāng)族皆歸焉?!?/p>
4.請簡要分析“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這一部分的論證特點。(4分)
5.對比材料和下面的一則新聞,分析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有哪些相同點? (6分)
截至9月8日18時,發(fā)生在夏河縣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已導致3人死亡、4人失聯(lián)、3人受傷,603戶3072人受災,村民房屋和河堤、道路、人防工程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毀。3名受傷人員在夏河縣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生命體征平穩(wěn)。群眾轉移安置方面,當?shù)匕凑諔D盡轉原則,通過就地安置、投親靠友、縣內賓館安置等方式,共轉移安置27戶118人,同時還緊急調配食品、藥品、棉被、大衣、火爐、折疊床等物資,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當?shù)匾阎\劃啟動災后恢復重建,開展規(guī)劃編制、項目申報等前期基礎性工作。同時,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植樹造林,并加強值班值守,嚴防次生災害發(fā)生。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一抿香 李景澤
找尋,是個艱難的過程。男人找尋,女人找尋,連咿咿呀呀的小孩都知道要找尋。①被找尋的人叫一抿香,真名不得而知。
我也要去找尋。臨行前,年邁的祖父將我喊到身邊?!安挥梦叶嗾f了吧?”②祖父正襟危坐,嚴肅而莊重。我使勁兒點著頭,也嚴肅莊重。
“那就好,你拿著這個?!弊娓附唤o我一個錦囊,“只有找到恩人的那一刻你才能打開,記住了嗎?”我連連點頭,祖父老淚縱橫。
祖父是我唯一的親人。我的父母在我兒時就死于饑荒。彼時家園罹難,至親歿去,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陰暗之中。
一抿香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xiàn)的。
一抿香五十歲上下,馬褂長袍,頭戴六瓣合縫瓜皮帽,足蹬錦緞雙梁福字履。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祖父說,誰也不清楚,③“一抿香”這個名字還是大家跪請他說出來的。
小時候,我喜歡蜷在祖父懷里,仰著頭,聽他講一抿香的故事。
“真是個大善人??!”祖父每每凝神慨嘆,“怎么也得留個名呀,可他就不說,要不是害怕大家長跪不起,估計連這名號都不肯留下。”祖父講得繪聲繪色,眼圈泛淚;我聽得心潮澎湃,津津有味。
“那渾身散發(fā)的陣陣香味??!”祖父一講到這兒,就盯著我笑。“你說,一個男人怎么會那么香呢?難不成是天上派下來的神仙?”
我眨著眼,搖搖頭又點點頭,祖父哈哈大笑?!靶∩倒?,你以后就知道了,那是酒香。”
一抿香究竟何許人也?找尋,成了我的初衷之一。但不管他是何許人,他救了我們,在我心里,他就是神。
我到處打聽,逢人便問。盡管戰(zhàn)亂頻仍,人人自危,但當?shù)弥沂窃趯ふ揖让魅说臅r候,主人家總會拿出珍藏的食物,友好地招待我。
“怎么會有人叫一抿香呢?”主人家問我。我說:“那是恩人既不想我們報答他,又看我們跪著不起,故意講給我們的。但既然講了,就一定跟他有多多少少的聯(lián)系?!?/p>
“那他有什么相貌特征嗎?”
“這祖父倒沒提,不過祖父說他身上有股酒香,很可能是個酒鬼?!蔽议_玩笑地說。
“要是這樣,就不要去找他了。你們該慶幸他沒耍酒瘋,給你們雪上加霜……”主人家打趣著。
“那不行!”我斬釘截鐵地說,“恩人就是恩人,他救了我們,這是改變不了的?!?/p>
主人家笑了,他告訴我往南走,或許在那里能找到我要找的人。
我一路向南,身上的盤纏已然用盡,仍一無所獲。情急之下,我敲響了一大戶人家。“能不能討點兒食物……”我懇求著為我開門的大叔。
當?shù)弥沂且驗閷ふ揖让魅瞬怕淦怯诖藭r,大叔取出好酒熱情地招待我?!斑@年頭世道不濟,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還能知恩圖報,難得難得??杉热徽伊舜蟀肽甓颊也坏剑纱嗷丶野?,不是還有老祖父需要照料嗎?”
我愣了下,眼前盡是祖父的蒼老容顏。“我又何嘗不想留在祖父身邊??!”我說,“可我們一輩子的心愿都是尋找恩人……”我頓了頓,斟滿酒一飲而盡。
“好酒!”我忍不住喊,“醇而不烈,回味悠長?!?/p>
“這酒我喝過!”我對大叔說。我確信這是我這半年來多次喝的那種酒。我正想再喝一杯,大叔趕緊將我攔?。骸按司泼麚P四海,沒喝過才奇怪,但不能貪杯?!?/p>
我忽地恍然大悟,請大叔指點迷津。大叔告訴我,如果兩者真有關系,就繼續(xù)往南走,到宛城。
我一路打聽,逢人便問,終于到達目的地。“您知道誰叫一抿香嗎?”我激動地詢問一位老人。
“一抿香?”老人捋了捋胡須說,“人名沒聽過,不過有個地方倒是寫著‘一抿香。”
我興奮不已,問老人能不能帶我去,老人欣然同意。他將我?guī)нM了一座酒莊,只見這座酒莊古樸典雅,到處彌漫著美酒的香氣,仿佛置身瑤池圣地,整個人都飄飄欲仙起來。
“這就是你要找的一抿香,我當初還是這里的伙計呢!”老人指著一副對聯(lián),誦道:“寧品駱家一抿香,不喝勾兌一大缸。”
我大喜,反復念叨著這副對聯(lián),難道恩人一抿香就是這酒莊的主人?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我問老人:“戊子八年,北方鬧了一場大饑荒,這酒莊的主人是否帶著糧食去賑過災?”
“對,有那么回事,當年還是我跟著老爺一起去的呢!”
④我喜極而泣,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祖父啊,我終于找到咱們的救命恩人了!”我歇斯底里地喊,默默地打開祖父交給我的錦囊。
錦囊里是一張字條,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幾個大字:留下來,報恩!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反復地強調“找尋”這兩個字,既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也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B.當人們知道“我”在報恩后,很多人都熱情地招待了“我”,反映了人們對重情重義人的認可。
C“寧品駱家一抿香,不喝勾兌一大缸”這副對聯(lián)以酒寫人,突出了駱家釀酒技術之高,經(jīng)商誠信為本。
D.文章大量運用“怦怦直跳”“指點迷津”“繪聲繪色”“津津有味”等成語,使小說語言凝練典雅富有文采。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照應題目,同時引起下文,“真名不得而知”使故事具有神秘性,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B.句子②“正襟危坐,嚴肅而莊重”屬于動作、神態(tài)描寫,生動表現(xiàn)出祖父對這件事情的高度重視。
C.句子③中的“跪”字,一方面展現(xiàn)了村民知恩圖報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說明“一抿香”做好事不愿留名。
D.句子④中“喜極而泣”“跪在了地上”主要寫出了“我”找到恩人的激動心情以及對恩人的報達之情。
8.小說以“一抿香”為題有何好處,請簡要分析。(4分)
9.小說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凡與敵戰(zhàn),將使士卒赴湯蹈火而不違者,是威嚴使然也。春秋齊景公時,晉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景公乃召穰苴,與語兵事,大悅之,以為將軍,將兵捍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親,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許之,使莊賈往。穰苴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軍門?!别谙锐Y至軍中。賈素驕貴,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穰苴則行軍勒兵,申明約束。夕時,賈乃至。穰苴曰:“何為后期?”賈對曰:“大夫親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彼鞌厍f賈以徇三軍,三軍皆震栗。士卒次舍、飲食、問疾,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以享士卒。三日而后勒兵,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晉師聞之,乃罷去;燕師聞之,渡河而解。穰苴乃率眾追擊之,取所亡邦內故境,率兵而歸。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嚴刑峻法,使眾畏我而不畏敵,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軍當王莽百萬之眾,非有刑法臨之,此何由乎?”靖曰:“兵家勝敗,情狀萬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陳勝、吳廣敗秦師,豈勝、廣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蓋順人心之怨莽也,況又王尋、王邑不曉兵法,徒夸兵眾,所以自此敗。臣案《孫子》曰:‘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若愛未加而獨用峻法,鮮克濟焉?!?/p>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卒未親附A而罰之B則不服C已D親附E而罰F不行G則H不可用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閭伍,是古代民戶編次的單位,用以指代平民所居,后也用來借指民間。
B.期,指約定的期限,與《歸去來兮辭》“帝鄉(xiāng)不可期”中的“期”詞義相同。
C.暴露,文中指軍隊受日曬雨淋,其中“暴”與成語“暴殄天物”中的“暴”詞義不同。
D.徒,文中指“只、僅僅”,與《孔雀東南飛》“徒留無所施”中的“徒”詞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景公執(zhí)政期間,晉國和燕國出兵攻打齊國,擊敗了齊國軍隊,齊景公為此憂心忡忡,這時,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田穰苴。
B.齊景公召見田穰苴,與他一起談論用兵之事后非常高興,任命田穰苴擔任將軍一職,讓他率領士兵去抗擊燕國和晉國的軍隊。
C.田穰苴治軍威嚴,對違犯軍紀之人毫不留情,同時對士卒關愛有加,拿出自己的俸祿犒勞士卒,因此,士兵們都爭著效勞他。
D.唐太宗對光武帝不用刑法憑借孤軍就戰(zhàn)勝王莽感到困惑,李靖認為戰(zhàn)爭中情況復雜,作為將軍應審時度勢,恩威同時施行。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穰苴乃率眾追擊之,取所亡邦內故境,率兵而歸。
(2)若愛未加而獨用峻法,鮮克濟焉。
14.兩則材料認為應如何治軍呢?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秋 思陸 游
____少日猖狂不自謀,即今垂死更何求?
____簡編不隔圣賢面,夢寐時為河岳游。
____濁酒未傾心已醉,長歌欲發(fā)涕先流。
____石帆射的【注】煙嵐晚,過雁聲中又一秋。
【注】 石帆射的:指石帆山和射的山兩座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追敘自己年少時不知謀劃而難以實現(xiàn)志向,與《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表意不同。
B.首聯(lián)下句運用反問,寫自己將死之身不敢再有所求,渲染出詩人晚年悲哀凄涼的心境。
C.頷聯(lián)說自己手執(zhí)書卷,感受圣賢教誨;執(zhí)著功名,不如漫游河岳,體現(xiàn)詩人的歸隱情懷。
D.詩人本想借酒澆愁,長歌當哭,但“未”“已”“欲”“先”點出詩人無須這樣便情難自抑。
16.本詩尾聯(lián)堪稱“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兩句妙用比喻描寫琵琶在短暫停歇后突然迸發(fā)出鏗鏘激昂的聲音,給人以強烈的視聽震撼。
(2)韓愈在《雜說(四)》中用“____,____”兩句,無情地駁斥了“天下無馬”的謬論,揭示了“不識馬”的本質。
(3)在“學與思”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巧用古詩文中的“____,____”兩句闡明二者之間的關系,言簡意賅,催人警醒。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孔雀東南飛》有云:“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本渲械摹跋隳摇保缅\緞做成,繡著精美的圖案,里面放滿植物香藥,滿是芬芳,是古人重要的佩飾之一。
香囊除了佩飾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用途。A.____ 。明清章回小說中經(jīng)常有小姐送書生香囊私訂終身的情節(jié)。如在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七十三回中,抄檢大觀園時,從王善保家的外孫女司棋的箱中搜出包袱,里面是一個同心如意香囊,并一個字帖兒,帖子上寫“外特寄香囊一個,略表我心”。從中可見,香囊早成了男女感情聯(lián)系之物了。而明代戲劇家邵燦的《香囊記》,B.____ ,貫穿全劇,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香囊還有殺菌防疫的作用。①東晉《肘后備急方》記載了桑根、女青制成香囊佩戴或掛于帳中的防疫方法。②清代以降,民間有在端午節(jié)前后佩戴香囊,上了年紀的老人,喜歡用五彩紛呈的絲線繡個香囊,③內裝艾葉、菖蒲,掛在孩子們胸前,以驅邪辟疫。④時值疾病多發(fā)、天氣逐漸變熱之時,佩一香囊,⑤可以收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的有效作用。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畫橫線的語句,有四處表述不當,請任選三處,指出其序號并提出修改意見,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我見過“①死掉的土地”。地面堅硬、發(fā)白。田埂卻依然完整,一道挨著一道,整齊地、堅硬地隆起。于是整塊地看上去像一面無邊無際的白色搓衣板。上面稀稀拉拉扎著好幾年前殘留的葵花殘稈,也被太陽曬得發(fā)白。
我無數(shù)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貧瘠。雖然戈壁灘本身也是硬地,但卻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完全正常前提下的硬??裳巯逻@塊地,卻是極度不自然的硬。像一塊死去的皮膚,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我猜這是不是因為過量施加化肥,因為不合理灌溉,因為鹽堿化,因為各種透支等原因被廢棄了的耕地。
我們眼下租用的這塊地是一塊已經(jīng)連續(xù)種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說該停種了,養(yǎng)兩年地再接著種??晌覌屵€是決定頂著各方面壓力再種一年。
這一年的雨水極多,三天兩頭灑一陣??墒牵晁嗟耐瑫r,風也多……往往雨還沒灑幾滴,烏云就被大風吹散。雨很快②偃旗息鼓。盡管損失慘重,甚至放棄了一塊土地,但眼看著河邊這塊地總算沖出槍林彈雨③挺到了最后一刻,我媽還是很欣慰的。
葵花收獲了。眼下這些從金燦燦轉變?yōu)楹趬簤旱呢敻话。坏ジ闪舜蟮氐牧α?,也快要把我媽④榨成渣了?/p>
20.文中加點的詞語都運用了比擬的手法,請任選兩處,結合文本簡析其含義。(4分)
①死②偃旗息鼓③挺④榨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如何表現(xiàn)出畫面感的?請簡要分析。(3分)
22.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請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2023年10月25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在即,飛行乘組指令長湯洪波在記者見面會上說:“身體可以失重,但心靈永遠不能失重?!?/p>
這句話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復興中學以“青春不能失重”為主題組織征文比賽,請你據(jù)此寫一篇文章參賽,闡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體現(xiàn)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項,“造林、墾荒、興修水利能有效地預防災害的發(fā)生”錯,墾荒并不能預防災害的發(fā)生,只能備荒年救濟用。
2.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項,“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文無據(jù)。
3.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項,屬于民間自救中的家族自救,并不是“愛民”的體現(xiàn)。
4.①采用“總分”式論證結構,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分別論證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的相關措施,論證結構嚴密,條理清晰。②論證手法上,運用舉例論證,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從論證結構上,第一段提出“基于此,形成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輔相成的災害治理模式”的論點,后兩段分別從“國家救助”和“民間自救”兩方面展開論述,是“總分”式結構。從論證手法上,元代的“鋤社”、明代的“義社”、清代的“普濟堂”屬于舉例論證,用事實說話。
5.①以民為本,災害發(fā)生后,都重視救濟百姓。②都重視災后重建工作。③都采取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結合的方式。④都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從“從治理的角度來說,古人堅持民本思想”和“群眾轉移安置方面,當?shù)匕凑諔D盡轉原則,通過就地安置、投親靠友、縣內賓館安置等方式”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強調以民為本。從“災后應對機制大概由四個步驟構成”“當?shù)匾阎\劃啟動災后恢復重建,開展規(guī)劃編制、項目申報等前期基礎性工作”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重視災后重建。從“形成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輔相成的災害治理模式”和“通過就地安置、投親靠友、縣內賓館安置等方式”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采用了國家救助與民間自救相結合的方式。從“古人倡導‘天人合一的理念”和“植樹造林”可以看出,古今在災害治理方面都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6.A【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項,“也點明了文章的主題”錯。原文卒章顯志,最后一段“留下來,報恩”點明主旨,而選項中“找尋”“也點明了文章的主題”與原文不符。
7.D【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D項,“主要寫出了‘我找到恩人的激動心情以及對恩人的報達之情”錯,參考該句前“我大喜”“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等詞語可知,小說運用心理和動作、神態(tài)描寫“喜極而泣”“跪在了地上”,體現(xiàn)“我”找到恩人時的激動心情,沒有“報達之情”。
8.①情節(jié)上,“一抿香”是貫串全文的線索,小說講的是“我”尋找“一抿香”報恩的故事。②主題上,“一抿香”表達了對酒莊主人樂善好施和對祖父二人知恩圖報的贊美,點明小說的主題。③以此為題,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標題作用的能力。小說寫“我”尋找“一抿香”的故事,題目和情節(jié)緊密相聯(lián);“香”既是寫酒香,也是寫人物的品德高尚,是對人物品格的贊美;從藝術角度思考,標題新穎別致,具有吸引讀者的作用。
9.①照應前文,前文交代祖父交給錦囊,結尾揭開謎底,首尾呼應,結構完整。②“留下來,報恩”卒章顯志,點明“知恩圖報”的主題。③故事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fā)人們思考。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小說最后一段只有五個字“留下來,報恩!”這是錦囊里的內容,分析時可以從結構、主題和讀者等角度思考。結構上,前文交代錦囊,留下懸念,篇末交代錦囊的內容,首尾呼應。主題上,“報恩”是小說的主旨,文末點明,卒章顯志。從讀者角度,故事戛然而止,引發(fā)人們思考。
10.BC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卒未親附而罰之”意為“士卒還沒有親附就處罰他”,意思完整連貫,中間不應斷開,故應在“罰之”后即B處斷開;“則不服”是“卒未親附而罰之”的結果,應單獨成句,故應在“則不服”后即C處斷開;“已親附而罰不行”與“未親附而罰之”意思相對應,故應在“不行”后即G處斷開。
11.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了解并掌握常見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B項,“詞義相同”說法錯誤。文中的“期”指約定的期限,而“帝鄉(xiāng)不可期”中的“期”意為“期望、期求”,二者詞義不同。
12.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恩威同時施行”說法有誤。根據(jù)材料二中的“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可知,李靖認可的是先施恩而后用威。
13.(1)田穰苴于是率軍追擊他們,收復了所失去的國土,率領軍隊凱旋歸來。(2)如果愛護沒有施加卻只用嚴峻的刑法,很少能夠成功。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乃:于是。?。簥Z取,引申為收復。所亡:所字結構,所失去的。(2)獨:只。鮮:少。濟:成功。(關鍵字詞各1分,句意1分)
14.①將帥應盡忠職守,起到表率作用;②應愛護士卒,用情感動士卒,凝聚人心;③應嚴格按軍紀要求處罰違犯軍紀的人,約束將士。(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可知,將帥應盡忠職守,起到表率作用。由材料一中的“士卒次舍、飲食、問疾,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以享士卒。三日而后勒兵,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和材料二中的“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可知,將帥應愛護士卒,用情感動士卒,凝聚人心。由材料一田穰苴對誤期的莊賈的處罰和材料二中的“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可知,將帥應嚴格按軍紀要求處罰違犯軍紀的人,約束將士。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大凡對敵作戰(zhàn),將帥能使士卒赴湯蹈火而不違抗(命令),是威嚴的軍紀促使(士卒)這樣的。春秋齊景公執(zhí)政期間,晉國攻打(齊國的)東阿、鄄城,燕國侵犯(齊國)的河上地區(qū),齊國軍隊被打敗了,齊景公(非常)憂慮這件事。晏嬰于是(向景公)推薦田穰苴。景公于是召見田穰苴,同(他)談論用兵之事,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將軍,率兵抗擊燕、晉的軍隊。穰苴說:“我一向地位低下,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官位在大夫之上,士兵不會服從,百姓不會親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沒有權威,希望得到(一個)為君王所寵信、全國所尊崇的人來作監(jiān)軍,(我)才可以(統(tǒng)軍作戰(zhàn))。”(景公)答應了他的請求,派莊賈去(做監(jiān)軍)。田穰苴與莊賈約定:“明天中午(在)軍營門會面?!保ǖ诙欤谙闰T馬趕到軍營。莊賈一向顯貴驕橫,不是很著急,親戚朋友給他送行,留(他)宴飲。中午時分莊賈還沒有到達。田穰苴就檢閱隊伍指揮士兵,宣布軍紀。傍晚時分,莊賈才來到(軍營)。田穰苴問:“為什么過了約定時間?”莊賈回答道:“官員和親戚們?yōu)槲宜托?,所以有所耽擱?!别谡f:“將帥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忘掉自己的家庭,親臨戰(zhàn)陣指揮部隊就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進擊的緊急時刻就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國深深侵入(我國內地),國內人心動蕩,士卒們在邊境日曬雨淋,君王睡不安穩(wěn),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系在你的手里,還說什么送行呢?”(穰苴)召來軍中執(zhí)法官問道:“定好時間而遲到的人,按軍法該怎么處置?”(執(zhí)法官)回答說:“應當處斬?!保ㄌ镳冢┯谑菙貧⑶f賈并示眾,全軍將士都震驚戰(zhàn)栗不已。(對于)部隊的行軍宿營、士卒伙食、看病吃藥,(田穰苴)都親自慰問。(他)拿出自己全部的官俸糧餉來供士卒們享用。三天之后率軍出發(fā),(士卒)奮勇爭先地為他奔赴戰(zhàn)斗。晉軍聽到這個消息,便撤兵而去;燕軍聽到這個消息,渡過黃河,解除了對齊國的圍困。田穰苴于是率軍追擊他們,收復了所失去的國土,率領軍隊凱旋歸來。
材料二:
唐太宗說:“嚴刑峻法,讓眾人畏懼我卻不畏懼敵人,我很困惑這件事。過去光武帝憑借孤軍抵擋王莽多達百萬的軍隊,沒有用嚴刑峻法對待他們,這是什么緣由呢?”李靖說:“戰(zhàn)爭的勝敗,情況有很多不同,不可以用一件事情去推導。比如陳勝、吳廣擊敗秦國軍隊,難道陳勝、吳廣的刑法比秦二世更為嚴苛嗎?光武帝的興起,是順應了怨恨王莽的人心,況且又有王尋、王邑不知曉兵法,只夸口士兵眾多,所以自取失敗。我察看《孫子》說:‘士卒還沒有親附就處罰他,就會不服;已經(jīng)親附但處罰不能正確執(zhí)行,就不可以任用。這句話(說的是)凡是將領應先用愛護之心跟士卒結交,然后才可以用嚴刑;如果愛護沒有施加卻只用嚴峻的刑法,很少能夠成功。”
15.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賞析詩歌內容、思想情感和藝術特色的能力?!皥?zhí)著功名,不如漫游河岳,體現(xiàn)詩人的歸隱情懷”錯誤,“夢寐時為河岳游”是說詩人夢見自己重回中原游覽黃河與五岳,表達的是渴望收復故土的愛國情志。
16.①以景結情,耐人尋味。山中煙嵐晚景亦是人生晚景,過雁鳴叫意境悲涼,將年老無為、壯志難酬的悲愴之情寓于秋光晚景之中,更顯深摯。②用詞精妙,意味深長?!坝帧弊滞怀隽嗽娙藢q月流逝的無奈,又一次經(jīng)歷季節(jié)變換,加深了詩人光陰虛度、無所作為的悲愴之情。③運用雙關,拓展詩境?!吧涞摹币徽Z雙關,既是描繪的山景之名,又象征射的建功的理想,用語巧妙,意蘊深長。(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表達技巧、用詞、修辭三個方面作答。在表達上,本詩的尾聯(lián)寫景,與眾不同,將悲愴之情寓于秋景之中,顯得更加深沉。在用詞上,一個“又”字將詩人的“無奈”“無為”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射的”既是山名,又象征建功立業(yè)的理想,用語巧妙,意味深長。
17.(1)銀瓶乍破水漿迸 鐵騎突出刀槍鳴
(2)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3)示例: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名篇名句默寫的能力。第(1)題易寫錯的字有“乍”“迸”;第(2)題易寫錯的字有“邪”;第(3)題易寫錯的字有“臾”“罔”“殆”。
18.A古人常用香囊表達愛情 B則以香囊為線索(每句2分)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簡明、準確的能力。A處,根據(jù)前文“還有其他一些用途”及下文“小姐送書生香囊私訂終身”“香囊早成了男女感情聯(lián)系之物”可知,此處補寫的句子應領起下文,概括香囊的用途,故應填“古人常用香囊表達愛情”之意的句子。B處,此處所在的語境是介紹香囊在戲劇《香囊記》中所起到的作用,結合下文“貫穿全劇”可知,此處應填“則以香囊為線索”之意的句子,扣住“線索”即可。
19.①在“桑根”前加“用”或“取”;②在句末加“的習俗”;④將“疾病多發(fā)”移至“天氣逐漸變熱”之后;⑤將“收到”改為“起到”。(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處并修改正確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成分殘缺,應在“桑根”前加“用”或“取”;②“民間有在端午節(jié)前后佩戴香囊”賓語殘缺,在句末加“的習俗”;④“時值疾病多發(fā)、天氣逐漸變熱之時”語序不當,將“疾病多發(fā)”移至“天氣逐漸變熱”之后;⑤“收到……作用”搭配不當,將“收到”改為“起到”。
20.死:沒有活力,指地力遭到嚴重破壞,地面堅硬、發(fā)白,寸草不生,毫無生氣。②偃旗息鼓:指停止,突出大戈壁的惡劣氣候,風多風大,雨水次數(shù)多但雨量少,給耕作帶來了重重困難。③挺:熬、支撐,表面上是說土地“挺”過來,實際上是指“我媽”挺過來,突出“我媽”的勤勞、堅忍。④榨:壓榨,榨取,指“我媽”為了土地的豐收,付出了太多,突出了人們在貧瘠的土地上求生存的不易。(每點2分,任選兩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鑒賞詞語表現(xiàn)力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應先結合文本,解釋詞語的字面意思,再揭示其深層含義,鑒賞其表達效果。加點的詞語都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北方大地的貧瘠和氣候的惡劣,地力透支,生態(tài)遭到破壞,那里的人們以不屈的韌性和勤勤懇懇的勞作在貧瘠的土地上求生存,但又被自己的欲望所驅使,過度透支土地,導致土地的死亡。
21.①巧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像一面無邊無際的白色搓衣板”,形象地突出了這塊死掉的土地堅硬、坎坷不平的特點,形成觸目驚心的畫面。②巧用色彩,一個“白”字,寫出了這塊土地毫無生機的景象,白地面,白田埂,白殘稈,構成了單調、刺眼的畫面。③定點觀察,作者站在特定的視點俯察大地,一句一景,如電影鏡頭一般,從各個側面展現(xiàn)出這塊土地的死寂,具有畫面感。(每點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鑒賞語言表達效果,可以從精彩的詞語、修辭手法、句式特點、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入手,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即“畫面感”,結合語境及描寫對象的特征、作者情感來分析。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土地板結、寸草不生的荒涼畫面。從詞語來看,畫波浪線的句子用一“白”字,寫出了單調的色彩,形成了蕭條、死寂的畫面。從修辭來看,“像一面無邊無際的白色搓衣板”運用比喻,寫出了堅硬的地面被白色的田埂隔開的坎坷不平,觸目驚心。從觀察角度來看,作者站在某個特定的視點俯察大地,一句一景,構成電影鏡頭般的畫面,既有整個地面的全景,也有田埂、殘稈的特寫鏡頭,畫面感極強。
22.用三個逗號將四個“因為……”分隔開來,停頓時間較長,對這塊土地“死掉”的每個原因進行強調,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表達對土地遭到人為破壞的憂思。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標點符號的作用的能力。用逗號在句中標示停頓,其表現(xiàn)力需結合畫橫線語句具體展開分析。畫橫線處是對土地“死掉”的原因的推測,每個原因后用一個逗號,相比于頓號停頓的時間較長,強調了土地遭到破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留給讀者思考的時間,進而引起讀者的關注,表達作者對土地遭到人為破壞的憂思。
23.【寫作點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fā)射這一信息并不是材料的關鍵信息,湯洪波在記者見面會上的發(fā)言才是審題立意的切入口?!吧眢w可以失重”,可以指面臨外界的質疑、困難的考驗、險惡的困境、嚴峻的挑戰(zhàn)等,身體遭受到的打擊或傷害;“心靈永遠不能失重”,則是指內心要意志堅定,要保持高昂的斗志,要有必勝的信念,要有果敢的行動,要堅持不懈地奮斗,等等。寫作本題,只要圍繞“磨難與堅守”“困境與奮斗”“不忘初心,青春無悔”等立意,都是符合題意的。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陰晴雨雪青春路,從容淡定踏征程”等。
責任編輯 廖宇紅